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老学庵笔记

老学庵笔记

作者:(南宋)陆游

分类:文学

ISBN:9787101017595

出版时间:1979-11

出版社:中华书局

标签: 陆游  笔记  中国历代史料笔记  历史  古典文学  史料  宋代笔记小说  宋史 

章节目录

老学庵笔记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卷五 卷六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老学庵续笔记一卷 老学庵续笔记佚文三条 附录 一、宋史�游传 二、各家著录与论跋 1陈振孙直齐书录解题 2宋史艺文志 3毛晋汲古阁书跋 4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5武亿授堂文钞 6黄丕烈士礼居藏书题跋记续 7顾广圻思适齐书跋 8瞿镛�琴铜剑楼藏书目录 9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 10周中孚郑堂读书记 11缪荃孙艺风藏书记 12商务印书馆印本夏敬观跋 13张宗祥说郛序(节录)

内容简介

《唐宋史料笔记:老学庵笔记(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学庵的一首诗(见剑南诗稿卷五十)。老学庵的命名,大约在淳熙之末(一一九○年),陆游退居故乡山陰(今浙江绍兴镜湖以后]。庵在镜湖边上,只有茅屋两间,但背绕青山,面临碧水[二],对诗人来说,倒也是个读书写作的好地方。陆游又自叙其老学庵命名之义,说是“取师旷”老而学如秉燭夜行”之语”(剑南诗稿卷三十三老学庵诗自注)。他的老学庵笔记当是这一时期的作品,可能有些条目写於在这之前,但最终的完成,应在镜湖边上闭门读书之时,否则不会以老学庵作为书名的。陆游的幼子陆子遹说:“老学庵笔记,先太史淳熙、绍熙间所著也[三]。”这话大抵是可靠的。 陆游是著名的诗人,也是见识广博的学者。会稽续志说他“学问该贯,文辞超迈,酷喜为诗,其他志铭记叙之文,皆深造三味;尤熟识先朝典故沿革、人物出处:以故聲名振耀当世”。在陆游众多的著作中,老学庵笔记所佔的比重虽然不大,但书中所记,多是作者亲历、亲见、亲闻之事,内容豊富,颇有参考价值。其中,有关抗金活动的记载较多,如卷一记宋高宗赵构“维扬南渡时,虽甚仓猝,二府犹张盖搭狨坐而去,军民有怀甎狙击黄相者”,卷二记殿前司军人施全刺杀秦桧,又记民间画家赵广宁愿被斩断右手拇指,也不愿为金军绘画遭擄掠的宋朝妇女,又记在金人佔领区内,有一个在原宋都开封卖炒栗子出名的平民李和,他的儿子冒着危险向南宋派往金廷的使臣挥泪进献炒栗子等条,反映了人民群众的爱国热忱、抗金情绪,以及对南宋统治集围中投降派的强烈愤恨。对於秦桧的揭露,如卷一记秦桧“杀岳飞於临安获中,都人皆涕泣”,又一条记秦桧“当国,数以言罪人,势焰可畏”,卷三记秦桧的“十客”,卷二记宋汴讽刺秦桧所为是“去不得的勋业”,卷八记秦桧专權忮刻,卷二、卷三、卷五分别记载秦桧的儿子秦熺及孙女的仗势欺人,强横霸道等等。对於农民起义,如卷三记童贯镇尘方臘起义时买卖官爵,卷九记王小皤(波)、李顺起义的经过,有助於对农民起义的开究。笔记中还有大量的篇幅,记有关当时的名物典章制度和各種逸闻趣事,则有助於对文化史的研究。另外,陆游的山会诗话没有传下来,笔记中还保存一些有关诗论的材料,可以见出他的一些作诗主张。对於老学庵笔记,前人有过不少好的评价,陈振孙直齐书录解题说陆游“生识前辈,年及耄期,所记所闻,殊可观也。四库总目提要说笔记“轶闻舊典,往往足备考证”。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说它“雜述掌故,间考舊文,俱为谨严,所论时事人物,亦多平允”。这些话,並不过分。总之,内容豊富,態度严肃,资料性强,是这本笔记的特点。在宋人的笔记之中,它可列入佼佼者的行列。

下载说明

1、老学庵笔记是作者(南宋)陆游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Captain_Nitrate的评论
    之前一直好奇为什么会有伦理哏,为什么有人喜有人认爸爸。这几天无聊翻老学庵笔记才知道喊权贵爸爸、自称老子是南宋已有的民俗[拜拜],突然想念王班长了。 南京
  • 城南小楼的评论
    课堂介绍了奇人和隐士两个词,不自觉又扯到我近来思考的游士这一概念。联想到老学庵笔记中文豪后人文盲耕种,东坡惟愿子孙,不由感慨游士的无奈和艰辛。王侯将相宁有种乎?答案多数时是肯定的。唐太宗说天下英雄尽入吾彀,道出了取士的根本目的——能干的打工仔都要为我所用! 徐州·风华园
  • 椤山随笔的评论
    老学庵笔记:秦会之当国,有殿前司军人施全者,伺其入朝,持斩马刀,邀于望仙桥下斫之,断桥子一柱而不能伤,诛死。其后秦每出,辄以亲兵五十人持挺卫之。初,斩全于世,观者甚众,中有一人,朗言曰:“此不了事汉,不斩何为!”闻着皆笑。 其实,这闻者,朗言者们,历年历代,何曾有变?!
  • 长城艺术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叶喆民先生谈汝窑瓷器》叶喆民先生谈汝窑瓷器转载▼标签:汝瓷汝窑收藏分类:汝瓷转载原作者:马怡运(《文物天地》)宋代陆游的《老学庵笔记》中曾写道:“故都时定器不入禁中,惟用汝器,叶喆民先生谈汝窑瓷器
  • klaritia的评论
    双重标准(直譯自英語Double Standard),中文中意义较为相近的成语為州官放火(取自老學庵筆記/卷五「只許州官放火,不准百姓點燈」的典故),即某一種行為對一特定族群是可接受的行為,但對另一族群卻是禁忌。也就是說,雙重標準是一種對一族群的偏見,違反了眾生皆平等的原则。
  • 于赓哲的评论
    #每日医疗社会史# 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同族某人平时服食菟丝子,“饮食倍常,气血充盛”,沐浴时请来搓背的人忽然惊呼,背部出现疽,“赤焮异常,葢大疽也”,于是取金银藤花做饮子,两日使用金银藤花数斤,疽乃消失,陆游慨叹“以此知非独金石不可妄服,兔丝过饵亦能作疽如此,不可不戒”。古书中
  • 披香博士的评论
    高庙谓:“端砚如一段紫玉,莹润无瑕乃佳,何必以眼为贵耶?”晁以道藏砚必取玉斗样,喜其受墨渖多也。每曰:“砚若无池受墨,则墨亦不必磨,笔亦不必点,惟可作枕耳。”(陆游《老学庵笔记》)
  • 郑州范强的评论
    #今日阅读# (宋)朱彧,陆游,《萍州可谈 老学庵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2012
  • 然然一了的评论
    宋代陆游《老学庵笔记》记载:“京师承平时,宗室戚里岁时入禁中,妇女上犊车,皆用二小鬟持香球在旁,而袖中又自持两小香球,车驰过,香烟如云,数里不绝,尘土皆香。” 读到这段,隔着千年似乎也能隐约感到一丝香气袭来。
  • 赵所生的评论
    【“州官放火”由来】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宋朝有州官田登,忌“登”字,甚至不准人说同音字,如“点灯”要改说“点火”。正月十五元宵节上灯,当地人叫“放灯”,州府贴出公告:“本州依例放火三日”,这可闹了笑话。百姓讽刺说:“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从此,这句话成为谚语流传民间。
  • Azusa_阿梓的评论
    看《张协状元》,里面的注释引用《老学庵笔记》说“今人谓贱丈夫曰汉子,盖始于五胡乱华时”。这让我今后如何面对“姑娘,我敬你是条汉子”这句话……
  • 申泉10265的评论
    《只许州官放火》:避讳是中国封建社会中特有的历史和文化現象。不仅皇帝的名字,而且皇帝以下的官员的名字也要避讳。《老学庵笔记》曾记了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位州官,名叫田登。由于“登”和“灯”同活,元宵节放灯时,出的布告说:“本卅依例放火三日”。 上海·大华地区
  • 一粒沙vv的评论
    原来落苏是茄子。。。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二:“《酉阳杂俎》云:‘茄子一名落苏。’今吴人正谓之落苏。或云钱王有子跛足,以声相近,故恶人言茄子,亦未必然。”[嘻嘻]
  • 此天柱之山的评论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此“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出处。昨日你休黄脸婆,今日人逐褶子翁。
  • 陈志华律师的评论
    宋·陆游《老学庵笔记》卷五:“田登作郡,自讳其名,触者必怒,吏卒多被榜笞。于是举州皆谓灯为火。上元放灯许人入州治游观,吏人遂书榜揭于市曰:‘本州依例放火三日’。”后因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泛指自己任意而行,反而严格要求别人。 武汉·四新街道管委会
  • 赵所生的评论
    【款待远来之人为何叫“接风”】从现代汉语角度,看不出“接风”与款待远来客何关。其实有关联。接,从手妾声,本指二者接触,如短兵相接。引申指一方对另一方的接待,如陆游《老学庵笔记》:“欣然接之,留数日乃去。”而“风”,指风尘仆仆从远方来或回来的人,故“接风”指设宴款待远来或远归的人。
  • 礼志的评论
    南宋诗人陆游在《老学庵笔记》里,对宋代民间节序风俗有一段描述,让我们看到了“一年景”的景象。北宋靖康初年(1126),京师妇女喜爱用四季景致为首饰衣裳纹样,从丝绸绢锦到首饰、鞋袜,“皆备四时”。京城人把这种从头到脚展示一年四季景物的穿戴,称之谓“一年景”。诸如,应季的节物有:立春日树梢
  • 战争史研究WHS的评论
    北宋宫廷蜡烛奢华无比。《邵氏闻见录》称“宣、政极盛时,宫内以河阳花蜡无香为恨,遂用龙涎沉脑屑灌烛内,焰光香滃,钧天所无也”;明代《香乘》说“宋代宫烛以龙涎香贯其中,而以红罗缠炷,烧烛则飞而香散”。这种极品蜡烛连后世明清皇帝都造不起、用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