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金陵五记

金陵五记

作者:黄裳

分类:文学

ISBN:9787806431757

出版时间:2000

出版社:江苏古籍出版社

标签: 黄裳  南京  随笔  关于南京  杂文 

内容简介

过去所写有关南京的文字编在一起,重看一过,长长短短也有了四五十篇,作者都不免觉得有些奇怪。作者在南京只住过一个很短的时期,又曾来往路过若干次,实在只能算是一个匆匆的过客,不知为何,竟对这个城市表现了一种并不一般的感情。 这里所收最早的一篇是写于一九四二年冬的《白门秋柳》。一个年轻的学生,亡命远行,路过已经成为敌寇铁蹄下汪伪政权“首都”的地方,自然不能不激发一个中国人必然会有的感情。四年以后,作者成了一个记者,又在这里住了虽然短暂但很不平凡的一段日子。那是劫后的年代,作者所看到的是满目疮痍,民生凋蔽。这“劫”是双重的,敌伪的劫掠与“新贵”的劫收。还看到的是英勇战斗与荒淫无耻的鲜明比照。一九四九年秋,又有一次短暂的访问,汜下过南京人民迎接解放的欢欣。三十年后重来,则已在十年动乱之后了。时代不同了,社会性质不同了。中国人民在经历了又一场历史性的灾难以后,重新起步向前。清除道路上的障碍,整理被破坏、蹂躏的基址。人们的心情是兴奋的同时也是沉重的。这一切,作者也看到了。 这一切,当然也都是历史。 在这一束文字里,作者常常说起过去时代发生在这地方的许多历史故事,似乎充满了“怀古”的气息。作者想,南京这地方真是浸透了历史的气氛的,一个诗人来到这里,决不愁缺乏吟咏的题材。如果把过去中国诗人有关金陵的诗篇抄撮起来,那将成为一部可惊的巨帙。不过作者总忘不了明末清初阳曲傅青主写的一首诗,题目是《金陵不怀古》。那起头的两句说:“甚是金陵古,诗人乱有怀。”真是大喝一声,值得一切喜欢发思古幽情的人警醒。当然傅青主并非无原则的一律反对“怀古”,他反对的是那些“肉髀愁不鼓,伧父过秦淮”的“雅人”。 中国的古都自然不只南京一处。长安、洛阳、开封、北京都曾是历史上的名都。可是没有哪一处像南京,这简直是一座无比的历史博物馆。南京建都的年代,断断续续前后也不过三百 多年,也算不得最长。但朝代递嬗多,社会变化巨烈。特别是常常与历史上的民族战争有密切的关系。这一特色则是其他一些古都所少有的。六朝都是偏安的局面,南唐、南明则是更为可怜而短促的偏安朝代。太平天国建都南京也只十多年。在这些短促的朝代里,留下了许多遗迹,为诗人所注意。诗人最好的作品总是说出了人民的感情意愿的。虽然时移世换,一些旧有的矛盾已不复存在,但作为历史,作为民族意识、民族感情形成的细胞,它的影响也还是久久不灭的。 散文方面的情形好像也差不多。《东京梦华录》、《武林旧事》、《梦粱录》都不是通常的风土志;《洛阳伽蓝记》、《板桥杂记》也不是记寺庙伎寮的专书。它们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发扦的也儿旷是类似的感情。这不像西安,虽然汉唐最后也无例外地覆灭了。但留下的是《三辅黄图》、《西京杂记》,叙述着开 国的规模,豪门的故事,不见半点凄清衰飒的影子。其中消息,足值得寻思的。这也许是中国文学史上一种可以注意的现象。 有许多古代诗人的名篇常常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他们用的是极为精炼的语言,表现的是非常复杂深远的意境,往往不是使用了更多文字的散文所能做到的。作者常常思索隐蔽在这中间的奥秘,发现在声律、色泽、动作、音响……这些因素之外,诗人还有更为重要的手段。他们挑动读者的心弦,打开记忆的窗门,调动民族的、历史的感情力量来帮助增强诗的感染力。可以举刘禹锡著名的《金陵五题》和韦庄的《台城》作例。这两位中晚唐诗人不但与封建社会一切写金陵怀古诗的诗人在情感上相通,简直就是他们的代表。除了明末诗人所表现的民族感情以外,一千年中几乎没有增加什么新的思想内容。他们的作品都是为旧时代、旧王朝唱出的挽歌。 刘禹锡在《乌衣巷》一诗中,在三处地方具体写了“朱雀桥”、“乌衣巷”和“王谢堂前”;韦庄在《台城》诗中写的是“六朝”、“台城”和“(长江)”。此外就都是自然的景物,野花、夕阳、燕子和雨、鸟、柳树、长堤。这一切都是没有“生命”的东西,但在诗人的安排运用下,它们释放出的则是难以想象的力,撼动着读者的心。其强烈程度则依读者所处的时代环境、思想情感、文化教养而各有不同。这很有些像原子能的释放,但其触发与制约却更为奇妙而灵活,这不是自然科学家和工程师所能作到的。

下载说明

1、金陵五记是作者黄裳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青溪何邈的评论
    @没我找不到的电子书 求主页君帮忙找黄裳的《金陵五记》,谢谢
  • 南山西望的评论
    昨天偶入某书肆,淘到金陵书画社初版《金陵五记》、百花文艺初版《如云集》,不辜负双12 的节日气氛
  • 拍卖第49号的评论
    【读书涨姿势】迄今去南京5次,都住在洪武路的红庙附近,旁边200、300米有个地儿叫北门桥,我和铁哥总在那吃“北门烧烤”当夜宵,经过不下几十次。今儿读了黄裳的《金陵五记》才知,这北门是南唐李后主李煜皇宫的北门。也许李煜“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就打此处经过。噫,南京处处古迹啊!
  • 金陵薛冰的评论
    下午去美大纸行,与董宁文、陈卫新筹划颐和公馆“人缘·书缘”展。展品为宁文珍藏当代名家签名本,及“书缘”二字墨迹,各数十种。不少名家都与民国南京有缘,如巴金老在南京求学,黄裳老写《金陵五记》。展览拟在本月十六日开幕。
  • 四季百合teresa的评论
    一九四三年黄裳金陵五记里这句世间无一可食亦无一可言,放到当下乃绝配。
  • 汝水清凉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 《风生白下再无踪》 - 去年故去的沪上黄裳先生,当年有一小册子,《金陵五记》,还有《秦淮旧事》,更有《白门秋柳》,虽然是不长的文字,虽然是记者身份,但文字老道,韵味悠长,处处散发着六朝烟 风生白下再无踪...
  • LythrumALZ的评论
    我决定还是不写南京之旅了。从一开始我就很难用文字记述美好的回忆,每每想起《金陵五记》,我总会感到世事无常,那年我在窗下看黄裳先生的书,还沉浸在南京的时代浪漫中,却忽的觉知先生已仙逝,那种突然的悲凉透彻我心 ……
  • 何况止止壶天的评论
    南京《开卷》二0一二年第九期一多半的篇幅是追怀九月仙逝的散文大家和藏书家黄裳先生的。黄裳先生有《金陵五记》传世,《开卷》此举似有感恩的意思在。通读全部十三篇富有真情实感的文章后,我又从书架上取出多种黄著,从阅读中深切感受到黄先生人格与文字的魅力。他的著作比人长寿,所以他不会寂寞。
  • 幸福的童话-屈子娟的评论
    秦淮旧事、榆下说书、银鱼集、翠墨集、花步集、珠还记幸、金陵五记......黃裳真了不起
  • 云小困的评论
    可能因为是写南京的小书,在图书馆瞥见,便借了来,大约这样知道黄裳的吧。读完了,自然而然把他归到沈从文、汪曾祺一类,很是喜欢。后来却没再读过他的书。企鹅姐姐告诉我他离世的消息,翻出旧文一篇,作为一个读者的纪念。关于南京的小书 (豆瓣书评 - 关于书籍《金陵五记》) 网页链接
  • 愤怒的酸葡萄的评论
    徐老师,可看过黄裳先生的《河里子集》? ——看到南京老克的博文《黄裳和他的《金陵五记》》有感而发的评论。敬意和仰望:黄裳和他...
  • 带翅膀的哥的评论
    黄裳,原名容鼎昌,笔名黄裳,生于1919年,散文家、藏书家。2012年9月5日傍晚在上海瑞金医院离世,享年93岁。主要著述有《锦帆集》、《锦帆集外》、《旧戏新谈》、《榆下说书》、《金陵五记》、《珠还记幸》、《笔祸史谈丛》、《黄裳自述》、《来燕榭书跋》、《来燕榭书札》等。
  • 线装中国的评论
    [蜡烛] 黄裳和南京颇有渊源,曾因采访多次走访南京。在其《金陵五记》、《秦淮拾梦记》、《南京情调》等书中都能找到金陵旧影。笔下含情,细节充盈,历历如在眼前。《白门秋柳》写南京入木三分,“这真的是一个复杂的城市,缓缓的移动着步子,倒是喜欢另一个称谓,金陵,足够的脂粉而又不使人生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