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我的观看之道

我的观看之道

作者:[美] 大卫·霍克尼 / 尼科斯·斯坦戈斯 (编)

分类:文化

ISBN:9787534049972

出版时间:2017-1-1

出版社:浙江人民美术出版社

标签: 艺术  美术 

章节目录

8 序言和致谢
一 彩排之新
9 复制与再现
16 巴黎:1973-1975年
20 《浪子生涯》—突破透视法则
31 与自然主义决裂
36 埃及时光
39 《魔笛》
44 瓦格纳的魔法
二布景之新
45 《纸泳池》
47 变换风格
53 第一台三联剧
62 《游行》之后的油画
71 第二台三联剧
78 在中国
三 观看之新
84 反思摄影
89 用相机画画
100 反转透视
101 毕加索的写实主义
103 反抗边界
104 时间和空间的维度
105 照片拼贴
111 印刷复制品
115 毕加索的范例
117 复印机
124 摄影的局限
四 回忆与创新
127 更广阔的视角
128 再现什么和怎么再现
130 绘画对理论
132 艺术的快乐
134 死亡的探险
136 痛苦的终结
138 画舞台
146 英国的不快
148 艺术对艺术界
150 艺术的力量
五 多元之新
152 刺激的空间
154 观众成了演员
155 寂静的世界
158 距离的消除
161 新错觉
164 看见和感到
165 绝望的观点?
168 实证主义的终结
六 重新捕获美
169 新的开始
171 《特里斯坦》中的光和空间
173 画出角色
180 回顾展之后
187 新平面上的脸孔
191 绘画、复印和传真
206 平面上的图像
215 画更多布景
220 摩西在纪念谷发话了
224 描绘新空间和新舞台
229 内在风景中的漫游者:新秩序
239 描绘=抽象
240 探索空间
242 图版目录和致谢
246 索引

内容简介

从1978年起,自然主义式的再现艺术越来越让霍克尼感到束手束脚,其限制性和诸多缺陷越来越让他不耐烦。霍克尼总是抵制把艺术分为具象和抽象这种愚蠢的二分法,他认为“一切艺术都是抽象艺术”,再现从来就不是对外部世界的复制,一切再现,尽管风格有差异,都以感知和概念的假设与惯例为基础。与此同时,霍克尼痛恨自己的风格被模式化,虽然他的风格大受欢迎,他却不愿意重复可预测的霍克尼式图像。他挑战了过去被误以为真实的摄影(摄影虽然是机械记录,但它也不能摆脱对空间感知的特定预设,而且其

含义并非绝对客观中立),并对各种不同的空间再现方式,对采用新技术“复制”艺术的丰富可能性,都兴趣盎然,为之兴奋。他对空间再现具有莫大的好奇心,对之反复实验,因为空间是一切再现形式的精髓。作为这种好奇心的补充,霍克尼越来越频繁地从事舞台设计,舞台设计本身就是一门将制造错觉与三维性结合在一起的艺术。

霍克尼的脾气是完全不在乎别人说他天真。作为一名艺术家,他相信任何事都不能想当然,任何事他都必须亲自探索。他对空间再现的研究和实验,包括其涉及到的更广泛的意义,以及他对复制的含义等问题的关注,都不是哲学家会思考的问题,而是一位工作中的艺术家思考的问题。他的探索具有儿童般纯真的好奇。他对艺术界狭隘、多变、时髦的风气毫无兴趣,只顾走自己的路,这倒不是因为他刻意要摆出一副原创性的姿态,而是因为他总是站在艺术家的立场上,对“更广阔的视角”,对未知的宇宙,满怀真挚的兴趣和热爱。因为这个原因,本书不仅按年代编排了霍克尼的作品,同时也追溯了他创作中的道德和智性思考,它们当然和作品分不开。

下载说明

1、我的观看之道是作者[美] 大卫·霍克尼 / 尼科斯·斯坦戈斯 (编)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陈树泳的评论
    1.霍克尼的天真(心态)难以复制。2.一个创作者遇到创作障碍,可能是他的思想感觉已经发生了转变,但还不知道以哪种方式方向转变。3.去研究自己的创作,也研究别人的创作,使感觉的转变逐步清晰。
  • Odding的评论
    这次回国买的书里面,三本大部头都是霍克尼的。首先看完的是这本,看霍克尼的绘画理论,最核心的就是讲观看的问题。剧场的舞台设计作为探讨空间的绝佳手段,在这里占据了最重的篇幅。美中不足的是原书早在20年前就出版了,那时霍克尼还没有开始画巨大的画以及iPad画等等,所以书中的信息其实已经比较老了。国内引进的真够晚的。
  • 恶鸟的评论
    早课:看完大卫·霍克尼《我的观看之道》,比约翰·伯格的观看之道不同在于,霍克尼是体证式的,按禅宗来说,约翰·伯格是声闻乘,霍克尼从突破透视法则开始,绘画进入舞台剧开启了一种彩排式绘画,接着对布景术着迷,三联剧的创作,油画,布景,彩排,从抽象平面到空间,然后开起来一种新的观看视角,反思摄影、印刷、时空维度,得到更广阔视角,进入了回忆和人类情感的探索,使作品更加多元,边界和距离模糊,演员和观众模糊,最后又到了一个重新捕获美的开端,光和空间,传真带来的肌理,印刷和绘画及苹果电脑作画融合,《图兰朵》大舞台剧创作,“非常新的画”系列里用谈彩结合罩染让颜色开始振动,探索内在风景中的秩序。
  • 大表哥的评论
    虽然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夹杂工作历程的回忆流水账,但是非常难得的艺术家的坦率自白,有探索,有爱憎,有焦虑,有苦闷,各种灵光一现,各种金句迭出,还有各种对艺术的理解(其对古老中国卷轴画的理解非常有意思),归根结底,如书名所言——一位艺术家的“观看之道”,所有创作,都是画家自我观看方式的展示,不是吗?所有艺术,也都是期望带人进入一段属于创作者自己的独特体验。
  • MegMei的评论
    艺术最低限度意味着你在努力把自己的感受传递给他人,而能够交流本身就带走了一小部分绝望。
  • Holifey的评论
    有人说这本书在国内引进比较晚,我看他分享这些信息比较…觉得有点遗憾但也没关系,去多了解一下就行~
  • 年 年的评论
    “你需要一段时间才能意识到你到底干了什么,它怎么起效果,接着我会把思考结果用于其他方面。尽管靠理论画不出画,但在某种程度上,所有画家都必须在画完后分析自己的画作。…画的时候你让半有半无的意识带着你走,要不是这样作画就成了有意而为了,画画是不可能有意而为的。”
  • 子扉我[已注销]的评论
    https://athenacool.wordpress.com/2017/03/23/%e6%88%91%e7%9a%84%e8%a7%82%e7%9c%8b%e4%b9%8b%e9%81%93%ef%bc%9a%e4%b8%80%e5%8f%a5%e8%af%9d%e4%b9%a6%e8%af%84/
  • Joan的评论
    真正的艺术家。我碰到的中国人最想知道的、最主要的问题总是——为什么西方富、中国穷?我想聪明的年轻人想的就是这个问题。我向他指出,西方人尊崇特立独行,这或许是西方富、中国穷的原因。我说,美国和英国都尊崇特立独行,因此人民就更有创造性。在不尊崇特立独行的地方,样样都有“正统观念”,人民最终就变得缺乏创造性了,有时你需要在别人认为不行的地方坚持,这样才能得到正确或者有趣的发现。
  • 青竹的评论
    打开思维的边界,艺术是生活的一部分,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的观看方式。 1、艺术家不要被评论家影响,如果说没有被影响那也是被影响了,置之不理是最好。 2、不是只有大头照、跟照片很像,才叫肖像,自图像创作以来有人物脸部就是肖像。 3、人活到80岁的时候,活着这一年就是人生经验的80/1,而10岁的人只有10/1。 4、必须先处理“怎么”,清楚媒介(或工具),才能理解“什么”,也就是看懂作品。
  • spaceman的评论
    想看一场霍克尼的画展
  • a的评论
    想跟他一样不停探索
  • 天鹏的评论
    看不懂他的画……
  • 谢小非日记的评论
    国内引进比较晚了,在美院也没有听到买个老师有这样的真知灼见
  • 懵熊的评论
    空间多次叠加在画面之上,观众自由地在画中游荡,使画面具有时间感。
  • ume的评论
    今年的大英百物展,心心念念的展品有3:丟勒的犀牛;劉易斯的捂臉♀️皇后;再就是D·H的兩個年輕的男子。喜歡D·H作品的里天真的溫柔的孩子氣,及天才的藝術想象力。#瞭解的越多越喜歡❤️
  • Jesse的评论
    插图精美。以童真与多视点角度看待世界,不亦乐乎。更加相信技术与科学是互相影响的。遗憾是没有在里面找到一幅之前很喜欢的拼贴画。
  • 陈原的评论
    视觉艺术表现世界和人心
  • 菇仔的评论
    喜欢看他聊绘画~
  • *光*的评论
    绘画技术的最高境界是自由,霍克尼做到了,插图很赞,但文笔真不敢恭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