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亲爱的图书馆

亲爱的图书馆

作者:[美]苏珊·奥尔琳

分类:文化

ISBN:9787549634583

出版时间:2021-5

出版社:文汇出版社

标签: 图书馆  美国  非虚构  文学  图书  书籍史  书话  出版   

内容简介

一封献给图书馆的情书 | 一本探索图书馆的百科全书

《纽约客》专职作家深入图书馆行业

横跨七年的非虚构写作,为一百万本书哀悼

“在当代作家中,我喜欢苏珊·奥尔琳的笔调——写作自然和得体,对其书写的主题保持热情,并带着一种很强的幽默感。”——何伟(彼得·海斯勒),著有《寻路中国》《江城》

·

★ 故事缘起:1986年洛杉矶图书馆大火,超百万册书烧毁,谁是焚书凶手?

★ 这是一封献给图书馆的情书:我们终将死去,但我们的生命会在这里永存

★ 也是一本探索图书馆的百科全书:梳理历史,探访内部,展现图书馆平静表面后的庞大复杂体系

★ 《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年度好书,Goodreads超60000读者好评,占《洛杉矶时报》畅销榜50周

★ 《纽约客》专职作家力作,“一本爱书人的梦想之书”,私人图书馆馆主文泽尔贴切翻译

·

1986年4月29号上午,洛杉矶公共图书馆发生了一场火灾。七个多小时后,火才被完全扑灭,四十万本书被烧毁,七十万本书被损坏。这是美国历史上最大的图书馆火灾事件,却迟迟没找到真凶。

三十年后,《纽约客》专职作家苏珊·奥尔琳偶然得知此事,她决定重启调查,追踪涉嫌谋杀百万册图书的神秘凶手。她走访嫌疑犯的亲友,请教当时的馆员和办案人员,借助最新的纵火侦查技术,甚至亲手烧毁了一本书。在一次次交谈和质问中,在一趟趟图书馆漫步后,一场调查逐渐变为一场长达七年的图书馆之旅:

她还原了火灾当天的现场状况,从1635年版本《圣经》到《华氏451》,记下每一页被烧毁的文字;她也还原了火灾后的全城救书行动,从无名之辈到商业大亨,记下每一个为书奔走的爱书人;她探访每一个少为人知的部门,从咨询台到货运部,详尽介绍现代图书馆如同机械般精准的运作方式和庞大体系;她回溯洛杉矶公共图书馆的前世今生,从白人男士专用的小房间到无家可归者的庇护所,亦展望了图书馆作为公民教育中心的美好未来。

这是一封献给图书馆的情书,也是一本了解图书馆的百科全书。在历史的灰烬中,跟随苏珊·奥尔琳的脚步,让我们走在静谧而丰富的书架间,走进有序空间背后的复杂体系,走向每一座隽永的图书馆——火可以烧毁书籍,但无法烧毁知识,更无法烧毁我们的记忆和好奇,我们的生命故事。

·

在当代作家中,我喜欢苏珊·奥尔琳的笔调——写作自然和得体,对其书写的主题保持热情,并带着一种很强的幽默感。——何伟,《江城》《寻路中国》作者

这是经典的奥尔琳式写作,她将对一场毁灭性火灾的探索,变成一次进入无限丰富世界的旅程,里面充满意想不到的人物,发生着意想不到的事情,怀着意想不到的激情。——埃里克·拉森,《白城恶魔》作者

这是一本只有苏珊·奥尔琳才能写出来的书。她以某种方式成功地将一个图书馆火灾的故事转化为另一个故事——关于扫盲、公共服务、市政内斗和愿景,关于一个日益私有化和社会孤立的时代中的公共空间,关于洛杉矶如何从偏僻小村庄转变为创新领地和公民参与的典范城市,以及在一个繁华的民主国家的生活和状态中,图书馆将永远扮演的核心角色。除此以外,这本书就像一座美好的图书馆,充满了不可思议的故事和人物。对于爱书人来说,没有《亲爱的图书馆》更好的书了。——戴夫·伊格斯,《圆环》作者

奥尔琳创作了一本极具洞察力和多样性的书,跟任何一间地方图书馆书架上的宝藏一样丰富。——今日美国

就像在图书馆的房间和书库中漫步,你可以在书中的任何一页发现一些有趣得意想不到的东西。——国家公共电台

一次真实犯罪、历史、传记和沉浸式新闻的完美结合。奥尔琳的编年史以探究、渲染、机智、戏剧性和深情的方式,赞美了图书馆——作为避难所、社区中心和开放的大学,由有责任心、同情心、创造力和弹性的人管理。——书单

奥尔琳是一位长期为《纽约客》供稿的作家,数十年来一直用人类的故事吸引着我们,她的新书是对人类抵御遗忘的堡垒——图书馆——进行一次广泛、深刻、个人化又极具吸引力的调查。我们了解到图书馆是如何发展,如何应对萧条和战争,以及如何在不断为资金而奋斗的情况下欣欣向荣。在节假日里,美国的每一个爱书人都应该会送出或得到这本书。你会情不自禁地读完《亲爱的图书馆》,并对这座奇妙的地方属于我们所有人而感到感激。——《华盛顿邮报》

《亲爱的图书馆》不仅是对一个地方或一个机构的赞美,更是对一种思想的赞美。这本书之所以让人喜欢,是因为它有一种探索的感觉,当奥尔琳为她所发现的事物感到惊奇或感动时,书中就会有一种愉悦感。苏珊·奥尔琳对1986年4月29日中央图书馆大火的描写是如此丰富而具体,就像一股热气从纸上喷薄而出。《亲爱的图书馆》讲述了一场大火,以及如何起火的谜团-——但这并不是最重要的。这本书也讲述了所有图书馆的历史,一座特殊图书馆的往事,以及奥尔琳和她母亲的私人故事:她的母亲因痴呆症而失去记忆,而奥尔琳通过书写此书来找回自己的记忆。——《纽约时报》

这是一封写给公共图书馆的美好情书。在这个图书馆的故事里,奥尔琳提醒了读者,图书馆的精神及使命是友好、平等和资讯,以及图书馆——也许我们所有人也在内——所蕴含的美好深度和潜力。——《基督科学箴言报》

奥尔琳将自己的人生回忆录、侦探小说、洛杉矶历史和对美国公共生活的兴衰的沉思交织在一起。她的叙述时而紧张,时而委婉,时而亲切,时而史诗,唤起了我们在图书馆度过的生活节奏。她为一个最能代表美国的地方和机构注入了生命力:宽敞、混乱、容忍,甚至充满希望,对各种形式的流动充满信心,尤其是在面对逆境的时候。——《华尔街日报》

《亲爱的图书馆》的确是一本完完全全的图书馆之书。苏珊·奥尔琳又一次在没有人去探索的地方找到了丰富的素材。她的书与其说是一个直截了当的故事,不如说在深挖她自己对一个主题的强烈情感。她再一次证明,一个作家单凭感情就可以自动提供戏剧性,如果这位作家有足够的才华,以及足够强烈的感情。你真的永远不知道一个题材会有多有趣,直到像奥尔琳这样的人对它产生了真正的兴趣。——《纽约时报》

一本爱书人的梦想之书。这本书在研究上颇具野心,在写作上保持优雅,如同一扇门,让我们得进入一个充满历史、戏剧、文化和故事的地方。——《明尼苏达星论坛报》

一旦苏珊·奥尔琳开始找寻故事,她总会发现一个隐藏的世界。于是,《愿你被温柔爱过》和《兰花贼》的作者带来了这本令人愉悦、资料丰富的最新作品,故事从1986年洛杉矶中央图书馆七十万册图书被毁坏的火灾开始。不过,《亲爱的图书馆》的焦点很快平移到图书馆机构的分裂和古怪历史,接着,几乎不可避免地对美国图书馆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进行反思。奥尔琳从各个方向进行叙事,将追捕图书馆纵火犯——此人可能是一个受挫的演员——与思辨的文字并列,探讨图书馆为什么和如何成为我们许多人所接触的最接近市政厅的事物。——《纽约杂志》

下载说明

1、亲爱的图书馆是作者[美]苏珊·奥尔琳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Nelly.L的评论
    新经典的非虚构系列一直都品质上佳,这一本也不例外。故事从1986年洛杉矶中央图书馆的一起纵火悬案展开,作者铺陈开了几条线索(洛杉矶城市史、图书馆的历史、嫌犯的个人史),每一条都引人入胜,它们之间的相互影响亦令人动容,比如美国公共图书馆系统的完善还见证了美国女性主义的发展,嫌犯的最终命运和艾滋病在洛杉矶的爆发息息相关。它会是一部爱阅读的人都会喜欢的作品,因为作者字里行间透露出的对书籍的热爱能引起所有爱书人的共鸣,“世界上所有的谬误,似乎都被图书馆那简单到不言而喻的承诺所征服:这是我的故事,请对我说;我在这里,请告诉我你的故事。”
  • 新经典的评论
    这是一封献给图书馆的情书,也是一本探索图书馆的百科全书。我们将跟随苏珊的脚步,穿过宽敞的大厅,走过平静的书架,了解到图书馆的前世今生,也了解现代图书馆背后的庞大运作体系:一本书究竟走多少路和经多少双手,才能抵达我们的书桌。
  • 伊夏的评论
    一本出于个人对书籍与图书馆的爱可以给满分的作品。有非常多我很爱的点,包括但不限于:章节标题用图书馆检索条目的书籍名给予“暗示”(好喜欢这种日常推理);用一场令人崩溃的图书馆纵火案串联全书(凶手不重要,灼痛的感觉太心碎了);写了女性、少数族裔如何争取在图书馆工作,并且点明刻意不让白人在此工作也是歧视;视野不局限于美国,有提及世界各地图书馆的形貌状态以及展望了一个太美的,图书馆的未来——不是追求更高的科技,而是一种家的替代。
  • 1806的评论
    图书馆应该是还在奋力保持警醒且想要抽离出社会规约的年轻人最后的精神庇护所了吧。当一个人抛弃了书中的黄金屋和颜如玉,用“生存需求”作为障眼法为自己对阅读时间的厌倦开始各种开脱时,也大概就是他抛弃正确,选择容易的开始。当系统设定下的生存危机降临时,人们是难以共情单纯的求知欲和批判思维是如何改变人类历史的,所以书中那些30年前为洛杉矶图书馆大火真心惋惜的人,在当代才会越来越少
  • 路灯的评论
    流浪汉会折损图书馆的价值吗?在这个书籍获取越来有简单、书籍阅读越来越便利的时代,图书馆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呢?如书中所描述,图书馆展现的公共性是如此的珍贵、迷人,它不是一个古板的书库,不是一个高贵、严肃的虚幻象征,它与社区、城市共生,共享着繁荣与进步,也共享着狭隘与衰败,但正如“书邀请所有人,不约束所有人”,哪怕是最糟糕、混乱的时候,图书馆依然代表着一种包容、共享的美好愿景,代表着一种更加丰富、美好的可能。 『这里的一切仿佛都在宣称:所有故事都很重要,因此,我们要尽一切努力去创造东西,将我们彼此联结,与我们的过去和未来联结。』
  • 晓林子悦的评论
    书籍作为记忆的载体,而图书馆是容器,我们把书籍放置在那里,便心满意足,以为万事大吉。可是,文明如此脆弱,只需要一场大火,大火的起因,可能是某个人一瞬间的恶念,一枚小小的火柴;也可能是短路的电线,人类创造的一种文明,摧毁了另一种文明。关于洛杉矶中央图书馆1986年这场史无前例的火灾的追踪调查,作品的描述显得分裂而焦虑,图书馆的历史、城市的历史、个人的生活和更多侧面的碎块参杂在一起,最终通向的仍是混沌,或许这是符合图书馆本体的象征,它看上去是稳固的、秩序的所在,却如此容易摧毁,它所容纳的那些物件,常常就在时间深处掩埋,反而是在遭受巨大的破坏之后,人们才会关注它珍惜它。
  • 语文课代表的评论
    听梁鸿老师的课后对非虚构写作产生了兴趣。这本书的用纸是轻型的,味道很特殊。一开始闻不惯读完已经喜欢上了。整体装帧挺精致漂亮的,喜欢。把当年图书馆失火案和图书馆的历史、现在交织着写。翻译不够好。我觉得也正经读过一本非虚构了,还是一个当代美国女性作家,挺开心的。
  • 诺坎普的朝圣者的评论
    一封献给图书馆的情书,一场渴望与书谈一场恋爱的春梦。读书的时候时间仿佛都停住了一样,有什么能延缓我们奔向死亡的速度呢?读书!!!
  • 九月工作室的评论
    1986年4月底,切尔诺贝利核电站发生重大事故,核反应堆爆炸,核污染危及全球——当大多数人都在关心是否将要见证世界末日的时候,洛杉矶图书馆被点燃,超百万册书毁于一旦,却少有人关注。25年后,《纽约客》纪实作家苏珊·奥尔琳重启此案,花费7年调查和写作,寻找谋杀无数珍本的凶手,却意外步入了一段温暖、曲折又惊心动魄的救书之旅。在历史的灰烬中,跟随苏珊·奥尔琳的脚步,让我们走在静谧而丰富的书架间,走进有序空间背后的复杂体系,走向每一座隽永的图书馆——火可以烧毁书籍,但无法烧毁知识,更无法烧毁我们的记忆和好奇,我们的生命故事。
  • 碎叶吹又绿的评论
    作者以1986年洛杉矶图书馆大火作为引子,在查阅史料,采访当事人的过程中,为我们讲述了图书馆的全部,以及与图书馆有关的故事,火灾调查成为副线,让位于真正的主角——图书馆。
  • 浅蓝的摩卡的评论
    人类与图书馆的故事,与书的情感跃然纸上。《亲爱的图书馆》并不是那种刺激、惊险的小说,也不是沉默、繁杂的论文,这本书承载的是人类与图书馆发展命运的关联和羁绊。
  • 喂,是念念啊的评论
    是一本很温柔的纪实作品,即使讲的是图书馆火灾事件,依旧包含了一种对书籍以及对图书馆这种介质的热爱,图书馆的意义是纪念,也是一种怀念。
  • archer的评论
    "我十分确信,只要将回忆写在一页纸上,那就意味着记忆已被保存,免受时间的侵蚀。”
  • 阿布的评论
    3.5/5。据书中2010年统计数据,美国有17000多家公共图书馆,比麦当劳还多,是书店的两倍,三亿美国人一年之内都去过其中一家,30岁以下的年轻人比中老年人更喜欢去图书馆,现在十年过去总数会更多吧,这也是美国何以强大的一个原因与表现。不过,作者虽然花了七年调查并写出这本书,但结构处理不够好:三条线:A.洛杉矶图书馆纵火案真相、B.档案中的图书馆历史、C.访谈里的图书馆现状同时展开,结果A没讲完就跳到B,B没讲完又跳到C,如此循环几次,给人的阅读体验不太好。另外,后记提到书中有肖像及照片但中文版没有,是因为要另买图片版权吗?作者有一节写她为了调查图书馆火灾决定自己也烧一本书,不选破书或不喜欢的书而烧了一本完好的《华氏451度》也显得挺矫情,难道作家调查谋杀案也得杀个人才行?
  • 嘉树休养中的评论
    洛杉矶中央图书馆的传记故事。当一个城市为建设图书馆而发行债券时,当图书馆的设计者想把建筑本身设计成可以阅读的书时,当每一任馆长都想办法为民众提供除了借阅图书之外更多的人文服务时,当大火燃烧了这座建筑,烧毁了超过一百万本书籍,围观的人群哭泣着传递抢救出来的图书时,当无家可归者在图书馆找到容身之所,当被大火焚烧和自来水浸湿的书籍在冷冻两年后重见天日,当为了适应互联网时代而开放电子借阅,这些曾经的故事让我或感动或振奋。数百年的岁月悄然流逝,很多事物都已销声匿迹,唯有图书馆的传说还在继续下去……
  • 东林皆石的评论
    “我确信,在很久以前,洛杉矶中央图书馆遭遇了一场可怕的火灾,一个笨手笨脚的年轻人被卷入其中。除此之外,其它一切都是不确定的—生活几乎总是如此,它将是一个没有结尾的故事,就像一首歌在最后一小节中特意安排了一个挂留和弦—那种奇怪的、不和谐的声音,让你渴望听到更多东西。”
  • kk爱读书的评论
    这是关于图书馆的纪实故事,讲述了1986年洛杉矶图书馆的焚毁事件。由此事件开端,作者对于图书馆的一些探讨。
  • 食夜的评论
    想回阅览室四了。
  • 鹿茸的评论
    两条主线:1.1986年洛杉矶图书馆大火的始末;2.图书馆的历史、发展和运作体系。作为一个爱图书馆的人、把图书管理员作为理想职业的人,很难不推荐。【2021051电】
  • imright的评论
    翻译尚可,但是这个外封太丑了......到手直接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