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近思录

近思录

作者:[宋]朱熹、吕祖谦编,[宋] 叶采集解,

分类:文学

ISBN:9787532554911

出版时间:2010-8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标签: 哲学  国学  朱熹  理学  近思录  古典文学  古籍 

章节目录

导读整理说明近思录序近思录跋卷之一 道体卷之二 为学卷之三 致知卷之四 存养卷之五 克治卷之六 家道卷之七 出处卷之八 治体卷之九 治法卷之十 政事卷之十一 教学卷之十二 警戒卷之十三 辨别异端卷之十四 总论圣贤

内容简介

《近思录》内容简介:自朱熹、吕祖谦辑就之后,七八百年来流布极广,在历史上一直被奉为理学入门要籍,被誉为“学者入道之阶梯”。因而历史上传刻、注释、续编、仿编等各种整理形式的文本众多,据统计有300多种,但与之形成鲜明对照的,该书一直未有便于今天读者阅读的注释性标点整理本。 本次整理本的原文,是现存明代嘉靖十七年(1538)吴邦模刻本《近思录》十四卷,个别文字有误者依据其他版本校正。注释主要采用南宋叶采的集解,间或取张习孔传、茅星来集注、江永集注、张绍价解义等作补充,对个别字句难理解处,则加按语以助理解。集评筛选南宋至今《近思录》注家、评述者、研究者对其词、句、篇等进行解说评论的颇具代表性的精要文字。

下载说明

1、近思录是作者[宋]朱熹、吕祖谦编,[宋] 叶采集解,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一朝酒醒的评论
    知之必好之,好之必求之,求之必得之。 《近思录》
  • 傾窚小白的评论
    近思录还有些读不懂的地方,估计要开学再问问老师了[思考]
  • 贺鹏琪-ART的评论
    慢先生作品《近思录》2016 @ Tianjin, China 网页链接
  • 萏夏兒的评论
    天下一物,內外一理,流通貫徹,初無間隔。若不得見,則雖生於天地間,而不知以為天地之理,雖有人之形貌,而亦不知所以為人之理矣。天命之性,處處皆是,但只尋時,先從自己身上尋起。摘自「續近思錄」
  • 偏锋走剑的评论
    网页链接 南宋朱熹在《近思录·致知》中指出:“学者先要会疑”;近代胡适也提到,“做学问要在不疑处有疑”。 分享自Kindle
  • 小刀在昆明的评论
    《近思录》:人之蕴蓄,由学而大,在多闻前古圣贤之言与行。考迹以观其用,察言以求其心,识而得之,以蓄成其德。译文:人要蕴蓄才德,只有坚持不懈地学习圣贤的言行才能成其大。从圣贤伟大的事迹,观其利用之道;藉圣贤不朽的言论,求其立言之意。默识圣贤言行而实得之,并融会贯通,以蓄成其善德。
  • 施晓喵的评论
    一开始读论语的时候,觉得自己做不到颜渊那种地步,就觉得达到端木赐那样也好啊[害羞],后又看了看近思录“……………………”我觉得我是不是太狂妄了点儿[笑cry]= =好吧,其实认识到自己的愚不可及也算是种进步。૮(◍ω◍)ა
  • turthlili的评论
    横渠先生曰:凡人为上则易,为下则难。然不能为下,亦未能使下,不尽其情伪也。大抵使人,常在其前己尝为之,则能使人。(《近思录》)
  • 却月城主_的评论
    读完《近思录集解》。切问近思,反躬自省。将全部的精力消耗掉,就不会胡思乱想了……[失望]
  • 子夏曰的评论
    朱熹与人合编过一部《近思录》,这“近思“两个字,取自子夏的话: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顾炎武的代表作名为《日知录》,这“日知”两个字也来自于子夏的话: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 Running冰的评论
    #今日正能量# 玩物丧志,意指玩弄无益之器物易于丧失意志,贻误大事 。语本《书·旅獒》:“玩人丧德,玩物丧志。” 孔 传:“以器物为戏弄则丧其志。” 宋朱熹 《近思录》卷二:“ 明道先生 以记诵博识为玩物丧志。”
  • 天滴之殇的评论
    我发表了头条文章:《《近思录•为学》》 《近思录•为学》
  • 砀山发布的评论
    【古文分享】明道先生曰:“所谓定者,动亦定,静亦定,无将迎,无内外。”——《近思录》释义:明道先生(程颢)说:“所谓的定,并不是使心念 不动,也不是离动而后才叫定,只要顺理而动,动也是定。顺理当静,静就是定。天下没有性以外的物,无所送于事之往,也无所迎于事之来。”
  • 小刀在昆明的评论
    濂溪先生曰:“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彼以文辞而已者,陋矣。”(《近思录》) 【译文】濂溪先生(周敦颐)说:“圣人讲得道理,听到之后就会积蓄在心中,内蕴则为个人品德,施行就是(治国、平天下的)事业。那些仅仅以圣人之道为言辞的人,也太鄙陋了。”
  • 虚怀农夫的评论
    未知道者如醉人,方其醉时,无所不至,及其醒也,莫不愧耻。人之未知学者,自视有为无缺,及既知学,反思前日所为,则骇且惧矣。——《近思录》
  • 穿凉鞋的渔村女孩的评论
    惟心弘,则不顾人之非笑,所趋义理耳,视天下莫能移其道。然为之,人亦未必怪。——《近思录》
  • 西野渡的评论
    《睽》之《象》曰:“君子以同而异。”《伊川易传》曰:圣贤之处世,在人理之常,莫不大同。于世俗所同者,则有时而独异。不能大同者,乱常拂理之人也;不能独异者,随俗习非之人也。要在同而能异耳。——近思录
  • 藏书家韦力的评论
    近思录传十四卷 清康熙十七年诒清堂刻本 (清)张习孔撰 竹纸 一函六册
  • dsbswwsdsb的评论
    「自省」#近思录# 11.君子之遇艱阻,必自省于身,有失而致之乎?有所未善則改之,無歉于心則加勉,乃自修其德也。
  • 雪山明王的评论
    满腔子是恻隐之心《近思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