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朱熹

  • 朱子书信编年考证

    作者:陈来

    朱熹的书信在宋明理学的研究占有特殊的位置,陈来教授的这部著作侧重实证的研究,专门考订朱子书信的编年。陈荣捷先生称誉此书为“精审”、“严谨”,邓广铭先生也认为“这是一本极见功力的著述,也是一本具有广泛作用的著述”。该书考订了朱熹的2000多份书信,并断定了它们的年期,数量之多,考据之实,远超越王懋竑、钱穆之上。此外,书本还通过对这些书心的整理、考订,钩勒和探索了南宋期内学术史、思想史的资料和实况。
  • 朱熹年谱长编(上下)

    作者:束景南

    本书是现已出版的各种朱熹年谱中材料最为详尽、考辨最为精深、规模最为宏大的一种,于有关朱熹的史实颇多发现。
  • 朱子语类汇校

    作者:[宋]黄士毅 编,徐时仪 杨艳 汇校

    九州大学图书馆藏有古写徽州本《朱子语类》,共九函,四十二册,一百四十卷。徽州本保留了许多黎靖德编《朱子语类》所没有的内容。徽州本上承《池录》,下启黎编,在语录到语类的形成过程中处于关键的地位。 此次整理,以日本九州大学藏朝鲜古写宝祐二年再校徽州本《朱子语类》为底本进行点校,通校本为台北正中书局1982年以日本内阁文库藏覆成化本修补“国家图书馆”藏成化九年陈炜覆刻本的影印本,参校本以中华书局1986年出版的王星贤点校本和上海古籍出版社、安徽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出版的《朱子全书》所收郑明等点校本为主,酌情辅以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明抄宋刻《晦庵先生朱文公语录》、明万历朱崇沐刻本、清康熙吕留良刻本、四库全书文渊阁本、应元书院刻本、光绪刘氏传经堂贺瑞麟校刻本、静嘉堂文库本和日本内阁文库藏覆成化本等。 本书以徽州本为底本,汇校成化本等诸本,将成化本无而底本有、底本有而成化本无,以及二本皆有而顺序不同者一一校出,供学界研究参考。
  • 朱子晚年全论

    作者:李绂

    朱子晚年全论一书,较为详尽地辑录了朱熹晚年与其门人、友人论学的资料,并附辑录者的简评论,以此证明朱、陆晚年之争,乃门人各守师说越于一偏所致,而朱、陆晚年「所学者符节相合」,所论者亦非「冰炭不相入」。此书之所以称之为「全论」,乃是据王阳明的朱子晚年定论而来。不过,朱子晚年全论较之朱子晚年定论,资料更详尽,评论更客观,是研究朱熹、陆九渊学术思想较有参考价值的一部书。
  • 近思录集释(上下)

    作者:朱熹

    《近思录》是宋代新儒学派周敦颐、程颢、程颐和张载的语录,由南宋大儒朱熹和吕祖谦共同编纂,集宋儒理学之大成,具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内涵。此书刊行后,自南宋至清代注家蜂起,其中以南宋叶采,清张伯行、茅星来、江永四家之注最善。《近惠录集释》即采四家旧注,以成书早晚为序,逐条逐句编次,四注合为一编,为了解与研究宋代儒学之绝佳读物。 南宋时,朱熹与吕祖谦两位大思想家为了讲学、教育弟子的需要,共同编选了北宋四子(周敦颐、程颢、程颐、张载)的思想言论,成为《近思录》十四卷。朱熹称《近思录》为四子之阶梯,而四子为《六经》之阶梯。 此书刊行后,自南宋至清代注者20余家,其中以南宋叶采,清张伯行、茅星来、江永四家之注最善。民国年间,曾有张伯行、江永两家的简略标点铅印本出版,但叶、茅两家不易寻觅。建国以后《近思录》有多种新注出版,但四家旧注则无一可寻。张京华教授针对此状况,取四家旧注之全书,以成书早晚顺序,逐条逐句编次,使四注合为一编,辑校成册,遂成《近思录集释》。 全书分上、下两册,此书的发行对于研究宋代儒学意义重大。
  • 朱子全书(共2箱.27册)

    作者:(宋)朱熹撰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博学多识,著述丰富,对中国思想文化有极大的影响。《全书》共27巨册,收入了《周易本义》、《易学启蒙》、《诗集传》、《仪礼经传通解》、《四书章句集注》、《私淑或问》、《论孟精义》、《家礼》、《资治通鉴纲目》、《八朝名臣言行录》、《伊雒渊源录》、《绍熙州县释奠仪图》、《太极图说解》、《通书注》、《西铭解》、《近思录》、《延平答问》、《童蒙须知》、《小学》、《阴符经注》、《周易参同契考异》、《朱子语类》、《楚辞集注》、《昌黎先生集考异》、《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等著作,不仅囊括了朱熹的全部著述文字,而且将今人对已失传的朱熹的文字的考订辑录亦编成册,并附有历代文献家对各种版本朱熹著作的著录、序跋、考订,等等,是目前为止最完备的《全书》,共约1436万字。《全书》采用了目前所存的最好版本为底本,博采他本,对原书精心校勘标点。主持和参加整理者均为著名专家学者,极一时之人选,耗时十年,方臻完工,其质量无可置疑。它的出版,是对朱熹思想乃宋明理学研究的一项重大贡献,也是古籍整理事业的一个里程碑。 本产品为繁体竖排文字。 特殊说明 本产品共二十七册,但因空间有限,未能全部显示,敬请谅解。
  • 诗经(朱子集注本)

    作者:[宋]朱熹 集注

    《诗经》是我国文学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305篇(前11世纪至前6世纪),另外还有6篇有题目无内容,即有目无辞,称为笙诗。先秦时《诗经》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这次整理选择了宋代以后影响巨大、十分通行的朱熹《诗集传》为底本。
  • 朱熹集

    作者:朱熹

    郭齐 尹波点校
  • 朱熹和他的前辈们

    作者:卜道成

    《朱熹和他的前辈们:朱熹与宋代新儒学导论》的资助出版范围以厦门大学国学研究院章程为依据,围绕着对中国封建社会后期思想文化产生划时代影响的朱熹理学这一核心,进而探索唐宋以来中国南方的思想文化、政治社会、民生经济、宗教习俗等各领域的演变发展,以及深入研究在朱熹与闽学影响下的闽台及周边区域的历史、文化、社会状况,尤其注重对东南海洋带文化传承的探讨,对中国文化在这些区域的演进,进行全面系统和深入的研究,努力建构国学研究的东南风格。
  • 仪礼经传通解正续编

    作者:【宋】朱熹 著,黄榦 编

    《仪礼》一书,因为名物繁富,头绪杂乱,材料分散,自昔号称难读。朱子有鉴于此,于《通解》中,分门别类,将各种礼仪的经传注疏资料汇编在一起,将古书中的相关资料附于其后,使杂乱的材料归于统绪,便于阅读。对于《礼经》所阙的各种礼仪,亦列其目,将古书中的零星记载搜罗一处,使亡佚之礼信而有徵。《通解》一书,是朱子在充分占有文献材料基础上,通过独特的分类,将礼学的资料进行条理化的一部著作,对后代的影响十分巨大,是每一个研究朱子和经学的人必读之作。 本书为影印东京大学东洋研究所藏宋刻本《仪礼经传通解》,前37卷系嘉定十年(1217)刊本,续29卷系嘉定十六年(1223)刊本,间有补配。此书原为傅增湘旧藏,精校精刻,是目前世存《仪礼经传通解》最佳版本。现市面流通校点本概以台北"中研院"所藏宋本为底本,"中研院"藏本缺略较多,所用补配者不佳,不如东大藏本。故此次影印出版东大本《仪礼经传通解》定会裨益学者良多。
  • 功利主义儒家

    作者:田浩

    中国思想史这门学科的使命,乃在于潜心到过去的生存境遇下,考察古人的思维过程。田浩教授的这本成名作,在新发现的陈亮作品的支持下,具体探讨了陈亮思想的演变过程,尤其是在宋代的特定历史背景下,参照着两位论辩对手的具体阅历及性格,展示了陈亮、朱熹间的“道德与事功”之辩,从而再现了中国思想的丰富性、复杂性和历史性。缘此,本书被汉学宗师史华兹推许为自己所读到的以西方语言叙述宋代儒学思想多种特征的最生动、最易理解的作品之一。
  • 四书或问

    作者:[宋]朱熹 撰

    自唐以前,儒者以“五经”为重。至宋代理学兴起,《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获得了特殊重要的意义,形成了一个严密的“四书”学体系。朱熹的《四书章句集注》对此后近千年的中国思想界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朱熹在完成《四书章句集注》后,又将其取舍之义
  • 大学中庸论语

    作者:朱熹 注

  • 朱熹思想研究

    作者:张立文

    朱熹是一个相当博学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化家,著作量大而面广,于经济、史学、文学、乐津、佛学、道学以至自然科学,都涉及或有著述。本书从经济、政治而至教育思想,从哲学、自然科学、美学、史学、伦理以及历史观作了初步探讨。 目录: 序 前言 再版序 第一章 理学的转生和形成 第二章 朱熹生活的时代、身世和经历 第三章 朱熹的经济思想 第四章 朱熹的政治学说 第五章 朱熹哲学的逻辑结构 第六章 宇宙、天文、气象的自然学说 第七章 形神、魂魄、鬼神的学说 第八章 一二、动静、化变、中庸的学说 第九章 从物到理的认知过程 第十章 性、心、情的学说 第十一章 美善、文道、诗理的美学思想 第十二章 理欲、义利及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思想 第十三章 心术、王霸、道统的历史观 第十四章 朱熹的史学思想 第十五章 朱熹的教育思想 没有结束的结束语 修订版后记
  • 朱子哲学研究

    作者:陈来

    朱子哲学是中国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哲学体系之一,考察这一哲学的整体结构及其具体内容必须注意:一方面,整个朱子哲学和它的重要部分都不是一次形成的静止结构,而是有其自身提出、形成并经历复杂演变的动态体系;另一方面,组成这一学说总体的命题大都不是意义单一的命题,朱子哲学中的哲学命题和他对许多问题的讨论在内容上大都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不同含义。这两方面造成了朱子哲学的复杂性。因而,本书注重从时(历史演变)空(层次角度)的不同方面对朱子的理气论、心性论、格物致知论的主要内容进行综合考察和全面分析,以求达到对这一庞大而又复杂的哲学体系的具体把握。
  • 朱子哲学研究

    作者:陈来

    《朱子哲学研究》主要内容:朱子哲学是中国哲学史上最庞大的哲学体系之一,考察这一哲学的整体结构及其具体内容必须注意:一方面,整个朱子哲学和它的重要部分都不是一次形成的静止结构,而是有其自身提出、形成并经历复杂演变的动态体系。另一方面,组成这一学说总体的命题大都不是意义单一的命题,朱子哲学中的哲学命题和他对许多问题的讨论在内容上大都具有多方面、多层次的不同含义。这两方面造成了朱子哲学的复杂性。因而,《朱子哲学研究》注重从时(历史演变)空(层次角度)的不同方面对朱子的理气论、心性论、格物致知论的主要内容进行综合考察和全面分析,以求达到对这一庞大而复杂的哲学体系的具体把握。
  • 近思录

    作者:(宋)朱熹,吕祖谦

    近思录(上下),ISBN:9787806941683,作者:(宋)朱熹、吕祖谦
  • 文革時期評朱熹(二冊全)

    作者:林慶彰 姜廣輝 主編,蔣秋華

    中國從一九六六~一九七六年間爆發了「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中瘋狂的批評孔子和儒家的經典,到了文革時期,因為朱熹是孔子的繼承人,所以又對朱熹做幾近毀滅式的批判,批判朱熹的文獻流傳下來的有多少,大概有專書四冊,報紙文章九十多篇,本書編者為了讓這代人知道前一代人如何去批判一個著名的歷史人物,所以將這些文獻匯集成書。 全書收專著:《略評朱熹》、《批判朱熹文集》、《可惡的朱熹》、《朱熹的醜惡面目》四種。報刊文章九十餘篇,為了讓讀者閱讀方便,將這些文章分為:(一)評朱熹的理學;(二)評朱熹的著作;(三)評朱熹的行為;(四)評朱熹與陳亮;(五)評朱熹與林彪;(六)評朱熹的科學等六類。這些批判用語之惡毒可說史無前例,朱熹遭受如此惡毒之批評,是非對錯如何總應有個評判,要評判究需要有完備的文獻,這些文獻在臺灣的圖書館都不易見到,要還朱熹公道只能依靠此書。
  • 朱熹的思维世界

    作者:田浩

    《朱熹的思维世界》不可避免地会加深我们150年以来一直怀有的危机感和失落感,因为单是它的学术水准也足以提醒我们,中国文明在现时代所面对的绝不再是某个粗蛮不文的、很快就将被自己同化的、马背上的战胜者,而是一个高度发展了的、必将对自己的根本价值取向大大触动的文明。可正因为这样,借别人的眼光去获得自知之明,又正是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历史使命,因为只要不跳出自家的文化圈子去透过强烈的反差反观自身,中华文明就找不到进入其现代形态的入口。当然,既是本着这样的目的,我们就不能只从各家学说中筛选那些我们可以或者乐于接受的东西,否则我们的“筛子”本身就可能使读者失去选择、挑剔和批判的广阔天地。我们的译介毕竟还只是初步的尝试,而我们所努力去做的,毕竟也只是和读者一起去反复思索这些奉献给大家的东西。
  • 朱熹《家礼》实证研究

    作者:[日]吾妻重二

    《家礼》是南宋朱熹最有影响的礼学著作。《家礼》内容分为通礼、冠、昏、丧、祭五部分,都是根据当时社会习俗参考古今家礼而成,体现出朱熹因革损益、博采众家的礼学思想特点。书成之后,广为刊刻。后世对《家礼》的争议主要集中在真伪问题上,因《家礼》是朱熹一部未完之作,朱熹死后方现,中间过程曲折,而朱熹在文集中又极少提及,遂成为后人怀疑它为伪书的主要原因。现代学者主要从文集和语录中找到朱熹作《家礼》的线索证据,基本已证明《家礼》非伪书。本文主要把朱熹《家礼》放在朱熹家礼思想形成和发展的演变历程中加以考察,通过对《家礼》思想内容的考察,来阐释朱熹博采古今众家的礼学特点,并结合晚年的礼学著作和语录来探讨其礼学思想的变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