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林徽因与梁思成

林徽因与梁思成

作者:[美] 费慰梅

分类:传记

ISBN:9787511813763

出版时间:2010-12-1

出版社:法律出版社

标签: 传记  人物传记  建筑  历史  民国 

章节目录

作者前记
代序
第一部 启蒙时期(1901—1928年)
1.梁家长子
2.林家掌上明珠
3.岁寒三友图
4.遨游建筑天地间
5.留学归来
第二部 多方面的成就(1928—1937年)
6.东北大学开天辟地
7.徐志摩之爱与死
8.建筑史学家
9.寻找古建筑
10.太太的客厅
11.应县塔、赵州桥

内容简介

林徽因与梁思成皆出身名门,从小受到良好教育,青年时期留学美国。受到西方先进文化的洗礼。两人学成归国后,本该大展宏图,然而,接连而来的抗日战争和国共内战,使他们的生活陷入了颠沛流离之中。尽管身处恶劣环境,他们仍不放弃对事业的追求,对生活的热爱。 林徽因在其短暂而绚丽的一生中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妙诗文,梁思成则把毕生的精力都献给了建筑事业。这本传记,以细致客观的笔触,展示了林徽因与梁思成这对伉俪的传奇人生。 费慰梅写这本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追述林徽因与梁思成在特殊年代的际遇和使命,也为了纪念他们的成就、创造力、仁慈,以及支撑他们勇气的幽默感。

下载说明

1、林徽因与梁思成是作者[美] 费慰梅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Badger的评论
    日本即将攻入北京的消息一传出,当地几所国立大学纷纷准备南迁。清华大学的科学仪器已经打包装箱,图书馆通知教职员归还重要的书籍,同学们在书架之间进进出出,长袍下面塞满了正在搬动的书。费正清伤心地说:"中国最好的大学图书馆正在烟消云散。"
  • Badger的评论
    1935年年初,南京政府决定修缮和维护山东曲阜的孔庙,梁为工程顾问。 1935年,梁任北京市文物保护委员会顾问,古都寺庙、厅堂、高塔和门楼的修复或加固。
  • Badger的评论
    刘敦桢 长沙人,国学基础好 1922年毕业于东京高等工业学校建筑科 在东京工作一年后,回国加入上海一家建筑师事务所 1925年离开上海回长沙,先后任教于长沙机械学院、苏州工业专科学校、国立中央大学 1932年8月加入营造学社,当年与梁、蔡方荫修复文渊阁梁柱。与梁思成共事十年。
  • Badger的评论
    创始人:朱启钤qián 朱启钤,贵州人,与梁启超同时代,1915年内政部长,负责修缮故宫、城门。重印《营造法式》手稿。 1931年,梁林回北京,梁任中国营造学社"研究部"主任,林任"校理"
  • Badger的评论
    此页有勘误,林长民去世年份为1925年,而非书中所载1929年
  • Badger的评论
    1915秋,梁进入清华学堂,开始六年预科、两年大学本科的教育; 1923年游行受伤,留学计划推迟; 1924年夏赴美,梁、林、陈植于NY Cornell University修暑期班,同时梁母癌症末期,9月辞世; 1924秋梁、林、陈植来到费城宾夕法尼亚大学,建筑系只收男生,林去美术系注册,但上建筑课,甚至当助教; 1925年,林长民任郭松龄幕僚时期,倒戈张作霖兵败去世,梁父写信通知林。(此处,原书年份有误) 1927年,梁林于宾大毕业,三年内,梁建筑系硕士,获建筑师资格;林美术系学士,暑假二人以系主任Paul P. Cret助手身份工作。后者日后设计了Pan American Union, Federal Reserve Buildings, Detroin Institute of Arts。 1927年订婚; 1927年8月梁为回国任教做准备,申请进入哈佛人文艺术研究所,大量阅读。林去耶鲁学舞台设计。 1928年3月21日,梁林结婚,起程欧洲度蜜月。 1928年5月,梁父为子落实工作,东北大学任教。此间,梁父肾病严重,早春发现,3月协和医院手术,刘博士误切了健康的肾脏,隐而不发,至11月已不能坐起。 1928年夏末,梁林归国。 1929年1月19日,梁父去世,享年55岁。此前六周,刘博士辞去医生一职,去国民政府卫生部当政务次长。
  • Badger的评论
    1918年徐志摩赴美深造,留下妻子孩子在国内。 第一年在美国Clark University插班修经济学和社会学, 第二年转到NY Columbia University读政治学, 第三年欧战结束,又来到英国想跟伯特兰•罗素读书,不想后者已被剑桥除名,前往中国讲学途中。此时徐在伦敦结识了林长民,通过后者认识了"中国迷"狄更生,狄更生安排徐进入剑桥King's College以特别生资格任意选课旁听。 1921春张幼仪来剑桥-夏天怀孕-秋天徐建议堕胎,搬去伦敦托人传话离婚-10月林回中国-徐回剑桥一学年,混文学圈 1922年10月15日回上海 1924年接受北大教席聘书,接待泰戈尔访华
  • 芷涵的评论

    徐志摩以一封感人肺腑的长信,回答了梁启超责骂他和妻子离婚的警告信,“我将于茫茫人海中访我唯一灵魂之伴侣,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如此而已。”信中,微因的名字一字也没提。

    看到这段,是该感动还是该惋惜?从徐志摩妻子张幼仪的角度去看,徐志摩是个负心薄幸、不负责任的丈夫;从徐志摩的角度去看,他只是在错误的时间遇到了对的人,无论怎么选择,他的人生都会有缺憾;从林徽因的角度去看,徐志摩在她的生命里无疑是不可替代的存在,然而是景仰爱慕,还是纯粹的爱情,没有人知道,但她终生的伴侣却是梁思成;那梁思成呢?他包容有之,坚韧有之,执着有之,我们终究还是要羡慕他与林徽因的伉俪情深。 只希望,如果有一天我也要面对以上四人同样的命运抉择时,能无愧于心。
  • 理工饭特稀的评论
    林徽因与梁思成(费慰梅) [书摘1] 叶公子高将使于齐,问于仲尼……。子……曰:“凡事若小若大,寡      不道以欢成。事若不成,则必有人道之患;事若成,则必有阴阳之患。若      成若不成而后无患者,唯有德者能之。”……今吾朝受命而夕饮冰,我其      内热与!吾未至乎事之情,而既有阴阳之患矣;事若不成,必有人道之患。      是两也,为人臣者不足以任之……(注2) [书摘2] 在他的书信和其他个人作品(由他的朋友丁文江在他死后汇集成册,即1958年在台北出版的《梁启超年谱》)中 [书摘3] 林长民和徐志摩是属于同一类人,他们相识的第一眼一定就明白了。徐志摩成了这家的常客。林长民为徐志摩的友情所感动,最后对他产生了完全的信任。他把他的一些往事,包括他在日本做学生时同一个日本女孩子的早年恋爱故事也告诉了他。这可能把徐志摩自己的浪漫追求也唤醒了。这两个男子闹着玩交换“情书”,把他们的情感用文字表达出来,徐志摩装成一个已婚的女人,林长民则装成一个已婚的男人(注2)。 [书摘4] 徐志摩以一封充满感情的长信,回答了梁启超责骂他和妻子离婚的警告信,“我将在茫茫人海中寻找我灵魂的伴侣。要是我找到了她,那是我的运气;要是我找不到,那是命该如此。”徽因的名字通篇没有提到。 [书摘5] 泰戈尔用英文写的剧《吉特拉》。剧中徽因扮演公主,而徐志摩则扮演爱神。 [书摘6] 梁启超给他的格言式的忠告是:“你觉得自己天才不能副你的理想,又觉得这几年专做呆板工夫生怕会变成画匠。你有这种感觉,便是你的学问在这时期将发生进步的特征,我听见倒喜欢极了。孟子说,‘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凡学校所教与所学总不外规矩方面的事,若巧则要离了学校方能发现。……至于将来能否大成,大成到怎么程度,当然还是以天才为之分限。我生平最服膺曾文正两句话:‘莫问收获,但问耕耘。’……尽自己能力做去,做到那里是那里,如此则可以无人而不自得,而于社会亦总有多少贡献。 [书摘7] 沈阳(奉天) [书摘8] 沈阳是满洲人在北京建立清朝以前1636至1644年的“首都”。 [书摘9] 昨天我做了一件我不愿做的事——在徐志摩的婚礼上当证婚人。他的新婚夫人以前是王守庆夫人。她爱上了徐志摩,同王离了婚。这是极端不道德的。我骂过徐志摩好几次,可是没有效果。由于胡适和张彭春一定要我担任这个角色,我就在婚礼上发表了一篇演说,严厉批评了新婚夫妇。年轻人往往受到自己的感情所驱使,不能控制自己,破坏了传统的安全保障。他们掉进了使他们遭受苦难的陷阱。这确实是可悲和可怜的。徐志摩真是很聪明,我很爱他。这一次我看着他沉沦,很想救他。我真的在尽一切力量来救他。 [书摘10] 拥抱我直到我逝去      直到我闭上眼睛      直到我飞、飞、飞向太空      变成沙、变成光、变成风。      啊!苦痛!苦痛是短的      暂时的。快乐是长久的      而爱情是永恒的      我、我要睡了…… [书摘11] 我们永不会忘记他那通常平静和自我抑制的面容是如何因自豪和欢乐而闪光的。 [书摘12] “如果说我们的民族灾难来得特别快又特别残酷,我们也不得不立即起来主动应战。困难是肯定有的,但我们不会无所作为地坐在那里,只是暗暗地捏紧拳头,而我们的‘面子’每一分钟都受到羞辱的威胁。” [书摘13] 法国人在二十世纪初曾从印度支那的海防修了一条窄轨铁路到这里,想在这内地乡村开矿赚钱。在日本侵略以后的一段时间内,这条铁路成了那些买得起轮船和火车票的中国东海岸难民通向西南的好通道。 [书摘14] “我一起床就开始洒扫庭院和做苦工,然后是采购和做饭,然后是收拾和洗涮,然后就跟见了鬼一样,在困难的三餐中间根本没有时间感知任何事物,最后我浑身痛着呻吟着上床,我奇怪自己干嘛还活着。这就是一切。” [书摘15] 重庆座落在长江及其支流嘉陵江的会合处边缘陡峭的半岛上,是一个遥远的上水河港,从1937年下半年起就是国民党的战时陪都。 [书摘16] “对于一个只不过是花费了太多时间和精力来追求也许仅仅是满足其闲情逸致的好奇心的人来说,这样的奖赏实在是太高了。” [书摘17] 德国巴罗克风格 [书摘18] “我从来不大喜欢教书。我宁愿做研究工作。但学生们的作品补偿了我。一般来说他们都很聪明和专心,总的来说我是满意的。但它使我忙得要命,并使我无法进行研究工作。这真是一个矛盾。” [书摘19] “简而言之,我认为艺术对于我们的精神结构的重要性和影响力至少不亚于食谱之对于我们的生理结构。 [书摘20] 登山一马当先,岂敢冒充少年?      只因恐怕落后,所以拼命向前。
  • miracle染的评论
    <图片1>志摩无疑是伟大的诗人。他感情充沛,跌宕而饱满,感性是他的风舵,连死亡也如此不凡。不禁令人猜想:伟大的艺术家,都是疯狂的。疯狂是那么的浪漫,这点梁启超是不会明白的。
  • miracle染的评论
    1929年夏天,梁陈童蔡建筑师事务所成立。第一个大项目就是吉林大学整个校舍、花岗岩钢筋混凝土的行政楼、教学楼和宿舍。
  • miracle染的评论
    <图片1><图片2>学校能与人规矩,不能使人巧。莫问收获,但问耕耘。是否能大成,固然要看天才,但好高骛远是没用的,枯燥的工匠式的积累和打磨是必经之路。
  • miracle染的评论
    <图片1>建筑是艺术与工程的完美结晶,徽因和思成的默契恰为建筑而生。徽因同学很会选专业,笑。
  • miracle染的评论
    <图片1>每每读到类似此处,爱国学之心异常澎湃。笑,像个小孩儿。
  • miracle染的评论
    <图片1>
  • miracle染的评论

    这一年,特别让徐志摩高兴的是可以孤独地面对朋友,面对自然。“绝对的孤独”,是他得以发现剑桥的最大秘密。

  • miracle染的评论

    徐志摩在美国到底学了什么,似乎始终是个疑问。

    笑。
  • 秋意醺的评论

    在宾夕法尼亚大学念书期间,徽因乍闻挚爱的父亲猝然去世的消息,心如刀割。林长民担任郭松龄将军的幕僚,一九二九年,郭松龄在北京倒戈张作霖时,林长民到东北避风头,被流弹击中丧命,时年四十九岁。

    这段里时间有些不对,郭松龄倒戈是在1925年,林长民也死于这一年,而不是1929年。
  • NIKI的评论
    梁思成为什么跟梁启超说:“在您和妈妈把我的全部身体交给我之前我已经把他毁坏了。”?
  • 蓝昕的评论
    开始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