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孟子译注

孟子译注

作者:暂无

分类:历史

ISBN:9787101063585

出版时间:2008-12-1

出版社:中华书局

标签: 国学  儒学  经典  中国哲学  哲学 

内容简介

《孟子译注(简体字本)》中杨伯峻先生对《孟子》的字音词义、历史知识、地理沿革、名物制度、风俗习惯及生僻字、破读和易生歧义和晦涩费解的词句作了详细的注解和简要考证,并译为白话文。

下载说明

1、孟子译注是作者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Simba的评论
    14-1 14-2 孟子反战。 14-14 民为贵,君为轻。百姓价值高于国君,国君危害国家可以“变置”,废黜旧君,另立新君。中国古代民本思想。 14-21 “山径之蹊,间介然用之而成路;为间不用,则茅塞之矣。” 对道的追求要坚持不懈。 14-35 养心莫善于寡欲。 14-37 恶似是而非者。 14-38 全书结尾,孟子的抱负——继承孔子。
  • Simba的评论
    13-1 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 “心”、“性”、天“三者关系,反映了性善论的核心精神。尽心、知性,上达于天,为的是”事天“,即顺应天道,也就是安身立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13-3 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求之有道,得之有命,是求无益于得也,求在外者也。 人的追求分为”求在我者“和”求在外者“。”求在我者“,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求在外者“,求之有道,得之有命。 13-6 13-7 知耻。 13-9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13-15 仁、义;亲亲、敬长;良能、良知;不虑而知、不学而能。 13-17 无为其所不为,无欲其所不欲。知耻。 13-20 君子有三乐。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13-21 “所欲”、“所乐”、“所性”三个不同层次的追求。“君子所性,仁义礼智根于心”。 13-22 13-23 仁政的经济政策。关注民生。 13-33 仁是人的精神家园,义是做人要走的正路。要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就是要“居仁由义”,以仁为立身的根本,在仁的基础上建立自己的精神家园。以义为行事的准绳,按照义的要求去做事。这是孟子提出的做人的总原则,又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精神、舍生取义价值观和浩然之气的基础。 13-43 人格平等。 13-45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儒家仁爱精神的两方面:一是仁爱不仅是爱人,也要爱物;二是爱是根据关系的远近而有差别的。
  • Simba的评论
    12-2 人皆可以为尧舜。关键在为不为。 12-4 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 12-6 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同。君子之所为,众人固不识也。 12-8 12-9 提倡王道、反对霸道。 12-13 治国要好善。 12-15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Simba的评论
    11-1 11-2 性善。告子:性无善无不善也。孟子:人性善。 11-3 怎样理解人性。告子:生之谓性,天生带来的性质。孟子:把人与禽兽区别开的那些属性。 11-4 11-5 告子:仁内义外。孟子:仁义皆是内在的。 11-6 人性问题上与孟子不同的三种观点。仁义礼智“求则得之,舍则失之”,认为人的善恶不同,在于有人不能发挥固有的善性。 11-7 11-8 人有不善因外部环境影响。11-7 论证共同人性的存在,共同人性就是对理义的爱好。 11-8 11-9 自觉修养的重要性。 11-10 舍生取义。不失其本心。 11-11 11-12 11-13 自觉修养的重要方法——“求放心”,把丢失的本心找回来。 11-14 “体有贵贱,有小大”;“无以小害大,无以贱害贵”。 11-15 人的善性“思则得之,不思而不得也”;“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 11-16 11-17 人生价值。天爵,人爵。仁义忠信,乐善不倦,此天爵也。
  • Simba的评论
    10-1 孟子认为:伯夷的清、伊尹的任、柳下惠的和,三人皆圣人,孔子则是圣之时者、集大成者。 10-3 交友之道。友也者,友其德也,不可以有挟也。 10-6 10-7 士与诸侯的关系。士的独立人格。10-6 士不能不任职而接受馈赠,国君不能只馈赠奉养而不尊重和任用贤者。 10-7 国君应以贤为师,以礼相待。 10-8 知人论世。读古人的书,不可不知其人,知其人不可不论其世。
  • Simba的评论
    9-1 舜对父母的爱 9-4 孝是永远要行的原则 9-2 9-3 舜对弟弟象的爱 9-5 9-6 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认为“传而不禅”现有制度与唐虞禅让的道理是一样的,依据百姓的意愿。不主张行禅让之事。 9-7 伊尹之“自任以天下之重”。 9-8 孔子进以礼,退以义,得之不得曰有命。 9-9 百里奚,贤者洁身自好。
  • Simba的评论
    8-2 为政不是一个个地去帮人,而是治理好政务,给所有人带来福祉。 8-3 君臣关系。与孔子所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一致。 8-7 德才者有责任教育影响无德才者。 8-8 有所不为。即知耻。 8-11 守信、果敢不能脱离义的规范。 8-12 不失赤子之心。联系“四心”,仁义礼智的发端。 8-16 以善服人;以善养人。 8-19 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 8-24 不能只传艺,不授德。 8-26 行其所无事,大智也。 8-28 君子以仁存心,以礼存心;自反;终身之忧唯难及尧舜。 8-32 尧舜与人同。是从人的本性上讲。
  • Simba的评论
    7-1 国家的安危,在人不在物。人的方面,“徒善不足以为政 徒法不足以自行”,一要行先王之道,二要仁者在位。 7-2 为君为臣之道,行尧舜之道。 7-4 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 7-8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应反求诸己。 7-9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民心的方法: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即孔子的忠恕。 7-10 居仁由义。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 7-12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明善-》诚意-》悦于亲,信于友,获于上 7-14 反对诸侯争霸。 7-16 恭俭的基本要求是不侮人、不夺人。 7-17 嫂溺,援之以手,权也。讲变通。7-26 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也是讲变通。 7-19 事亲,守身。7-27 7-28 孝悌。 7-23 人之患在好为人师。
  • Simba的评论
    6-1 6-7 见诸侯出仕的原则。1. 合于礼;2. 不能“枉尺而直寻”。 6-2 何谓大丈夫? 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居仁,立于礼,由义。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这是浩然之气的具体表现。 6-3 出仕为官的态度。1. 出仕是士的责任;2. 出仕要“由其道”。 6-4 对社会分工的认识。 6-5 得民心者得天下。 6-9 批判杨朱、墨翟的思想学说。
  • Simba的评论
    5-1 为之,人皆可以为尧舜。 5-3 仁政具体内容:1. 民有恒产;2. 划整田界,井田制;3. 设为痒序学校以教之。 5-4 农家学派反对社会分工,孟子对此的批评。 5-5 孟子对墨家薄葬和兼爱思想的批评。
  • Simba的评论
    4-1 人重于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4-2 论君臣关系。恭敬,以仁义与王言;尊德,学焉而后臣之。 4-9 圣人且有过。过则改之。 4-12 4-13 孟子的抱负——平治天下。
  • Simba的评论
    3-1 孟子的抱负。辅佐可王天下,瞧不起管仲。 3-2 1. 不动心。指内心不为外物所动。 不动心之道,在于“养勇”。

    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往矣!

    2. 浩然之气。“至大至刚”,“配义与道”,“集义所生”。

    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3-3 霸道以力服人,王道以德服人。 3-4 “祸福无不自己求之者”,人应该尽力做好应做的事。 3-5 仁政的具体内容。 3-6 “四心”乃仁义礼智的“端”,人生而有之,故人性本善;但仍要“扩而充之”。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修养的三种境界:1. 人告之以有过,则喜。2, 闻善言,则拜。3. 与人为善。 3-7 夫仁,天之尊爵,人之安宅也。 3-8 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
  • Simba的评论
    2-1 2-2 2-5 与民同乐。 2-3 大勇,安天下之民。 2-4 乐民之乐,忧民之忧。 2-7 选贤任能、处死罪犯,要听取百姓的意见,且要进行实际的考察。 2-8 肯定汤放桀、武王伐纣的正义性。 2-9 治国要尊重贤人的意见。 2-10、11、12、13、14 行仁政。仁政不行,危矣。 ------------------------------------------------------------------------------------ 2-7 所谓故国者,非谓有乔木之谓也,有世臣之谓也 梅贻琦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
  • Simba的评论
    1-1 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1-2 与民偕乐,故能乐。 1-3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及具体的经济政策。 1-4 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善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 1-5 仁者无敌。 1-6 不嗜杀人者能一天下,定天下。 1-7 1.保民而王;2.推恩足以保四海;3.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 -------------------------------------------------------------------- * 仁政 仁政的本质是仁爱思想的推广,将仁爱之心推及到他人以至百姓,就是仁政; 仁政的根本在于使“黎民不饥不寒”; 对民生的关心是孟子仁政的重要方面,孔子曾提出庶富教三项治国之道,孟子与孔子一致。 孔子关于教育和经济的关系的论点。 《论语·子路》:“子适卫,冉有仆。子曰:‘庶矣哉!’冉有曰:‘既庶矣,又何加焉?’曰:‘富之。’曰:‘既富矣,又何加焉?’曰:‘教之’。” 孔子认为,要治理好一个国,有了众多的人口,就要努力发展经济,使它富足起来;已经富裕了,就要施行教化。
  • Simba的评论
    1. 受业子思之门人; 2. 主要作者是孟子自己,老年时作,与弟子一起完成。 总结: 1. 梁惠王 主要讲仁政。 2. 公孙丑 性善论;浩然之气;孟子的抱负。 3. 滕文公 孟子的大丈夫人格;出仕的态度原则;批判其它学派思想。 4. 离娄 君臣之道、为师之道、父子家人相处之道;君子的修养——居仁由义、诚意、反求诸己、不失赤子之心。 5. 万章 点评古之圣人,孔子乃集大成者;士的独立人格。 6. 告子 上篇主讲人性善。论述人性的概念、仁义皆内、对理义的爱好是共同人性、善恶不同在于不能发挥固有的善性、外部环境的影响、舍生取义;要自觉修养,不失本心。 "仁政"的社会理想、"性善"的道德思想、"浩然之气"的个性。"性善"不仅是"仁政"的人性基础,也是"浩然之气"的心理根源。
  • CAI的评论
    20130505,离娄下篇,看一遍。 20130504,离娄上篇,看一遍。 20130501,滕文公下篇,看一遍。 20130429,滕文公上篇,看一遍。 20130421,公孙丑下篇,看一遍。 20130420,公孙丑上篇,看一遍。 20130413,梁惠王篇,看一遍。 20130412,梁惠王篇,原典读一遍。 20121204-20130224,看一遍,抄一遍原典。
  • 与苏菲相见恨晚的评论

    13·5孟子曰:“行之而不著焉,習矣而不察焉,終身由之而不知其道者,眾也。”

    原來儒家也有批判與反思精神,也有質疑之道啊~
  • 与苏菲相见恨晚的评论

    孟子曰:“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

    从孟子这句话就可以看出中国文化的特点,即只教导如何处理有等级差别的人际关系。平等的人之间如何相处呢?发生了矛盾怎么办呢?孟子对此不予讨论。他只教导我们要亲爱自己的双亲,尊敬自己的长辈,也就是小的要服从大的。这就是中国文化的糟粕,有等级而无平等。
  • 糖聑的评论
    想买@中华书局 出版的杨伯峻先生《孟子譯注》,繁体横版,但不知道哪一种是。我在实体店里只找到了简体本。求助!!谢谢 网页链接
  • PomegranatesIL的评论
    发俩以前没留意小知识。总孔孟,俩人时差多少?手头杨伯峻书里说,比較可信的是孟子出生时孔子已经去世一百多年了(子思都死了十几年了)另一事儿,姜子牙的后代为啥姓吕?以前听说吕雉是老姜后人,还以为是哪一代外孙女儿呢…原来姜子牙姓姜吕氏。 明天开始,播报《孟子译注》。星期一不吃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