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茶之路

茶之路

作者:《生活月刊》,茶小隐

分类:文化

ISBN:9787549552986

出版时间:2014-9-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标签: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中国文化  生活  文化 

章节目录


前言:茶源


茶中故旧
南方有嘉木

刚柔相济
四时有序
做一百年茶

Ⅲ太湖
【阳羡茶和顾渚紫笋】
风土与茶韵
果农茶事

内容简介

2014年6月,《生活月刊》“茶之路”系列别册荣获SOPA(亚洲出版业协会)颁发的卓越生活时尚报道奖,被评“笔触传神富感染力;全篇充满浓烈文化气息,兼具专业知识性。整体筹划及制作宏大而细腻”。《茶之路》为此系列别册的结集,并在原册基础上作了重要补充和修订,鲜明区别于普通 的茶类图书,既有美学价值,又有档案价值,是一本实地探访茶山茶人,追寻和探求茶的源头与真味,反思人与自然、生命与生态关系的踏实诚朴之作。 2013年春茶开采,“茶之路”第一站抵达四川,随后历时一年的时间,采访小组到达浙江、江苏、广东、云南、安徽、福建、台湾……共计踏访四十多座茶山,涉及绿茶、黄茶、白茶、红茶、花茶、乌龙茶、普洱茶、黑茶等主要茶类品种,对于每种茶生长在怎样的水土,经历了怎样的各自区别的种植过程和制作工艺,以及茶人展现的制作工艺,均有详述。 《茶之路》为四色图文书,所配图片均为知名摄影师实地拍摄,既有茶山茶树样态,又有制茶工艺呈现,图片精美、大气、有意境,富含人文张力和表现力。

下载说明

1、茶之路是作者《生活月刊》,茶小隐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家庭书房的评论
    茶之路——蒙顶 <图片1> 导语:几家茶放在一起喝,皇茶公司的规矩大气,柏老四的灵秀鲜甜,而永兴寺师父做的茶,则别有一种干净朴素。

    《茶经》开篇第一句就说:“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 如今说起古茶树,都知道云南多而健,鲜有提及四川。巴蜀人是,四川不但有古茶树,还在用古茶树做茶。崇州枇杷茶、甘蔺的牛皮茶、宜宾的黄山苦茶,据考证,都是古代野生茶树遗留的品种,延续至今没有断。 离崇州不远的雅安蒙山之顶,有一片专供进贡的“皇茶园”,得名于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围之以石栏,上后方雕有巡山石虎。石栏中七棵茶树,相传为西汉宣帝甘露年间茶祖吴理真手植,至今已两千多年。但蒙顶茶初唐即已入贡,中唐时期名列贡茶首位。 蒙顶茶,最佳者产自主峰上清峰。从名山县城望去,山峰并不高峻。但登上接近峰顶的扶善寺茶园,地势就会一目了然。四座山峰成莲花状环绕上清峰之外,远近座座低矮丘陵。直至遥远的青衣江对岸,才又崛起高大的周公山。 上清峰茶名气大,产量小,真正的蒙顶茶历来珍贵,乃因独特风土造就。“雅安天漏,中心蒙山”,本以多雨著称的雅州,又以蒙山为最,云多雾多,终年烟雨。蒙顶南坡和西南坡的土壤,呈深棕色,用手掌搓碎很细腻,有很多腐殖质。而处处可见的红砂岩,则是土壤中风化矿物质的来源。这样的土壤,也称为“茶末土”,营养丰富而疏松。加之高山坡地森林茂盛,对喜水又需要排水良好的茶树,无疑是理想的生活环境。3月,正是杉枝吐新、蕨芽初卷、李花漫天的时节,茶芽在柔媚润泽环境齬中慢慢萌发,制出的茶也格外细腻柔和。 蒙顶茶,只三种名色:延续唐代名称的蒙顶石花,当时是团饼茶,现为扁形炒青绿茶。明嘉靖年间创制的蒙顶甘露,半烘炒卷曲形绿茶。蒙顶黄芽,闷黄工艺的扁形黄茶。无论哪种,都以春分前采摘,约一厘米长的独芽,或一芽一叶初展为上品。高山蒙顶茶,和名山县茶叶市场里大宗出售的坝坝蒙山茶,外形上并无明显区别。追问当地茶人,蒙顶所产,究竟有什么特别?答曰,高山茶在鲜爽之外,别有一般清甜,即宋人诗中所说“露芽云液胜醍醐”之味。这话有点玄奥,但几杯茶对比一泡则可感知。平地茶或做工不到位的,也好喝,却带处处可见之豆香栗香。高山好茶,则清甘自成一体,细心体会便高下立现。 蒙山古来盛产好茶,蒙山茶自唐玄宗天宝元年便被列为贡品,到清末的一千多年间,岁岁明前由半山智矩寺的僧人入“皇茶园”采摘鲜叶制茶,封于银瓶之内,快马送入宫中以供皇室祭天祀祖。及至清殁,民国连年混战,蒙山茶渐次式微,终至荒弃。蒙山茶真正的复兴要到1958年。 蒙顶黄芽:和君山银针,霍山黄芽,并称三大黄芽茶。干茶是一片片平整的细芽,褐绿中闪现金黄。85℃-90℃水温,泡出浅黄碧透的茶汤,甜香浓郁。黄茶做工繁复,市场却不接受更高的售价,多年来各地都基本“绿做”,缩短闷黄时间。在蒙山,连永兴寺师父做的“菩提芽”也偏绿,少数几位民间制茶师傅,还在坚持做传统黄芽。 蒙顶石花/蒙顶甘露:石花和甘露,味道上并无太大区别。只是石花外形扁直、匀整,带银毫。甘露弯曲细紧,墨绿油润披银毫。85℃左右水温,石花用下投法,先投茶再注水;甘露用上投法,先注水再投茶。只见芽头渐渐浮沉展开,根根直立,重现嫩绿本色。当地以是否落水沉来评价甘露的优劣,因用力揉捻,茶汁溢出表面,甘露比石花更容易浸出滋味,也更受欢迎些。上好的蒙顶茶,虽有茶毫翻飞,茶汤仍然清亮,入口先是一股鲜爽气,接着能感觉到细腻的清甜,柔和的口感持续良久。

    摘自《茶之路》
  • 左树小屋的评论
    我刚刚用#喜马拉雅#发布了好声音《茶之路 大红袍的播火者》,好声音要和朋友一起听!觉得不错就评论转发吧 :)茶之路 大红袍的播火者(分享自@喜马拉雅好声音)
  • 余弦不懂子夜的直角的评论
    希望有人坚持不了那么长时间~ 哈哈 //@广西师大出版社新民说:“一个人的鲁迅系列”,《茶之路》《寻找法律史上的失踪者》,大手笔友情赞助啊~
  • 迟来的后记的评论
    想读《茶之路》 “由台湾《生活月刊》组织的“茶之路”采访小组,从2013年春天开始,历时一年多时间,先后踏访了四川、云南、浙江、江苏、广东、安徽、福建、台湾等地的40多座茶山,涉及绿茶、..” 网页链接
  • NORIKO-DIDI的评论
    推荐《茶之路》这本书,一本茶旅人的地图,一份茶人的记忆。图文并貌35万字就是最大的诚意和最深的情怀。 中弘北京像素
  • 午後茶一抹的评论
    时光飞逝,白驹过隙,如同戏文唱罢,千年弹指之间,望着手中的茶,已经不在意是谁研磨出无边的绿意,是谁撩拨了历史的茶烟,是谁品味着绿茶的花样年华……《茶之路》
  • 闲聊古茶庄的评论
    2015年回顾寻茶之路的记忆
  • 蓝色天空nxg的评论
    喜欢。希望自己能走一遍茶之路。@Hower黄晓峰 @焱焱火火火 南华路
  • 吉米Chow在旅行的评论
    茶之路,人之路,这书关乎人与土地,人与生活,人与茶,人与命运的种种讨論,少有的平和,低视角,小尺度,却可以窥见人庄严而恢弘的愁緒,悲伤,希冀和渴望.茶是寄托了这么多的物质的,它同时还承载生活戏劇的所有张力 和过程,饮杯茶吧,与生活的难题共存.
  • 沉默不代表没态度的评论
    最喜欢的季节来了 天空明亮高远 草木葱茏 病了百天首次着裙装 泡杯绿茶细细看《茶之路》
  • 生活月刊的评论
    【寻茶】有木在山,经雨临风。寻之觅之,始得其踪。有木在山,春芽初发。採之以归,名曰为茶。——【春日茶事】@老树画画 正在连载的新画系列,简直是完美呈现茶之路。
  • 马岭的pixels的评论
    @猎人博客 枪响,茶之路再出发
  • 一棵菜心的评论
    茶比较容易帮助你去掉外面虚饰的东西,跟自然作连接。茶就是一个引子。从饮到食,到生活,到你的身、心,怎么让你在一个动的环境里先静下来,看清动的状态,在动的状态下找到静的部分,那就是本质的真切的东西。而你的要求就先是静。” ————《茶之路》作者:生活月刊
  • TOYR_的评论
    //@现代图书: 生活书丛之《茶之路》收藏链接: 「生活书丛」第二本《茶之路》由《生活月刊》编著 包邮 #现代图书专营店5周年店庆#
  • 南阳大学生旅游网的评论
    <2015中蒙俄 茶之路 贝加尔湖自驾十六日游>呼和浩特集结,只要¥25940,猛点查看:网页链接 更多优惠,更全路线尽在途牛旅游
  • 广西师大出版社新民说的评论
    “一个人的鲁迅系列”,《茶之路》《寻找法律史上的失踪者》,大手笔友情赞助啊~
  • Automaic的评论
    //@源总小秘: 最近感受最深的一本应该是《茶之路》从天府之国到苍山洱海 从洞庭西湖到潮州余杭 蒙顶甘露 云南普洱 正山小种 景谷大白 品书知茶香 喝不起总是看得起的。首页对茶有兴趣的也可以大概看一下。
  • 得一碗茶li的评论
    寻茶之路,宋种老茶树 201乡道
  • 印象道心堂的评论
    看看采茶人的辛劳,烈日炎炎,汗水浃背,难得的好天气,“品林记”:茶仙子(邱氏)“坚守着那耐人回味的茶香~ 采茶人艰辛的从山里,一步一脚印的背出来,得之不易!每片茶叶都值得我们珍惜!”为中国茶文化付出后的喜悦[鼓掌][鼓掌][鼓掌]寻茶之路 [微风]中国武夷山茶文化奠基石
  • 茶小隐的评论
    竟然拍到野猪了//@猎人博客:天晴俺忙于做茶,闲工夫时又逢雨天,猎犬追踪有难度…今天摄制组的兄弟们随俺翻山越岭打野猪,不容易呀!感动于你们的兢业精神,兄弟们辛苦了…《茶之路》永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