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

作者:李劼

分类:文学

ISBN:9789862211885

出版时间:2009年3月

出版社:秀威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标签: 李劼  文学  中国当代文学  80年代  历史  现当代文学  文學批評  文学研究 

章节目录

引 言 第一章 在文學回到人學立場的日子裏 壹、師從錢谷融先生 貳、系主任齊森華 參、錢谷融教書育人的無為而治 肆、錢谷融的人文淵源及其精神譜系 第二章 86年新時期十年文學研討會 壹、電梯門口相遇XXX 貳、不願踩人道主義一腳 參、劉再復的人道主義和懺悔意識 肆、劉再復本人的性格組合 第三章 研究生時代恰遇各路英雄風雲際會 壹、桂林會議和新青年研究學會 貳、殷國明的鬥蟋蟀和雙向同構的緣起 參、跟王曉明的兩次合作 肆、畢業論文選了老舍的小說作論 第四章 成也介人,敗也介人 壹、周介人的銅牆鐵壁 貳、站在新潮文學的海灘上 參、成也介人,敗也介人 第五章 上海1980年代文學文化風景 壹、文化精神和歷史流變 貳、都市裏的人生景觀和文學寫作 參、上海女性筆下的眾生相和作為芸芸眾生的上海女作家 肆、1980年代上海的文化復甦和繁榮 第六章 上海的自由主義文學批評 壹、昔日「獅駝山」 貳、活著,是多麼的美好! 參、陽光燦爛的日子 肆、《文學角》第三期之後燈光轉暗 第七章 先鋒文學的如何先鋒和如何喪失先鋒 壹、幸福的一代 貳、尋根到底在尋什麼? 參、1987年的先鋒沙龍 肆、馬原的故事能力和格非的敘事語感 伍、三個上海作家的三種語言方式和三張城市面孔 第八章 他們的生活和寫作使先鋒成為可能 壹、北島及其《今天》詩派 貳、詩歌和皮鞭的對話,黃翔和秋瀟雨蘭傳奇 參、張獻的戲劇實驗和總得有人要吃虧 肆、黃河詩會上的武林聚會和野草般的四川詩人 伍、韓東、于堅和《他們》的他們意味 陸、上海80年代的先鋒景觀和先鋒詩人 第九章 北京文人墨客的皇權意識和中心話語情結 壹、海子的血案和顧城的殺婦 貳、王朔小說和大院文化 參、邊緣人李陀的中心話語情結 肆、史鐵生等北京知青作家 伍、北京的同行們 陸、唐曉渡和其他朋友的北京狀態 第十章 千瘡百孔的學府和躁動不安的校園 壹、廢墟般的學校,殘敗不堪的學人 貳、在課堂和麻將桌之間的日子 參、從批判者變成倖存者 肆、我走向那個象徵性的舞台,走向黑壓壓的觀眾 附錄一 有關人文精神討論及其它「合作」舊事 附錄二 重建人文精神討論的更正發言兼論新左派思潮 ──致《讀書》雜誌公開信 後 記

内容简介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是身兼作家、評論家、思想文化學者三位一體的李劼,在美國紐約旅居期間寫下的一部相當奇特的中國當代文學史。在手法上,融歐洲評家勃蘭兌斯宏觀視野和中國經典《世說新語》的筆法為一爐,對中國八十年代的文學和文壇人物及其文化背景,既作了氣勢磅礴的宏觀論說,又作了洞幽燭微的細膩描述。尤其對上海和北京這兩個城市的文化心態和文學景觀,作了栩栩如生的精妙勾畫。此著幾乎涉及所有當代中國聲名赫赫的文學人物,其中不乏作者的朋友,乃至師長。作者秉承真誠和坦率的原則,以親身經歷的諸多細節,掀開常人鮮知的文壇內幕,揭示出中國文學的欣喜和悲涼,披露了諸多文學名家形形色色的文化人格。 引 言 第一章 在文學回到人學立場的日子裏 壹、師從錢谷融先生 貳、系主任齊森華 參、錢谷融教書育人的無為而治 肆、錢谷融的人文淵源及其精神譜系 第二章 86年新時期十年文學研討會 壹、電梯門口相遇劉曉波 貳、不願踩人道主義一腳 參、劉再復的人道主義和懺悔意識 肆、劉再復本人的性格組合 第三章 研究生時代恰遇各路英雄風雲際會 壹、桂林會議和新青年研究學會 貳、殷國明的鬥蟋蟀和雙向同構的緣起 參、跟王曉明的兩次合作 肆、畢業論文選了老舍的小說作論 第四章 成也介人,敗也介人 壹、周介人的銅牆鐵壁 貳、站在新潮文學的海灘上 參、成也介人,敗也介人 第五章 上海1980年代文學文化風景 壹、文化精神和歷史流變 貳、都市裏的人生景觀和文學寫作 參、上海女性筆下的眾生相和作為芸芸眾生的上海女作家 肆、1980年代上海的文化復甦和繁榮 第六章 上海的自由主義文學批評 壹、昔日「獅駝山」 貳、活著,是多麼的美好! 參、陽光燦爛的日子 肆、《文學角》第三期之後燈光轉暗 第七章 先鋒文學的如何先鋒和如何喪失先鋒 壹、幸福的一代 貳、尋根到底在尋什麼? 參、1987年的先鋒沙龍 肆、馬原的故事能力和格非的敘事語感 伍、三個上海作家的三種語言方式和三張城市面孔 第八章 他們的生活和寫作使先鋒成為可能 壹、北島及其《今天》詩派 貳、詩歌和皮鞭的對話,黃翔和秋瀟雨蘭傳奇 參、張獻的戲劇實驗和總得有人要吃虧 肆、黃河詩會上的武林聚會和野草般的四川詩人 伍、韓東、于堅和《他們》的他們意味 陸、上海80年代的先鋒景觀和先鋒詩人 第九章 北京文人墨客的皇權意識和中心話語情結 壹、海子的血案和顧城的殺婦 貳、王朔小說和大院文化 參、邊緣人李陀的中心話語情結 肆、史鐵生等北京知青作家 伍、北京的同行們 陸、唐曉渡和其他朋友的北京狀態 第十章 千瘡百孔的學府和躁動不安的校園 壹、廢墟般的學校,殘敗不堪的學人 貳、在課堂和麻將桌之間的日子 參、從批判者變成倖存者 肆、我走向那個象徵性的舞台,走向黑壓壓的觀眾 附錄一 有關人文精神討論及其它「合作」舊事 附錄二 重建人文精神討論的更正發言兼論新左派思潮 ──致《讀書》雜誌公開信 後 記

下载说明

1、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是作者李劼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冷落的江湖的评论
    @上海人李劼 最好看的三本书:《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历史备忘》,《枭雄与士林》,《论红楼梦〉。其他的尚在搜罗中[哈哈]
  • 季米的评论
    从某种意义上说,被批判也成了一种荣幸,或者叫做倒过来做成的桂冠,一种用荆棘做成的桂冠。在中国的极权语境之下,用荆棘反做桂冠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做到后来都成了一种搞笑,而且最搞笑的就是后来那出《上海宝贝》成为出墙红杏的闹剧。 ---摘自李劼《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历史备忘》
  • A--天使的评论
    书籍《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 (来自豆瓣) 网页链接
  • 女郎波风水门的评论
    豆瓣读书:《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历史备忘》,《一个中国学者的美国解读》,《中国文化冷风景》,《二十世纪中国政治演变和文化沧桑》(《百年风雨》)。中国现代文学,西方文化风景,中国文化经典,中国近现代史,构成了先生论著的“四窗”,......代表了李劼先生在文史哲各方面所得的成果与思想的境界。
  • 薛延陀真珠的评论
    @李动动誓要拯救银河系 /[挖鼻屎]/@没我找不到的电子书:#文学#《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历史备忘》作者: 李劼 下载地址网页链接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是身兼作家、評論家、思想文化學者三位一體的李劼,在美國紐約旅居期間寫下的一部相當奇特的中國當代文學史。 电子书好在方便,如喜欢此
  • 阿冷冷脸上写着生人勿近呢的评论
    @没我找不到的电子书 万能的主页君,请帮我找找《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历史备忘》,谢谢!!!
  • 臺妹書坊的评论
    李劼先生的《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大陸現貨只有兩本,很難得,需要者速拍。网页链接
  • 陇菲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 《李劼《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历史备忘录》第五章有关木心的文字》 - 我还想特意提及一位不仅许多非上海的学者作家所不知道的,而且也是大部分上海文化人和文人所没有听说过的作家,叫做木心。这是个名副 李劼《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历史备忘录》第五章有关木心的文字
  • 禅味闲话的评论
    《中國八十年代文學歷史備忘》係台灣版,秀威出版社出版。550元台幣。关于十一年前的旧作现在重被发现并引起轰动,@上海人李劼 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十多年前李劼眼里的北京文化景观如此,十多年后李劼眼里的北京文化景观依然如故。这不是李劼没长进,而是那个景观没变化。”
  • 斯尔然的评论
    有幸读过李劼先生的《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历史备忘录》,既有人物品评,又是时代素描。可惜国内没有出版,希望@广西师大出版社理想国 可以尽快出版[鲜花]//@清歌誉方华:这篇旧文居然反响这么大,出自@上海人李劼 「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历史备忘录」。可惜至今尚无简体字版出版。 @广西师大出版社理想国
  • 私_想_家的评论
    #看看书# 上星期有朋友去台湾旅游,于是赶紧托他带了三本李老师的书:《上海往事之毛时代》,繁体竖排,《中国文化冷风景》,《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历史备忘》,繁体横排。李老师的书不容易买到,所幸都顺利通过了海关。还有两部上海故事和三本历史春秋我再慢慢找机会吧。@上海人李劼
  • 禅味闲话的评论
    我三月在台北購入一本。@上海人李劼 寫出上海女作家芸芸眾生相,說“上海的女人是精彩的,但要上海的女人写出精彩的小说卻有點苟刻了。”并引用程乃珊一句話:上海是調色拉調出來的,不是搗漿糊搗出來的。 //@风中芦荻://@小众菜园:详见李劼《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历史备忘》,台版。
  • 流浪弦歌的评论
    去年阅读李劼的<<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历史备忘>>。2003年的文字回忆10几年前的文学界。八十年代对中国而言是物质与精神大跃进的时代,充满可能与机会。11年前的文字今日读来扔掷地有声。独行者仍独行,且更清醒。"边缘人的位置,是最自由的位置,也是最有发言权的位置。前提是,得成为一个孤独的人。"
  • 陇菲的评论
    李劼《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历史备忘录》第五章有关木心的文字 - 陇菲 - E缪斯音乐社区 _一流音乐家毗邻而居 我还想特意提及一位不仅许多非上海的学者作家所不知道的,而且也是大部分上海文化人和文人所没有听说过的作家,叫做木心。这是个名副其实的老上海,可说是十分鲜见的幸存者 网页链接
  • 阿良1984的评论
    今天在拍拍网购书三本:《美国风景》、《上海故事之毛时代》及《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历史备忘》,费泉365元。#购书记录#
  • 思想的狐狸的评论
    #iReader阅读分享#: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历史备忘 李劼那次诗会最有意思的情景,是大家一起坐在船上,在运河的浪滔里,说说笑笑地向扬州进发。船上印象颇深的是...网页链接
  • 彷徨于无地的流浪狗的评论
    《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历史备忘》虽然不可“信”,但不失为解读“海上中文系”的一个重要视角。《海上中文系》我在季风书店看过目录,觉得还是很单薄。读甫跃辉的《动物园》几篇,觉得他的短篇很有嚼劲,想起读莫言早期的短篇小说,感觉他真是个故事大王,读来有趣,读王安忆早期的短篇实在读不下去
  • 风中芦荻的评论
    看了@上海人李劼 的《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历史备忘》,再回过头重新翻@老吴亮 的《夭折的记忆》,三言两语中的人物和细节便丰盈和立体起来,与李师文中的人和事交集而互补。麻将桌和打麻将的人,以及麻将桌上对话。蛮有意思。尤其P122,走出来的野蛮小鬼……乐得我。
  • 322一号床的评论
    这是他《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历史备忘》里面的文章,一家之言嘛,不能偏信,相比平时见到的对那些人的褒扬,当个对立的信息参考挺好的。//@季业: 这么长的文章一口气看完了,因为信息量巨大,因为惊人的直率,还有惊心的观察结论:所谓的现代文学,还流淌着传统皇权的黑血。
  • 陇菲的评论
    发表了博文 《李劼《中国八十年代文学历史备忘录》第五章有关木心的文字》 - 我还想特意提及一位不仅许多非上海的学者作家所不知道的,而且也是大部分上海文化人和文人所没有听说过的作家,叫做木心。这是个名副 李劼《中国八十年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