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由内而外的教养:做好父母,从接纳自己开始(10周年纪念版)

由内而外的教养:做好父母,从接纳自己开始(10周年纪念版)

作者:[美]丹尼尔·西格尔,玛丽·哈策

分类:心理学

ISBN:9787550288782

出版时间:2017-1-1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标签: 心理学 

章节目录

10周年纪念版序
中文版序 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
引言 认识自己,才能教好孩子
01 如何塑造自我:记忆方式
记忆是大脑对过去的经历产生反应并创建的新的脑内联结。那些悬而未决的往事和未经妥善处理的旧伤,都会影响我们对待子女的方式,在彼此之间引起不必要的烦扰和矛盾。善于自我反省,妥善处理不良记忆对现在的影响,我们就能用更加灵活的方式对待孩子,为孩子营造健康的发展环境。
科学聚焦:经历决定思维
02 如何教孩子感知现实:故事力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讲述自己的故事可以加深自我认知,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连贯的、具有丰富情感的生活故事能帮助孩子明白当下的处境,加强他们对世界的理解。那些触动内在心理感受的经历,能够加深孩子对自我的认识,让他们成为善于反思、富有洞察力的人。
科学聚焦:心智模式
03 如何体会:情绪的力量
情绪在人际交往中占有重要地位。父母的情绪沟通能力能使孩子在生活中充满活力、善解人意。这些品质对孩子和他人建立亲密关系非常重要。培养关系需要分享和渲染积极情绪,抚慰和减少消极情绪。在父母和孩子的早期生活中,情绪既是亲子关系的一种相互作用过程,也是重要的内容。
科学聚焦:三位一体脑
04 如何沟通:建立联结
也许我们每天都会错失与孩子建立情感联结的机会,这是因为我们往往不能正确地倾听和回应孩子,没能和孩子的内心建立起联结。当孩子告诉父母他们的想法或感受时,不管父母是否有同样的感受,都应该尊重孩子的感受。父母应该倾听和理解孩子,而不是告诉孩子自己的想法,或者一味地说孩子不对。
科学聚焦:“面部静止”实验、“双电视”实验
05 如何获得安全感:孩子的依恋模式
父母能够感受、理解孩子的需求并作出积极回应,孩子便可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安全的依恋关系有助于培养心智健康的孩子,进而提升父母和孩子的幸福感,促使他们积极地探索外部世界。而不安全的依恋关系将导致孩子难以调节自身情绪,出现社交障碍,甚至有暴力和精神分裂的倾向。
科学聚焦:依恋研究
06 如何解读生活:成人的依恋模式
思考童年经历能够帮我们理解生活。但是童年已经不能更改,这种思考还有用吗?深层的自我思考能够改变自己。这种思考不仅能使我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他人,并且提供了一种可能性——重新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这直接影响我们与孩子的相处方式及沟通方式,最终将促成孩子的安全依恋。
科学聚焦:情感、记忆与依恋
07 如何控制情绪:可控状态和失控状态
很多父母常常感到困扰:“我并不想对孩子大吼大叫,但他们就是惹到我了,我很生气,完全没办法控制自己。”确实,这不是我们的本意,情绪有时候会利用我们。用新的方式思考,开启大脑的自省功能,通过思考和观察,我们能够选择全新的、灵活的方式,最大程度地限制低通道状态的消极影响。
科学聚焦:大脑拳头模型
08 如何破裂,又如何修复:亲子关系
父母和孩子有不同的渴求、目标和计划,因而容易产生矛盾,导致关系破裂。关系的修复是互动的过程,但启动修复是父母的责任。为了修复关系,父母需要了解自己的行为和情绪以及它们是如何造成破裂的。没有得到修复的破裂会造成更加严重的破裂,因此,当破裂发生后,父母必须迅速采取措施,及时重建与孩子的联结。
科学聚焦:联结与独处
09 如何发展思维:第七感
第七感指观察并理解他人的内心感受,并通过行为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关心的能力。第七感使孩子能够“看到”他人的想法,一旦看到他人的思维,就能理解对方的想法和感受,并作出体谅的反应。第七感还可以让我们进行共情想象,从而将自己和别人的生活事件纳入考虑范围。共情想象不仅能够使我们理解他人,也能够深化我们对自身思维的理解。
科学聚焦:心理、大脑与人际关系
后记:别让儿时经历妨碍你做好父母
致谢

内容简介

● “真是难以置信,我的父母曾经犯过的那些让我小时候深恶痛绝的错误,我居然原封不动地转嫁到了我的孩子身上,注定要重蹈覆辙吗?”这一切听起来很耳熟对不对?不知有多少父母这样责问过自己,但可悲的是,他们在深深的懊悔之后往往还要继续犯错,最终陷于“犯错—懊悔—犯错”的循环中。 那么,有没有可能改变这种循环呢?

●《由内而外的教养》不仅为你解答问题,并且提供简单实用的方法帮你解决问题。人际神经生物学和依恋研究发现,人际关系直接影响大脑的发育,因此,正是我们的经历尤其是童年经历塑造了我们的大脑,决定了我们的思维,影响着我们养育孩子的方式。只有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经历,解决早年未妥善处理的精神创伤,才能以健康的心理创造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

●在经典畅销读物《由内而外的教养》这本书的10周年纪念版中,丹尼尔•西格尔和学前教育专家玛丽•哈策尔深入探讨了童年经历对我们教养方式的影响。他们梳理了人际神经生物学领域的重要研究成果,阐释了亲子关系如何直接作用于儿童大脑的发展,并为家长们提供了具体可行的方法步骤,帮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自己的生活经历,从而教养出坚韧不拔、富有同情心的孩子。

●全美畅销10年15万册的育儿经典,Babble知名在线育儿杂志最佳图书前5名。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丹尼尔•西格尔力作。融合脑科学、心理学与网络科学的顶级先锋人物西格尔,与儿童发展专家哈策尔联手打造,为天下父母揭秘前所未闻的脑科学知识,破解种种育儿难题。

●由内而外的教养。我们的经历塑造我们的大脑,同样,我们给孩子提供的经历塑造了他们的大脑。养育健康、乐观的孩子,首先要认识自己,接纳自己。

●科学聚焦。本书精选的脑科学知识与正文内容互为补充,为寻求专业知识的读者提供最佳解答,并为书中的教养方式提供科学依据。

●国际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大师丹尼尔科学教养系列。

●湛庐文化出品

下载说明

1、由内而外的教养:做好父母,从接纳自己开始(10周年纪念版)是作者[美]丹尼尔·西格尔,玛丽·哈策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汤茗观点的评论
    也就这吧。尽量去理理其中的逻辑关系。
  • YAYA的评论
    故事是有意义的,但在本文中的解释片面牵强。父母的“情绪沟通能力”受启发,“分享和渲染积极情绪,抚慰和减少负面情绪”“尊重孩子的感受,而不是告诉孩子自己的想法或一味批评孩子”“失控状态是触及父母未妥善处理的问题”。但文中大量“人们认为……”也是随意。略水些,但的确受益
  • 永无止尽的夏的评论
    不知是翻译问题还是内容本身原因,这本书我读着很费劲,提出的一些观点非常好,我也很想解决自身的问题。例如反复提到更好的解读过去的生活有利于未来自身的理解以及更好的养育孩子。可是却没有很好的提到怎样才能更好的去解读过去呢,用怎样一种新的方式去解读呢?
  • 萤火的评论
    脑科学;情绪的力量;学会讲述故事。
  • 小熊猫的评论
    每个人都有责任解决好自己的问题,而不是遇到问题就甩锅,更不是任问题代际传播下去。
  • 诺诺的评论
    内隐的童年记忆会影响成为父母后的态度
  • Kris的评论
    教育孩子从接纳自己开始,父母与自己的相处模式和关系会影响到自己和孩子的相处模式,记忆有外显和内隐,自动记忆和无意识记忆,理解和接纳自己的过去。
  • 竹乐然的评论
    去年怀孕时看的,现在已经忘记了。
  • 小强的评论
    如果从对自己涵养修行的角度看,还是有一点点可取之处的——现在的我对原生家庭论有了很大的怀疑
  • yolanda10的评论
    由养育孩子来反思清理自己的情绪,以达到让孩子和自己的内心都更和谐的状态。父母们都该一读的好书,作者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也是脑神经研究的专家医生,自己的案例,结合咨询的案例,以及脑科学研究,而后成此书,读来感触颇多。
  • Daffodil的评论
    非常有用。真的解决了一个很大的问题。
  • 平凡的老鱼的评论
    与其说是一本儿童教育的书,不如更多的是关于与儿童沟通相关的大脑和心理学的科研著作,关于儿童教育相关只是个引子,里面最有价值的部分是科学聚焦。
  • SwingPP的评论
    “我们的经历塑造我们的大脑,同样,我们给孩子提供的经历塑造了他们的大脑”非常喜欢这本书,结合脑科学谈教育,需再读
  • 朵__的评论
    育儿过程中存在的很多问题的根源其实就来自于父母未被妥善处理的童年经历,包括我自己的也是如此。通过自我反思,加深自我认识,解决遗留问题,最终建立起稳定和谐的亲子关系。养育孩子确实给了我们终生学习的机会,重新认识自我的机会。 书中的观点值得学习,但是理清逻辑有点费劲,脑科学内容比较专业了。但还是值得多读几遍!
  • 哆啦大胖的评论
    得到APP每天听本书分享:以往的经历会影响你教育孩子的方式。如果父母有一些没有妥善解决的问题,就会导致历史反复重演,父母很容易将自己过去不健康的行为或者心理模式传给孩子。 父母与孩子的不同互动方式,决定了孩子不同的依恋模式。反思你的童年经历,能够帮助你了解自己,还可以让你重新选择自己的行为方式。通过分析,你的感受能力和创造生活的能力也会大大提高。教好孩子,并不意味着父母要完美无缺。养育孩子为我们提供了一次终生学习的机会,让我们理解过去的经历,重新解读自己。
  • 深情的艾老师的评论
    每个父母都能理性教育孩子的话,就不会有那么多熊孩子了。儿女是祸害,父母也是祸害。
  • 长斑的兔兔的评论
    作为父母之前很适合先看看这本书,在自己“脑袋”没长好时,请慎用自己的卵子精子
  • 喻雨儿的评论
    也就那样吧,写的太复杂了。看过阿德勒,童年经历其实没那么大影响。这个把童年经历绕来绕去,整得太焦虑,太复杂了。 把经历的每件事都回溯童年,每件事都这样去想,会累死的。而且想多了,反而会越来越找借口。我现在的教育方式,都是因为原生家庭。 我小时候也遭遇过书中那些情况,但是现在完全没有这种感觉了。有些事情,有些伤害,在你不够强大的时候,去面对,反而会造成第二次伤害。 有些时候糊涂一下,不顾一切去自我成长,用心去爱。当你的内心变得强大,这些过去的伤害,其实已经无所谓了。 读这个不如读《被讨厌的勇气》《幸福的勇气》,正视过去,而不是去剖析过去。每个人并不能保证自己,不会被曾经的情绪再次影响。
  • 广杰的评论
    娃还没出生.先看看反思自己吧
  • 哇!土匪!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