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万物重构:智能社会来临前夜的思索

万物重构:智能社会来临前夜的思索

作者:韦青

分类:科技

ISBN:9787516642344

出版时间:2018-8-1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标签: 科技  人工智能  未来  思考  科学  人文   

章节目录

第一章 巨变的时代
1. 一切都在发生改变
2. 我们正在经历新一轮革命
3. 巨变下的思考
4. 遇见智能社会下的自己
第二章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1. 从 STEM 教育说起
2. 被误解的“科学”
3. 中国传统文化与“科学”的碰撞
4. 科技力量的本质
5. 科技发展的哲学内涵
6. 从“通州八里桥”说起
第三章 正在到来的智能社会
1. 云 - 物 - 大 - 智:技术进化的次第论
2. 人工智能的“一、二、三、四”
3. 避免科技时代的新迷信
第四章 做一个合格的地球人
1. 再谈通识教育
2. 做拥有批判性思维的思考者
3.“善假于物”的君子
4. 当我们不再谈论人工智能之后
5. AI 来了,人的价值会改变吗?
第五章 科学家的情怀
1. 科学家不是“书呆子”
2. 仰望星空,科学家与科幻梦
附录一 : Project EcoWisdom
附录二:随书演讲辅助资料
后记
精彩试读
自 序
“我们很疑惑,世界怎么了?”
“一切都在改变”
……
“第四次工业革命”
……
这是世界经济论坛( World Economy Forum)拍摄的一部有关“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视频开场(链接:ecowisdom.weiqing.io)。在这部接近十二分钟的影片中,导演向我们展示了目前人类发展面临的最大机遇与挑战,而这一切,正在席卷全球,并不断加速,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
我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在 2017 年 10 月 18 日上午,初秋的北京,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在召开,与往年不同的是,借助先进的技术,这次报告的内容,几乎以与大会现场同步的速度,迅速传播到了全国每一个角落。
在机场的候机大厅里,我像当天许许多多的中国人一样,通过手机屏幕密切关注十九大会议的报告内容,当看到报告中关于“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相关描述时, 作为一名多年从事产品与技术的 IT 业老兵,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一个大时代的来临。也是在同一天,我像往常一样,出差在外,为一批企业主管进行科技潮流与数字化转型培训,培训的主题就是本书的副标题——“智能社会来临前夜的思索”。与每次培训后的效果相同,听众大都从培训之前的“困惑与疑问”转为培训之后的“紧张与期盼”,也开始有人建议我把这份培训教材重新整理后汇集成册,供更多人借鉴与参考。这就是这个科技培训成为本书的缘起。
由于我的工作性质,使得我有大量的机会与政府官员、企业主管交流科技发展的趋势以及国家、城市、企业乃至于个人在这次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所应采取的态度与行动纲要。在这一过程中,我发现一个普遍的现象,就是大多数非 IT 专业人士对于目前科技的迅猛发展感到无所适从,加之社会上很多媒体的炒作,又把本来很正常的科技阶段性进步,描述成一种新型的科技“神话”与“迷信”;把原本每一个机构与个人都应该认真对待和经历的学习与转型,变成对未来无谓的恐惧或莫须有的狂欢。这在平时可能并不是大问题,但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之际,科技的加速发展,的确会为人类带来新的机遇与前所未有的挑战。
在这种形势下,要求人类的每个成员都需要打起精神,深刻研究,努力学习,加快转型的步伐,实在不应该也没有时间花费在无谓的精力消耗上。就像我时常在培训中与听众交流的问题:“什么叫转型?那就是不转已经不行了。”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在社会上,有相当多的言论只关注类似于人工智能是否“战胜”人类的热点话题,而甚少言论鼓励人们少些炒作,把精力专注于转变思想,放下包袱,积极拥抱和学习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现代化科学技术;又或者即使有这种话题,又大都着重于立刻讲解具体的诸如编程、算法等技术方法和手段,而欠缺能够讲清楚科技发展的来龙去脉、方便大家之后学习的资料。以我在培训中的体会和个人治学的经验,如果能够了解所学事物的发展历史,往往能够极大地提高后续学习中的领悟能力和学习效率,这可能也是中国先贤们讲的“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科技行业的注解吧。
总之,当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浑然不知诸如云计算、物联网、5G 通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到底是怎样来的,到底会向何处去,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它们到底是人类全新的突破,还是无数先行者努力后的厚积薄发,科技的进步与人类社会的发展究竟会产生怎样的互动?尤其当我看到越来越多的人,本来可以从容地提前学习和转型,从而有机会充分享受科技发展给人类带来的便利,却因为保守的认知,不思进取的态度,而可能成为即将到来的智能社会的“弃儿”,身为一个科学技术理念的传播者和身体力行者,总感觉有一种责任,应该花精力争取把情况解释得更加清楚和透彻些。
这种使命感,其实是我所任职的微软公司的基因。我相信很多全球知名的科技企业,也大都具备这种科技人员特有的情怀。微软公司的创始人比尔•盖茨先生关于“让每一个家庭和每一张办公桌上都有一台计算机”的企业愿景极大地推动了全球计算机的普及。微软现任 CEO 萨提亚•纳德拉提出的要让微软“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个组织成就不凡”也是这种情怀的真实写照。我认识很多微软的员工,当他们功成名就之后,不是停步于躺在已有的名声和财富上,而是把自己的学识和能力投入到帮助更多的企业与个人利用科技的便利与高效,应对越来越严酷的竞争环境,或借助科技的力量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这就是“予力全球每一人、每一个组织成就不凡”愿景的实际体现。
我在微软从事产品与技术推广的十余年工作中,亲身经历了从桌面计算机时代,到移动电话,再到万物互联时代的发展历程,亲眼目睹了由于强大的计算能力、海量的数据以及数据算法的突破而造就的新一轮人工智能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终将带我们步入智能社会。但是,我们又要清醒地认识到,智能并不是无所不能的“神话”,它只是一种技术,一种工具,或者更精确地讲,它可能是人类迄今为止发明的最为高效的“赋能”工具。
过去,我们通过利用工具,延伸了四肢的能力。未来,我们将通过人工智能延伸大脑。而这种延伸,只是一种辅助,一种增强,它并不具有主观能动性,也不具备“元”意识能力,它的一切都是人所赋予的。但是,它又是一种具备“降维打击”能力的“赋能”工具,会使拥有这种工具的人类对其他尚未拥有这种工具的人类产生“降维打击”的优势,这也是全球目前一个非常热门的词汇“数字鸿沟”( Digital Divide)的来历。但是,人们又要明白,这场以人工智能的突破为代表的科技大潮,其实刚刚拉开帷幕,尽管在媒体上已经有很多关于人工智能的话题,但人类无论是对自身智能机制的认知,还是对于人工智能的理解,还处于十分粗浅和初级的阶段。正是由于以上这些特点,那么,作为一个负责任的人类一员,在此关键时刻,与其花费精力去探讨那些人工智能是否能够代替人类,或哪家的人工智能已成为世界“第一”这种缥缈话题,倒不如立即行动,全力以赴迅速掌握这种工具的原理和最新动态,力争成为利用这种工具为人类社会发展谋求福祉的科技达人。要知道,工具始终是工具,它只会因谁掌握了这种工具而有不同作用,它会由掌握工具的不同人的不同世界观,产生对人类世界的不同结果。
对于一个快速发展的新技术,我们应该秉持理性和认真的科学态度。作为技术的追求者与信仰者,我相信随着科学技术的突破与发展,人类社会将发生前所未有的改变,而这种改变是好,还是坏?决定权不在于机器,而在于人类本身。
机器的智能化,仅仅是在能力上无限接近人,即使在某些方面,机器的能力要强于人类,也只能是通常所说的“硅基”大脑与“碳基”大脑的物理性差异,关于这点本书中会有专门介绍。当我们真正了解了智能设备产生智能行为的算法基础和计算机程序实现方法,就会更深入理解机器与人类运作方式的差异,就会明白为什么当机器在某些能力方面胜过人类,并不能说智能机器超越了人类。因为,机器无论多智能,都不会有感情,不懂得思考,不具备创造力,而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恰恰源自我们不断思考学习、不断创新的能力。
在智能社会来临之前,谨慎是必需的,惧怕与畏惧是无用且多余的。在第一次工业革命中,惧怕改变,拒绝使用新工具的人,最终被淘汰了。与此同时,掌握蒸汽机技术,适应新机器的人,却因生产力的飞跃式进步而受益匪浅。如今,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门打开之际,在新时代的十字路口,我们应该何去何从,是选择主动拥抱,还是等待被动离场?答案不言而喻。
写这本书的初衷,一方面是想通过对科技演绎次序的说明来拨开人工智能神秘的面纱,让大家在纷繁嘈杂的吵闹声中,安心下来去认清技术的本质,看清智能的趋势。另一方面,是希望更多的人可以掌握并依据“科学方法”( scientifcmethod),在智能社会来临之前,在心理上、在思想上、在能力上都有所准备。
最后,我想说,生在这个变革的时代,我们是幸运的。我们不仅仅是见证者,也是参与者。作为见证这个时代的“幸运儿”,我得以在此用文字,以我的视角讲述我所看到的和我所思考的,可能这一切会有失偏颇,但是,它们都是真实的,它们都是我们正在经历,或即将面对的……我希望我在“智能社会来临前夜的思索”,能够给所有读者带来更多思考与行动的力量

内容简介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层出不穷的新知识、新认知,让人们开始担心因知识的匮乏而落后于社会和他人,为此许多人开始变得焦虑不安。要摆脱这种焦虑,单靠大量的阅读,简单的学习,显然是不够的,也是无法解决根本问题的。

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下,在时代更迭的大潮中,想要突出重围,就应该用批判性的思维看待问题,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如果说科学技术是智能社会的第一生产力,那么,科学的方法就是推动社会进步最重要的动力。从古至今,从中国传统文化到西方思想,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论证问题,最后得出结论,这种有理有据的科学方法,才是我们了解世界本质的唯一途径,也是帮我们认清问题所在,摆脱困扰的最佳方法。

在四川成都武侯祠有一副名对:“能攻心则反侧自消,自古用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我很喜欢这句话。因为,对于每个人来说,最重要就是具有审时度势的清醒头脑。在智能技术被过度解读的当下,只有清醒地认识智能技术,才能做到“知其雄,守其雌”,才能更好地把握时代的方向,掌握自己的命运。

古人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又云:周虽旧邦,其命惟新。其实自古至今,人类社会就没有停止过革新的步伐,智能社会的来临,也只是社会进步的一个台阶,最多是一个跨度比较大的台阶。要想有效地应对即将来临的变化,我们首先要解放思想,放下惧怕变化的包袱,然后不盲从,不迷信,在科学方法论的引导下,努力学习并掌握智能社会必备的基础知识。同时应具备“知行合一”的精神,不要纸上谈兵,而要做到身体力行。

本书中会介绍“云- 物- 大- 智”(云计算- 物联网- 大数据- 人工智能)发展次第论,并说明每一个步骤都已经或多或少进入了我们的日常生活。在附录中,我还为读者设计了一套自己动手实操的DIY 教程,并放在GitHub 开源网站中,让大家有机会自己动手,亲身体验“云- 物- 大- 智”每一步环节,为迎接智能社会提前做好实际应用的准备。

在智能社会来临的前夜,我所思、所想的就是这些,和读者分享这些观点,是希望更多人能意识到智能社会已在眼前,当我们准备迈入新时代的时候,为你展开的是一幅美好画卷,还是一片惨淡未来,答案不必外寻,它就在我们每个人自己手中。

接下来介绍一下本书的使用方法。本书共分为五章,其中第一章“巨变的时代”开宗明义,介绍时代的特点和科技革命的历程,希望帮助读者理解科技发展的基本规律。

第二章“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则从哲学高度进一步分析为什么创新本就是社会发展的常态以及数字化的本质,从而解释清楚数字化转型(Digital Transformation) 的威力与挑战和思想僵化在中国近代史产生的严重后果。

第三章“正在到来的智能社会”开始以实际案例解释实现社会智能化的“云- 物- 大- 智”次第步骤,以及为什么只有充分依照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才能够一步一步地真正实现为人类带来福祉的智能社会。由于人工智能的复杂性,我在这一章里试图采取浅显易懂的比喻和要点总结方式,帮助读者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快地理解人工智能的发展次第和要点。

第四章“做一个合格的地球人”则以通识/ 博雅教育作为出发点,强调无论是在什么时代,社会的进步和人类的发展都源于思想的开放和正确的方法,接着尝试与读者共同探讨人与机器相生相克的关系,以及人类作为一种具有主观能动性的生物在人- 机关系中所应起到的不可或缺的“人”的作用。

第五章“科学家的情怀”是个有趣的章节,这其实是基于我的演讲和培训反馈专门为读者准备的。这一章试图打破大众对科学从业人员的误解,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为什么科学与哲学和艺术其实是一体两面的共同体,进一步鼓励读者能够将自己培养成为“文武双全”、知识体系发展全面的科技达人。

本书的特点还体现在最后两个附录中,前面提到,我的学习方法极其重视“知行合一”的手段。我坚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技巧和艺术。尤其在这个科技高速增长的年代,新兴技术层出不穷,如果读者们仅停留在表面的书本知识,很难真正理解新技术的特点及实效,因此很难在没有参考项目结果的情况下做出正确判断。因此我在附录一中设计了一个涵盖计算机工程、电子工程和机械工程的智能设备实际制作方案,希望大家能够借助这个项目的实施更好的地理解“云- 物- 大- 智”的次第方法和效果。启动三个工程的源代码和项目说明都可在本书的GitHub 项目网站(网址:ecowisdom.weiqing.io)中找到。

最后,让我以我非常尊重的微软全球负责科研与人工智能技术开发的执行总裁沈向洋博士为一本书写的致辞作为附录二的注解。这本书是介绍演讲技巧的国际畅销书《说服》(Presenting To Win)的中文版,由科学出版社于2005 年在国内出版,《说服》介绍的是全球顶尖企业的商务沟通之道,极其经典,作者杰瑞·威斯曼(Jerry Weissman) 是一名难得的既有演讲理论知识,又有大量演讲实际经验的商业演讲大师,是当时世界排名第一的商务演讲教练。在此书的扉页上,时任微软亚洲研究院院长的沈向洋博士就写下了“70 年代,要么发表,要么毁灭;80 年代,要么演示,要么消亡;90 年代,要么拉关系,要么失败;新的世纪,要么演讲,要么投降”的箴言。这是每一个立志在当下的科技社会有所成就的读者都应熟练掌握的一门基本功。既然是基本功,没有扎实的功底是不行的。本书中文版已绝版,读者若有兴趣可以找一找二手书商或英文版。为了达到给读者的借鉴意义,我把我的技术培训教材附于书后,并加上每一页讲解的内容纪要和演讲技巧供读者参考。我希望读者一方面能够参考本书成稿所借助的原始培训资料,同时如果时间有限,也可通过阅读附录二得到本书知识体系的快捷印象。世界正在改变,科技正在发展,历史无数次告诫我们,与时俱进是我们唯一的选择,这本书想要告诉你的就是这些!能有这次机会向读者表达以上种种,是我的荣幸,同时也是我们大家的机会。我希望每一个和这本书“相遇”的读者,都能行动起来,主动把握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机遇!

下载说明

1、万物重构:智能社会来临前夜的思索是作者韦青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施发满的评论
    花了一个多小时看完,讲的都是人工智能,内容太空洞,感觉无干货。
  • 骨头鱼的评论
    东西堆叠,逻辑差,浪费了我几天时间
  • 绝缘豆腐的评论
    京东9块一本凑单买的,翻开第一印象就是字大行间距大,看完以后更加确定这书的确卖不出去才甩卖的,内容很空,没什么主题,什么都说一点,更像是个感悟集。。。
  • 左叔的评论
    把PPT理了理就出书了,行间距几乎不能忍的宽度,蚂蚁可以逛街的节奏。
  • 八音弦的评论
    太水了,看了两章
  • 佩特拉的小毛驴的评论
    居然觉得还不错,给小白一样的我普及了人工智能和大数据。
  • LikeToySoldier的评论
    什么都讲了一点,可能是培养科技人才的PPT吧
  • 氣不气的评论
  • bnxkhvs的评论
    一天
  • BinRomance的评论
    一个有担当和使命的人工智能大牛,从科技到人文,从云物大智到面临新挑战的我们,作者的一些思考和预测,很有诚意。未来属于科技和哲学,但我认为这个时代的一些困惑,我们的老祖宗已经给出了答案。
  • lili的评论
    废话太多,引经据典刻意
  • 熊核桃的评论
    太空 基本概念叠放
  • 乱七八糟的评论
    书名大过内容。
  • Elf of Feb.的评论
    一本非理论的书籍。也完全不算是科普类读物,但是对于不懂技术的人来说,是另一个角度看世界的方式方法论。 关于格物致知还有时移事易等见地,感受到作者其实就是个斜杠青年啊~知识储备以及跨领域的能力都很强。 我这个应该是第9个书评,虽然前八个只给了平均分5.9分的评价。但是真的联系大家有兴趣可以读一下。 作者有着IT从业者的逻辑性,书看起来就很符合我自己的逻辑。如果真的是想知道github上面需要呈现什么才可以引人眼球,倒是不建议看这本书了。 于本质,作者更想强调的思维上的转变,即情变则法不同。 好书!
  • Henry的评论
    文中好多例子,理解有误。有些比喻也不是很准确。作者示例的网站一直没有建立成功。
  • 卢刚的评论
    女儿要看的书,文笔比较流畅,重点看第一、第三章
  • 戡侃的评论
    科普读物。
  • 云在云霄的评论
    这本书可谓浅尝辄止,说的内容很多很碎,涉及到的又很浅,在 AI 概念已然大行其道的现在,就算是作为科普读物也显得力度不够。
  • 世界某个角落的评论
    印象最深的也是云-物-大-智,对现在热门科技有一个浅显易懂的总结。另外就是作者对通识人才的解释和重要性,鼓励读者也向通识人才靠拢!
  • 未央的评论
    如果你了解了一个事情的起源以及发展历程,就不会对未来这件事情可能的发展感到恐慌或者盲目乐观,甚至可以预测其未来的走向,技术也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