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雷蒙德·卡佛访谈录

雷蒙德·卡佛访谈录

作者:[美]雷蒙德·卡佛 / [美]马歇尔·布鲁斯·金特里 / [美]威廉·L. 斯塔尔

分类:文化

ISBN:9787305244636

出版时间:2021-7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标签: 雷蒙德·卡佛  访谈  谈话录  文学  传记  外国文学  卡佛  非虚构   

章节目录

引言
年表
载誉作家重返洪堡州立大学
我们自己生活的回音
雷蒙德·卡佛演讲录
雷蒙德·卡佛:好小说没有捷径
卡佛的声望在他的沉思中增长
小说的艺术
雷蒙德·卡佛:保持简短
来自荒原的声音
“好作家用他的想象说服读者”
采访雷蒙德·卡佛
诗歌、贫困和“卡佛领地”里的现实主义
对话雷蒙德·卡佛
雷蒙德·卡佛
当我们谈论文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卡佛的世界
生死攸关的大事
雷蒙德·卡佛和他的世界
《伦敦书评》访谈
小说与美国:雷蒙德·卡佛
重燃激情:采访雷蒙德·卡佛
《出版人周刊》采访雷蒙德·卡佛
雷蒙德·卡佛:黑暗主宰着他的作品,而非他的生活
“我有本书要写完,我是个幸运的人”

内容简介

【编辑推荐】

★卡佛访谈合集首译中文,《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标配读物,精选二十三篇重要访谈。

-----------------------------------------

★每一个被贫穷生活淹没的人、每一个被家庭琐事牵绊的人、每一个热爱文学与写作的人,都会在卡佛的谈话中得到共鸣。

-----------------------------------------

★二十三堂大师亲授的创意写作课,清晰展现卡佛创作理念与创作发展脉络,完整收录卡佛私人作家清单。

听卡佛谈论自己的作品:削减到只剩下骨髓的《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象征着创作转折的《大教堂》,仿佛天赐的诗集……

看卡佛手把手教你写作:要真诚,不要耍花招,要开个好头,不要把好东西留到作品后面再写……

看卡佛与文坛大师碰撞思想火花:契诃夫、海明威、庞德、陀思妥耶夫斯基、福楼拜、弗兰纳里·奥康纳、约翰·契弗、安·比蒂、巴塞尔姆……

-----------------------------------------

★二十三篇卡佛本人出演的卡佛式“微小说”,亲历他的贫苦岁月、家长里短、高光时刻、生命末期。

早婚早育的困窘、夜间扫厕所的工作、与契弗一起酗酒的教书时期、与酒精的长期斗争、与天才编辑的故事、与前妻的爱恨纠葛、与伴侣加拉格尔的相爱相助……

-----------------------------------------

★二十三次敞开心扉的真诚对谈,寻找进入“卡佛领地”的路标:贫困、幸存与感恩。

-----------------------------------------

★中文版由知名译者小二倾情译出。

-----------------------------------------

★装帧由屡获“中国最美的书”殊荣的知名设计师周伟伟精心打造,封面甄选卡佛名言佳句,采用手揉纸,给人复古的体验、温柔的触感。

=======================

【内容简介】

当卡佛谈论自己时卡佛在谈论什么?雷蒙德·卡佛,《当我们谈论爱情时我们在谈论什么》的作者,“美国的契诃夫”,坐拥无数粉丝的短篇小说大师。《雷蒙德·卡佛访谈录》是首度译成中文的卡佛访谈合集,精选他去世前十多年间接受的二十三篇重要采访,清晰完整地刻画了这位作家的创作理念与创作发展脉络,真实地记录了他的“两次生命”,为深入了解与研究卡佛其人其事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在这些访谈中,传奇卡佛抖落了一身标签(特别是“极简主义”),变回说话声音轻柔的大块头男人,真诚地讲述接地气的故事:钓鱼打猎、早婚早育、打工挣钱、酗酒戒酒、写作教书、投稿退稿……他对自己热爱的契诃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海明威、福楼拜等人不吝赞美,对部分后现代主义者、解构主义者则毫不留情。卡佛坦率、不做作的风格让陌生人放松,把正式访谈变成一种亲切的交流。短暂却充盈的生命在他的话语中闪光。

下载说明

1、雷蒙德·卡佛访谈录是作者[美]雷蒙德·卡佛 / [美]马歇尔·布鲁斯·金特里 / [美]威廉·L. 斯塔尔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小二的评论
    这部访谈录中那篇《当我们谈论文学是我们在谈论什么》是卡佛86年10月参加佛吉尼亚理工大学的读书活动时接受的采访。巧的是我88年4月来这所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在那里度过了五年美好的时光。看来我和卡佛真的有点缘分。
  • 顾舜若的评论
    卡佛书里让人胆寒的现实可以死死抓住五脏六腑,让人浑身不适又浑身着魔。这部唯一译成中文的卡佛访谈录是我在“守望者·访谈”书系里签下的第二本选题,前不久差点以为拿不到CIP,以为再也不能出版它。经历这一切之后,这本书就像卡佛所说的那样,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它是一份厚礼,是我给卡佛的,也是卡佛给我的。感谢小二老师翻译。
  • 番茄盖饭的评论
    卡佛总是给我安慰。他所有的叙事、对话关注的对象都是一类人,他写来写去,说来说去都在琐碎的生活平庸的现代艰难的文学上打转。他不写长篇小说,乃至于没有耐心看长篇,他要赚钱养家,需要快速转现。也许卡佛这最大的的问题大概便是只写短篇吧。 卡佛的《羽毛》在当年给了我极大的震撼,在那篇小说里,平淡乏味的生活把夫妻二人给逼得走投无路,他们不惜违背道德,依靠在邻居家乱来给自己寻找刺激,他们已经到了被打败的边缘了。你尝试过想象那些乏味的中产阶级中年人的生活吗?他们最终因为生活毫无刺激而变得麻木。而这篇小说里的人物,或许就在做麻木之前最后的一次反抗而已,而且他们还失败了。
  • 顾大海的评论
    有人见尘埃,有人见星辰。每个作家都在用自己的眼光了解世界,他们给读者刻画的,是他们看到的景象。
  • 南大·守望者的评论
    卡佛说一个好的短篇胜过十部糟糕的长篇,但同时他也说,他不写长篇的原因是没有时间和精力,他需要同时工作、写作和抚养孩子。他的小说里描绘的永远是不能应付日常生活的普通人,因为他就来自这群人中间。那么他的真实生活到底是什么样的?这部访谈给我们勾勒的卡佛不是大师、不是教授,而是一个真实的普通人。
  • 把噗的评论
    我终于明白,艺术是有闲暇和闲钱才能追求的东西,就这么简单。艺术是一种奢侈品,它不会改变我和我的生活。我想我终于痛苦地认识到,艺术不会改变任何东西。不会。我根本不信雪莱荒谬的鬼话,说什么诗人是这个世界上“不被承认的立法者”。这是什么鬼念头!——卡佛
  • 补特伽罗的评论
    把卡佛的访谈整理结集出版是一种灾难,乏善可陈,重复度高,他显然已经掌握了应对媒体的技巧,几乎每一篇都在表达短篇修改过程的艰辛,对契诃夫的崇敬,以及对海明威的倾慕,同一个例子或者同一段引用出现频率之高,令人发指,可以说是自我洗稿了。翻译也是一种灾难,当你看见这样的句子:“不管怎么说,你上了大学。是你妻子让你上的吗?她有没有鼓励你去上大学?她自己想上大学吗?而这是不是促使你上大学的原因?”你会发现,在没有文体作为挡箭牌的时候,一位英语能力极强的译者,他的中文能糟糕到什么程度。另外,海明威的短篇,一会儿是《雨中的猫》,一会儿是《雨里的猫》,连译法都没统一,还能期待他怎么搞文学翻译?听说译者还译过海明威?海明威可太惨了。
  • 祝羽捷的评论
    很幸运读到了这本书,尽管里面部分采访和文章是重复的。“好小说是一个世界带给另一个世界的消息”,这句话直击灵魂。40岁前贫穷而坚韧,一旦坐到书房便不闻窗外事,不厌其烦的修改,生活如荒原,酒精和失忆症的困扰,我在这本书看的一个真实的小说家的抵抗和坚持。另外,卡佛谈论自己写作的方法也让人受益。
  • 夜河的评论
    关于卡佛的东西我其实已经读过很多了,但每一次读都能再从他那里获得些什么。如他所说的,一些可能微弱的但经久不息的光亮。
  • 胡安焉的评论
    卡佛的访谈很实在,他清楚自己在写作上做到了什么,并且不回避自己的局限和不足。固然写作中不可传授的方面往往更重要,但是在可传授的方面,尤其是对刚起步的写作者来说,卡佛其实是个很好的老师。他所贯彻的准确、节制和诚实,是比所谓的技巧更根本地决定作品质地的写作意识和态度。一直很好奇美国的Creative Writing课程到底会教些什么,但在卡佛的作品里,我觉得找到了一些答案:创造性写作本质上是个人化的表达,它不是公共写作,不反映、讨论问题或批判现实,它首先要处理好的是自己,包括对生活对世界的感受方式和角度,在毫厘之间的分寸感,然后诉诸写作,下笔时心里才有准绳。
  • 虾米的评论
    这本集子所收的访谈对了解卡佛的人来说并不新鲜,可你还是要感叹,卡佛真是好脾气啊,吃了那么多苦,沉沦那么多年,可讲起话来轻声细语,即使病入膏肓,对现下和未来还是充满感恩和向往——这,太不卡佛了!好的访谈,会让腼腆的卡佛滔滔不绝,他看不起实验小说,厌恶“极简主义”,爱好“新浪潮”,说名声是个好东西,喜欢比较谁改稿改得和他一样多,永远在写一本“明年或许会写”的长篇小说。有些访谈很尖锐,比如“你现在的乐观会不会影响你的写作?毕竟,这是你早期小说极为重要的想象力来源啊。”卡佛答得很有水准。有些访谈则不止尖锐而是尖刻了,比如政治话题,卡佛大多警惕而寡言。唯有在里根治下“抹黑美国”的指控前他拒绝沉默:“由于政府中的某些势力,现在有一群评论家活得如鱼得水。”卡佛说“我只不过是在写小说,写我知道的东西。”
  • NULLAND的评论
    他对写作百谈不厌,书很纯粹,人也很纯粹,但是,鱼的写作和熊掌的生活不可兼得
  • 肉粽侠的评论
    看完马上拿起卡佛小说读几篇先。他的写作观念可以写在小卡片上,贴墙上每天瞅瞅,亦如他自己做的那样。卡佛的小说值得反复阅读,而他的诗我一口气不敢读多,得到片刻欢愉后就不读了,留到明天。
  • 粟冰箱的评论
    读访谈更能亲近作者,认识到小说的背面,很有趣。卡佛跟约翰契弗携手酗酒那儿把我笑死,不过幸好他最终戒酒成功。惊讶的是,原来卡佛写美国的困顿也会被“美国梦”的评论家批评呀。最喜欢《当我们谈论文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这篇,采访者目光犀利,能感觉他是卡佛真正的读者,很多问题细微又新鲜,“写那些更消极和没有希望的小说的时候,你有没有感觉到它们像是在伤害你?”
  • 陆钓雪红发商籁的评论
    美国短篇小说之王雷蒙德·卡佛在他的办公桌侧面的墙上贴着几张三乘五的卡片。卡片上写满了其他作家的智慧,用来提醒他自己手头的工作。其中一张上印着已成为卡佛第一戒律的引自庞德的一句话:“表述的基本准确是写作唯一的道德标准。”印在另一张上的是契诃夫一句话的一部分,使人想到他可观的文学手段的奋斗目标:“……突然,一切都变得清晰了。”卡佛从男人或女人的角度来写,有时用第一人称(我从来没见过巴德的老婆,但有一次,我在电话里听到过她的声音),有时则采用第三人称(他感到他的侧面一阵突然的剧痛,他在想象他的心脏,想象他的腿被折断了,想象他被重重地摔到楼梯的底层)。他的风格无法用一个更好的术语去概况,是人们熟悉和常见的——简短生硬的句子,字和词像说话一样重复,不像是文学作品。艺术看似不费力气,但还是需要做一些工作
  • 伊夏的评论
    坏卡佛。好卡佛。下沉年代里的卡佛。我喜欢他对于酗酒的态度。“酒精不是灵感的来源”。也喜欢他对艺术的看法:“艺术是人与人之间的一种联系……艺术不是自我表达,它是一种沟通。”
  • alain.proust的评论
    对写作很有启发。既然替邻居照看房子的事件、一句旁听来的对话(“这将是最后一个被你毁掉的圣诞节”)都能触发写作,那么卡佛在老师约翰·加德纳办公室“偷”标题是不是也可以写成一篇小说呢?
  • 在路上的假行僧的评论
    好真诚。
  • 吴诗予的评论
    坦率真诚毫无保留到感人,阅读的过程就像坐下来跟卡佛聊天,他就在对面,掷地有声。
  • 重庆松田龙平的评论
    啊啊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