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中国艺术精神

中国艺术精神

作者:徐复观

分类:文学

ISBN:9787563363742

出版时间:2007-1-1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标签: 徐复观  艺术  中国艺术  美学  文化  哲学  艺术史  中国 

章节目录

自叙 再版序 三版自序 第一章 由音乐探索孔子的艺术精神 第一节 我国古代以音乐为中心的教育 第二节 孔子与音乐 第三节 孔门乐教传承的典籍 ——《乐论》与《乐记》的若干考证 第四节 音乐中的美与善 第五节 仁与乐的统一 第六节 音乐在政治教化上的意义 第七节 音乐与人格修养 第八节 音乐艺术价值的根源 第九节 孔子对文学的启示 第十节 孔门艺术精神的转化与没落 第二章 中国艺术精神主体之呈现 ——庄子的再发现 第一节 问题的导出 第二节 道家的所谓道与艺术精神 第三节 美、乐(音洛,后同)、巧等问题 第四? 精神的自由解放——“遊” 第五节 “遊”的基本条件——无用与和 第六节 心斋与知觉活动 第七节 艺术精神的主体 ——心斋之心与现象学的纯粹意识 第八节 心斋的虚、静、明 第九节 心的主客合一 第十节 艺术的共感 第十一节 艺术的想像 第十二节 庄子的美地观照 第十三节 庄子的艺术地人生观、宇宙观 第十四节 庄子的艺术地生死观 第十五节 庄子的艺术地政治观 第十六节 庄子的艺术地创造 第十七节 庄子的艺术欣赏 第十八节 结论 第三章 释气韵生动 第一节 前言 第二节 书(字)与画的关系问题 第三节 玄学的推演及人伦鉴识的转换 第四节 由人伦鉴识转向绘画——传神与气韵生动 第五节 谢赫在画论中的地位问题 第六节 气与韵应各为一义 …… 第四章 魏晋玄学与山水画的兴起 第五章 唐代山水画的发展及其画论 第六章 荆浩《笔法记》的再发现 第七章 逸格地位的奠定——《益州名画录》的一研究 第八章 山水画创作体验的总结——郭熙的《林泉高致》 第九章 宋代的文人画论 第十章 环绕南北宗的诸问题 附录一 中国画与诗的融合 ——东海大学建校十周年纪念学术讲演讲稿 附录二 故宫《卢鸿草堂十志图》的根本问题 附后记 附录三 张大干《大风堂名迹》第四集王洗《西塞渔社图》的作者问题 附录四 故宫《卢鸿草堂十志图》的根本问题补志 附录五 “兰亭争论”的检讨 附录六 兰千阁藏褚临兰亭的有关问题 附录七 溥心畲先生的人格与画格 徐复观先生学术年表 徐复观与《中国艺术精神》

内容简介

《中国艺术精神》共分十章,除第一章论上古音乐艺术之精神以外,其余九章均为论绘画艺术及其所蕴涵的中国艺术精神。书中颇多真知灼见,义理明晰,风骨超然。徐复观深入研究庄子讲的学道、体道及成道的境界,发现其与现代、近代西方思想家所讨论的美与艺术的情况颇多近似或相同,从而认定庄子的道正是中国的艺术精神。这对研究中国艺术精神具有开创性的作用。

下载说明

1、中国艺术精神是作者徐复观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荷禾宝的评论
    “人民形象 中国精神”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创作大展_在线展览_画廊展览_雅昌展览 网页链接
  • RoRo皓辰的评论
    “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人,才能拼着命把唢呐传承下去。”《百鸟朝凤》折射出中国艺术的工匠精神。影片催发的文化觉醒肯定是有的,但我更多的认为是一种道德绑架,出品人方励那充满争议的一跪是绑架,片中日子过不下去却依旧不让放手更是对天鸣的一种不负责任……传承不可少,即使作副业也无可厚非
  • 麦穗公社的评论
    “只有把唢呐吹到骨头缝里的人,才能拼着命把唢呐传承下去。”电影《百鸟朝凤》折射出中国艺术的“工匠精神”。不说影片催发的文化觉醒,也不说出品人方励那充满争议的一跪,《百鸟朝凤》这几天实现了票房逆袭,俨然成了一匹文艺片黑马。其中,“成年蓝玉”的入木三分、活灵活现,可见墨阳做足了功课。
  • love严海平的评论
    有内容、有内涵有意义、有意思喜欢就关注▼中国圆,即“圆融、圆满”之意。“圆”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是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的不可... 网页链接
  • 汪芜生的评论
    《海蔚蓝:“乱世绝响:六朝艺术”追溯中国艺术精神》2018年春天,华美协进社中国美术馆会有一个当代摄影艺术展,名字叫“山艺术”,通过中国摄影家的镜头来看山的各个方面。因为在美国介绍中国的绘画比较多的是着重于山水画,可是这些山水画是怎么产生的? 海蔚蓝:“乱世绝响:...
  • 砚云的评论
    砚云---花拾间 :"稚拙美"是一种成熟 的绘画语言,在中国历代传世作品中多有体现。许多画家在人物、山水、花鸟画的不同题材里,针对不同的物象,都表现了出共同的稚拙美特征,它以中国艺术特有 的生命精神,呈现出纯朴、自然的面貌,与媚俗、造作相对,不以巧工,而以朴拙、真情示人。
  • 云想tan的评论
    #文心画眼——吴冠中书画精品展# (三)吴先生指出,详尽描摹具体物象而未能捕获美感的画作,进不了艺术的范畴。他的作品逐渐抛弃了具体物象,注重点线面的形式美感,以纯粹抽象化的笔墨痕迹来表现东方审美情趣和文人情怀,用西方化的语言手段来阐述中国艺术的精神传统。@浙江美术馆 @山西博物院微博
  • _尐尐尐布丁的评论
    快听哭了… 五位深耕于中国艺术精神的前辈… 中国艺术精神在现代重建的可能性,是实现中国现代文化复兴的重要一环…
  • 广美齐喆的评论
    给郅敏写的评论“塑造崇高的精神空间”发表在“中国艺术时空”杂志,同期还发表了吕品昌老师为他写的评论文章“生之升华”。
  • 佳士得谢飞的评论
    李小可老师对话徐悲鸿之子徐庆平先生,漫谈60多年前徐悲鸿与大雅宝胡同甲二号(原中央美院宿舍)之往事。两位已过花甲之年的大师之子,追忆建国初期那个对中国艺术充满革新精神的年代;那个徐悲鸿、齐白石、蒋兆和、宗其香、李可染、叶浅予、李苦禅、张仃、黄永玉等大师辈出的年代;那个不失委婉与浪漫
  • 高淳规划的评论
    中式美学 · 圆 :“圆”,圆融、圆满。“圆”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是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视的因素。1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圆”有着广泛的运用,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园林中的洞门。2、水中之“圆环”,在水中形成隐约倒影,“圆”的寓意愈发朦胧而神秘,也越发润入自然。
  • 误人子弟_陶冶的评论
    少侠@cromartie 的唐剑鞘,通身髤黑漆,上绘有卷草、瑞兽、飞禽等。图案为黄铜材质末金镂技法绘制,即图案绘制完成后播撒金末,待底层干固后用漆固粉三层,水砂研磨显像。 时当下漆艺兴盛和风,艺术家应是通过各个时期的文化遗存探究联系,寻找中国艺术审美的内在精神才是要务。@cromartie 感谢返图~
  • 画家玄灵子刘文顺的评论
    中国圆“圆”,圆融、圆满。“圆”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是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 导演刘海生的评论
    #刘海生有话说##江门快讯##随手拍江门#由新会博物馆举办《中国艺术研究院洪潮山水精神作品展》及学术讲座于明天(6月18日)上午10:30盛大开幕,诚邀您出席! 江门·新会博物馆
  • 国风馆馆长的评论
    “圆”,圆融、圆满。“圆”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原型,是揭示中国艺术生命秘密的不可忽视的因素。 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圆”有着广泛的运用,最具代表性的便是园林中的洞门。
  • 卯兔丁若若的评论
    读过《中国艺术精神》 ★★★★★ “去年夏天最潮热的季节里,做了两万字的读书笔记,受到丁胖的好评。甚爱徐先生对庄子精神的分析。真是好记忆。” 网页链接
  • 建盏建窑的评论
    建盏深层次釉色的质感,其根源是:不稳定,变数多,落差大。其精髓是:隐中富有活力。宋代茶家选择建盏,是中国文化进取精神的一个必然结果。中国艺术在迭宕起伏的艰难历程中,以博大的胸怀,兼容并蓄,生生不息,顽强推进。建盏这一蕴藏巨大潜力的民族艺术必将崛起,并勃发出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