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哲学论稿

哲学论稿

作者:[德]马丁·海德格尔

分类:文学

ISBN:9787100088015

出版时间:2012-5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标签: 哲学  海德格尔  西方哲学  德国  Heidegger  思想  *商务·现象学原典译丛*  【可信/不可信】 

章节目录

一、前瞻 二、回响 三、传送 四、跳跃 五、建基 六、将-来者 七、最后之神 八、存有 编者后记 附录一 附录二 译后记

内容简介

本书是马丁•海德格尔最重要的两部著作之一。本书是关于存在问题的首次全面尝试,在本书中海德格尔追问作为存有之真理和本质现象(即本现)的存有之意义,而且把这种存有或本现思为本有。全书共分前瞻、回响、传送、跳跃、建基、将——来者、最后之神、存有几大部分。

下载说明

1、哲学论稿是作者[德]马丁·海德格尔创作的原创作品,下载链接均为网友上传的网盘链接!

2、相识电子书提供优质免费的txt、pdf等下载链接,所有电子书均为完整版!

下载链接

热门评论

  • 书香可人的评论
    #淘书札记#【2015-105@商务印书馆 大师文集两种:①《海德格尔文集: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②《大卫·李嘉图全集(第10卷):杂著》】至此,《海德格尔文集》已收齐,《大卫·李嘉图全集》还缺8本,继续努力。(@京东商城图书音像 满100-20叠加微信客户端200-100券) 兰州·尙書房
  • 此在之思的评论
    16:15《哲學論稿:從本有而來》
  • 厚丘游侠的评论
    理论对立本身的解决,只有通过实践的方式,只有借助于人的实践的力量,才是可能的;因此,这种对立的解决绝对不只是认识的任务,而是现实生活的任务,而哲学未能解决这个任务,正是因为哲学把这仅仅看做是理论的任务。——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论稿》
  • 建筑生成的逻辑的评论
    勤劳者必有所传承,而后人将其铭记;懒惰者也必有所保留,它属于它自身。唯有伟大的人使劳动者如人般地活着。“而且,只要语言是此-在的基础,那么在此-在中就包含着适度的调节,并且乃作为世界与大地之争执的基础。”(海德格尔,《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反其道而行之的,也殊途同归。
  • 晚来天欲_雪的评论
    “如何找到存在呢?为了找到火,我们必须点一把火?或者,难道我们不是必须更多地服从,首先去守护黑夜吗?借此或可防御日常生活中那些虚假的白昼,而其中最虚假者乃是这样一些人:当他们用借来的光照亮了黑夜,驱除了黑夜时,他们以为也认识和拥有了黑夜。“(哲学论稿)
  • 江绪林的评论
    《论革命》章5中阿伦特绕了古罗马偌大一个圈,感觉无非就是要否弃基督教的超验神圣或更高法(higher law)的绝对性,而替之以海德格尔《哲学论稿:从本有而来》中的“开端(beginning)”。难怪海德格尔说“没有第二个人能像阿伦特那样理解我”。 不过阿伦特真的很精彩,读此书费时不少,敬重亦增。
  • 行契圓中的评论
    15-16 Heidegger《哲學論稿(從本有而來)》
  • 江绪林的评论
    《哲学论稿》的道说含6环节:在历史的暗夜中隐隐有诸神的呼唤(1回响),稀罕者就在传统中去艰难地跋涉寻觅(2传球或传送),终于飞升或悔悟了(3跳跃),与神相遇并为神性所遮护和居有(4奠基),成了新人或此-在(5将来者),并揭示些许诸神的荣光和来历(6最后之神)。 网页链接
  • 无名的文的评论
    斯嘉丽·约翰逊最近经常拍好片么?还有,老实说,海德格尔的《哲学论稿》实在是看不懂。但是《思的经验》却可以自以为看懂了,这就奇了怪了,难道写《哲学论稿》海德格尔和写《思的经验》的海德格尔不是同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