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分类:文学

  • 波伏瓦

    作者:李亚凡

    西蒙娜·德·波伏瓦(1908—1986)是享誉世界的法国著名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被誉为西方女性“圣经”的《第二性》,1954年荣获法国龚古尔文学奖的自传体小说《名士风流》,以及长达四卷的《西蒙娜-波伏娃回忆录》。 波伏瓦是存在主义哲学家、文学家萨特的终身知己。他们是一对自由情侣、更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精神实体;他们那长达半个世纪没有婚姻束缚的“契约式爱情”,既惊世骇俗,又荡气回肠,而他们各自与其他异性及同性间的性生活既遭非议,又引人关注。 不管人们如何评头论足,波伏瓦的一生活得充实而真切。其不容置疑的才华、追求卓越的自由心灵和富有传奇色彩的爱情,都具有永恒的魅力。在二十世纪的法国文坛上,波伏瓦永远是一个靓丽的人物,值得学术界的研究和探讨。 本书将给你一个真实而可信的波伏瓦。
  • 张居正大传

    作者:朱东润

    作者写《读诗四论》和其他几本书的时候,用的文言,因为这许多书中,充满文言的引证,为求本文和引证的配合起见,当然以用文言为妥适。但是在写的时候,常时感到一种新的意境,必需运用新的笔调,才没有辞不达意的遗撼。后来写《八代传记文学述论》,用的语体,便是这个理由。用语体写的时候,也有两种困难。第一,本文和引证显然是两种文体,读者最易感觉文字的不谐和,这是无可避免的困难。其次,语体的语汇比较贫乏,因此在叙述的时候,常时有借用文言语汇或另行创造的必要。这个困难也是同样无可避免,不过最近数年以来,这样的写法,已经成为无可非议。“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也许二十年以后,又有一种变化,一切留给将来的人批评罢。
  • 简·奥斯丁(企鹅人生)

    作者:【加】卡罗尔·希尔兹

    本书是世界上最大的大众图书出版商企鹅集团出版的人物传记系列之一。 卡罗尔·希尔兹(Carol Shields),加拿大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凭借《斯通家史札记》蜚声国际文坛,先后获得加拿大总督文学奖、全国书评界奖、普利策奖、奥林治文学奖等重要文学奖项,两次获得布克奖提名。 希尔兹非常欣赏19世纪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而她自己的作品也明显带有奥斯丁式的风格,文字简洁、从容,笔下的人物没有大喜大悲的戏剧性命运,但借助略带悲悯和讽刺的语言传达了对普通人生活的关注,流露出明显的人文主义情怀。
  • 创作大师

    作者:[英]保罗·约翰逊

    《创作大师》是最畅销、最多产的历史学家保罗?约翰逊的代表作之一。《创作大师》着眼于文学艺术史上具有代表性的男女创作大师:慧眼独具的天才画师丢勒与透纳、不可逾越的文学巨匠莎士比亚与雨果、时尚美学先锋迪奥与巴伦夏卡……一一讲述他们的创作故事和人生故事,其中不乏不为常人所知所理解的人性弱点及生活、创作习惯等。 保罗?约翰逊在《创作大师》中,为你精心挑选了十数个历史人物:乔叟、丢勒、莎士比亚和巴赫,透纳与葛饰北斋,简?奥斯汀、雨果与马克?吐温,普金和维欧勒?勒?杜克,蒂芙尼、巴伦夏卡与迪奥,T?S?艾略特,毕加索与迪士尼……他们的人生经历各不相同,身处的社会环境千差万别,然而这些创作大师作为传承人类文明的火炬手,为后世留下的不只是身后的成就,更包含着灵魂深处人文精神的一份感动。 《创作大师》让读者可以近距离了解创作大师和他们所创造出的伟大文学艺术成果,理解和感受创作大师身上所具有的敢于突破的勇气和大无畏的艺术精神。
  • 埃薇塔-贝隆夫人传

    作者:阿丽西娅.奥迪兹

  • 苏东坡传

    作者:林语堂

    《苏东坡传》内容简介:苏东坡年少中第,扬名天下,仕途之路却走得非常艰辛。他的清醒与坚持,导致他被困于党争,频遭贬黜。他的一生如熊熊烈焰,带来生机和温暖,也焚毁丑恶与伪善。“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他用贬官的经历总结自己的一生。这是饱含无奈的自嘲,但在这背后,却是隐藏不住的豁达和幽默。即使到儋州时他已年过花甲,甚至还备了棺材同行,仍能自得其乐……每一次被贬,都令他的心灵之花又一次灿然绽放;每次人生的低谷,都是他思想境界和人格魅力提升的崭新起点。 林语堂自言他笔下的苏东坡只是一个伟大心灵偶然留下的足迹,真正的苏东坡是游荡在星宿间幻鸟般的灵魂。文章虽尽量用白描手法,却毫不掩饰对苏东坡深深的个人情感。在这里,你体会不到所谓的文人相轻,字里行间流露的都是林语堂对苏东坡穿越时空的缅怀,是天才对天才的仰慕,大师对大师的敬重。 五千年悠悠岁月,文人雅士何其多,为什么苏东坡备受喜爱和推崇?或许,你可以从这里找到答案。
  • 布什总统的信仰历程

    作者:艾克敏

    本书是一本关于美国现任总统乔治•W.布什个人信仰的著作。小布什曾试图复制他父亲辉煌的职业生涯,但事实上直到40岁之前,仍是一事无成。然而从40岁开始,似乎有一股力量在帮助小布什取得一个又一个的成功,并最终助他成为美国总统。这股力量就是信仰。小布什把自己的个人信仰,即基督教信仰当作领导这个国家所遵循的行为准则,他的信仰是支撑他的基础,是他在危机时刻的稳定力量。 当你的心灵和生命转向基督时,当你接受基督为你的救主时,你的心灵便会改变,你的生命也会改变,这就是我的经历。——乔治·W布什得梅因市府大礼堂是沃尔耐特街上的一座雄伟而现代化的水泥建筑,它能容纳近3000人。但在1999年12月13日的晚上,它里面的人最多只有一半。这场活动的票是免费的,约有2400张票由衣阿华州共和党的活动分子散发给了潜在的观众,显然有人拿了票却又决定留在家里。...
  • 梦回仲夏

    作者:[马来西亚]子宇

    “金庸的梦中人” “王家卫眼中的‘第一古典美人’” “梁羽生眼中的绝代佳人” “李翰祥眼中中国电影史上最美的明星” “香港新浪潮电影的幕后推手” 这些美誉都是用来赞美中国电影史上的银幕女神——夏梦。 夏梦(1932~),江苏苏州人,生于上海,是1950—1960年代香港长城电影制片公司首席女演员,有“长城大公主”“西施”“上帝的杰作”等美誉。她曾红遍中国内地、香港、澳门及东南亚等地区,也是香港左翼电影的代表人物。1980年代后夏梦转做制片人,开办青鸟电影制片公司,其制作的《投奔怒海》《似水年华》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重要作品,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等多项大奖,并一举捧红影星刘德华。 本书作者亲自走访了夏梦以及夏梦的妹妹杨洁,收集了大量关于夏梦的电影资料及照片,按照年代的顺序,梳理介绍了一代影星夏梦的光影人生。
  • 泰戈尔传

    作者:(印度)克里希那·克里巴拉尼

    罗宾德拉纳特·泰戈尔(1861—1941),印度诗人,思想家,教育家。 1901年在家乡桑地尼克坦创办实验学校,后发展成为印度国际大学。1911年出版英文版《吉檀迦利》,并藉此于191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是第一位获此奖的亚洲人。对于泰戈尔来说,他的诗是奉献给神的礼物,而他本人是神的求婚者,其诗作在印度享有极高的地位。代表作有《吉檀迦利》《飞鸟集》《戈拉》《沉船》等。 《泰戈尔传》介绍了其生平事迹。
  • 溥仪的另一种真相

    作者:中田整一

    《溥仪的另一种真相》作者中田整一曾是NHK电视台近代史记录片的制片人,在进行二战题材取材的过程中,偶然发现了伪满洲国皇帝溥仪和历代关东军司令官的“绝密会见录”。“绝密会见录”由一直担任着溥仪的随从翻译林出贤次郎暗中记录,内容包括溥仪和关东军司令官等日本要人的会谈内容,堪称伪满洲国的最高机密。 《溥仪的另一种真相》稿围绕《绝密会见录》展开,作者又进行了多方实地佐证,并在和其他资料进行比较对照的基础上完成了本书。作者从庞杂的绝密文件中,以全新的视角解读了和溥仪的自传《我的前半生》有所不同的历史真相。内容包括溥仪与关东军司令官之间相互欺骗,相互利用的对话、“日满议定书”的签订 、关东军对“满洲国”的操控、溥仪的健康秘密、人事对立、关于帝位继承问题的密约、溥仪不得不放弃复辟清朝等,全书共计20万字。在出版后获得日本每日新闻社主办的“第60届每日出版文化奖”。
  • 蒋氏家族私密生活相册

    作者:蒋浊文

    《蒋氏家族私密生活相册》以图文结合的形式,描述了蒋家几代人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的影响及作为。同时记叙了他们的个性、情感、家庭及命运的遭际。再现了蒋氏家族的荣震兴衰过程。
  • 南唐后主李煜传

    作者:杨军

    南唐后主李煜传,ISBN:9787206027376,作者:杨军 著
  • 宋庆龄图传

    作者:刘东平

    宋庆龄,不觉呜离开我们已有20多年了。时间的流逝,能让人淡忘许多,而这本“画传”的女主人,却会在中国历史的许多重要时刻与我们相遇,她的魅力,经久不衰!对老人,她是一段重温的回忆,对中年,她是一条沟通的路桥,对初出茅庐的青年,她则是一道通往美丽、道义、人格力量的门扉。认识宋庆龄,可以从多种角度切入和诠释。 本书作者即从她一生跌宕起伏的经历中,选取其家庭关系,夫妻关系、与共产党人的交往,与挚交好友的联系,与国际人士的友谊等关系往来切入,这些关系,构成了宋庆龄人生框架中最丰富,最精彩的经纬线。本书作者曾在宋庆龄亲手创办的杂志社任职数年,是一位资深记者和作家,在对宋庆龄的不断追忆中,和画传的主人结下了不解之缘,她曾亲历采访了宋庆龄身边的不少工作人员和专家学者,积累和研究了大量相关资料,写作完成了多篇有关宋庆龄的文章和书籍,她以女性细腻的观察和笔触,去探寻和解读宋庆龄传奇的人生和心路历程,文笔优雅生动。宋庆龄,是一位公认的外貌美丽,风姿绰约的女性,她来做“画传”的传主,自然会愈发令人赏心悦目。这本画传的作者和编者精心收集了300多幅人物、历史、文物图片,不少图片是外界少有看到的,通过精心选配,精心编辑,使读者能从丰富的影像图片中,直观宋庆龄,认识宋庆龄,欣赏宋庆龄,回味宋庆龄!
  • 程砚秋全传

    作者:李伶伶

    这是作者继《梅兰芳全传》(中国青年出版社2001年出版)之后,精心创作的又一部全面展现京剧艺术大师多彩人生的厚重之作。 作品依据丰富的史料及对知情人的采访,以细致的笔触。描写程砚秋如何通过刻苦与勤奋.从一个苦孩子渐入艺术堂奥,最终到达辉煌的顶峰-如何以过人的胆略和勇气,应对人生的痛苦与波折。作品以对程砚秋生活、艺术、思想、性格、心理、情感、家庭等多侧面的探究,化作对人物形象真实的、细致的、深入的刻画,向读者娓娓道来的是一个生动的、立体的、完整的人。
  • 我的父亲戴高乐

    作者:[法]菲利普·戴高乐等

    我的父亲戴高乐,ISBN:9787300063379,作者:(法)菲利普·戴高乐(Philippe de Gaulle),(法)米歇尔·托里亚克(Miche Tauriac)著;梁贵和等译
  • 拉康

    作者:玛考尔特·波微

  • 林风眠传

    作者:郑重

    林风眠是广东梅县人,原名凤鸣,出生于1900年。(1900-1991)早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先在第戎美术学院,后又来到巴黎高等美术学院学习绘画。20年代,年仅25岁的林风眠出任国立北平艺专的校长。 1928年又在杭州创办国立艺术院,出任校长。抗战期间,林风眠辗转西南,生活清苦,每天面壁作画,极力试图打破传统绘画程式。 1950 年林风眠辞去杭州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教授之职,迁居上海南昌路的一幢法国式的二层楼房里,专门从事绘画求索。不久,法籍妻子携女离国,他孑然一身,过起略似重庆大佛般的生活。除了美协组织他到农村、山区、渔场深人生活外,他就闭门作画,每天子时已过,邻居五能看到林凤眠画室里的亮光。十几个春秋过去,艺坛几乎忘记了林风眠,然而这正是他的艺术黄金时代,“林风眠格体”在寂寞耕耘中臻于炉火纯青。50年代,他的艺术更受到贬抑,生活拮据,每月只得上交两幅画以换取一点儿生活费。10年动乱期间,面对一次次抄家,无奈之中的林凤眠将其数十年的心血千余张精心之作浸入浴缸,从抽水马桶中冲出去。80年代,在其晚年又在香港过着隐居般的生活。老人的头发几乎全部脱落了,人老了但艺术却不老,他的画色彩更热烈、笔墨更放纵、韵味更醇厚。 到了晚年,1989年林风眠在台北展示了一批如《屈原》、《南天门》、《火烧赤壁》、《恶梦》、《痛苦》、《基督之死》等作品,一改往日和平优美而为激烈惨淡的画面,墨线强劲而多斜势,多折落,多击撞,充满不安和张力。情感如狂风暴雨,激荡、冲撞着胸中暴裂的火花。
  • 王国维传

    作者:陈鸿祥

    《王国维传》新的看点:全面追述了王国维代溥仪撰“谕葬”张勋碑文的前因后果、酋次权威披露了谕葬张勋的“忠武碑文”的全文、生动揭示了溥仪小朝廷与袁世凯及北洋政府段祺瑞等人的关系与矛盾。
  • 乞丐囝仔

    作者:賴東進

    日本有阿信,台灣有阿進! 他的父親是瞎子,母親與大弟是重度智障,從小靠四處行乞養活一家十四口人。當了16年的乞丐,睡了十年的墳墓,他是如何從人生的最底層重生,並促成一段與富家女結合的愛情佳話?
  • The Way I Remember It (History of Mathematics, V. 12)

    作者:Walter Rudin

    Walter Rudin's memoirs should prove to be a delightful read specifically to mathematicians, but also to historians who are interested in learning about his colorful history and ancestry. Characterized by his personal style of elegance, clarity, and brevity, Rudin presents in the first part of the book his early memories about his family history, his boyhood in Vienna throughout the 1920s and 1930s, and his experiences during World War II. Part II offers samples of his work, in which he relates where problems came from, what their solutions led to, and who else was involved. As those who are familiar with Rudin's writing will recognize, he brings to this book the same care, depth, and originality that is the hallmark of his wor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