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商务印书馆

  • 欧洲文明史

    作者:(法)基佐

    《欧洲文明史》作者弗朗索瓦·皮埃尔·纪尧姆·基佐(1787-1874)系法国著名的资产阶级政治家和历史学家。他出生于尼姆的一个基督教家庭,父亲是著名律师,于1794年被雅各宾政府处死。他随母流亡国外。1805年回到巴黎学习法律。1812年任巴黎大学历史学教授。他曾参加第一次波旁复辟(1814),成为君主立宪制的鼓吹者和“空论派”团体的成员,并在《论代议制政府及法国现状》(1816)一文中解释该团体的政纲。1820-1830年,他主要从事历史研究和教学,著有《英国革命史》(1826-1827)、《欧洲文明史》(1828)和《法国文明史》(1829-1832)等书。在七月王朝期间(1830-1848),他是君主立宪派领袖,在法国政治生活中颇有影响。他曾先后担任内政大臣、教育大臣、驻英大使、外交大臣和政府首相,掌管七月王朝的内政外交。1848年法国革命爆发后,他只身逃往英国,从此结束政治生涯。后来回到法国,专事学术活动。 基佐在史学上的主要贡献是他吸取了圣西门的阶级斗争的思想,建立了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历史学说。在他早期的历史著作中试图用阶级斗争观点来解释法国革命、英国革命及其他历史事件,目的是要论证资产阶级有权管理国家。在《欧洲文明史》和《法国文明史》等书中,他发展了第三等级反对封建制度的斗争乃是历史进程的主要动力的论点。但1848年法国革命后,他的思想发生了深刻的危机。当他看到在这场革命中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起来反对中产阶级时惊恐万状,从而攻击阶级斗争学说“是与我们时代不相容的祸害和耻辱”。1848年的法国革命不但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也使他彻底放弃了阶级斗争的理论。 《欧洲文明史》系作者根据1828年在巴黎大学授课时的讲义加工而成,全书共14讲。作者认为,文明由两大事实组成:一方面是人类社会的发展,另一方面是人的自身的发展。而《欧洲文明史》只限于社会历史,从社会的角度来展示文明。作者以简练、压缩的手法成功地概述了欧洲文明的起源和发展,从公元5世纪写到法国革命前夕。书中主要论述:欧洲文明的起源、发展和它的特性;罗马帝国覆亡时欧洲文明的诸不同因素;10世纪蛮族入侵结束,封建制度开始;封建制度的性质及其对近代文明的影响;5至12世纪基督教教会的状况及其历史作用;自治市镇的兴起、其内部管理及对文明进程的影响;十字军运动的起因、性质、后果;君主制的发展过程;欧洲建立政治体制的各种尝试;15世纪的特征;16世纪宗教改革的真实性质及其结果;英国革命的意义及其对文明进程的贡献;英国与大陆国家文明进程之异同;17、18世纪法国处于欧洲文明的领先地位。《欧洲文明史》是研究欧洲历史和文明史的重要书籍。
  • 黑暗的心

    作者:[英]康拉德

    约瑟夫•康拉德是英国著名作家,《黑暗的心》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 人文地理学问题

    作者:阿·德芒戎

    人文地理学问题,ISBN:9787100030076,作者:(法)阿·德芒戎(Albert Demangeon)著;葛以德译
  • 文字学概要(修订本)

    作者:裘锡圭

    《文字学概要》是裘锡圭先生文字学理论方面的一部专著。本书结合传世文献与出土文字资料及考古发现,全面讨论了有关汉字的性质,汉字的形成、发展、演变,汉字结构类型,文字假借,文字分化与合并,字和字的形音义关系以及汉字整理和简化等问题,分析深入论证严谨、见解深刻而多有创意,对汉字学的研究和教学作出了很大贡献。本书出版以后影响深远,书中内容不但广为国内学者征引,而且全书已经翻译成英、日、韩多种文字,是国内外学者、学生了解、研究汉字的必读书。本书1991年获北京大学第三届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及北京市第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特等奖,1992年获国家教委第二届高等学校优秀教材特等奖,1994年获国家新闻出版署第一届国家图书奖,2011年获得首届“思勉原创奖”。 《文字学概要》此次出版的修订本,以裘锡圭先生1993年的修订稿为依据,修正了一些初版的错误和表述不妥的地方,在不少地方增加了“校按”对需要补充和说明的地方进行交代。全书重新电脑排版,更换了部分图版,阅读效果较初版大有改善。为了便于查找书中例字,修订本还在书后编制了索引。为了表示对朱德熙先生的怀念和敬意,裘锡圭先生还在书前附上了朱先生在去世前不久从美国寄来的对《文字学概要》提出修改意见的一封信,供读者参考。
  • 史记地名考(上下册)

    作者:钱穆

    《史记》一书,上始轩辕,下迄天汉,集古史之大成,而考地者於此独阙。国学大师钱穆于抗战初期苏州沦陷期,隐居耦园,以所存古史地理书二、三十种,昕夕握管,越一年而成本书。书中地名分卷,大体依照《史记》原有篇目,而地名编排之次序,亦可约略见其时代之先后。
  • 世界征服者史(全两册)

    作者:[伊朗] 志费尼

    《世界征服者史》所叙述的年代,起自成吉思汗,止于旭烈兀平阿杀辛人的阿刺模忒诸堡。全部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的内容包括蒙古前三汗,成吉思汗、窝阔台汗和贵由汗时期的历史;第二部分实际是中亚和波斯史,其中包括花刺子的兴亡、哈刺契丹诸汗,以及那些地方的蒙古统治者。第三部分内容庞杂,它从拖雷开始,以较大的篇幅谈到蒙哥的登基及其统治初期的史实。
  • 权力意志

    作者:尼采

    该书根据科利和蒙提那里考订研究版《尼采全集》第12卷和第13卷译出,并根据第14卷补译了相应的编者注释。第12卷和第13卷严格按照时间顺序收录尼采作于1885年秋至1889年初之间的全部残篇遗稿,包括了后人编辑的所谓尼采“主要著作”即《权力意志》诸版本的内容。
  • 中国设计全集

    作者:

    《中国设计全集(套装共20册)》以中国社会数千年设计事物为载体,从时间上涵盖了华夏民族从新石器时期到民国时期的8000年文明发展历史。《中国设计全集(套装共20册)》根据中国设计史的具体特点和现代设计学的新观念,采用了直接切入主题的方法进行分类:建筑类编(4卷)、服饰类编(4卷)、餐饮类编(3卷)、工具类编(3卷)、用具类编(3卷)、文具类编(3卷),囊括了中国历史上3000个经典设计案例和约18000幅图(每卷一百五十个案例),涉及了与中国社会生产方式与生活方式密切相关的方方面面,填补了中国设计史学的空白。 《中国设计全集(套装共20册)》首创“图解文论”法,应用当代世界通行的现代设计学标准,对每一件经典案例的四大设计要素(功能设计、材料设计、工艺设计、形态设计)进行详细的剖析绘图和文字解读。 《中国设计全集(套装共20册)》是国内高等院校设计艺术学科首次集体性合作研究成果,汇集了国内设计学术研究领域的最优秀的上百位专家学者,历时8年,是国内首创以设计学为主,结合考古学、民俗学、机械学、图像学、艺术学、符号学等综合学科分析手法,来展开对中国设计史所有经典案例的全面梳理和深入分析。无论在编撰规模、研究深度,还是学术高度等方面,均为国内学术界之首创。其权威性、前沿性、创新性,唯一性,以及规模的宏大都在中国设计学术研究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
  • 美学(第三卷上册)

    作者:(德)黑格尔

    本卷研究用感性因素创造出作品中所形成的各门艺术体系,因为只有凭这最后的形象塑造,艺术作品才成为具体的,实在的,本身独立自足的个体。
  • 看是一种艺术

    作者:佳玥

    《看是一种艺术》亮点:“看”是一种艺术,是因为“看”是创造的开端,该书旨在启迪我们的创造力,即使我们不是艺术家,也不是天才,我们仍然可以在个人和职业生涯中进行创造。内容简介:该书通过分析《洛林大臣的圣母》、《土耳其浴室》、《亚威农的姑娘》等十幅西方名画以及画家本人,说明要想长期保持个人或组织新鲜的生命力和创造力,必须敢于看、敢于在眼见之事中保持怀疑精神和态度,获得新的灵感并开拓创新,避免重复僵化。作者佳玥,法国人,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毕业,曾在西班牙和法国教授法语和哲学。1994年,她组建了Sythesis工作室,为企业领导人提供培训和咨询,从艺术和文化角度启发企业领导人。2005年,佳玥女士迁居北京,开始学习中国文化。同时致力于帮助中国人对西方思想进一步了解。
  • 民族主义

    作者:[印度] 泰戈尔

  • 西方哲学史(上卷)

    作者:(英)罗素

  • 雪莱政治论文选

    作者:[英]雪莱

    作者雪莱(1792一1822)是世界闻名的诗人,也是一位激进的思想家。过去在国内只介绍过他的诗作,末翻译过足以代表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论文和散文。本书收集了他的九篇文章和八篇诗,反映了他反对封建暴政、反对宗教迷信和同情劳苦人民的政治态度和思想感情。
  • 古来征战地

    作者:立山

    《古来征战地:探访中国十大古战场》内容简介:2008年底踏上行程之际,我并没有意识到,这会是一系列“冒险”的开始。 这么说当然有些做作,因为我们活在一个传统意义上无险可冒的时代。山水的棱角早已被抹平,康庄大道通向每一个角落,郦道元和徐霞客们经行之处都变成了景点,被旅行社细致入微地编织进收费不一的线路图中…… 我所说的冒险,在于对历史地点的确认。十场大战,距今最远的已有近五千年,最近者也有几百年,其中所涉及之地点,大多数都有争议,如何确认何处才是真正的历史现场?没有捷径,只好把争议中的地点尽数列入行程,一路走,一路看,试图寻找到最为可靠的地点。最后我无奈地发现,即便到了现场,即便参阅了古往今来无数人的考证,依然不能获得确凿无疑的答案。 因为,“被篡改”不是文字独享的特权,地点同样享受到了如此待遇。 这其中原因众多。以中国之大,历史之久远,政权更迭之繁复,地名变迁之多端,客观上已经造成了辨认的困难,何况还有本地人的附会,他们恨不得全部历史都在自己老家发生。古人如此,今人更甚,为了把家乡打造成文化胜地,政府和地方学者们不知附会甚或改造了多少历史事件与地点,以期把某人某事争取为本乡特产。伏羲、女娲、黄帝、炎帝,他们争;大乔、小乔,他们争;西门庆,据说他们还是争。
  • 微观西藏

    作者:聂晓阳

    本书是一本带领读者走进西藏人内心深处的书,采用微博体,用真诚的心态,找到尽可能多的真正了解和理解西藏的人,挖掘和呈现那个超越了走马观花、一惊一乍和非黑即白的西藏真容,通过大量有血有肉的细节,拼接出一个有喜乐有忧愁有希望也面临挑战的西藏。 希望本书中的每一条“微博”,都能够像一把钥匙,打开一扇被想象和偏见阻隔的厚门,帮助人们登堂入室,一窥西藏的容颜。
  • 一个孤独的散步者的梦

    作者:[法]卢梭

    该书是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的一部经典著作,记录了他对自己一生的剖白和总结,抒发了对自然之美的赞叹与向往。 该书写作于1776年秋季,作者在1778年搬到吉拉尔丹侯爵向他提供的埃默农维尔山庄的新居,仅居住了一个多月,7月2日上午在山庄散步回家后,突感不适,病情急剧恶化,来不及抢救,于11时与世长辞。这一年多“孑然一身,没有兄弟,没有邻人,没有朋友,没有可与之交往的人”的日子里,作者还在记述他散步中的“梦”。写作此文时,作者已经垂垂老矣,放弃了与敌人周旋和与命运斗争的徒劳的努力,心境恬淡,十分悠闲。
  • 宗教与科学

    作者:(英) 罗素

    这本《宗教与科学》,是罗素1935年的作品。出版的当时,就颇引人注目,到五六十年代,已多次再版,仍很风行。在罗素去世十年之后,再来读一读它,还是饶有兴味。 罗素是众所周知的唯心主义哲学家,但他不信上帝,对宗教神学持否定态度,他是一个非宗教主义者。罗素在这本书中,历述了自文艺复兴以来,科学与神学的冲突和斗争,每次斗争的结局,总是科学战胜神学。宗教虽然始终不渝地为神学辩护,但它在科学进步面前,不得不一步一步退却,为上帝存在的论证不得不一次又一次地进行修饰和补缀。罗素的文采是负有盛名的,他的文章写得深刻而生动,机智又雄辩,他批判宗教神学的一些文章,很可以借用来作无神论宣传的材料。商务印书馆最近还出版了罗素另一本批判宗教的书:《为什么我不是基督教徒》,这是一本文集,收集了罗素从二十年代至五十年代的十五篇文章,和《宗教与科学》可以参照阅读,对罗素的非宗教思想会有更全面的了解。列宁主张利用十八世纪老无神论者的作品,对千百年来深受宗教愚弄的群众,进行无神论的宣传教育,看来唯心主义哲学家批判宗教神学的书,也不是不可以利用。我们对罗素这本书抱有兴趣,主要也在此。 当然,罗素终究是唯心主义者,他对宗教神学的批判是不彻底的。罗素对宗教辩护者提出的“科学是不够的”、“科学不讲价值”一类说法,承认是对的,罗素说,“价值”问题确实不属科学探讨的范围,而且他还进一步说,“价值”问题首先不是知识范围的问题,因而它不是凭理智可以解决的。在罗素看来,科学只讲真伪,不管善恶,涉及“价值”一类伦理问题,是没有客观标准的。人们对价值持不同的看法,和人们对食物有不同的口味一样。既然科学管不了“价值”、“善恶”一类伦理问题,在这些问题上没有客观标准,也就是说伦理学不能成为一门科学,那么,宗教就有存在的余地和必要了。在这一点上,罗素和康德一样,限定知识的范围,给信仰留下地盘。罗素对科学的进步,持悲观主义的看法,虽然他肯定科学每战胜神学一步,就给人类带来一分幸福,减少人的“天生野蛮性”,但科学的发展,也给人类带来残杀手段更为厉害的战争灾祸,而且发展的趋势,将是愈演愈烈。人们在战争灾祸面前,遇到许多伦理方面的问题,这是科学本身解决不了的问题,因此,在这一点上,科学又恰恰给宗教的存在创造了条件。罗素还认为,科学发展的本身,就向科学的决定论提出了挑战。他指的是量子力学关于微观粒子在特定情况下可以自由选择运动方向的问题,微观粒子的运动的不确定性使决定论在论证上出了漏洞,给意志自由论和宇宙目的论的论证开了方便之门。罗素认为,在理论上对决定论和意志自由论都可以驳难,各自在理论上的论证都不能自圆其说,因此,罗素说这二者都是形而上学,都不是科学可以证实的问题。显然,这样又给宗教留有余地。
  • 美国文明的兴起(上下)

    作者:[美]查尔斯·比尔德,玛丽·比尔德

    本书内容包罗宏富,笔锋雄健,相对于以前的美国史研究著作,它大大拓宽了传统历史著作的狭窄的视角,把文化史堪称是整个社会生活的历史,力图展现文明这个“成长中的有机体的全貌,而不只是拼凑宪法、法令、演讲、新闻、回忆录与外交照会等等”。本书曾被美国报刊投票推选为阐释美国民主制的最佳著作。该书有如下特点:一、美国文明不是欧洲文明的简单的延长,而是欧洲文明与美洲荒原的新的历史结合;二、经济二元论是贯穿全书用以阐释美国历史与文明的主线;三、全书突出了工业、技术和应用科学在现代文明发展中的决定性作用;四、第一次揭示了妇女在美国历史与文化生活中扮演的重要角色;等等。
  • 论实证精神

    作者:[法]奥古斯特·孔德

    据出版总联合会巴黎1963年版译出
  • 拿破仑法典

    作者:

    《拿破仑法典》(法国民法典)对于资本主义世界各国民法的发展显然是很有影响的。其所以如此,原因在于:第一,法国在十九世纪是一个强国,它的力量使该法典易于影响外国。第二,该法典在形式上和实质上都有其优越性,这也使它易于影响外国。就形式说,该法典文字简单明了,逻辑谨严,体系完整。就实质说,该法典不公折衷了法国习惯法和罗马成文法,使它成为一个和谐的整体;而且最重要的,是它废除了一切封建特权和桎梏,它的一些原则使其他资产阶级国家把它评价为发展资本主义的最良好的上层建筑。第三,十九世纪的各资产阶级国家大都急需编纂统一的民法典,而该法典是现成的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