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物理

  • 杨振宁传

    作者:杨建邺

    1957年,杨振宁与李政道因为“宇称不守恒”理论的贡献,成为率先获得诺贝尔奖的中国人。 1982年,美国氢弹之父泰勒指出,杨振宁因为创建“杨一米尔斯规范场理论”,应该再次获得诺贝尔奖。 1999年,著名物理学家戴森推崇杨振宁是继爱因斯坦、狄拉克之后为20世纪物理学树立风格的一代大师。 《杨振宁传(增订版)》由杨振宁先生审定认可,是有关他最厚实、最全面、最专业的一部传记,它以翔实的史料收集、扎实的物理论述和踏实的写作态度见长,因此值得一读。 由杨建邺编著的《杨振宁传(增订版)》就是为这位世界伟人所立的传。。
  • My Life as a Quant

    作者:Emanuel Derman

    Emanuel Derman was one of the first physicists to move to Wall Street, and his career paralleled the growth of quantitative trading over the past twenty years. In My Life as a Quant, he traces his transformation from ambitious young scientist to managing director and head of the renowned Quantitative Strategies group at Goldman, Sachs & Co. Derman’s tale recounts his adventures with quants, traders and other high fliers on Wall Street as he became the best-known quant in the business. He describes the struggles of research and his interactions with an assorted cast of famous scientists. He relates his impressions of some of the most creative minds on Wall Street, including Fischer Black, with whom he collaborated on the widely used Black-Derman-Toy model of interest rates. Throughout his story he reflects on the appropriate way to apply the refined methods of physics to the hurly-burly world of markets and the people that inhabit them.
  • 钱学森

    作者:叶永烈

    《钱学森》被美国海军部副部长称为“抵得上五个师”的中国人绝无仅有,何况他还不止“抵得上五个师”,他就是著名科学家钱学森,中国火箭、导弹、航天事业的奠基人。中国实现强国之梦,钱学森功不可没。《钱学森》是关于钱学森传奇一生的生动写照。全书图文并茂,史实准确,笔触细腻,引人入胜。《钱学森》既是厚重的史著,记录了共和国“两弹一星”的艰难历程,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教材以及鼓舞广大年轻读者蓬勃向上的励志之作。
  • 迷人的科学风采

    作者:约翰・格里宾,玛丽・格里宾,江向东

    理查德·费恩曼是当代最受爱戴的科学家之一。他不但以其科学上的巨大贡献而名留青史,而且因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事故调查中的决定性作用而名闻遐迩。他还是一个撬开原子能工程保险柜的人,一个会敲巴西邦戈鼓的“科学顽童”。 费恩曼将物理学研究视为一种娱乐。他有一种独一无二的与自然交流的方式。只有当他将其用公式表达出来以后,我们才能与他分享“真实世界”的秘密。 他以坦诚和严肃闻名。他在科学上极端的诚实令无数后来者高山仰止。他也是一位优秀的教师,他关于物理学的讲演曾令无数青年学生领悟到物理学的奥秘。
  • 狄拉克

    作者:赫尔奇·克劳

    《狄拉克:科学和人生》引用了大量未发表的资料,其中包括狄拉克与玻尔、海森伯、泡利、薛定谔、伽莫夫和其他物理学家的通信。《狄拉克:科学和人生》既是这位物理学家的传记,也是一部现代物理学史。诺贝尔桂冠物理学家狄拉克(1902~1984)毫无疑问是20世纪最具天才且最有影响的物理学家之一,他对量子理论的贡献引起了物理学革命。《狄拉克:科学和人生》是狄拉克的第一部大型传记,描绘了他的一生及其对物理学的贡献,其中包括一些鲜为人知的贡献,例如宇宙学和经典电子理论。作者考查了狄拉克的成功与失败,尤其关注狄拉克对现代量子电动力学的反对意见——基于美学缺陷的一个反对意见。
  • 发现的乐趣

    作者:R·P·费曼

    《发现的乐趣》我们了解到,在科学家的孩提时代,他的父亲如何以带他认识这个世界为乐,而他,那个小男孩,如何享受“发现出事物”的巨大乐趣。我们还看到了处在最佳科学状态时的费曼,他宣讲他对未来计算机的前瞻(这种预测已经部分成为了现实》,他对科学价值的看法,以及他在挑战者号航天飞机爆炸一事上的结论。在每一篇中,我们都体验着费曼,分享他诡谲的语言和深刻的思想。费曼已经被誉为20世纪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没有什么能够比他的话更适于记录这个时代的精神,科学上的进步或者我们文化上的里程碑。
  • 奥本海默传

    作者:凯·伯德,马丁·J.舍温

    《奥本海默传》是美国“原子弹之父”罗伯特·J.奥本海默的第一部完整传记,曾荣获2006年美国普利策奖(传记类)。作为一名杰出的且富于魅力的物理学家,奥本海默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美国贡献了一切。原子弹在日本广岛爆炸之后,奥本海默成为同代人中最著名的科学家,同时也是20世纪最具争议性的人物之一,并成为面对科学进步的现代人的形象化身。 奥本海默是对核物质实施国际控制的激进提案的发起者之一,这一思想即使在今天也是至关重要的。他极力反对美国发展氢弹,并强烈反对美国空军试图发动一场极其危险的核战争的计划。20世纪50年代初是一个充满癔症的年代,奥本海默的思想自然就成为强力支持建造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人们诅咒的对象。作为回应,美国原子能委员会主席刘易斯·斯特劳斯、超级核弹的支持者爱德华·特勒,以及美国联邦调查局局长埃德加·胡佛在幕后精心策划了一场安全听证会,从而切断了奥本海默与美国核秘密的联系。 《奥本海默传》以前所未有的细节揭示了奥本海默的生活及其所处的时代。作者通过从美国国内和国外的资料馆搜集来的大量记录和信件、美国联邦调查局的档案,以及与奥本海默最亲近的朋友、亲戚和同事的访谈,对奥本海默的一生作了详尽无遗的研究。20世纪初,奥本海默在纽约市的道德文化学校接受了早期教育,之后在哈佛大学和剑桥大学遇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次个人危机。于是他去了德国,在那里,他跟世界上最有成就的理论家们学习了量子物理学。而后,他在美国加利福尼亚的伯克利建立了国内一流的理论物理学院。在那里,他还深深地卷入了社会公正事业,并与很多共产党人保持着联系。后来,他去了新墨西哥州的洛斯阿拉莫斯,并在那里建立了世界上最具潜力的核武器实验室;与此同时,他也改变了自己。1947年至1966年,他一直担任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的主管一职。 《奥本海默传》生动勾画出了一位杰出的、充满抱负的、复杂的、有缺点的人物形象,他与美国的“大萧条”、第二次世界大战和冷战有着深刻的关联。它不但是一部充满历史感的人物传记,而且对于我们理解当下以及未来的选择都会具有重要的启示。
  • 费曼手札

    作者:R·P费曼

    费曼的抽屉里,长年摆着一封从未寄出的信。信纸泛黄破旧,因为费曼经常拿出来展读。那是费曼在妻子阿琳过世一年后(1946年),写给亡妻的信。费曼在信末写道:“原谅我没有寄出这封信。我不知道妳的新地址啊。”2004年,这封信和其它费曼亲笔写的信,都来到费曼的女儿米雪手中。米雪说:“看着看着,我着迷了。写这些信的人展现出思路清晰、体贴、谦虚、风趣而又迷人的魅力来。”米雪于是选出415封信和家藏的照片编辑成这本书:“关于我父亲的书很多,不过那些书都取材于口述的数据。但现在你看到的这本书,都是他亲笔写的信,这些信自己会说话。这些信综合起来,展现出一种前所未见的费曼的特质。” 1988年,费曼与世长辞。死前最后一句话是:“死亡太无聊了,我可不愿死两次。” 伟大喜剧演员的幕后,往往是一段历尽沧桑的人生;科学顽童的心底,透过这些纸页,浮现的是一个真挚高贵的灵魂。
  • 爱因斯坦传

    作者:A・弗尔辛

  • 费曼传

    作者:(美)詹姆斯・格雷克

    这是三本内容和风格极为不同的书。《混沌》是一部几乎同步紧跟科学发展的大型报告文学。混沌现象的研究是20世纪非线性科学进展的重要方面,他在20世纪70年代中期兴起,而在20世纪80年代达到高潮。格雷克作为科学记者,采访了许多位工作在混沌研究前沿的学者,既描写了这些人的喜怒哀乐呵成长经历,也介绍了他们的科学贡献。这本书对于理解混沌现象所涉及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混沌研究对当代科学发展的影响,都有相当好的描述。
  • 别逗了,费曼先生

    作者:R•P•费曼,R•莱顿

    R.费曼(1918~1988)出生在纽约市的法洛克维,1942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对发展原子弹做出过重要贡献。战后费曼曾先后在康奈尔大学和加州理工学院教书。1965年,他因盘子电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除了作为一个物理学家外,费曼在不同时期还曾是故事大王、艺术家、鼓手和密码破泽专家。 《别逗了,费曼先生》的这些回忆文字,为这个大人物大致描绘了一生!这是一本很棒的读物:挥霍无忌、惊世骇俗,却仍然温馨,很有人情味儿。《走进费曼丛书:别逗了,费曼先生》仅仅是稍微触及了他的人生根本:科学。我们在这里或那里,能够看到,作为背景材料,科学只是一笔带过,而不是作为他的人生焦点来处理的,但他一代一代的学生和同事,都知道科学在他的生活中的分量。或许本书也只能这样来写。要把关于他和他的工作的那些爽人心神的故事组织起来,或许也真的没有办法:挑战与挫折,得到慧见时的兴奋,科学的理解带来的深深的喜悦,这才是他的人生快乐之源。
  • 爱因斯坦传(上下)

    作者:亚伯拉罕·派斯

    《爱因斯坦传(套装上下册)》以翔实的史实勾勒出爱因斯坦伟大的一生,而且也从人类文化的源头上探寻着爱因斯坦思想、人格的精神底蕴。在书中,玄奥的物理学理论、传奇般的故事,在读者理喻20世纪历史文化进程的视野中,或许会形成一个既有深度、又有趣味的立体画面。
  • 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

    作者:R·P·费曼

    《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因为已经有《“别逗了,费曼先生!”》问世在先,所以这里要解释几句。首先,虽然《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的主旨一仍旧贯,说的仍然是“一个怪人的种种冒险”,可是,这里所述的冒险经历与前书不同:有的轻松,有的悲情,可是,大多数时间里,费曼先生无意玩闹——虽然往往也很难说。其次,《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里所讲的故事,比起“别逗了”讲的那些,彼此的联系更其松散。那本书里的故事系以年月,排成一部流水帐,貌似有些条理。(结果有的读者把“别逗了”当成是费曼的自传。)我的动机很简单:自从听到最初的费曼故事,我就有了强大的欲望要跟别人分享。最后,这里的故事大多数不像从前那样,罗里罗嗦凑满差不多长的篇幅。关于这一方面,我要简单地说明如下。 第一编,“怪人”,开头写的是那些对费曼影响最大,终于造成了费曼个性的人们:他的父亲摩尔,还有他的第一位爱妻阿莲。第一个故事是根据BBC的一个节目改写的,那篇故事叫做“发现的乐趣”,制作人是克利斯多佛·萨克斯。阿莲的故事——《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的书名即来自这个故事——要费曼讲述那是痛苦的。有过六个不同的故事。这次的故事是历时十年把那六个故事拼装起来的。终于拼装完成的时候,费曼特别喜欢它,很愿意跟别人分享。 第一编里的其他故事,虽然总的来说调子轻松,可我还是认真的把它们收进《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因为不可能再出一本“别逗了”。费曼特别引为自豪的是那篇“就像数一、二、三……那么简单”。有时候他曾打算把它写成一篇心理学论文。此编最后一章收入的通信,是蒙了格温妮丝·费曼,弗里曼·代森和亨利·贝蒂所惠,在此要表示感谢的。 第二编,“费曼先生在华盛顿”,不幸成了费曼的最后一次冒险。这个故事特别长,因为故事的内容还没有过时。(较短的版本已见《工程与科学》和《今日物理学》两杂志。)这篇故事没有发表的更早,是因为费曼在罗杰斯委员会服务以来又作了第三次和第四次大手术,外加放疗、过高热疗和别的治疗。 费曼与癌症长达十年的战斗于1988年2月15日结束了。那是他在加州理工学院讲完课之后两星期的事。我决定收入他一篇最雄辩、最引人入胜的讲演作为《你干吗在乎别人怎么想》的尾声,演讲的题目是“科学的价值”。
  • 费曼的彩虹

    作者:里昂纳德·曼罗迪诺

    《费曼的彩虹:物理大师的最后24堂课》满载费曼对于人生的各种思考,也记录了他在最后旅程中对现今物理学界重要理论“弦理论”的研究。是一本心灵上与知识上同等丰富的书。侧写现代爱因斯坦、二十世纪传奇物理学家费曼人生最后几年的故事。一九八一年冬天,一个正努力寻找自我定位的年轻物理学家,与来日无多的物理大师费曼展开了长达两年的深入对话。在关于科学、关于人生的思索中,绽现了二十世纪传奇科学家费曼最后的智慧之光。
  • 别逗了,费曼先生

    作者:(美)R.P.费曼,(美)L.莱顿

    本书中的这些故事,是我在和理查德 费曼高高兴兴打鼓的七年之间,零散而随意地积累起来的。我发现,每段故事,各有异趣,连掇成集,竟成大观。一个人的一辈子,竟然能发生这么多奇妙而发疯的事情,有时令人难以置信。那个人在他的一生中,能发明这么多本出无心的恶作剧,亦足可启愚化钝! 本书仅仅是稍微触及了他的人生根本:科学。我们在这里或那里,能够看到,作为背景材料,科学只是一笔带过,而不是作为他的人生焦点来处理的,但他一代一代的学生和同事,都知道科学在他的生活中的分量。或许本书也只能这样来写。要把关于他和他的工作的那些爽人心神的故事组织起来,或许也真的没有办法:挑战与挫折,得到慧见时的兴奋,科学的理解带来的深深的喜悦,这才是他的人生快乐之源。
  • 别闹了,费曼先生

    作者:〔美〕费曼

    费曼一生幽默机智、几近顽童的行止,与其在理论物理方面的成就齐名。本书与《你管别人怎么想》同享盛名,全书没有难懂的科学知识,在一件件新鲜事背后,隐然透露着人性最接近自然的本质。 费曼先生得过诺贝尔奖,是近代最伟大的理论科学家之一。他是加州理工学院物理系教授,任教约四十年。三○年代在普林斯顿大学毕业后,随即被征召加入制造原子弹的曼哈坦计画。费曼先生生性好奇,在严密的保安系统监控之下,他以破解安全锁自娱。取得机密资料以后,留下字条告诫政府小心安全。而他的鲜事也传颂一时。他爱坐在上空酒吧内做科学研究,当那酒吧以妨碍风化遭到取缔时,他上法庭辩护。他的森巴鼓造诣很高,巴西嘉年华会需要领队贵宾,本来预定的大明星珍那露露布丽姬妲缺席,临时由费曼先生取代,他引以自豪。 他一向特立独行,以不负责闻名。领了诺贝尔奖之后,同事维斯可夫和他打赌十元费曼先生会坐上某一领导位置,但费曼先生在一九七六年拿到那十元。事实上,费曼先生几乎从不参与加州理工学院内,如:经费、升等、设备等任何行政工作。别人可能看他自私。但对他,这是他保卫自己创造自由的方式。他甚至连续五年努力辞去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的荣誉位置,因为选举其它院士的责任颇困扰他。而他也可能是历史上唯一被按摩院请去画裸体画、在酒吧厕所内与醉鬼大打出手的科学家。他曾经跟爱因斯坦和波耳等大师讨论物理问题,也曾在赌城中与职业赌徒研究输赢的机率!
  • 上帝掷骰子吗

    作者:曹天元

    《上帝掷骰子吗》这本书是关于量子论的故事。量子论是一个极为奇妙的理论:从物理角度来说,它在科学家中间引起了最为激烈的争议和关注;从现实角度来说,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变化和进步;从科学史角度来说,也几乎没有哪段历史比量子论的创立得到了更为彻底的研究。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它的基本观点和假说至今没有渗透到大众的意识中去,这无疑又给它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 这本书带读者做一次量子之旅,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辉光,穿越重重迷雾和险滩,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肩作战。除了回顾基本的历史背景,还将向着未来探险,去逐一摸索量子论面前的不同道路,闯入人迹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们一起开疆扩土。让人惊叹的,不仅仅是沿途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绚丽风景,更来自于人内心深处的思索和启示——那是科学深植在每个人心中不可抗拒的魅力。 这本书适合任何有中学基本物理概念的读者。
  • 上帝掷骰子吗

    作者:曹天元

    《上帝掷骰子吗》这本书是关于量子论的故事。量子论是一个极为奇妙的理论:从物理角度来说,它在科学家中间引起了最为激烈的争议和关注;从现实角度来说,它给我们的社会带来了无与伦比的变化和进步;从科学史角度来说,也几乎没有哪段历史比量子论的创立得到了更为彻底的研究。然而不可思议的是,它的基本观点和假说至今没有渗透到大众的意识中去,这无疑又给它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 这本书带读者做一次量子之旅,从神话时代出发,沿着量子发展的道路,亲身去经历科学史上的乌云和暴雨,追逐流星的辉光,穿越重重迷雾和险滩,和最伟大的物理学家们并肩作战。除了回顾基本的历史背景,还将向着未来探险,去逐一摸索量子论面前的不同道路,闯入人迹罕至的未知境地,和先行者们一起开疆扩土。让人惊叹的,不仅仅是沿途那令人眼花缭乱的绚丽风景,更来自于人内心深处的思索和启示——那是科学深植在每个人心中不可抗拒的魅力。 这本书适合任何有中学基本物理概念的读者。
  • 超越时空

    作者:[美] 加来道雄(Kaku, M)

    当代物理学中一些非常重要而又艰深的思想,往往因为难以形象浅显地解说而不易为公众了解。本书作者不畏艰辛,用很生动的方式向读者展示了现代物理前沿之一——超空间理论。全书15章分为4篇,分别描述了超空间的研究历史,超空间理论通往爱因斯坦梦寐以求的“物理学圣杯”统一场论的可能性,通过超空间穿越时空的可能性的理论探讨,以及何时方能实际利用超空间理论所具有的潜在威力。详尽而又如此通俗地讲述这种理论,在本书之前尚未见先例。
  • 眼睛看不见的东西

    作者:[日] 汤川秀树

    《眼睛看不见的东西》收录的文章为汤川三十岁当中最为鼎盛时期所写,他说:“这本书所收录的每一篇文章,与我自己的感觉相比,也许都要更加清晰显示出我执笔写每一篇文章时的心情。就其自身来说,虽然是没有生命的蜕壳,但是,我们从蜕壳中也能活灵活现地发现以前蝉的身影,它与时间一起成长,脱皮,在这个生命当中,我们可以看到存在着某种永久不变的东西。这里所收录的每一文章也都有一个共性,即便是时光流逝,它们也都不会失去新鲜感。最忠实地活好各自的每一个瞬间,这不久就会归结于永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