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神学

  • 占星术

    作者:(英)朱莉娅•帕克 德里克•帕克

    《目击者文化指南:占星术》内容简介:《目击者文化指南》是一套最具收藏价值的精品文化图书,是一套畅销全球的文化经典著作,全面、系统地展现了人类文明和财富。《目击者文化指南:占星术》为其中一册,是一本全面的占星术指南,用独特的视觉风格介绍了古老的占星术,并展示了如何最好地利用它。比如如何制定自己的和其他人的出生图,各大行星和月亮对你的生活、性格的关系及影响。
  • 我们合理的信仰

    作者:赫尔曼.巴文克

    这可以看作是一本基督教信仰在教义真理方面的教科书。关于基督教信仰的核心真理教导,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以圣经为本,系统、整全又简练的阐述。 但它又不只是一般意义上的教科书,甚至不是一般意义上关于基督教教义真理的教科书,因为它并不只是简单罗列一些关于基督教教义真理的命题。“真理”对实至名归的基督教信仰来说,意味着“生命”。这本书就是对这句话的一个精彩阐释。 所以,最后,这本书又是一个邀请,邀请一切追求真理的人们来拥抱那真正的生命。因为当“信心转化为惊叹,知识止步于景仰”时,他们的告白就成为赞美和感恩之歌。而这就是(基督教)神学谈论关于上帝的知识的目标。
  • 《加拉太书》注释

    作者:马丁·路德

    马丁路德加拉太书注释(康来昌牧师改写) 神是那些卑微、受苦、受压迫、绝望者以及一无所有者的神。祂的仁慈,使盲者看见,使受创的心灵得安慰,使罪人脱离罪恶,使绝望与受诅咒的人得到救赎。然而,认为人性本善、人能行义的毒害观念,不仅欺骗我们,也要我们相信,人并非不洁、可悲与可恶的罪人。人自以为义与圣洁的观念,使得神拯救人的工作受拦阻。因此,神必须手握大槌──就是律法,将这种虚妄自信消灭,使人终于因律法咒诅带来的痛苦,了解到自身完全的绝望与可恶。 因为律法是惹动忿怒的,那里没有律法,那里就没有过犯(罗四15)。凡以行律法为本的,都是被咒诅的(加三10)。但这还不够,因为当一个人受律法惊吓而胆寒时,不一定会说:“现在我被折磨得够了;现在是领受恩宠的时候了,是倾听基督的时候了。”人心如此愚蠢,因他宁愿为自己找到更多的律法来满足自己的良心,说:“我会修正我的生活。我会做这个,我会做那个。”但你除非做完全相反的事,除非把摩西与他的律法遣走(昌按:不是废掉律法,而是放弃依靠自己),除非在这些恐惧与苦恼中抓住为你的罪而死的基督,否则你并不想得救。你修道袍上的头巾、你削发的头顶、你的贞节、你的服从、你的清贫、你的工作、你的善功,这些有什么用呢? 如果我这可怜又可恶的罪人,经由善功就可以归向祂,祂又何必为我交出祂自己的生命呢?如果我这可怜又可恶的罪人,能够藉由其他的代价得救,神之子为何要死在十字架上呢?因为没有其他办法!神不是用羊、牛、金或银,而是用祂自己的生命,完全“为我”;只是“为我”,为我这个可恶又可怜的罪人。这使我们得到真理、能力和安慰。祂不是为义人死,是为不义的人死,并使不义之人成为神的子女。因为我们作仇敌的时候,且藉着神儿子的死,得与神和好,既已和好,就更要因祂的生得救了 (罗五10) 。 我还是僧侣的时候,如果任何时刻感受到肉体的情欲,也就是说,我察觉自己有恶念、恶意、恶心时,我就觉得自己是被神抛弃的。我尝试过许多方法要帮助自己把良心安定下来,但没有办法,因为肉体的情欲总是一再回到我身上,使我不得安宁,不断地为下面这些念头感到生气悲哀:你已经犯了这个罪或是那个罪;你被嫉妒、缺乏耐心及其他的罪所感染;因此,你即使选择圣职这条路也是枉然,所有你所行的善功都是无效的。 但是,假如当时我正确地了解保罗下面这番话:“因为情欲和圣灵相争,圣灵和情欲相争;这两个是彼此相敌,使你们不能做所愿意做的。”(加五17)我就不会那么凄惨地折磨自己,而是应该想到,并对自己说(如同我现在常常做的):“马丁,你不会完全没有罪,因为你有肉体;所以,你要顺着圣灵而行。”我记得史淘俾兹(Staupitz)常说:“我向神起誓数千遍,我要成为更好的人,但我从来没有做到。之后,我再也不这样起誓了,因为我从经验中知道,自己无法做到。因此,除非神因为基督的缘故给我帮助与慈悲,但凭我自己的誓愿与善行,是无法站立在上帝面前的。”史淘俾兹所说的,不仅是一种真实的绝望,还是一种敬神的、神圣的绝望。这是所有将被拯救的人,从嘴里、心里都必须承认的。 敬神者不相信自己的义,他们仰赖那为了世人的罪而摆上自己性命的基督为中保。并且,他们知道自己肉体内残存的罪恶不归在他们身上,而是无条件地被赦免。同时,他们顺着圣灵而不放纵肉体的情欲。虽然,他们感受到肉体的愤怒与反抗,自己有时候也因为软弱而犯罪,但他们并不因此气馁,也不因此就认为他们生命的状态和生活方式,以及根据自己的呼召所行的工作会得罪上帝;相反地,他们以信心振作自己。
  • 基督教神学思想史

    作者:[美] 奥尔森

  • 致年轻加尔文主义者的信

    作者:[美]詹姆士·史密斯(James K.

    在后现代文化的背景下,“新加尔文主义”方兴未艾,成了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时代》杂志称新加尔文主义为“正在改变世界的十大思潮”之一。这表明加尔文主义或改革宗的神学传统在今天仍极具影响。改革宗传统究竟是什么?史密斯满怀牧者的心肠为年轻的加尔文主义者提供了清晰的神学解答。作者以书信的方式,亲切地把读者带回保罗、奥古斯丁、加尔文、爱德华兹,一直到凯波尔和沃特斯托夫等人的思想中,为我们展示了一副丰富、动人、广阔的改革宗思想图景。这是一本大气的小书。
  • 教会教义学(精选本)

    作者:(瑞士)K·巴特(德)戈尔维策

    卡尔·巴特(KarlBarth)是本世纪最重要的神学思想家之一,其早年著作《〈罗马书〉释义》(1919),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惶然的思想语境中问世,产生震撼性的思想影响;自30年代初,巴特倾其半生精力撰述的卷帙浩然的《教会教义学》(1934-1967),堪称本世纪的神学思想丰碑。 教义学是基督教思想的教会性义理之学,阐述基督信理的内涵,它有别于圣经神学、伦理神学或历史神学;圣经神学讨论圣经文本中包含的基督信息;伦理神学讨论信仰基督者的个体和群体(教会)之行为规范;历史神学则关注对上帝之言的认信反思的历史性。 教义学的内涵直接来自上帝的救恩行动所启示的所有信息,以基督教会的信经为基本论题。尼西亚信经述明:我信独一天主全能的父、独一主耶稣基督、圣灵、使徒所立独一圣而公之教会和复活与永生。教义学旨在从义理上阐明信经的这五项基本信义,因此有上帝论、基督论、圣灵论、教会论和救恩论。信经是最根本的教义,教义学是信经义理的阐释性论述。
  • 宗教情感

    作者:乔纳森·爱德华兹

    《基督教经典译丛:宗教情感》写于18世纪美国第一次大觉醒运动期间。当时的宗教复兴出现了种种虚假的现象,许多所谓的信徒并没有表现出真正的宗教情感,作者爱德华兹在《基督教经典译丛:宗教情感》中详细描述了大觉醒中的不同情感表现,对宗教情感的真伪做出了敏锐的辨析,同时阐述了真宗教情感的十二种特征,指出真宗教的本质在于拥有“圣洁的情感”或“恩典的情感”。
  • 修道主义的兴起

    作者:【英】玛里琳·邓恩

    本书追溯了从沙漠教父到中世纪早期,亦即4世纪到7世纪基督教修道主义的发展轨迹,考察了基督教修道主义的兴起及其在西方的发展演化。书中还详细研究了基督教修道主义在社团组织、修道会规、禁欲苦修、男女性别、地理区域等方面所呈现的不同特征。
  • 创世六日

    作者:[古罗马]巴西尔

    本书收入了巴西尔的两部力著及其部分书信。巴西尔的《创世六日》是传世名著,包含了他就《创世记》第一章宇宙起源所发表的九篇讲道。巴西尔以字义解经为主,间或采用寓意解释,对创世故事的各个不同部分加以注释,揭示出整个创世都是造物主上帝的作为,万物都在上帝之爱的引领下走向各自的目标。此书很像一本可供读者沉思上帝对宇宙计划的灵修著作,而布道文的文体,使得书中的文字显得非常通俗易懂,而且字里行间也流露着巴西尔澎湃的激情。 其中所收录的另一部重要著作是《论圣灵》,此作品引用大量的经文论证圣灵具有完全的神性,其与圣父、圣子是同一位上帝。并阐明三者在权柄、职分和恩赐上是合一的,而且三者彼此同质,彼此共契。这部作品属于基督教神学关于圣灵论的开创之作,在当时反对阿里乌主义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后世也有极其深远的影响。阅读此作品,可以使我们对三一上帝有更全面、清晰的认识,并坚定我们对三一位格的认信,抵挡新时代里的阿里乌主义异端。
  • 《哥林多前后书》释义

    作者:克雷格·科纳

    《 释义》内容简介:哥林多前后书是公元后100年左右犹太神学家保罗在旅行期间写给哥林多教会的两封书信。当时哥林多教会陷入了分裂和冲突之中。书信中对犹太文化历史作了珍贵、经典评论。《 释义》对理解早期犹太文化、基督教文化起源,早期远东的宗教思想的传播史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可以填补国内关于此方面研究的空白。
  • 论原罪与恩典

    作者:[古罗马]奥古斯丁

    本书主要收录了奥古斯丁反对佩拉纠派的书信,与此紧密相关的是「原罪论」和「预定论」,并涉及「自由」等重要范畴。在本文集中可以看到这些思想的形成及其发展。奥古斯丁与佩拉纠派的论证影响既深且远,在后世,已本性与恩典以及理性与其实为题的问题一再重新被提起,引发争论。宗教改革时期,路德和伊拉斯谟的论站比较著名,双方都引用奥古斯丁,但是观点却大相径庭。二十世纪三十年代,新正统主义者巴特和自由主义神学家布伦纳亦爆发了关于启示与理性,恩典与本性关系的论战。只要既坚持有一个全能全善的上帝,又坚持伦理行为出自人本身的自由意志,这个问题便是一个永远令人着迷,充满张力的问题。
  • 护教篇

    作者:[古罗马]德尔图良

    《护教篇》共收有德尔图良的五篇护教著作:“护教篇”、“论偶像崇拜”、“论戏剧”、“论花环”和“致斯卡普拉”。这五篇可以基本代表德尔图良在护教学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护教篇”是早期基督教文献中的伟大经典著作之一。
  • 无执之道

    作者:[德]马克斯·文森 Markus Vin

    他是托马斯·阿奎那的师弟,却对其思想体系进行了惊世骇俗的改革。他是西方神学三位一体体系最伟大的叛逆者和创新者,却被封为异端,历经数百年的孤独和沉寂。德国学者文森以通达晓畅的语言,带你走进中世纪神秘主义大师埃克哈特的世界。 这是西方神秘主义向东方禅修理想的盛情邀约,入世精神对出世思想的激烈反驳。在埃克哈特的世界里,伟大不再是内向的拥有,而是拥抱外在的世界,向这个世界给出自己。 这是文森教授花了二十多年心血完成的一部系统研究埃克哈特的学术专著,可以说是迄今为止英语学界中资料最丰富、论述最缜密的著作。全书分为三章:第一章“上帝的无执”,第二章“由爱而一”,第三章“神圣转化”。全书紧扣埃克哈特思想中最具特色的一个概念“无执”,按照自上而下即从神性到人性的结构,细腻分析了埃克哈特对上帝本质、关系、三位一体、神格、道成肉身、世界之永恒性、造物主与被造物的关系、神性与人性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作者提出了富有洞见的思考,并将埃克哈特这些不落俗套,甚至惊世骇俗的观念纳入基督教神学史的脉络中,从而把中世纪经院神学与先前的教父神学在思想上的衔接与发展清晰准确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按照埃克哈特的理解,本源自身不是别的,正是无执——一个创造性的原理,它不会聚焦于自己,而是把自己全部给出,它是所有事物的发动者。……本源之理不以自己为中心,它想成为多,成为这个世界。——文森 在禅的意境里,平常不是平庸,平常之中有深秘。这一点,我们在埃克哈特的神学思想中找到了类似的提示。埃克哈特建议他的听众不要逃离外面的世界,而应该获得一种清晰的对内在生命的认知。——龚隽,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
  • 第一亚当与第二亚当

    作者:(德)朋霍费尔

    《第一亚当与第二亚当》介绍了:这个意义上的死就是所拥有的生命不再是恩赐,而是命令,没有谁能够避开这一命令,哪 怕他通过自我选择的死亡也避不开它,因为死本身便是处在生命命令之下的。死就是必须生。它刺激着我们的自然思维,死并非解决、得救、终级的逃遁方式,遁入死亡害说是遁入最可怕的生的苦役。作为命令的生命之不可避免性——这便是对死的认识。
  • 神秘神学

    作者:(托名)狄奥尼修斯

  • 神学讲演录

    作者:[古罗马]纳西盎的格列高利

    《神学讲演录》收录了纳西盎的格列高利最著名的演讲,均为传世之作。第一篇讨论研究神学研究的态度;第二篇讨论上帝观;第三与第四篇讨论圣子与圣父的关系;第五篇讨论圣灵的位格。本书还收录了其他八篇演讲和两封书信,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神学思想的一致性。这些演讲录既有娓娓道来的说理,又有汹涌澎湃的激情,展示了内在的灵性经验。
  • 斐洛思想导论

    作者:章雪富

    《斐洛思想导论Ⅱ》是《斐洛思想导论》(第一卷)的续作,主要讨论了斐洛关于律法的阐释。律法的诠释是斐洛学说的归结点,最能体现斐洛思想的特色,也最能体现希腊化时期思想家所思所想的真实旨趣。《斐洛思想导论Ⅱ》稿主要阐释斐洛如何以一种作为生活方式的哲学透过寓意解经法展示一种犹太性,为两希文明提供“新自我”的根源,显明此种犹太性才是地中海文明真正的盼望和亮光,为接下来兴起的基督教文明奠定了探究人类历史的新典范。
  • 谁需要神学?

    作者:[美] 史丹尼•格兰兹(Stanley

    《谁需要神学?》以简明易懂的语言,厘清了何谓神学,解答了为何“人人都是神学家”。谁需要神学?《谁需要神学?》由史丹尼·格兰兹、罗杰·奥逊所著,《谁需要神学?》的两位作者曾在大学教授神学十多年,渴望见到对神学健康、稳妥的兴趣和思考的复兴。
  • 约翰福音注释(上下卷)

    作者:钟志邦

    《约翰福音注释》是“天道圣经注释”系列之一。共上下两卷,计772页。约翰福音的研究既广且深,是学术界众所周知的,所涉及资料之繁多,就是对一般涉猎新约研究的人士来说,也会如“刘姥姥进大观园”般眼花缭乱。中文参考资料的缺乏也是众所周知。因此,本注释以欧美学者的研究成果为主,但在释经和信息等方面,作者则尽量保持原创,以适切华人文化。
  • 天使的传言

    作者:贝格尔

    本书对宗教社会学进行研究,作者分析了新教、天主教、犹太教面临的危机,以及从世俗性到世界宗教、道德判断与政治行为等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