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王道乾

  • 情人

    作者:(法)杜拉斯

    包含篇目《情人》(杜拉),《被遗弃的妇人》(波伏瓦),《西蒙与残废的少女》(维尔高尔),《山冈》(季奥诺),《死人的时代》(加斯卡尔)、《服丧的白雪》(特罗亚)。
  • 一天上午的回忆

    作者:普鲁斯特

    此书既不是论文也不是小说,而是一部艺术作品。一块小玛德莱娜蛋糕,牵引出丝丝缕缕、连绵不绝的无意识回忆,然后笔锋一转,尖锐犀利。作者强烈抨击权威批评家圣伯夫批评方法的机械和错误,及因此造成的对当年法国文坛所有文学天才的轻视与误读。全书既有抒情的叙述,又有理性的思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映照。书中有近半篇幅笔调与《追忆逝水年华》相似或呼应,是作者思想精华的浓缩,为后来的文本主义和结构主义批评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 红与白

    作者:斯丹达尔

    本书是19世纪法国著名作家司汤达的文集中的一种。小说主人公吕西安是银行家之子,但对继承父业不感兴趣,从军当了骑兵团少尉,开进南锡城时不慎坠马,偶遇看热闹的年轻美貌女子夏斯特莱夫人。夏斯特莱夫人年轻守寡,拥有百万家产,是南锡上流社会中不少贵族青年猎取的对象。但夏斯特莱夫人却对吕西安颇有意,于是两人就开始了一场真诚而热烈的恋爱。司汤达把这对年轻男女的感情纠葛,放到当时法国七月王朝各种社会力量互相矛盾、较量的背景中来描写,因而写得生动又深刻。
  • 地狱一季

    作者:(法)兰波

  • 彩画集

    作者:[法] 韩波

    收录法国现代诗人韩波的全部散文诗作品,包括《地狱一季》和《彩画集》,附有著名的《“通灵者”书信》二封。
  • 驳圣伯夫

    作者:普鲁斯特

    20世纪欧美文论丛书/里面还有很多大家
  • 礼拜五——太平洋上的灵薄狱

    作者:米歇尔·图尼埃

    《礼拜五》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
  • 礼拜五

    作者:(法)米歇尔.图尼埃

    本书是“现当代世界文学丛书”的一种,是当今法国引人瞩目的作家米歇尔.图尼埃的代表作,1967年发表后即获当年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小说通过对鲁宾孙和礼拜五两人在荒岛上的不同表现的描写,揭示了两种文明的对抗和融合,引人入胜,长人见识。
  • 情人 乌发碧眼

    作者:[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玛格丽特·杜拉斯是法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记者和电影艺术家。《情人》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了一名贫穷的法国少女与富有的华裔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笔触深达人性中某些最根本、最隐秘的特质,催人深思。《乌发碧眼》叙述的是男女主人公对虚实不定的世事所怀有的莫名焦虑,同时又从较为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现代人对性爱的感悟和反思。
  • 痛苦·情人

    作者:(法)玛格丽特·杜拉

    情人..........王道乾 译 蓝眼睛黑头发..........思远 译 琴声如诉..........王道乾 译 痛苦..........张小鲁人译 广岛之恋..........谭立德 译
  • 物质生活

    作者:[法] 玛·杜拉

    本书系法国著名女作家玛格丽特・杜拉的一部随笔集。随笔集收有四十八篇文字,长短不一,短文不过三、五百字,长的有一万字,大多与写作的事相关,涉及作者自己的作品,以及与此相关的其它方面,有关与扬・安德烈结识之事,作者本人饮酒致疾等,也是书中记述的材料。 作家希望能通过这本书和我们进行交流,而我们也在这交流中为作家的真诚所感动。的确,写作与阅读永远是相通的。
  • 拉辛与莎士比亚

    作者:(法)司汤达

        司汤达的《拉辛与莎士比亚》是一八二三年与一八二五年出版的反对学院古典主义论战的两本小册子的合集,是司汤达的重要理论著作,也是法国现实主义文献之一。一八二三年的第一部分包括三章:《为创作能使一八二三年观众感兴趣的悲剧,应该走拉辛的道路,还是莎士比亚的道路?》、《笑》、《浪漫主义》;一八二五年的第二部分是直接对法国复辟时期旧制度旧思想的官方代表法兰西学院古典派攻击浪漫主义的反击。莎士比亚与拉辛分别作为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的代表,表示上升时期资产阶级美学观点与封建贵族旧艺术的对立。司汤达在这部著作中提出的是现实主义的艺术原则,为法国十九世纪现实主义文学发展开辟了道路。附后还增收了司汤达《旅人札记》(选)、《意大利绘画史》导言、《阿尔芒斯》前言,以及关于司汤达一部未完成小说《吕西安·勒万》的序言、第一部第二部引言、一封致于勒 ·高及耶夫人的信和一份为该书所写的遗嘱。 世纪人文系列丛书包涵“世纪文库”、“世纪前沿”、“袖珍经典”、“大学经典”及“开放人文”五个界面,各成系列,相得益彰。 “厘清西方思想脉络,更新中国学术传统”,为“世纪文库”之编辑指针。文库分为中西两大书系。中学书系由清末民初开始,全面整理中国近现代以来的学术著作,以期为今人反思现代中国的社会和精神处境铺建思考的进阶;西学书系旨在从西方文明的整体进程出发,系统译介自古希腊罗马以降的经典文献,借此展现西方思想传统的生发流变过程,从而为我们返回现代中国之核心问题奠定坚实的文本基础。 本书为其中一册。
  • 驳圣伯夫

    作者:[法] 马塞尔·普鲁斯特

    此书既不是论文也不是小说,而是一部艺术作品。一块小玛德莱娜蛋糕,牵引出丝丝缕缕、连绵不绝的无意识回忆,然后笔锋一转,尖锐犀利。作者强烈抨击权威批评家圣伯夫批评方法的机械和错误,及因此造成的对当年法国文坛所有文学天才的轻视与误读。全书既有抒情的叙述,又有理 性的思辨,两者相辅相成,相互映照。书中有近半篇幅笔调与《追忆逝水年华》相似或呼应,是作者思想精华的浓缩,为后来的文本主义和结构主义批评奠定了第一块基石。
  • 彩画集

    作者:(法)兰波

    精神上的搏斗和人与人之间的战斗一样激烈残酷。 ——兰波《地狱一季》 他(兰波)是众多流派之父,不是任何流派的亲人。 ——亨利•米勒 我没有看到写(例如)《地狱一季》的困难,一切都是直接表现,喷涌迸发,烈度。 词语中的烈度对于我是无谓的,对于我并不提供什么。 在《彩画集》中的情况却相反,含有极高价值的事物不止于一个方面 ——保罗•瓦莱里 从十六岁后直到生命最后一息,兰波似乎始终处于一种躁动不安、焦灼求索的状态。他为什么放弃写传统形式的诗作,转而致力于散文诗?这显然与波特莱尔发表著名的散文诗之后,巴黎诗风的变化有关。 兰波认为,诗人必须成为“通灵者”、“无比崇高的博学的科学家”,“通过长期、广泛和经过推理思考的过程,打乱所有的感觉意识”,通过所谓“言语的炼金术”,寻求一种“综合了芳香、音响、色彩,概括一切,可以把思想与思想连结起来,又引出思想”、“使心灵与心灵呼应相通”的语言,以求达到“不可知”。这“不可知”并非某种形而上的客体,有时与他诗中所说的未来的“社会之爱”有关,又或者是某种理想。以上种种,可以说就是兰波的象征主义。 本书收入法国天才诗人、象征主义大师兰波所有的散文诗作品,包括《地狱一季》《彩画集》,并附有著名的《“通灵者”书信》二封以及法国结构主义理论家茨维坦•托多罗夫等人的评论。《地狱一季》和《彩画集》虽形式独特,含义诡谲难解,却展现诗人在巴黎诗风转变后,所创造出的新诗学与对创作的探索。作品流露出十九世纪末的法国生活风情,与彼时之文化传统相呼应,字里行间回响着诗人对自我与世间的挑战。
  • 地狱一季

    作者:阿尔蒂尔・兰波

    《地狱一季》给人一种混乱和绝望的印象。是因为那许多互不连贯的句子和呼喊号叫。既有对真实的确认又有幻像虚影。要控制生命、生活的梦幻和由生存逃出的梦幻。还有撒旦冷笑的声音。但主导思想是:自幼即被加之于己的原罪的观念,这是全部罪恶的根源。所以说“地狱伤不到异教之人。”最后,承认失败,只有回到卑劣下流一途。“是火焰,火焰卷着罪人升腾而起。”
  • 埃米莉·L

    作者:[法]玛格丽特·杜拉斯

    杜拉斯关于偶然而致命的爱情主题的小说,由海滨咖啡馆里两对情人之间断断续续的观察、虚幻抽象的谈话,引出英国女人埃米莉·L与怀特岛上别墅看守人之间的爱情传奇。杜拉斯说:“在怀特岛上那一片白色之中,在那间小客厅里,是有什么事情发生过,那就像是一次为婚礼而举行的弥撒,年轻看守人与被他呼作埃米莉·L的那个女人之间的结合,那审慎而克制的一吻……是奉献给支配他们整整一生直至死灭的那种爱情的。”
  • 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

    作者:米歇尔·图尔尼埃

    《礼拜五或太平洋上的灵薄狱》是一篇“现代文明衰亡记”的寓言,它戏仿笛福的名著《鲁滨孙漂流记》的题材,在主题上却反其道而行之。鲁滨孙孤独一人被弃荒岛后,按西方文明社会的模式将荒岛治理得井井有条。礼拜五来到荒岛后,非但没有被驯化为鲁滨孙的奴隶,反而以其自然的天性将文明的迹象破坏得一干二净,同时也慢慢影响了鲁滨孙,使这个西方文明的代表逐步抛弃了原有的文化传统,变成了一个能与太阳进行直接交流的与大自然融合一体的元素之人;最终鲁滨孙自愿留在荒岛,拒绝返回文明社会。不啻为一部讲述一种特定精神生活的成人童话。
  • 昂代斯玛先生的午后

    作者:(法)杜拉斯(Duras,M.)

    一个夏季午后,七十八岁的昂代斯玛先生在山上新为钟爱的独生女买的房屋前等候露台工程承包人到来的几个小时中的活动,主人公对往事的回忆、起伏的思绪与山中光影的交错营造出惆怅的氛围,预示着一个衰老不堪的富有者布满阴影的前景。
  • 情人 乌发碧眼

    作者:[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杜拉斯(1914-1996),法国当代著名的小说家、剧作家和电影艺术家。 《情人》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作品,以法国殖民者在越南的生活为背景,描写了一名贫穷的法国少女与富有的华裔少爷之间深沉而无望的爱情,笔触深达人性中某些最根本、最隐秘的特质,催人深思。 《乌发碧眼》叙述的是男女主人公对虚实不定的世事所怀有的莫焦虑,同时又从较为独特的视角揭示了现代人对性爱的感悟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