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谍战

  • 谍战上海滩

    作者:张勇

    谍战上海滩,ISBN:9787219079119,作者:张勇 著
  • 若爱重生·周旋1946

    作者:纳兰香未央

    一身肝胆九死无悔 两代特工十面埋伏 三生石上百般柔肠 四海同心廿载履危 虽千万人吾往矣!! 十八岁的江沁梅从延安辗转来到抗战胜利后的上海,加入情报部门“飓风小组”。江静舟,是她的上级,也是她的生父——我党潜伏在国民党高层的少将军官,为了革命事业不得不背离妻女;胡文轩,是她的对手,也是她的养父——军统局上海站的少将站长,对她有八年的抚育之恩。 江和胡原本是黄埔时代结义的同学、舍命相救的兄弟,但曼妙女子虞水蓉的出现,让两人陷入到一场旷日已久的“暗战”之中。受了情伤的胡文轩,嗅闻着江静舟身上的异党味道,跟踪、取证,始终不懈…… 沈琬、虞水蓉、陈青瑜、顾倾城、樊黎翘、沈冰,这些美好的女子都曾在江静舟生命中扮演过重要角色,或亲情或爱情,或知音或战友,让他纠结惆怅…… 楚天舒,家世显赫,电讯、数学双料博士,供职军统,是飓风小组主要防范的“危险人物”。他与江沁梅在相互不知情的对峙里逐渐演化为了一对恋人…… 小说诗意而巧妙地融合了诸如四一二政变,八一四、八一五及武汉空战,远征军同古战役、过野人山经历,旧上海玫瑰别墅案,北平电台案,重庆和谈,军统及中统内变……诸多真实的历史事件,相关人物均有原型可循。 他们高擎信仰的旗帜,在革命斗争的洪流中,在不为人知的角落里,用青春蘸着一腔热血,书写着无畏的誓言,祭献了自己的亲情、爱情,甚至生命!
  • 暗算(精装典藏版)

    作者:麦家

    ◎中国谍战影视开山之作《暗算》原著小说 ◎梁朝伟、周迅主演电影《听风者》原著小说 ◎最好读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入选英国“企鹅经典” 文库 ◎精装典藏版,著名设计师精心设计装帧,开启全新视觉与阅读盛宴 ——— ———————————————————————————— 在这个特殊的地方,他们没有名字,只是一个个代号。 他们听天外之音,读无字之书。苦苦破译密码,就是破解自己一生的命运。 但他们也是鲜活的人,有爱有欲、有情有义。在智力的博弈与较量背后,是封闭空间里的人性之光,在熠熠闪烁。 ——————————————————————————————— 麦家的写作对当代中国文坛来说,无疑具有独特性。《暗算》讲述了具有特殊禀赋的人的命运遭际,书写了个人身处在封闭的黑暗空间里的神奇表现。——茅盾文学奖 授奖辞 在我看来,麦家的小说很像一只精美的钟表,活跃的秒针积极地为故事播云降雨,从容的分针引导读者徘徊在悬念的丛林深处,而沉重的时针是在暗处运行的,它承担着作者极其严肃的写作理想:人与时间的对抗之谜底,人与社会的相处之道,不仅在重重密码里失窃,而且在最牢固的记忆里,遭遇最彻底的遗忘。——苏童 当很多作家以为小说情节与故事中蕴藏的秘密已开掘殆尽,以创新的名义把小说变成一种晦涩的文体时,麦家出现。他深入开掘了一个许多人浅尝辄止的题材领域,用自己独特的聚光灯将那么多秘密照亮,技术的,也是人性的。而这一切,都是用精彩的故事串连。一切都在故事树上闪闪发光。——阿来 麦家有力地拓展了中国人的想象力。他把一些世界性的主题带进了中国文学,比如人类智力的荒谬和意志的傲慢。他把中国人所经历的战争与革命、阴谋与暴力化为了人类境遇的幽喑传奇。——李敬泽
  • 一触即发

    作者:张勇

    《一触即发》内容简介:云谲波诡的上海滩,一对孪生兄弟因一场惨案而从小分离,一个寄人篱下,成了医学博士,又在血雨腥风中当了帮会新头领;一个身在豪门,却成了红色特工,潜伏在敌人的心脏。兄弟俩相遇却不相认。为了揭开二十年前那场惨案后面的阴谋,帮会头领与红色特工不得不联手,在他们一步步接近真相时,却发现了更大更隐蔽的阴谋:二十年前的阴谋只是序幕,真正的阴谋刚刚开始。本书由张勇所著。
  • 暗算

    作者:麦家

    暗算(麦家文集): 茅盾文学奖授奖辞:麦家的写作对于中国当代文坛来说,无疑具有独特性。《暗算》讲述了具有特殊禀赋的人的命运遭际,书写了个人身处在封闭的黑暗空间里的神奇表现。破译密码的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和神秘感,与此同时,人的心灵世界亦得到丰富细致的展现。麦家的小说有着奇异的想象力,构思独特精巧,诡异多变。他的文字有力而简洁,仿佛一种被痛楚浸满的精灵,可以引向不可知的深谷,引向无限宽广的世界。他的书写,能独享一种秘密,一种幸福,一种意外之喜。 《暗算》讲述了具有特殊禀赋的人的命运遭际,书写了个人身处在封闭的黑暗空间里的神奇表现。破译密码的故事传奇曲折,充满悬念和神秘感,与此同时,人的心灵世界亦得到丰富细致地展现。
  • 暗算

    作者:麦家

    《暗算》(插图本)内容简介:是的,破译密码是听死人的心跳声!死人怎么会有心跳?这是个悖论,而破译密码的事情本身就是个坚硬而巨大的悖论。清晨醒来看自己还活着是多么幸福。我们采取的每一个行动都可能是最后一个。我们所从事的职业是世上最神秘也最残酷的,哪怕一道不合时宜的喷嚏都可能让我们人头落地。死亡并不可怕,因为我们早把生命置之度外。你好。我好。
  • 风语2

    作者:麦家

    本年度畅销书《风语》的第二部将于今年1月底上市。作为麦家2011年的开年大作,本书上市之时更有谍战剧《风语》同步播出以推波助澜。据出版方透露,《风语2》中麦家将笔墨花在了一段痛彻心脾、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上,这段乱世儿女情的催泪指数将超越《暗算》。 《风语》的故事发生在抗战风云时代,主人公陈家鹄冒天下之大不韪,娶了一个日本妻子惠子,两人之间的感情能不能得到俗世的认可一直牵动人心。在《风语2》中,惠子的哥哥相井来到重庆,并成为重庆日特的新一任首领。陈家鹄作为破译日寇密码的主要干将,在国仇亲情之间备受煎熬。而陈家鹄为了保护惠子,四次慷慨“赴死”,则将《风语2》的主线故事发展推至顶峰。与此同时,围绕这一主线故事的诸多支线情节也颇具看点,例如第一部中妖娆的美女姜姐,身份在这一部中得到解密,她的死也和当时的一件重大历史事件紧密相关。 《风语2》将在《人民文学》2011年第一期刊载,主编李敬泽评论道,“《风语》第二部是奔驰的小说,疯狂的赛车,越过重重障碍。读这样的小说,你感到不能停,不能犹豫沉吟,你沉醉于这种速度、颠簸和惊心动魄……”而《风语》电视剧导演刘江此前接受媒体采访时,也表示《风语》是一部“人物戏”,而不是一部狭隘意义上的“谍战戏”,人物的悲欢离合在风云变幻的大时代背景下,更加打动人心。而《风语2》则是这个人物群戏的“情感最高潮”,也是《风语》系列不同于其他密战小说的出彩之处。
  • 风声

    作者:麦家

    《人民文学》2007年度最佳长篇小说奖获奖评语:麦家的《风声》是《人民文学》杂志创刊58年第一次完整刊发的长篇小说,它具有强劲的叙事力量;它探索人的高度;它塑造超凡脱俗的英雄;它以对人类意志的热烈肯定和丰沛的想像,为当代小说开辟了独特的精神向度。 上部 东风 下部 西风 外部 静风 跋
  • 刀尖:刀之阳面

    作者:麦家

    茅盾文学奖得主麦家耗时最长的心血之作,真实还原中共王牌特工尘封七十年的传奇。 故事发生在20世纪40年代,国党军密码专家白大怡无意中发现了日军对中国实施的一个险恶计划,为揭穿阴谋,他以故意被“暗杀”的方式将秘密传出去。延安、重庆得到消息后,分别启用了潜伏多年的高级特工林婴婴和金深水。在粉碎阴谋的这场战斗中,金深水被林婴婴成功策反加入共产党……所有理想和情感纠葛,被抑制的爱情、被扭曲的人性、被蒙蔽的阴谋,构成那个特殊年代最危险的工作:刀尖上行走。 《刀尖》创作大事记: 1981年7月27日:浙江富阳人民医院,麦家偶遇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五系招生官王亚坤,临时被安排入伍体检,终为该校福州分院录取。该校总部在郑州,现更名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有“军中清华”之美誉。该校五系当时在全军有福州、南京等三所分校。 1981年8月29日:麦家登上福州鼓山求学,这是当时解放军工程技术学院福州分院的所在地。 2002年10月:麦家第一部长篇小说《解密》出版,获中国小说学会“2002年中国长篇小说”第一名、第六届国家图书奖。 2003年7月:麦家第二部长篇小说《暗算》出版,获第四届四川省文学奖,第七届茅盾文学奖。 2003年8月:成都寓所,阔别20年的王亚坤夫妇携《解密》、《暗算》突然到访,并带来整整一箱材料,希望麦家写写“箱子里的事情”。麦家看完材料,创作冲动十分强烈。 2003年9月—11月:麦家完成第一稿,取名《两个老牌特务的底牌》,王亚坤夫妇看完觉得不够真实,不同意对外刊发。 2004年—2007年:王亚坤夫妇不辞辛苦,东奔西走,寻寻觅觅,又收集更多材料,提供给麦家。 2008年3月—10月:麦家根据庞大的材料和档案资料,又创作第二稿,取名为《刀尖上行走》,得到王亚坤夫妇首肯。 2009年——2010年:创作出版《风声》《风语》期间,麦家根据王氏夫妇和有关审读机构的建议和要求,对第二稿又进行多达数十次局部修改,终于获准对外刊发。 2011年4月:根据出版编辑意见,麦家又作修改,最终定稿,更名为《刀尖》。
  • 风语

    作者:麦家

    《风语》讲述的正是中国黑室的故事,主人公是一个惊世骇俗的数学奇人,天才破译家。他手无缚鸡之力,却令人谈之色变;他不识枪炮,却是那场战争中最大的战斗英雄;他在纸上谈兵,却歼敌于千里之外;他孤身一人,但起的作用却抵得过一个野战军团;他门外有重兵把守,抽屉里有各种保健良药,却依然生死有虑。 这是一个神奇的人,黑室让他变得更加神奇。他活着,就有更多的人能够幸免于死;他活着,就有更多的人要为他而死;他活着,就有传奇,就有故事,就有人世间最欢心的事、最揪心的痛。 风语,不是风的语言,而风的声音,呜咽如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