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杂志书

  • 文人空间

    作者:

    《文人空间》,由三藏文化出品,致力于成为一本创领中国雅生活方式的品质读物,从物理空间到心灵空间,由视觉清赏至文心观照,无论兴建园林、营造茶寮、布置书斋、装点香室、陈设案头,抑或叠山理水、植花艺木、结茅立庐、摆几设榻,品书中一字一句,一图一画,只觉“空间有道”。 《文人空间》,以中华古典风雅为标准、以两岸四地名家为领军,汇集传统经典名作、展现今世文人风采、演绎古今空间美学、品玩历史奇韵雅器,是艺术圈、收藏圈诸君的良朋益友,更是大众读者了解中华风雅生活的绝佳指南,它以推动中华经典文化的复兴为使命,提升每个人的生活品格和志趣修为。 一、首次问世 《文人空间》于2014年5月首次面向读者发售。在叶放、夏铸九、钱轶士、卢伟业、许江、顾炫、施远、俞丰、沈也、庞喜、陈无忌、吴清、高捷、王森、邹自力、段勇等文化各界高朋的帮助下,《文人空间》雏形初现,开启了中国读者了解文人风雅生活的大门,迈出了传承中华经典文化的第一步。 杂志一经面世,就获得了大批读者的青睐,更引起不少名家的强烈期许,并倾情投入到后续内容的打造当中,这使得第二本品质将得到全面升级,并会填补传统文人生活经典中的一项研究空白,十分值得期待。 二、创作优势 1、专业智囊: 《文人空间》,有幸融汇了大师文人、收藏精英以及文博专家等,聚合强大智力资源,为打造高水准的文化读物奠定了有利基础,让读者多方位、多角度的掌握各路信息、倾听各方观点。 2、空间示例 《文人空间》聚拢了大批优质的美学生活空间,传统中式、新中式、日式等多种风格百花齐放,带读者走进一个个极具文人气息的空间妙境,让自己的心灵游走并安置其间,享受雅致,持守本心。若是从中有所启迪,营造出自己的生活空间,定会流淌出非凡雅韵。 3、版面美学 《文人空间》以卓越的编排理念和设计水平,打造出赏心悦目的版面内容,给观者带来清雅欢愉的品阅体验,在审美中明义,力争成为中式平面视觉之美的典范。
  • 逍遥

    作者:主编:王凯丽,作者:罗杰斯、张晓刚、费勇

    这个时代很平和,很慌乱。仿佛一切都在消失中,一切都在改变中。怎么办呢? 人类社会在这20年中发生了种种变迁,有的已经消失,有的正在消失;有的已经出现,有的将要出现,我们将如何看清楚这些变化?本书汇聚了商界、金融界、艺术界、文艺界、教育界的精英,他们从自己生活的角度来谈论这个社会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他们生活的影响,以及自己的应变之道。
  • 碧山05

    作者:左靖 主编

    “碧山”是一系列试图寻找重返我们传统家园之路的MOOK杂志书,试图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梳理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中的位置,并以此为源头探讨展开传承与创新行动的可能。“碧山”在我们看来不仅是一个地理名称,更是我们传统家园和心灵原乡的象征。《碧山》系列图书将集中于探讨我们今后的努力方向,以及对不尽如人意的现实的批判。 本辑“文庙:儒家的先贤祠”,有“专题、行动民艺、传承与表现、去国还乡、故土残调、读影、品书、观展”八个专栏。本辑文章有: 《垂教于世:中国古代地方城市的孔庙》(沈暘)、《台北孔庙的九二八释奠典礼与春季典礼》(高振宏)、《安徽文庙——以旌德和桐城文庙为例》(方光华)、《天下文枢》(叶兆言)、《东瀛孔庙管窥》(张渭涛)、《消隐于日本社会的儒学》(傅舒兰),等等。
  • 碧山08

    作者:左靖 主编

    中信出版社、中国国家地理以及碧山三方品牌联手合作,整合各方资源,共同呈现有品位、有人文特色的品牌系列杂志书《碧山》。 《碧山》是一系列寻找重返我们传统家园之路的杂志书,每辑围绕一个专题,试图以现代人的视角重新梳理传统文化在中国人的生产和生活中的位置,并以此为源头探讨展开传承与创新行动的可能。 离开农耕的乡村建设还是乡村建设吗?这是隐藏在《碧山08:永续农耕》中的一个的问题。通过梳理农业面对永续问题的历史开端、以及国内外的实践案例,呈现了对于农耕永续可能性的探索。
  • 碧山09:米

    作者:左靖 主编

    《米》是碧山系列的第9辑,一本专门介绍稻米的专辑,集结了众多在专业学术领域和稻米研究实践领域的作者撰写的文章,生动形象地展示中国的稻作文化和稻米实践活动。全书分为稻作、好米、食米、视觉、文学、影像六卷,讲述中国的稻作历史和文化,寻找和耕作好米,食米的故事,与米相关的视觉艺术、文学和影像,温习稻米在当代中国人生活中的境遇。期待能唤起大家对每一粒作为生命源泉的稻米的珍视,也正视它所遭遇的伤害、困窘与苏生的努力。
  • 东方历史评论(第4辑)

    作者:许知远 主编,绿茶 执行主编

    《东方历史评论04》以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为专题,收入对国内著名历史学者杨奎松、王奇生、青年学者周濂、唐小兵以及海外著名汉学家裴宜理的访谈,探讨漫长的革命世纪对中国的影响。影像栏目收录的是当代伊朗摄影艺术家施林•奈莎谈自身经历和创作的自述和访谈,并选取了她的8幅精彩的人物摄影。随笔栏目收入谈法国当代著名学者皮埃尔•马南的治学历程和思想变化、柬埔寨的现代历史、台湾青年流行音乐历史及未来走向等几篇文章,书评栏目则重点评介了著名社会学家埃利亚斯的代表作《文明的进程》、新近出版的玻利瓦尔传记等。
  • 壹周悦读

    作者:赵菁

    一年到头,辞旧迎新。选一件真正的礼物送给你自己和你爱的人,我们推荐《壹周悦读》。 《壹周悦读·冬季号》12月24日平安夜温暖上市。与上期相比,新的一期—— 更丰富:页数更多,新增“名家书社”板块,孙甘露、叶兆言、洪晃、虹影、btr等作家献诗献文;“他城故事”板块,打造非一般人文地理; 更华丽:精心呈现大量珍贵美图,令你尽享视觉盛宴; 更专业:更多名家撰稿,更多实用推荐,特设编读互动栏目,集思广益让我们做得更好。 本期导读—— 《村上春树 再出发》 村上春树人气新作《1Q84》解密;两岸“巨星级”村上译者赖明珠、林少华独家专稿。 《可可·香奈儿·映像》 才华,奋斗,情伤……电影中永恒的Coco小姐。 《赖声川×林奕华:戏记录时代,时代记住你》 台湾、香港话剧领军人的思想交锋。 《This is it. This is 加德满都》 性灵之都,自我放逐的最佳目的地,艺术、历史、奇遇、低消费……满足你关于流浪的一切想象;口述实录:中国“尼漂”群落的独特生存状况。 《专访张悦然 郭敬明:主编,一场华丽的冒险》 “80后”作家的主编心语。 特别赠送—— 玄幻小说巨作《云图》中文版抢鲜试读本
  • 单向街005

    作者:许知远 主编

    本书为《单向街》系列文集的第5辑,本辑专题栏目围绕“反智主义”,将美国当代竞选文化造成的对历史的无知、苹果公司精明的设计和销售哲学,以及同时作为“反传统英雄”与“时代病人”的吴虞的事略贯穿在一起,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事物,背后其实都有着反智主义的实质。本辑其他文稿还有:对两位蜚声世界的汉学家舒衡哲和宇文所安的精彩访谈,青年摄影师张克纯拍摄的黄河地景,印度记者在中国的见闻、20世纪著名汉学家卫礼贤的孙女寻访并倾听祖父促进中西交流的事业的“回声”、本雅明在柏林的童年生活,等。
  • 白纸黑字 NO.1

    作者:鄢烈山

    《白纸黑字》是一本以“私人写作”为起点,用“慢一拍,深一度”的文本,关注现实世界、家族变迁、个体记忆和文化跌荡的综合类智识读本,倡导快节奏网络时代下的优质、雅致阅读。 《白纸黑字》由知名文化人鄢烈山发起,国内外一线撰稿人易中天、王康、杨渡、陈祖芬、金雁,网络达人邓飞、周筱赟、2可器、颜长江等联合呈现,广州白纸黑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品。
  • 读库1106

    作者:张立宪 主编

    《读库1106》内容简介:成立民国,孙中山认为搞民权的第一步就是,让人们知道如何开会。民主政治其实就是一种程式性的东西,一套议事决策的程式规范。孙中山认为,“苟人人熟习此书,则人心自结,民力自固。”西方“数百年来之经验习惯可于此书一朝而得之矣”。他所说的“此书”,就是《罗伯特议事规则》。议事规则不是有强制效力的法律,它只是一个如何开会的程序。1876年,亨利•马丁•罗伯特出版《罗伯特议事规则》,前三版就卖出了五十万册。后来,对议事规则的完善和修订成了罗伯特家族的事业,直到2000年出版了第十版,累计销售五百多万册。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议事会中都在使用这一规则,上至联合国大会,下至学校班会,常会在本机构的议事规则中看到“未尽事宜,以《罗伯特议事规则》为准”的字样,特别是在美国民间组织中被广泛采用,据说百分之九十的机构都在用它。《罗伯特议事规则》提供了大量的标准、手段以及具体的机制设计,将民主精神体现于会议规则之中,是一种具体的、可操作的民主,通过中立的、客观的、有效率的技术性方式统筹兼顾各方利益。《罗伯特议事规则》之所以受到广泛认可,在于它最大限度地保护了竞争环境中的各方利益,能够实现“逐利与制衡的完美结合”,如罗伯特本人所言:“要让强势一方懂得他们应该让弱势一方有机会自由完整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而让弱势一方明白既然他们的意见不占多数,就应该体面地让步,把对方的观点作为全体的决定来承认,积极地去参与实施,同时,他们仍有权利通过规则来改变局势。”一个叫袁天鹏的中国小伙子,于2007年将这本“会议红宝书”译为中文并出版,在中国开始推广议事规则。2008年5月,安徽阜阳颍州区三合镇南塘村的兴农合作社,迎来了从美国留学回来的“议事规则专家”。这是议事规则这个洋玩艺儿走进中国农村的头一回,“从美国带了两斤民主回来卖卖”。 这个美国人的洋药方,能不能治得了中国农村的土问题? 《学开会》记录的正是议事规则在中国农村下乡的故事。中国走了百年的现代化之路,却很少有人想到,民主是需要学习的。2008年4月15日早晨,一段题为“2008中国站起来!”的短视频出现在新浪网。这是一部土制的纪录片,开场是毛泽东肖像,太阳光从他头像四周散射着。静默中来了一段管弦乐,雷鸣般的击鼓声,一个黑屏闪出,上面用中英文写着毛主席的一则真言咒语:“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然后,镜头切到了当代照片和新闻的连续素材,在阴谋和背叛理论之间非常狂热地跳跃——中国今天面对的“闹剧、密谋和灾难”。暴跌的中国股市。购物者被通胀困扰,一个屠宰柜台旁,“连吃猪肉都成了一种奢侈”。以及一个警告:这是全球“货币战争”的开端,西方意在“让中国人民”为美国的金融危机“买单”。一个切换,镜头随后转到另外一条战线:暴徒在西藏首府拉萨哄抢商店,大吵大闹。音乐在这样一行字幕闪过屏幕时渐强:“所谓的和平示威”。一段批评中国的外媒剪报蒙太奇——都只是“谎言,歪曲的众口一辞”。屏幕布满了CNN、BBC和其它新闻机构的标志,然后又让位于戈培尔的肖像。管弦乐队和雄辩陈词渐渐爬升到最后一组镜头,“显然,背后是一场包围中国的阴谋,一场新的冷战!”音乐转向高奏凯歌,画面是中国的奥运跨栏手刘翔站在天安门广场高举着奥运火炬,“象征和平和友谊的圣火”!但首先,是最后一幕的背叛:在巴黎,示威者试图从一个官方火炬手的手中抢走奥运火炬,迫使保安挡开他们——这是新时代的一次“长征”。影片最终以一幅被阳光照亮的中国国旗的图像,以及一句庄严的宣誓结束:“我们会站起来!永远团结、和谐的一家人!”在头一个半星期,这段视频吸引了一百万次点击和几万次评论支持。它跃升为这个站点最受欢迎排行榜的第四名(一个电视主播打哈欠的穿帮视频排名第一)。它成为了中国荣誉的自发捍卫者——一个被中国人称为“愤青”、“愤怒青年”的爱国群体的宣言。《纽约客》记者欧逸文深入采访了这段视频的主人和他的生活圈子,得以向大家展示新一代的新保守民族主义者。 1922年,一个二十岁的俄罗斯犹太青年沈石蒂,两手空空抵达上海;他离开上海时,行李中有两万余幅他在上海拍摄的照片。那是上海一个时代的表情。2011年10月24日,以色列驻沪总领事馆在微博中将照片一一展出,微博说明:“所有照片都是一名上世纪二十年代上海南京路上的犹太摄影师SamSanzetti所拍摄的,因为年代久远,照片上人物的名字都没有被记录下来。如果你看到照片上有你认识的人,或许就是你的祖父、祖母,请让我们知道。”这些跨越岁月的图像迅即传遍网络,惊叹与赞美纷至沓来。11月11日,以色列驻上海总领事馆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已找到这些老照片中的五位当事人,他们依然健在,并愿意向大家讲述照片拍摄的经过。他们的故事,以及这些神态鲜活的老照片,又将大家带回半个多世纪前的上海生活。再也没能回到上海的沈石蒂,在半个世纪年后,通过他的老照片,重新造访这座他生活了三十五年的城市。这则新闻已经被报道过许多次,本辑《读库》除深入挖掘了摄影师沈石蒂的生平故事、二战期间犹太人在上海的生活之外,更以尽量大的篇幅展现了他的照片,让我们领略半个多世纪以前,上海的面孔和风貌。
  • 读库0800

    作者:张立宪

    大类目录为: 从0600到0706 相关人等 手记 佚稿 我们村里那些事
  • 温故之七

    作者:刘瑞琳 主编

    人类始终生活在历史的投影里。历史的投影有远有近,远的如原始祖先迈向文明的渺然足迹,近的如昨天刚刚发生的事情。我们需要温故,是因为我们的健忘,从温故中而知新则是我们温故的目的。从《温故》中,细心的读者都能感悟到我们到底需要怎样的温故。孔夫子他老人家一句“温故而知新”,虽平白如话,却如醍醐灌顶……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每年出版四辑。《温故》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本书表达了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 温故(之一)

    作者:刘瑞琳

    《温故》是一种陆续出版的历史文化读物。以今天的视角来追怀与审视过去,并为当下的生存与未来的发展提供一种参照。所谓“温故而知新”。《温故》力求史料鲜活,视角新颖,观点独到,内容大体包括以下三方面:对人类以往生存状态的追怀;对历史的审视与反思;对历史文化遗迹与遗留文本的重温。
  • 单向街 002

    作者:郭玉洁 主编

    《单向街002:先锋已死?》仍然坚持“纪录、探索、批评”的理念,邀请中国最好的记者、作家,关注中国当代社会、文化现象,写最好看的故事,带给读者沉静、愉悦的阅读体验。先锋已死?写下这个耸动的标题,是希望呼唤每一代人当中不甘平凡者内心的冒险精神,来为这个世界添加新的可能,而非加固其庸常之处。《单向街002:先锋已死?》从话剧、图书、摇滚乐、非母语写作、独立电影大众文化领域探讨先锋的可能。
  • 单向街 001

    作者:梁文道 张大春 许知远等

    《单向街》杂志书,是由单向街书店创始人之一的许知远主编,双月刊。撰稿者有梁文道、张大春、许倬云、Leslie Chang、戴锦华、黄永玉、李海鹏、李孟夏等。 以非虚构类的报道、评论,摄影作品为主。将全世界最好的作品引入中国,鼓励一种清醒、独特、富有活力的声音,将更多年轻人重新吸引到书籍、艺术与思想的情绪中去。《单向街》的特性,在于它思维的更年轻化与更敏锐的时代感。内容与时代贴得更近,中国正是一个各种社会实验的万花筒。在设计上他更与国际潮流接轨,在写作上它则试图树立非虚构类写作的标准。它还建立起一支以调查性记者、年轻学者、摄影师、艺术家为主的作者队伍。
  • 壹周悦读

    作者:上海壹周

    连岳到底长什么样子?每天收到多少封来信?他自己的爱情经历? 上海最有味道、最有故事的十个读书地是哪里? 关锦鹏、袁岳、毛尖、孙燕姿、闹闹……他们最近都读过什么书,看过什么电影? 那些我们都喜欢的美丽的书,装帧高手是怎么打扮它们的? 想了解以上问题,请看《壹周悦读》。 并且除此之外还有:“简体中文馆”、“繁体中文馆”、“西文馆”、“日文馆”、“青春馆”、“影音馆”六大好书馆琳琅满目,以及,大把好看的照片、好玩的文具、精致的插画、精彩的展演……
  • 史客1201 一脉

    作者:萨苏

    《史客》由萨苏主编,系博客、论坛有史料、有趣味的历史文章精选集,双月出版的杂志书。丛书汇聚了活跃在网络的一群杰出的历史学者和历史爱好者。追寻历史真相,还原历史真实,历史深度阅读,是本书的特色。 《史客》的主题为“一脉”,其中解玺璋的《梁启超与胡适》、柴静的《一百年前的领导干部》分别讲述了梁启超与胡适、朱启钤与梁思成思想、事业上的传承;余世存以独特的视角梳理了梁漱溟家族、宋氏家族的精神血脉;《上山虎张发奎》讲述了一班粤系军人叱咤江湖的故事,史学大家杨奎松、旅日学者萨苏以不同的笔调展现了抗战中两段不为人知却又令人感奋的史实;《长刀之夜》则披露了纳粹党一脉因追逐权力自相残杀的内幕。
  • 东方历史评论(第2辑)

    作者:许知远 主编,绿茶 执行主编

    《东方历史评论02》以华人移民海外的历史为专题,展示从明末清初以来中国人向异域迁徙的苦乐心酸,这是一条充满荆棘、充满梦想的漫漫征途,从最初的单纯谋生、到追求财富、再到追求安全、追求荣耀,这不断变化的移民目的也折射出中国走向现代化的阵痛、曲折、辉煌与病症。同样,异域文明也在伴随着自身文化的自信与危机,交替贬低或抬高它们眼中的“中国形象”。 《东方历史评论02》“影像”主题为“流水线上的青春”,选了一组车间女孩的照片,看看那些姑娘,即使工装也掩不住青春和美丽,伴随着她们美好的梦想,正在流水线上慢慢消逝。这 1.5 亿年轻人中最绝望的, 已经从富士康工厂的楼顶一跃而下, 作为对这个残酷时代的无声抗议。 《东方历史评论02》“随笔”栏目,收入埃及作家福阿德•阿贾米谈论“埃及知识分子的悲剧”、 陈徒手考查“‘文革’期间北京清理政治环境琐记”、张冠生挖掘“罗隆基‘反右’时期的史料”、芮虎描述“东德‘斯塔西’档案解密过程”等一系列精彩文章。
  • 东方历史评论(第1辑)

    作者:许知远 主编,绿茶 执行主编

    编辑推荐 《东方历史评论》是由东方历史学会发起的一份面向高端受众的系列历史读物,倡导丰富、细腻、从容、生动再现历史情境、给读者以深刻历史感的历史书写方式,力图改变当前历史写作要么功利、僵硬,要么流俗、浅薄的现状。 《东方历史评论》倡导的阅读观念是:“历史的,批评的,审美的”。 本辑《东方历史评论》选取民国初年宋教仁遇刺案为专题,多角度梳理了事件细节和当时主要人物对此案的参与及观察评论,再现民初纷纭复杂的政坛斗争情形,并深入追问:为什么对宋案的处理会最终影响历史的走向,最终导致民初共和尝试的失败?寻找百年共和失败的密码,领略重大转折关口历史的运转机理和脉络,宋案无疑是最好的切入点。 本辑“影像”栏目为“苏联解体20年群像”, 著名摄影师苏里于苏联解体20年之际,走访了8位涵盖各阶层的典型人物,从他们的面庞和思考里窥探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对个人的冲击与重塑。 此外,本辑还收入著名思想家弗朗西斯•福山谈论全球化语境下不平等的加剧侵蚀自由民主制度赖以栖身的中产阶级基础、著名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回顾第三帝国形成等的文章;书评栏目重点推介了《帝国的精神生活:一段18世纪的家庭史》、《蒋介石与现代中国》等几本近期比较受关注的书。
  • 坚果-栗子号

    作者:阿丁 编

    《坚果》是中国第一本专注于故事的小说系列读本。 微博名人 @作业本 小说第一发! 先锋@导演张元《床边的陌生人》剧本先睹为快! 中间代小说家@阿丁、@阿乙的故事迷宫。 调动你的脑细胞,这里的小说都有圈套。 @王小山、@李承鹏、@慕容雪村 联袂推荐 ! 《坚果》是中国第一本专注于故事的小说系列读本,由著名作家@阿丁主编。致力于将最有吸引力最具备故事性的小说介绍给读者。 《坚果》(栗子号)惊喜众多:微博名人 @作业本 的首次创作小说,讲的是一个惊悚的“圈套”;著名作家@阿乙 以5000字写就《五百万汉字》的传奇;而《信史•青狐传》更是写出了大明王朝灭亡的神秘理由。主打栏目“希区柯课”由著名导演、编剧、电影人主持,先锋 @导演张元 《床边的陌生人》剧本先睹为快! 目前,《坚果》第二季“榛子号”已组稿完毕,“希望《坚果》能带给读者持续的惊喜,和永远鲜活的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