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普利策奖

  • The Power Broker

    作者:Robert A. Caro

  • 新机器的灵魂

    作者:[美] Tracy Kidder

    译自The soul of a new machine
  • 日本帝国的衰亡(上下册)

    作者:(美)约翰•托兰著

    《日本帝国的衰亡》是美国历史学家约翰•托兰所写的一部以战争为题材的长篇历史纪实著作。作者在书中描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日本帝国主义于1936—1945年间和希特勒的纳粹德国遥相呼应,在东部开辟侵略战场,横行亚洲,侵略中国,蹂躏东南亚各国人民,发动太平洋战争,偷袭珍珠港,直至最后被迫求和投降的历程。书中史料极为丰富,有许多材料系出自当时美、日两国的战时档案,也有不少史料是一些原为日本天皇的公卿贵族、重要军政头目和参战当事人提供的。作者根据史实,生动地描绘了一幕幕侵略战争的残酷场面,揭露了战争给受害国人民和日本人民所带来的巨大灾难,以及日本战犯制造战争的内幕。原著于1970年10月在美国出版后,即成了一本畅销书,并夺得了1971年度的普利策新闻奖,仅在得奖当年就再版三次,在西方广大读者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该著对研究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历史,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史,有一定价值,堪称《第三帝国的兴亡》的姊妹篇。
  • 修配工

    作者:(美)伯纳德·马拉默德

    同时获得美国国家图书奖、普利策文学奖的作品 描摹孤独人物的逆境,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犹太文学 修配工雅科夫•鲍克住在禁止犹太人居住的地区,还被诬告谋杀了一个基督徒,雅科夫因此被捕入狱。他在狱中与各种各样的痛苦、折磨及不公正作争斗不停。与电影肖申克不同,雅科夫的境地更像《一九八四》,整个沙俄就像监狱一样的规训社会,无所不在的权力控制并改造着人们,以使他们“驯服”。小说风格幽默而含蓄,色彩浓重而明朗,作者擅长从细处入手,通过描摹他那极度无助的族人悲惨而又微末的反抗,创造出最无情的哲学家般令人沮丧的隐喻。
  • 恶棍来访

    作者:(美)珍妮弗·伊根

    ●普利策奖、国家书评奖双料作品。 ●珍妮弗•伊根凭本书入选2011年《时代》100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苹果教父史蒂夫•乔布斯一生最爱的女人——珍妮弗•伊根,对“时间、命 运与情感”的透析、嘲讽和感悟。 ●如果当初珍妮弗•伊根没有选择对乔布斯放手,今天的结局又会怎样? ●被美国书评界誉为“连普鲁斯特看了也要为之惊叹的小说” ●最具实验性的魔方体“Magic cube”后后现代 “post-post modern”小说。 ●最具脑力、逻辑、时空转换想象力的小说。 ●一本由13个精彩短篇错位组合而成的长篇伤感之作。 ●针对本书最具实验性的第十二章,有人断言:如果该书的写作手法受到追捧,那将预示着西方文明的终结! ●横扫欧美所有重要文学奖项。 这是一本“探讨情感、时间与科技之谜”的人性之作。它分为Part A 和Part B两个部分,Part A 由六章组成,Part B由七章组成。A、B两个部分犹如一张音乐唱片的两面,其中的十三章犹如唱片中的不同曲目,它们相互独立,描写了不同的人生故事,同时又以音乐为主线将不同的人物故事串联起来,展现了音乐产业的发展变化、不同时代的科技与文化现象,突出了在时间的流逝中理想的幻灭、情感的起落与音乐产业的兴衰等主题。这一些在小说书名中似乎难见端倪,相反,这个书名倒让我们感到更加困惑。但是,倘若读完小说,这种困惑就会顿时消散,并不得不佩服作家的独具匠心。 全书用13个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片段13个“曲目”讲述了一系列有趣的人物的故事:一位身染盗窃癖的女秘书;一位在采访时试图非礼女明星而为此坐牢数年的八卦杂志记者;一位事业上遭受挫败之后铤而走险的前公关经理;一位在事业上走下坡路的唱片公司监制;还有这位监制的老师——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唱片业老大;此外还有当年那群中学生中的摇滚明星、如今却落魄成一位清洁工的不得志中年人;一群迷恋摇滚乐的70年代中学生;两个热衷于研究摇滚乐和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的(零零后)少年………这些看似独立而又个性化的人物故事犹如各个精彩曲目散落在全书的十三个章节之中,作者用音乐这条主线巧妙地将这些故事串联起来,展现了整个美国音乐产业的辛酸流变、不同时代的科技与文化现象,一代摇滚青年的青春与理想,在时间的流逝中兴衰、起落与幻灭。所有人的生命,情感,梦想无不刻上了时间“恶棍”的无情烙印。 伊根用《恶棍来访》向读者传达了一个让人慨叹的主旨——时间这条“恶棍”依次造访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青春逐渐消逝,梦想消耗殆尽,在时间这条长河的岸边回望逝去的爱情、友情、遗憾、创伤,不禁令人唏嘘。 ...(展开全部)
  • 凯恩舰哗变

    作者:[美] 赫尔曼·沃克(Herman Wo

    1944年,二战尚未结束,在南太平洋的海面上,漂浮着凯恩号;正是这艘近乎于报废的老式战舰上,却爆发了美国海军史上最著名的一次哗变事件!这已不仅仅是旧时所理解的兵变——只见刀光闪闪,舰长被囚,绝望的水兵成了不法之徒。以副舰长马里克为首的哗变一方,到底是富有责任感和正义感,救军舰地危难之中的英雄,还是阴谋蓄意叛变的暴徒?而舰长奎格,是个刚愎自用的独裁者,还是懦弱胆小的怕死鬼? 威利·基思成了这个故事的穿针引线人,这位凯恩号最后一位舰长就像是打开魔法大门的钥匙,将当年整个事件的一层一层展现在我们面前。
  • 拥抱战败

    作者:(美)约翰·W·道尔

    对日本人而言,直到1952年美国占领期结束,第二次世界大战才真正结束,而战争年代、战败以及被占领时期,给亲历者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迹。作者试图通过还原社会各阶层民众的声音获取一种认知,即在一个毁灭的世界里重新开始,到底意味着什么。无论日本这个国家后来变得多么富裕,多年来这些残留的记忆,已经成为他们思考国家历史与个人价值观的重要参照。
  • 巨塔杀机

    作者:[美] 劳伦斯·赖特

    《巨塔杀机》全面记述了导向“9・11”的一系列事件,以开创性的眼光探析个中人物、观点,以及西方情报机构的失误。劳伦斯・赖特的这部杰作以长达5年的研究与数百次采访为基础,为此他走遍了埃及、沙特阿拉伯、巴基斯坦、阿富汗、苏丹、英国、法国、德国、西班牙和美国。 这部作品在详尽与深入两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叙述的主线是四个人相互交织的生活:基地组织的两名领导人奥萨玛・本・拉登和艾曼・扎瓦希里;联邦调查局反恐部门主管约翰・奥尼尔,以及沙特阿拉伯情报事务首脑图尔基・费萨尔王子。随着他们的生活在书中展开,各种事件也一一显现在我们眼前。
  • 怀疑

    作者:[美] 约翰·尚利,尼洛·克鲁斯,戴维·

    《怀疑:一则寓言》约翰·尚利 《怀疑》的故事发生在一九六四年一座位于纽约市布朗克斯区的圣尼古拉天主教堂及学校。校长阿洛西斯修女怀疑校内唯一的黑人学生正受到任课教师弗林神父的性侵犯,便使尽一切手段追查和指控弗林神……此剧中,尚利把宗教神学深深地融入了人性之中。怀疑与信仰体现在阿洛西斯修女分裂的内心深处。该剧的戏剧张力与魅力恰恰在它的两难困境:渴望安宁的信仰和怀疑现实的不定,深刻地表现了人类真实的体验。 《安娜在热带》尼洛·克鲁斯 全剧围绕着伊波城一家生产弗罗代尔西罗牌雪茄的家庭烟厂的古巴移民的故事展开,厂主桑提亚戈和他的妻子奥菲莉娅俩人都善良热情、热爱生活与传统。他俩结婚多年,虽时常争吵,但恩爱至深。他们的两个女儿都有着自身的困扰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随着朗读人胡安的到来,一场风波也出现了。当胡安给烟厂工人们朗读托尔斯泰的爱情悲剧小说《安娜·卡列尼娜》时,剧中的矛盾激化;小说中的人物开始渗透剧中人们的生活…… 《求证》戴维·奥本 《求证》以严谨的写实手法展示了美国天才数学家父女二人的困境与命运。剧中的女主角凯瑟琳的父亲,芝加哥大学的著名数学教授、天才数学家罗伯特患了精神分裂症。继承了父亲数学天赋的凯瑟琳五年来牺牲了自己的学业和生活在家照看生病的父亲直到他去世。故事的场景从她父亲葬礼的前夜,也是她二十五岁生日的那天开始。父亲亡灵的再现、她自己起伏不定的情绪、罗伯特的学生哈尔在导师书房里的发现、远在纽约的姐姐克莱拉的到来、随后与哈尔的一段迸发的恋情、一本神秘的笔记及一项世界数学难题求证的归属将剧中的人们置于矛盾与冲突之中。凯瑟琳究竟继承了父亲的多少遗传?是数学天分呢?还是精神分裂?
  • 美国牧歌

    作者:[美国]菲利普·罗斯

    《美国牧歌》叙述了从大萧条到20世纪末利沃夫一家极具代表性遭遇。利沃夫是人人仰慕的棒球明星,妻子多恩是美貌绝伦的新泽西小姐。正当他们顺利融入美国社会之时,越南战争和国内激化的矛盾打断了这一进程。女儿梅丽在抗议越战活动中扔下的一颗炸弹彻底毁灭了他们的美国梦。家庭的变故让多恩心灰意冷,继而移情别恋。妻子的背叛使利沃夫对生活的幻想破灭。他的美国梦成为让他无法容忍、又无法逃离的噩梦。
  • 灭绝的年代

    作者:[美] 索尔·弗里德兰德尔

    该作品是近年来最为重要的历史巨作,是对人类 最黑暗的主题所作的一项最细致、最全面的研究 德国莱比锡书籍博览会奖 德国书市和平奖 “该书堪称是有关纳粹德国大肆屠杀欧洲犹太人的历史力作,以其超凡的表现力和生动的笔触将那一段历史描绘得如同一部小说,可以预见:这将是一部历久弥新的杰作。” 《纽约时报》书评 美国《纽约时报》年度优秀图 美国《出版者周刊》年度最佳
  • 赎罪

    作者:伊恩·麦克尤恩

    时值1935年,13岁的布里奥妮·塔利斯拥有十分丰富的想象力,颇有作家天分;管家的锤子罗比在塔利斯先生的奖助下已经与布里奥妮的姐姐塞西莉娅一道从剑桥大学毕业,而且他俩情投意合。一个炎热夏日,塞西莉娅当着罗比的面,脱去衣服,跳进池塘戏水。这一切都被布里奥妮尽收眼底,恰逢当晚,来塔利斯家小住的布里奥妮的表姐遭人强暴;布里奥妮武断地认定罗比即是罪犯,并出庭做证指控罗比,罗比因此被捕入狱。但坚信他无罪的塞西莉娅不惜与家人断绝关系,执着地与他相爱。五年后,罗比出狱,当时正是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他参加到保卫祖国的战斗中,塞西莉娅随后应征入伍,布里奥妮也成为一名军队医务人员。经历世事之后的布里奥妮终于愧疚,主动走向罗比与塞西莉娅,为自己当年的所作所为道歉,但是无情的战争先后夺去了罗比和塞西娅的生命,留下布里奥妮活在深深的自责中而无法赎罪。
  • 国王的人马

    作者:[美]罗·佩·沃伦

    《国王的人马》是他的代表作,曾获普利策奖,并被搬上银幕。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美国路易斯安那州的州长休伊·斯的生平为基础,描写主人公威利。斯塔克,一个原本默默无闻的农家子弟,依靠自己的勤奋努力,怀着改革政治,造福于民的美好愿望,一步步走上州长的位子。但此后却大搞独裁政治,拉帮结派,党同伐异,在贪污腐败的泥坑里越陷越深,最后遭到一个医生莫名其妙的枪杀……尽管作者声称无意创作政治小说,但是因其对美国社会种种不公正现象的无情揭露,对美国腐败政治的有力抨击,《国王的人马》仍然成为一部寓意深远的政治小说和能够准确反映当时美国现实的社会小说,对于我们正在进行的反腐倡廉活动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 The Hours

    作者:Michael Cunningham

    在《時時刻刻》中,作者麥可·康寧漢,極具創意地以維吉尼亞·吳爾芙的生平與作品為背景,描述一群在愛與傳承、期望與絕望的衝突中掙扎的當代人物的故事。這本小說以回溯吳爾芙在一九四一年自殺的最後的日子開場,隨後發展至兩個現代美國婦女的故事,她們罔顧自己朋友、愛人、及家人的要求,試圖爭取自己的天空。 克勞麗莎是個住在紐約格林威治村的出版社編輯;我們見到她時,她正要為她朋友理察舉辦宴會而出門買花;理察是個纏綿病榻的詩人,剛榮獲一項重要的文學獎。蘿拉·布朗是二次大戰後住在加州的家庭主婦,她撫養她的獨子並在她窒悶的婚姻之外尋求生活的真諦。康寧漢藉著罕見的輕鬆與自信的筆觸,使這兩個女人的生活與維吉尼亞·吳爾芙的生活以一種出人意表並令心碎的方式,在替理察舉辦宴會期間融為一體。隨著小說在二十世紀各年代間跳躍,每一行都與康寧漢清晰、鏗鏘有力、熱情奔放的當代之聲起共鳴。作品熱情洋溢、寓意深遠,感人肺腑。
  • 已知的世界

    作者:[美] 爱德华·P. 琼斯

    《已知的世界》以美国十九世纪末一段令人难以置信的史实为基础,叙述了一个黑人奴隶主匪夷所思的一生。 主人公亨利·汤森生为黑奴,用钱赎得自由身后,经营有方,在弗吉尼亚买下了自己的种植园,蓄养起自家的三十三名黑奴。汤森喜读弥尔顿的《失乐园》,却像他从前的白人主子一样,经常让他的奴隶吃鞭子。汤森死后,他性格柔弱的寡妻难以为继,种植园终于在内战的前夜陷于大乱…… 《已知的世界》被视为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间英语文学中无与伦比的史诗巨作。以宏大的气魄,将个人的命运交叠成了历史;以完美的小说技巧,再造了“一个世人自以为了解的非凡世界。” 顶级作品……感人至深又精美细腻,看来它必定会在描写奴隶制的伟大的美国小说长廊永久占据一席之地,与之毗邻的只有托尼·莫里森的《宠儿》和威廉·福克纳的《押沙龙,押沙龙》。 ——波士顿环球报 刺痛人心……有时,《已知的世界》回应着威廉·福克纳……有时,它又追随者《圣经》。 ——达拉斯新闻晨报 数年来出现在我书桌上的最为出色的美国文学新作……有托尼·莫里森和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子……还有福克纳……和过去四分之一世纪美国文学的表现相反,《已知的世界》证明:小说不是无足轻重的,它能传达出其他方式不能传达的东西。 ——华盛顿邮报 这部作品拥有一切伟大艺术无可置疑的魅力,它充满了生活中的美好,洋溢着对生命的悲悯、幽默和大爱……用最直截了当毫不夸张的方式来说,即:《已知的世界》是一部伟大的小说,一部也许可以永远列入美国最佳文学榜单的作品。 ——圣地亚哥联合论坛报 历史小说的卓越范本……它会打消你的偏见,丰富你的洞察力……作者琼斯讲述故事的方式令人想到科马克·麦卡锡、威廉·福克纳、加西亚·马尔克斯。 ——新闻日报
  • 美国牧歌

    作者:[美国] 菲利普·罗斯

    《美国牧歌》是罗斯“美国三部曲”的第一部,1997年问世,次年获得普利策奖。小说叙述了从大萧条到20世纪末一个体面的犹太企业家美国梦破灭的遭遇。塞莫尔·利沃夫是人人仰慕的棒球明星,循规蹈矩的他在毕业后拒绝球探挖掘,选择念完大学并承继家业,娶了新泽西小姐为妻,成为一个成功的手套工厂老板。他爱他新进入的美国新大陆,到了1968年,他所钟爱的年仅16岁的女儿梅丽,却在这动荡的反越战时代,成了激进的炸弹客,最终毁了利沃夫一家。
  • 时时刻刻

    作者:[美国] 迈克尔·坎宁安

    本书是介绍不同时期、不同地方女性生活状况的小说。主人翁是三位女性,其中一位是真实的人物弗吉尼亚•吴尔夫,其他两位是虚构的人物。这是部关于人的失落、希望、恐惧、爱和生活的作品。
  • 卡瓦利与克雷的神奇冒险

    作者:(美)迈克尔·夏邦

    一部以假乱真的美国漫画史 两个小人物携手开创英雄漫画热潮的神奇历程 三次跌宕起伏的人生大冒险 2001年普利策小说奖、纽约公共图书馆书卷奖 全球热卖突破1,200,000册!售出22国版权 二战时期,年轻画家约瑟夫•卡瓦利在老魔术师的帮助下,从战乱的欧洲偷渡到日本,辗转到美国,最终与定居纽约的表弟山姆•克雷一家相会。 卡瓦利以惊人的画技,与满脑袋鬼点子的表弟克雷联手,大胆向玩具公司提出一个超级英雄漫画的创作计划。这是一场空前的赌注,在那个人心低迷的萧条时代,一切看似绝望,也暗含突破困顿的渴求,结果两人创作的《逃脱侠》一炮而红! 梦想的实现带来名利,卡瓦利更和他的缪思女神罗莎陷入情网。然而,传奇的一页才揭开,无情的时代开了他一个残忍的玩笑。痛苦的他决定自我放逐。
  • 恶棍来访

    作者:[美]珍妮弗•伊根

    ●普利策奖、国家书评奖双料作品。 ●苹果教父史蒂夫•乔布斯一生最爱的女人——珍妮弗•伊根,对“时间、命运与情感”的透析、嘲讽和感悟。 ●如果当初伊根没有选择对乔布斯放手,今天的结局又会怎样? ●被美国书评界誉为“连普鲁斯特看了也要为之惊叹的小说” ●最具实验性的魔方体“ Magic cube”后后现代 “post-post modern” 小说。 ●最具脑力、逻辑、时空转换想象力的小说。 ●一本由13个精彩短篇错位组合而成的长篇伤感之作。 ●针对本书最具实验性的第十二章,有人断言:如果该书的写作手法受到追捧,那将预示着西方文明的终结! 美国著名作家、普利策奖和国家书评奖双料得主珍妮弗•伊根(Jennifer Egan)的获奖作品——《恶棍来访》一书犹如一张音乐唱片,由Part A 和Part B两个部分组成。全书用13个既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片段13个“曲目”讲述了一系列有趣的人物的故事:一位身染盗窃癖的女秘书;一位在采访时试图非礼女明星而为此坐牢数年的八卦杂志记者;一位事业上遭受挫败之后铤而走险的前公关经理;一位在事业上走下坡路的唱片公司监制;还有这位监制的老师——一位曾经叱咤风云的唱片业老大;此外还有当年那群中学生中的摇滚明星、如今却落魄成一位清洁工的不得志中年人;一群迷恋摇滚乐的70年代中学生;两个热衷于研究摇滚乐和制作PowerPoint幻灯片的(零零后)少年………这些看似独立而又个性化的人物故事犹如各个精彩曲目散落在全书的十三个章节之中,作者用音乐这条主线巧妙地将这些故事串联起来,展现了整个美国音乐产业、不同时代的科技与文化现象,一代摇滚青年的青春与理想,在时间的流逝中兴衰、起落与幻灭。音乐产业的辛酸流变,科技的突飞猛进,情感的起起落落,无不刻上了时间“恶棍”的无情烙印。 该书传达了一个让人慨叹的主旨——时间这条“恶棍”依次造访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青春逐渐消逝,梦想消耗殆尽,在时间这条长河的岸边回望逝去的爱情、友情、遗憾、创伤,不禁令人唏嘘。 横扫欧美所有重要文学奖项 作者凭本书入选2011年《时代》100位全球最具影响力人物 Pulitzer Prize for Fiction 2011年普利策小说奖 National Book Critics Circle Award for Fiction 2011年美国国家书评奖 New York Times Best Books of the Year 2011、2010年《纽约时报》最佳图书 Time Magazine's Best Books of the Year 2011、2010年《时代》最佳图书 Galaxy National Book Award 2011年美国国家杰出图书奖 ALA Notable Book 2011年美国图书馆协会图书奖 The PEN/Faulkner Award for Fiction 2011年国际笔会/福克纳奖决选作品 Orange Prize for Fiction 2011年柑橘奖入围作品 Amazon.UK#2 Book of 2011 2011年英国亚马逊总榜第二名 The Best American Short Stories 2010年美国最佳短篇小说奖 New York Times Notable Book of the Year 2010年《纽约时报》年度值得关注作品 Publishers Weekly’s Top 10 Best Books 2010年《出版人周刊》十佳图书 Los Angeles Times Book Prize 2010年《洛杉矶时报》图书奖 Salon Book Award 2010年美国沙龙图书奖 Washington Post-Top 10 2010年《华盛顿邮报》十佳图书 People Magazine-Top 10 2010年《人物》十佳图书 Chicago Tribune-Top 10 2010年《芝加哥论坛报》十大畅销小说 Slate.com-Top 10 2010年 微软在线杂志Slate.com十佳图书Booklist-#1 Fiction 2010年《书单》杂志小说榜排名第一 San Francisco Chronicle-Top 10 2010年《旧金山纪事报》十佳图书 New York Newsday-Top 10 2010年《纽约新闻》十佳图书 Village Voice-Top 10 2010年《村声》十佳图书 Oprah Magazine-Top 10 2010年《奥普拉》十佳图书 WNYC Soundcheck-Top Five Books About Music 2010年WNYC Soundcheck音乐十佳图书 NPR-Lynn Neary’s Favorite Book of 2010 2010年美国国家公共电台最佳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