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阿尔巴尼亚

  • 阿伽门农的女儿

    作者:[阿尔巴] 伊斯玛伊尔·卡达莱

    《阿伽门农的女儿》一书包含三个中篇小说,分别是《长城》《致盲敕令》及《阿伽门农的女儿》。本书讨论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政治统治。

    《长城》围绕对峙在长城两侧的一位明朝官员和一个蒙古士兵展开,最终征服了奥斯曼帝国的帖木儿却无法突破明朝的薄弱防线,文中以长城为分水岭,记录了不同地区之间关于文明与野蛮的交流,长城也成为见证死亡的碑铭。

    《致盲敕令》的背景是19世纪奥斯曼土耳其帝国的改革,描述了一个阿尔巴尼亚家族在帝国政治下的悲哀命运,详细写出了专制政体的运作模式。

    《阿伽门农的女儿》再现了20世纪80年代真实的阿尔巴尼亚,借助两则希腊神话,展现现实生活中主人公和一位高官女儿的爱情的失落和国家机器的残忍,讨论了西方文化传统的根基。

    全书情节循环往复,有如迷宫般精巧别致,是一部充满荒诞与隐喻的黑色寓言。

  • 帝国代理人

    作者:[英] 诺埃尔·马尔科姆

    ★《卫报》《华尔街日报》年度历史图书,一部引人入胜的地中海史诗

    ★当奥斯曼土耳其遭遇基督教欧洲,东西方争霸如何影响普通人的生活与命运?

    ★牛津大学教授遍寻欧洲档案馆,以二十年求索复原地中海世界纷繁复杂的历史图景

    16世纪下半叶,地中海世界犹如巨大的角斗场。但就在激烈的冲突之下,依然存在着密切的往来。

    凭借地域和语言优势,布吕尼-布鲁蒂家族以代理人的身份活跃于大国博弈的台前幕后。

    他们跨越东地中海及欧洲腹地,游弋在威尼斯、罗马、伊斯坦布尔之间。为实现统治者的意志,也为谋求个人与家族的成功,深入间谍活动、奴隶赎买、反奥斯曼叛乱、公共与隐秘外交等一系列和平与战时活动。

    追踪这一家族的兴衰,本书揭开了地中海世界纷繁复杂的面目,展示了基督教国家互相矛盾的地缘战略,也描述了奥斯曼帝国雄心勃勃的征服计划。

    《帝国代理人》描绘了16世纪后期威尼斯与奥斯曼帝国在地中海东部的霸权之争,是一部嵌在近乎普鲁斯特式的早期现代欧洲百科全书中的家族“微观史”。——《国家利益》杂志

    《帝国代理人》描绘的是费尔南·布罗代尔在《地中海与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中呈现的世界,展示了娜塔莉·泽蒙·戴维斯在《马丁·盖尔归来》中采用的“微观史”技巧。——《立场》杂志

  • 金字塔

    作者:[阿尔巴尼亚] 伊斯梅尔·卡达莱

    ☆ 布克国际文学奖、耶路撒冷文学奖、纽斯塔特国际文学奖得主,诺奖热门候选人,阿尔巴尼亚殿堂级作家 伊斯梅尔·卡达莱

    ☆颠沛流离的欧洲生涯,巴黎最耀眼的流亡艺术家

    ☆作品多次入选“20世纪最好的100部小说”

    一场君与臣的角力,感受来自权力顶峰的震颤

    “卡达莱代表了阿尔巴尼亚文学的最高峰。”——西班牙阿斯图里亚斯亲王奖评委会

    ◎ 内容简介

    小说围绕古埃及胡夫法老建造金字塔展开,营造一场君与臣之间的角力。金字塔,被臣民视为无可争议的永恒的权力象征,而对于君王来说,却意味着自己的死亡。于是,一场关于是否建造金字塔的大争论开始了……

    ◎媒体推荐

    “一幅具有催眠效果的画面,描绘了浸透在死亡和拥挤的石头中的世界……对现实中残酷的政治专制的沉思。”——《纽约时报》

    “比政治寓言更丰富、更包容……和卡夫卡一样,卡达莱也有一种天赋,那就是用最轻的语调写出最有分量的比喻。”——《洛杉矶时报》

  • 雨鼓

    作者:[阿尔巴尼亚] 伊斯梅尔·卡达莱

    15世纪,奥斯曼帝国出兵围攻阿尔巴尼亚的城堡,帕夏率领千军万马驻扎城脚,千奇百怪的攻城方式轮番上演,百转千回的军委会派系斗争层出不穷。第一次踏上战场的士兵手忙脚乱地冲锋陷阵,预示着下雨的雨鼓声犹如上帝的怒吼……

  • H档案

    作者:伊斯梅尔·卡达莱

    两名来自美国的业余学者为解荷马之谜前往阿尔巴尼亚南部偏远山区寻找仅存的古代英雄史诗。孰料,他们初来乍到便被视为间谍,受到各路人马严密监控,更是卷入了意外的民族冲突和矛盾之中”……卡达莱巧妙地将古典神话置于现代语境之下,通过继承果戈理外省喜剧模式,将多层主题上下紧密编织,又使其洋溢着轻快的戏谑之感。
  • 耻辱龛

    作者:[阿尔巴尼亚]伊斯梅尔·卡达莱

    在十九世纪初叶,古老的奥斯曼帝国,内忧外患,大小叛乱此起彼伏。京城中,奥斯曼皇宫的外墙上凿开了一方壁龛,那是叛臣和败将首级的容身之所——耻辱龛。小说叙述空间在边疆与帝都之间轮番转换,没有绝对的主人公,只有不停变换的人物的视角。作者以空间为骨架,以人物为血肉,构筑起了小说的基本脉络:所有人物及情节都围绕耻辱龛展开,将地位不同、身份各异的人物交织在一起。耻辱龛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不同生态下不同人相异又相似的悲剧命运。同时,个体命运的悲剧性又无不将矛头指向外部原因,其讽喻性和批判性不言而喻。 作者并未选择宏大的战争场面展开描写而更偏爱对人物心理的剖析:阿普杜拉的无奈、敦吉•哈达的嫉妒、忽尔希德的恐惧、瓦西丽姬的无助……细腻的刻画让人物鲜活。这可能是作者对现实的影射,作品中的现实性和批判性是一以贯之的。
  • 梦宫

    作者:[阿尔巴尼亚] 伊斯梅尔·卡达莱

    《梦宫》由伊斯梅尔·卡达莱编著。 梦宫的任务是审查梦,对它们进行分类,但并不只是某些人的梦,而是所有居民的梦,无一例外。这是项宏伟的事业。相形之下,德尔斐神谕宣示所,以及过去所有先知和术士的预测就显得幼稚可笑了。 梦宫绝不只是幻想或心血来潮的怪念头,而是国家的栋梁之一。在反映帝国真实状况方面,它要远胜过督察、警察或帕夏管辖区地方长官撰写的任何调查、陈述或报告。在、睡梦的夜间王国中,能够发现人类的各个侧面:既有光明,也有黑暗,既有蜜糖,也有毒药,既有伟大,也有脆弱。阴暗或有害的一切,或者在数年或数世纪内即将变成阴暗或有害的一切,都首先会在人类的睡梦中显现。每一种热情或歹念,每一种苦恼或罪行,每一次叛乱或灾难,在实现之前,甚至早在实现之前,都必须要投射出它的阴影。正因如此,君主颁布法令:帝国领土上的任何梦,哪怕是由最最邪恶的人在最最偏僻的边疆和最最普通的日子做的梦,都不得逃脱梦宫的审查。
  • 金字塔

    作者:[阿尔巴尼亚] 伊斯梅尔·卡达莱

    金字塔,被臣民视为无可争议的永恒的权力象征,而对于君王来说,却意味着自己的死亡。于是,一场关于是否建造金字塔的大争论开始了……
  • 亡军的将领

    作者:[阿尔巴尼亚] 伊斯梅尔·卡达莱

    一位意大利将军奉命在战后来到阿尔巴尼亚,收集当年战死在此的意大利将士遗骨,其中种种艰辛几乎令他精神失常。荒诞而幽默的讲述中,侵略者对战争的反思,战死者对和平的渴望,幸存者终生难释的苦痛,全都跃然纸上。 《亡军的将领》是阿尔巴尼亚作家伊斯梅尔·卡达莱的成名作,也是他最著名的一部作品,迄今已被翻译为数十种语言,取得了国际文学界的一致好评。作为阿尼巴尔亚当代文学史上的代表作家,也是第一位蜚声国际的阿尔巴尼亚作家,卡达莱在2005年荣获了首届布克国际文学奖,成为阿尔巴尼亚民族的骄傲。
  • “山鹰之国”亲历

    作者:王洪起

    《"山鹰之国"亲历》作者结合常驻阿尔巴尼亚22年的亲身经历,将阿尔巴尼亚现代政治和社会变迁娓娓道来,重新点燃中国人有关“山鹰之国”,“社会主义明灯”,“歌声飞向地拉那”,“援助阿尔巴尼亚”的记忆火焰。
  • 亡军的将领

    作者:[阿尔巴尼亚] 伊斯玛依尔·卡达莱

    小说以一名意大利将军赴阿尔巴尼亚搜寻阵亡者遗骨为主线,展示了民族解放战争结束后,人们对战争的思考和心态。
  • 居辽同志兴衰记

    作者:德里特洛·阿果里,Dritëro Ago

    《居辽同志兴衰记》是阿果里最著名的长篇小说,世界讽刺文学的不朽杰作,足以与果戈理的名作《钦差大臣》相媲美。这也是一部知识分子的堕落史,精彩展现知识分子在官僚机构的异化之下,成为失去个性和生活能力的官僚机器的过程,寓意深沉,发人深省,成为世界文学中极富盛名的人性之书。 居辽•卡姆贝里,文化部图书处处长,后任文化艺术处处长,虚荣做作,自吹自擂,自欺欺人是他的一贯作风。居辽同志利用部下戴木克的演讲稿,发表了精彩的演说,一时风光无限。后来他同样因为戴木克的演讲稿而颜面尽失。其间交织着居辽同志的种种“精彩表演”和“杰出业绩”,如到农村访问时的诗兴大发、醉酒出丑,在海滨度假时的桃色绯闻、英雄救美等。等到戴木克最后一次为他撰写演讲稿,居辽同志的未来却成为未知之谜…… 在《居辽同志兴衰记》中,一切都带有讽刺味道,一切都得到美妙的均衡。但是,这种均衡不是靠臂膀支撑的。这是一颗用花瓣裹着的炸弹。阿果里是一位配得上获得全欧洲荣誉的作家。 ——法国 《费加罗报》 德里特洛•阿果里通过《居辽同志兴衰记》这部讽刺小说,与尼古拉•果戈理赫赫有名的喜剧《钦差大臣》竞美比肩。 —— 《费加罗报》 米兰•昆德拉出版长篇小说《玩笑》五年之后,《居辽同志兴衰记》一书在阿尔巴尼亚出版了,这两本书在讽刺性方面很相似。 ——法国《新观察》杂志 居辽是一个用话语吹起来的皮囊,趾高气扬说大话的人,伪君子,也许他道貌岸然,但又是一个不可救药的傻瓜。 我们可别忘记指出这一点:居辽不只是存在于一个国家,他存在于许多国家,既存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存在于社会制度不相同的国家。 ——法国《欧罗巴》杂志 《居辽同志兴衰记》是介于契诃夫、卡夫卡、索尔仁尼琴之间的一部优美、严厉、文学味道浓郁的芭蕾舞。 ——意大利《晚邮报》 阿果里出版的这部《居辽同志兴衰记》丰富了世界文学。 ——德国《新时代报》 作者对全部事件赋予很高的音调,很少有什么作品能像这部小说这样流畅。这是一部读过之后难以忘怀的小说。谁想了解阿尔巴尼亚的生活,了解全部生活的各个方面,就应当阅读这部讽刺小说。 ——德国《法兰克福广讯报》 在阿尔巴尼亚拥有最多读者的作家阿果里,采用一种细致入微的讽刺、幽默和诚意。他清晰地说明:官僚主义不仅存在于阿尔巴尼亚,而且存在于全世界。 —— 《小联盟报》 在阅读《居辽同志兴衰记》这部小说的过程中,你会想起俄罗斯的那些讽刺作家。 ——《戴斯特和维泽尔报》
  • 错宴

    作者:(阿尔巴尼亚)伊斯梅尔·卡达莱

    《错宴》是卡达莱最近的作品,2009年于法国出版。描写二战期间发生于阿尔巴尼亚南部山城吉罗卡斯特的故事。大古拉梅托大夫是阿尔巴尼亚吉诺卡斯特市(这正是作者卡达莱的家乡)的著名外科大夫,当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军队的战车开到吉诺卡斯特市时,占领军指挥官弗里茨•冯•施瓦伯上校让人告诉古拉梅托大夫,他要见古拉梅托大夫一面。古拉梅托大夫和弗里茨是早年在德国留学期间的同学,是“比兄弟还要亲”的朋友。得知讯息,古拉梅托大夫就邀请弗里茨来他家吃晚宴,于是,这位弗里茨上校就带着军官和士兵,带着鲜花和香槟酒来前赴宴。但是,在这晚宴上究竟发生了什么,谁都不知道。晚宴之后,不知出于什么原因,弗里茨释放了被逮捕的阿尔巴尼亚人质,化解了当时一触即发的杀戮危机。阿尔巴尼亚解放后,人们对当年晚宴中的谜提出了质疑,当局就下令,把古拉梅托大夫抓进了监狱,让他交代跟德国军官之间的猫腻,调查他是否有变节叛国的罪行,甚至怀疑他跟国际上著名的反共大阴谋有关。预审法官沙乔•梅兹尼为了一己的利益,也为了讨好上级,更为了一种泄私愤的嫉妒心理,拼命地变态地折磨古拉梅托大夫,最后,见自己的目的无法达到,便丧心病狂地杀害了古拉梅托大夫。
  • 石头城纪事

    作者:(阿尔巴尼亚)伊斯梅尔·卡达莱

    《石头城纪事》内容简介:这是一部战争小说,也是一部匠心独运、奇妙别致的小说。本书摆脱了常见的描写战争小说的窠臼,没有直接地描绘游击队员同法西斯强盗你死我活的争斗与较量,而是选取战争即将结束,曙光就在眼前为历史性时刻,入木三分地描绘社会各阶层一些最有代表性人物的心理状态、情绪和表现,着力展示各种社会力量对待新旧时代、新旧社会、新旧风气的不同立场和感情。在很短的篇幅里,作者出神入化地勾勒出历史转折关头的芸芸众生,巧妙地编织了各种人物的关系网。读者透过这个错综复杂的关系网,目睹了新、旧世界交替时刻整个阿尔巴尼亚的社会风貌。关于这部小说,卡达莱说:“我要在这部小说中反映那些混乱的、充满英雄气概、荒诞气氛和悲剧性的日子。”小说被公认为卡达莱的代表作之一。
  • 谁带回了杜伦迪娜

    作者:(阿尔巴尼亚)伊斯梅尔·卡达莱

    《谁带回了杜伦迪娜》内容简介:美丽而迷人的杜伦迪娜进入了一桩遥远的跨国婚姻。在母亲无尽的思念中,在黑暗和虚无中,杜伦迪娜与充满尘土气息的暗夜骑士穿越欧洲平原,回到了故乡。她忘记了旅程的时间,只记得数不尽的星星成群飞过天空;她没有看清骑士的脸,只闻到潮湿土地的气味。当她告诉大家,是信守承诺的兄长康斯坦丁将她带回,人们陷入怀疑、惊慌、恐惧之中,因为她的九兄弟早已入土三年……究竟是谁带回了杜伦迪娜,难道是幽灵出土导致活人的混乱……作者借助上尉斯特斯的眼睛去找寻真相,借助大主教、副手、妻子、哭丧妇等各色人物各色流言来阐述故事的可能性。而最后,斯特斯也神奇地消失了……故事的棱角冲破了现实世界的拘囿,最后将在故事寓意中找寻真相的任务交给了读者。 《谁带回了杜伦迪娜》是卡达莱的又一代表作,故事取材于一个巴尔干半岛的传奇故事,小说充满了古老的魔怪气氛,它既有《等待戈多》的荒诞感,也有《变形记》的尖锐讽刺。《谁带回了杜伦迪娜》是“蓝色东欧”系列丛书中的一本,“蓝色东欧”丛书填补了我国东欧文学译介领域的空白,是不可错过的文学盛宴。
  • 亡军的将领

    作者:(阿尔巴尼亚)伊斯梅尔•卡达莱

    《亡军的将领》是卡达莱的成名作,这是一部独特非凡的作品,书中写到一位意大利将军,在战后回到阿尔巴尼亚,收集当年战死在此地的部下遗骨,这桩痛苦的使命,几乎令他神经失常。他意识不到的是,自己也早已成为一具行尸走肉。 值得一提的是,此书作者为没有经历过战争的作家,他为认识战争带来了新的角度和新的经验。
  • 梦幻宫殿

    作者:伊斯梅尔·卡达莱,Ismail Kada

    《梦幻宫殿》作者将小说的背景虚构在19世纪的阿尔巴尼亚,当时阿尔巴尼亚还处在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主人公马克-阿莱姆在梦幻宫殿(睡眠与梦境管理局)工作,梦幻宫殿每天的主要工作是收集、分类、分析成千上万个梦境,以便了解人民的所思所想,帮助国家或君主免于灾难。在他有权的叔叔的帮助下,马克-阿莱姆在梦幻宫殿云直上。但是,有一次在破解一个意义重大的政治性梦境时他出了差错,结果给自己和国家带来了毁灭性的灾难。
  • 破碎的四月

    作者:(阿尔巴尼亚)伊斯梅尔·卡达莱

    乔戈的哥哥被仇家杀死,从那一刻起,乔戈的生活便离他而去。根据统治阿尔巴尼亚北部高原地区的卡努法典:如果一个人被杀死,他的家人必须为他报仇。乔戈无法摆脱宿命,三月十七日,他成功地射杀了那个凶手。在被死者家属追杀之前,他被允许了三十天的休战协定,于是他的四月破碎成了两部分:在四月十七日之前,是“白色”的,安全的;之后便是“黑色” 的,亡命的。 与乔戈的命运交织在一起的是一对新婚夫妇。他们来自都市,对高原文化充满向往。新娘迪安娜对被死亡威胁着的乔戈一见钟情,与此同时,乔戈也想在四月转成黑色之前再次邂逅迪安娜。 当人一降生在这个世界上,就陷入一场追杀或者杀人的宿命中,生命只能如破碎的四月般短暂和仓惶。本书以简洁、诗一般的笔调讲述了一个人一个月的故事,却反映了一个民族几百年的困扰和悲剧性。 这是一个关于世代血仇的故事。乔戈,一个二十出头的年轻人,因为哥哥被仇家杀死,于是要为他复仇;在击伤仇家的儿子之后,自己踏上了买命与逃命之途。当人一降生在这个世界上,就陷入一场追杀或者杀人的宿命中,生命只能如破碎的四月般短暂和仓惶。本书以简洁、诗一般的笔调讲述了一个人一个月的故事,却反映了一个民族几百年的困扰和悲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