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鲤系列

  • 鲤·上瘾

    作者:张悦然

    2010年春天的第一本《鲤》给大家带来具有争议性的主题“上瘾”。在这个物质泛滥、精神泡沫的时代,有各种可以让人沉溺的角落,“上瘾”也常被当作反义词一提再提。但是只有“沉下去,才会浮起来”,沉溺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罪恶感,也有喜悦、伤感、解脱,也有各种细腻的感知。没有瘾的生活或许过分平常,或许感觉自己时刻都会消失,所以本期《鲤·上瘾》与大家讨论这些不曾公开过的秘密。 文学沙龙带来精彩的英国女作家专题。刚刚在大陆出版了一系列新书的萨拉·沃特斯带给读者的是2009年布克奖提名的最新小说《小小陌生人》的节选,同时她接受了《鲤》的独家采访,在长达两个小时的采访时间里,她首次披露了内心深处的维多利亚情结,并且袒露同时代英国女作家珍妮特·温特森在写作上带给她的重大影响。而《鲤》参与策划的珍妮特·温特森的小说也将在近期与读者们见面,在本期《鲤》中,读者们可以抢先读到温特森首次在大陆翻译发表的短篇小说《三个朋友》,这位英国当代最具有争议性的女作家值得大家期待。 科学松鼠会一起参与了“上瘾”的讨论,从科学和文学结合的角度,漫谈那些嗑药的作家和诗人们。在态度栏目里,可以看到各种身边人的瘾。女巫闹闹披露占星的心路历程,与大家分享神秘的占星世界背后的种种沉溺。 本期的小说散文部分篇篇都有看点。张悦然的随笔《西班牙女子》节选她去年10月西班牙旅行笔迹的一部分。之前颇受大家欢迎的默音的《人字旁》又出三部曲的第二部《真实的模样》。电影《蝴蝶》的原著作者陈雪的短篇小说《桥上的孩子》也是她在大陆刊登的第一篇小说。还有台湾女作家胡淑雯的最新小说《不曾发生的事》。 其实我们总需要一种类似执念、迷恋、热爱或沉溺的东西,才可以在这时常令人绝望的世界里,勇敢地活下去。无论是爱书抑或爱人,并无二致。我们总要沉进某个领域,才会知道这个自己是怎样的自己,才会明白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才会在这个自己重新浮上来之后,如获得了新生般有了新的眼光、新的视野,而那种上瘾的感觉将变成一个秘密,一个充满爱的秘密,于是那些艰难险阻也就再也算不上什么了。
  • 鲤·最好的时光

    作者:张悦然

    结束了“孤独”、“嫉妒”、“谎言”“暧昧”一系列对内心私密情感的探索,张悦然和她的伙伴们将目光投向了更广阔的社会层面,这期有关人生命中最好时光的寻觅,向我们揭示了憧憬幸福未来与沉湎回忆过去间,为何隔了一条湍急的河流。我们就算回到过去最好的时光,是否能把被痛苦撕碎的记忆重新拼贴完整? 无论是作家张爱玲、日本画家奈良美智,还是《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导演Danny Boyle,他们在作品里对最好时光的怀念全部渗透到了作品里,喜欢他们作品的人从细枝末节中与他们一起感受“最好的时光”鼎盛辉煌之势,质疑他们的人则读解出了被时光碎片划过后的棱角缺失。《鲤•最好的时光》特地专访到了台湾作家朱天文,一个半小时的美好时光里朱天文与我们交换了从事写作以来点滴体验,以及日常生活中的情趣,更畅谈了与侯孝贤导演如何在文字幻化成光影的过程中保持步调一致。 80年代人对于时光的记忆常常源自一件微小的事物,一首歌,一条河流,一个梦中出现过的场景,张悦然邀请了她的好朋友殳俏、周嘉宁、摄影师Madi共同分享贴近肌肤的回忆。对于80后作家群,他们最好的时光定格在1998年到2005年的虚拟世界里,暗地病孩子、晶体论坛、黑锅论坛成了青年们的文学阵地,几乎每一个活跃在当今文坛的80后作家们都在这些论坛上留下了印记,而《鲤》主题书的初衷更夹杂着那些文学论坛未能完成的心愿。 少年时的往事总是让人莫名地兴奋,80年代人在2003年以后时光的概念开始变得模糊不清,而在此之前的青春期里每个重要的时间点都留下了旺盛生命的印记,《鲤》按照时间顺序梳理了80年代末年到20世纪初里的共同集体回忆,成长是一件可以分享的事情,青春遥遥无期。 《鲤·最好的时光》里提出了全新的分享概念,从主编张悦然到每一个编辑都与读者分享了生活里最美妙的细枝末节,从一个电影插曲到一个唱片封套,再到小说栏目里编辑们大为推崇的约翰•欧文的小说与创作手记,《鲤》试图把分享这个概念延续下去。 张悦然用随笔《盗美贼》描摹了自己从女孩到女人的蜕变过程,路内的《四十乌鸦鏖战记》继续少年关于工厂生活的回忆,还有新加入的小说作者老王子与徐斯韡都从男孩的角度写了那段私人化的最好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