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佛学

  • 释迦牟尼佛传

    作者:星云大师

    佛陀是三界的导师,四生的慈父,从佛陀的言行中,可以知道佛教的道范。在中国,能够代表佛陀的圣格、深邃的思想智慧,和救人救世慈心悲愿的白话文佛陀传记不多,《释迦牟尼佛传》是其一。星云大师以虔敬、庄严的心,写佛陀一生历劫成道的过程,写佛陀深厚同情心、慈悲心、智慧心,引导读者深深思惟佛陀的言教,迈向光明解脱的大道。
  • 雪中足迹

    作者:圣严法师

    《雪中足迹:圣严法师自传》 我今年七十七岁,我的一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的缩影……这本书可说是我一生的回忆,乃印象及记忆所及……对我来说,个人生命中的细节是不足为道的,但对读者而言,或许会觉得有趣,可以将之作为了解佛理、感悟人生的书籍。 世间危脆,常处动乱;生死流转,犹如苦海。我们的生命,不过是宇宙的一次呼吸。遭遇一切烦恼,都要面对它,接受它,处理它,放下它。我如今的一点点成就,是因缘际会的结果,我没有闪避,而心甘情愿去承担起来,因为我希望帮助别人离苦得乐。现在,是该放下的时候了。 ——圣严法师 《雪中足迹:圣严法师自传》是第一本在大陆公开发行的圣严法师自传 在平凡中遇见大师的真智慧、真性情!
  • 作為上師的妻子:我和邱陽創巴的人生

    作者:黛安娜.J.木克坡,卡洛琳.蘿絲.吉米安

    黛安娜十五歲時,與二十八歲的邱陽創巴仁波切相遇,為了嫁給仁波切,她毅然決然中斷學業,並不惜與英國中上階層的家庭和母親決裂,而她的丈夫,未來將成為把佛法傳入西方並紮穩基礎的重要人物。 這本不同凡響的回憶錄,描述一個年輕的異國女子,與當代最具影響力的佛法老師,共同生活與經營婚姻的經驗,書中充滿令人驚奇的事件和各有特色的人物,故事真實而曲折,有時令人驚嘆擔憂,有時又令人發笑,可說毫不造作的呈現上師人性化的一面,讓人可更加洞悉上師那無限深遠的智慧。 另外,書中對於黛安娜一生努力想了解活力十足、讓人迷惑又顛覆常規的丈夫,以及在他不尋常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並且教育四個個性迥異的孩子,當中所付出的努力,以及內心的掙扎,亦著墨甚多。 《作為上師的妻子》充滿百味雜陳的情緒,描述一場與眾不同的婚姻,喚起人生和人際關係的辛酸苦辣,讓人心情隨著故事的劇情而高低起伏,而這些經驗,全都來自一名勇敢面對人生且極具獨創性的女子。 【名人推薦】 「與眾不同且令人愛不釋手的書。邱陽創巴仁波切非凡傑出,是無可取代的老師,而黛安娜.木克坡讓讀者對仁波切的生命和教法有了嶄新的了解。」 ──《當生命陷落時》作者佩瑪丘卓 「深入而坦白地描述二十世紀一位精神大師的一生。黛安娜.木克坡身為邱陽創巴仁波切的妻子、愛人和朋友,人生故事精彩絕倫,顯示她是勇敢獨立的女性,又深入了解丈夫的生命和教法。這本書不只記錄了過去,更闡明了真實的佛道而永垂不朽。」 ──「最佳佛教作品」 系列編輯梅爾文.麥克李歐 【讀者分享】 我親近創巴仁波切有十六年了。我從來沒有把黛安娜拒於門外,有一陣子我還幫忙照顧小虎,但儘管我跟仁波切一家人「走得很近」,但我對黛安娜面臨的挑戰並沒有多大的同理心,也無法體會她這麼年輕就得處理這些事情是多麼困難。現在我六十歲了,養了四個孩子,又有四個孫子,我謙卑地請求黛安娜的原諒,並向她堅強的「向法之心」鞠躬致敬。 ──網路書店J. E.讀者留言 這是一本好書,因為作者並不想說服任何人(包括她自己)任何事情。她如實地敘述自己的經歷,願意敞開心胸接受可能遭致的批評,以及讀者吃驚或不苟同的反應。這是真實的生命、真實的婚姻,並不是她丈夫也不認同的「郊區式家庭生活」──那種夫婦總是假裝一切都很真實,但其實不是。創巴仁波切也許有些爭議點,但他對許多人的生命有深刻的衝擊,其影響是正面或負面並非重點,畢竟佛教是不評判的。 ──網路書店V.讀者留言
  • 悲欣交集

    作者:陈慧剑

    李叔同是我们时代时厚有才华的几们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个人,最遗世而独立的一个人。他曾经属于我们的时代,却终于抛弃了这个时代,跳到红尘之外去了。他的浪漫才情使他即便出世,也选择在了杭州这个风花雪月、侠骨柔情的地方,使那些看惯“湖山此地,风月斯人”的杭州人士平添了一分新的骄傲。...
  • 故道白云

    作者:一行禅师

    生命只可在目前的一刻找到,但我们很少会真心投入此刻。相反地,我们喜欢追逐过去或憧憬未来。我们常以为自己就是自己,而其实我们一直以来都甚少与自己真正接触。我们的心只忙于追逐昨天的回忆和明天的梦想。唯一去与生命的重新接触,就是回到目前这一刻。只有你重回这一刻,你才会觉醒过来。而就只有在这时,你才可以找回真我。重步佛陀“故道”,领悟如“白云”的禅意。透过佛陀八十年不同寻常的经历,由一个牧童傅悉底与佛陀的一段因缘引述出了佛陀的事迹和言教。清晰而直白的禅理故事构成了这本与众不同的佛陀传记。
  • 了凡四训

    作者:[明]袁了凡撰,尚荣 徐敏评注

    明代袁了凡所著的《了凡四训》,是在社会上广泛流行的一本劝善书。该书一经问世,便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人们修身立命的理论指导。该书主要阐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的思想;讲述“趋吉避凶”的方法;强调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积善累德,谦恭卑下,感格上天,就能够求福得福,善报无尽。该书糅合了儒佛道三家的思想学说,运用因果报应、福善祸淫之理,阐明忠孝仁义、诸善奉行以及立身处世之学。通过对此书的阅读,我们可以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感性的认识,从而一窥儒佛道三家之学的梗概;同时也对我们个人品格的修养大有助益。
  • 洛阳伽蓝记

    作者:尚荣 译注

    本书为“中华经典名著全本全注全译丛书”之一,北魏杨炫之撰写,又称《伽蓝记》。梳理了洛阳各寺庙的地理概况及历史沿革,极富文学色彩,是一部集历史、地理、佛教、文学为一身的经典名著,历来与郦道元的《水经注》被称作北魏文学史上的双璧。
  • 禅学入门

    作者:铃木大拙

  • 禅与生活

    作者:(日) 铃木大拙

    《禅与生活》是从享誉世界的日本学术巨擘、禅学大师铃木大拙所著文集中精选而成。在铃木大师生花妙笔下,把一般人望而却步的“谈禅”,变成人人可解的生活体验。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无一不含禅机。现代西方存在主义固然也强调具体生活,但存在主义者所得到的是生活的苦闷,而禅家所体验的则是禅悟的喜悦。要拯救现代文化的危机,使现代人不迷失自己而回到真正人之生活的读者,不可不看禅学大师铃木大拙的《禅与生活》。
  • 苦才是人生

    作者:索达吉堪布

    《苦才是人生:索达吉堪布教你守住》内容简介:人生本来就是活也苦,死也苦,有钱没钱都痛苦,但很多人就不明白这一点,遇到一点违缘就怨天尤人:“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我这么倒霉,所有的不幸全落到了我的头上?”却不知轮回的本性即是如此。这是一本帮我们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珍宝之书,里面讲了很多藏传佛教中解决各种痛苦的不同方法,只要我们持之以恒地经常串习,所有困难都会迎刃而解,消除痛苦轻而易举。无论是事业、家庭、爱情,全都变得一帆风顺。把它请回家,就好像与佛陀朝夕相处,一呼一吸都得到了加持,不仅今生拥有不可思议的好运,而且后世也会得到一份幸福的保险。
  • 不思考的練習

    作者:小池龍之介

    *品味來自眼、耳、鼻、舌、身的感動! *熱銷500,000本!長踞日、韓暢銷書榜! *統一企業集團總裁 林蒼生 誠心推薦! *捨棄思考,善用五感,才能擁有真正的自在! *《讀賣新聞》《每日新聞》《日經新聞》《產經新聞》《週刊朝日》《WITH》《Hanako》雜誌、NHK 書中針對各種感官的簡單練習,不管何時何地都能進行,容易實踐的小步驟,帶你輕鬆放下腦中多餘的廢棄思考,感受安頓身心的舒適感。 (前言)寫給想太多的你 失敗,是因為人們想太多,尤其是負面思考。 原本已打定主意要「好好努力」,心中卻不由自主地想著:「萬一失敗了,那種感覺很不好,又有一堆麻煩,還是算了。」 或是想忘掉某件事,心中卻不由自主地反覆想起:「唉!今天真是令人討厭的一天!」 抑或,本來只打算休息十分鐘,結果心裡又不禁開始盤算:「就這樣休息一個小時好了!」 僅僅列出這些例子即可得知,意識主宰的思考是多麼地受限,同時又多麼地限制著我們。也就是說,我們的生活受到思考所阻礙,無法過得隨心所欲。 反之,由於思考在心中不斷地恣意蠢動,操控著我們,因此,只要停止「思考」,就可以輕鬆自在地駕馭我們的心。 然而,我們的心有種特性,會一味「追求更強烈的刺激,因而躁動不安」,這就是問題所在。比起平淡安穩的幸福感,負面思考更能帶給頭腦強烈的電流訊號衝擊,因而難以止歇。 近年來吹起了一股盲目吹捧、推崇「頭腦」的風潮,但是,負責處理資訊的頭腦根本就是相當蠻橫的器官,會為了獲得自己喜好的刺激,而一直認為就算我們受苦也無妨。 但問題是,即使想停止思考,告訴自己:「不要思考了!」腦中仍會不停地出現雜音,就像連鎖反應般,例如:「咦,現在不就還在思考嗎?」「唉,完全沒辦法做到。」「話說回來,昨天煮飯也搞砸了。」「也差不多是吃飯的時候了。」像這樣,只會導致內心疲憊的雜訊相繼浮現,完全無法遏止。 唯有當我們察覺到這一點,才會知道,自己平時對於川流不息的思考是多麼地欠缺自覺。想要停止思考卻停不下來的時候,我們才了解,思考根本就不是我們能夠「自由自在」掌控的事。 「原來如此,不思考比較好啊!」即使這麼想,也只是徒增思考,思考並不會主動停止。不要試圖透過頭腦理解,必須藉由實際的練習,才能夠達成停止思考、訓練思考的目的。 本書提出的練習方法是藉由澄澈五感,強化我們的實際感受,以克服思考這個難以捉摸的東西。在日常生活中,練習將意識集中在眼、耳、鼻、舌、身這五感,接著再開始學習如何自由自在地掌控思考。 平常,由於我們不去掌控思考,對於許多事情都「想太多」,思考本身變得混亂、遲鈍。不要因為過度思考而讓思考的功能鈍化,要讓自己有充電的時間,也就是用於「不思考的練習」的時間。 完成這段充電時間後,產生的「思考」應該會變得清澈澄明,並且充滿光輝。
  • 禅的生活

    作者:玄侑宗久

    看玄侑宗久把脉日本人“精神感冒”,而他的妙方则来自佛学原理:人的生死都是摇摆不定的,一切恍如天神院子里的游戏。但现代人偏偏要用紧箍咒把自己束缚起来,无法随性而生、随遇而安,最终陷入抑郁的泥潭而无法自拔。 在生存不易的世间,种种责任与压力使我们疲于奔波,倦怠的双眼无暇去关注心灵的圆满,但我们终归只能用此身此心生活下去。日本禅僧玄侑宗久,解禅语,悟禅境,阐释禅思妙谛,只欲使“此时”“此地”更加充实,使人更是从容风流…… 本书由东瀛佛门第一才子、芥川奖得主——玄侑宗久撰写,禅僧说禅,通过些须禅语,体味禅思妙境,坐卧停留,都有智慧。正如作者所说,希望本书能够帮助芸芸现代都市之人少些迷茫,多些逍遥,变得自在从容。
  • 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

    作者:河合隼雄

    當河合隼雄1965年從瑞士學成歸國,成為日本第一位容格心理分析師時,他並不知道自己日後會深深迷戀佛教。從幼年起,他就對佛教抱著排斥的態度,因為童年時弟弟夭折、母親悲傷的畫面,跟誦經儀式一起深植腦海,讓他意識到自己內心對死亡的不安與焦慮。河合隼雄十七歲時,日本戰敗,他開始崇拜西方的理性主義和科學,認為這是使日本從失敗中站起來的唯一道路。1959年他到美國研讀心理學,一位心理分析師向他展示禪宗的「十牛圖」,他很慚愧,因為他身為東方人,卻對它一無所知。後來,他來到蘇黎世繼續心理分析師的訓練,展開夢的分析歷程,才驚覺日本古典文學、童話、神話傳說對他具有重大意義。在傳統文化中,他終於找回自己的根。回到日本後,當時社會還無法接受心理分析的觀念,河合隼雄只好從沙遊治療做起。在治療個案的過程中,他發現佛教文化已深植在日本人的潛意識中,而他自己也漸漸對佛教豐富的象徵意涵著迷。他對佛教了解越多,越覺得佛教思想對他的治療工作幫助很大。到後來,他甚至告訴西方學者:「你們西方人講個人心理治療、人際心理治療、超個人心理治療-我則講無我(no-ego)心理治療。」他的目標是幫助個案變得像石頭一樣,在天地之間安住自在。《佛教與心理治療藝術》就是從河合隼雄自己的心路歷程談起,他自身就是一則公案:「我是誰?我是一個佛教徒?還是心理分析師?」他由西方心理學訓練中繞一個大圈子,才重新發現東方心靈的本質。接著,河合隼雄以禪宗「十牛圖」和容格的「玫瑰園圖」做比較,探討東方的自性成長歷程和西方的心靈煉金術,兩者間的相似與共鳴,既具藝術價值又有哲學深度。到底「我」是什麼?身為東方的心理治療師,河合隼雄提出「靜觀無為」的方法,認為內心深處要保持沈默,將個案的抱怨和症狀當作禪宗公案,將自己放在悲憫的中央位置,不是告訴個案這個世界有多美好,而是以溫柔的悲憫和關愛,和個案共同承擔生命的悲傷與重擔。悲憫久了,真正的喜悅將會降臨。這才是人和人之間相互治療的真正基礎。河合隼雄吹得一首好笛,有一次他在美國演講期間,成群鳥兒棲落在他窗前的樹枝上,傾聽他的笛聲。天地萬物,融為一體,這正是他對人類心靈本質及潛能最深刻的體悟吧!
  • 一日一生

    作者:酒井雄哉

    人为何而活? 面对人生的无常,我们该怎么面对生活? 我们又该如何接受痛苦与死亡? 对于人生感到迷惘与烦恼?对于某个错误决定感到懊悔?觉得人生之路走得太辛苦? 酒井雄哉大师说:“没关系,双脚走累了,就用肩膀走吧。” 这位大师和你我一样,曾经历许多困境,而帮助他度过这些难关的便是“一日一生”的生活信条。 所谓“一日一生”,就是指珍惜每天的“缘”,感恩度过每一天。一步一步,专注于人生的道路,如果累了,就换个方式走。 酒井大师以浅显易懂的文字,娓娓诉说自己的生命故事,不着痕迹地传达重要的教诲:活好每一天,就是活好一辈子。
  • 禅者的初心

    作者:铃木俊隆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西方佛子人手一册的禅宗入门书。禅修的心应该始终是一颗初心(初学者的心)。初心是空空如也的,不受各种习性的羁绊。只有保持这颗初心,随时准备好去接受、怀疑,并对所有的可能性敞开,才能如实看待万物的本然面貌,一步接着一步前进,然后在一闪念中证悟到万物的原初本性。 这种禅心的修行全书遍处可见。书中每个章节,都是铃木禅师用最简单的语言,从日常生活的情境切入的,直接或间接地谈到了如何在修行生活和日常生活中保持初心。此外,本书还指导人们如何修行,说明何谓禅生活,禅修是以何种态度和了解为前提的,并且鼓励读者去实现自己的真实本性,自己的禅心。
  • 伪善入门

    作者:小池龙之介

    《伪善入门》内容简介:“好人”这个词具有的价值在当今这个年代已经衰落到极点,好人从来没受到过这么悲惨的待遇。“——铃木君真是个好人呀”,这话里提到的铃木君要是听到别人如此评价他,恐怕也不会由衷地感到高兴吧。 我们用“好人”指那些平庸软弱的傻瓜,用“伪善者”指代那些打着为对方好的旗号,偷偷满足自己的欲望之辈。不止如此,“好人”与“伪善者”的广泛存在,还让仁义、道德、善良这些词都蒙上了强烈的欺骗色彩。 在善与恶的擂台赛中,人们因为找不到那高山仰止、难得一见的“善”,因此常常找来我们以为的“好人”或“伪善者”来临时客串一下,这因没有到场而被人临时客串的“善”总是被“恶”打得鼻青脸肿、吐血倒地。于是我们嘲笑善,贬低善,宣布善的全面失败…… 然而,我们嘲笑的对象真的是“善”本人吗?善的替身——人口众多的“伪善先生”的存在,对我们又有什么启发呢?
  • 叹异抄

    作者:(日)唯圆房

    叹异抄》是一本奇怪的书。为什么?因为在这里,亲鸾圣人彻头彻尾地,说他自己的话,对世间没有丝毫的妥协。他只顾自己怎么想,自己怎么信仰,一路到底说下去。这种书,确实很少。 也许,就是因为这样,《叹异抄》才能如此紧紧地扣引我们。也许,就是《叹异抄》所讲的完全是一个心深处的所思所想,我们才能从其中,读到、看到我们自己。明治以来,《叹异抄》被许许多多的日本人所钟爱,秘密也许就在于此。不光是佛教徒埋头读《叹异抄》,基督教徒也一样感动,一样爱读。就连那些对宗教一点都不关心的人,也爱读这本《叹异抄》。还有一些马克斯主义者,竟以《叹异抄》做为他们的座右铭。《叹异抄》跨越时代,一直对着我们说话。《叹异抄》也跨过不同的职业、身份,越过不同的立场,一直对着各个人说话。 也许这是因为亲鸾圣人,没有存心迎合当时的任何一种人。如果是冲着某种立场的人而说,那对其他的人就说不通。如果把时代考虑在内来谈思想,时代一变,思想就是陈旧的了。《叹异抄》没有这种妥协,所以它能越过时代,超脱立场的差别,对我们现代的人说话。 既然如此,《叹异抄》的读法,也必须以“我要这样读”这种态度来读才对。把地位、身份、职业、年龄、性别……一切都忘一乾二净,独自一个人来读,这才是《叹异抄》的读法。我就是以这种态度读《叹异抄》,写这本《叹异抄导读》。至于我这种”导读”到底具有多少的普遍性,那就有待诸位贤明读者来批评了。一九八二年六月 喜乐莎奇亚 大正大藏经 No.2661 净土真宗之开祖亲鸾上人往生后,其弟子对“信心”概念之解释各 持已见。本著作批判各歧见而解决门人之疑难。一方面记录亲鸾生前之 言说,他又清楚显示“他力本原”之真意。 全抄分十八章。首十章记载作者亲闻亲鸾上人之言教;佘下八章则 讨论及批判诸异仪。 本书可能是日本最负盛名之佛教著作,亦已翻译成多种外国语。一 般人仍然对明治时代的情况一知半解。 谁是作者,异说纷纷,一般相信是出自唯丹手笔。
  • 心经解读

    作者:比尔·波特

    《心经》是佛法的精髓。它的“密度”——宣说教法的深广程度与篇幅之比——超过了世上任何一部经典,而且并未因此流于肤浅或庸常。我们已经无法确知它的作者为谁。可以确知的是,他于佛法有深刻的理解,并能以优美简洁的文句与我们分享前辈修行者的境界与心得。 《心经》不仅仅是一部教法,其经文本身,更已臻艺术的化境。艺术与宗教之间,本无必然的分野;勉为其难,不啻庸人自扰。
  • 戒嗔的白粥馆

    作者:释戒嗔

    《戒嗔的白粥馆》主要内容:一个个抚慰人心的故事,一个个引人顿悟的禅机,在释戒嗔恬淡如水的心灵讲述中缓缓展开。释戒嗔的讲述“平淡”得如同一钵“淡而无味”的白米粥,可就是这样朴实无华的故事和其中折射出来的人生智慧,润物细无声,悄悄抚慰了每一颗倾听的心。批一件不起眼的僧衣,品一钵淡淡的白粥,这世间,最纯净最质朴的真谛。开解,放下,不尽禅意,绵绵佛心。给心情放假的每日生活禅。用朴素的禅机开解生活的迷失,有网络的地方就有小和尚故事的转载版。白粥馆正义:昨日的华彩,今天已然压在衣柜的最下层了,那不起眼的僧衣,千百年间却从未变过。这世间最恒久的,唯有淡而无味的白米粥。
  • 六世达赖仓央嘉措

    作者:龙仁青 等编著

    这是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写的情诗。这位情歌大师写了数百首情诗,你很难想象在西藏雪域高原那种粗犷冷酷的环境中能蕴育出这种婉约细腻的诗歌来。 仓央嘉措的情诗被译成20多种文字传遍了全世界,至今仍不乏新的译作出现。仅仅是近百年间的汉语翻译,所见到的就不下七八个版本:有民歌体的,有五言、七言体的,有现代新诗的。由派生而影响,这些诗作同样给当代画家、音乐家提供着不竭的灵感和创作资源。特别是经由当代优秀作曲家和歌手倾情打造的仓氏情歌格外的具有魅力,经由仓央嘉措鼓励和加持的人间情爱凭添了神性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