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魏晋南北朝

  • 魏晋南北朝史论合集

    作者:曹文柱

    本书是以魏晋南北朝史为研究对象的论文集。 我从事中国古代史的研究工作始于1978年。这一年,我考取了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研究生。导师何兹全先生是著名的中国史专家,在中古史研究领域中有多方面的贡献,尤其是对魏晋南北朝史的研究,很多成果属于开创性的。先生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为经济史。受先生影响,我最初的学术兴趣也可归人经济史范畴。1980年底发表于《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的论文《关于东晋南朝时期的土断问题》,就是这一类型的习作。这篇文章从选题到谋篇布局乃至遣词用字,无不留有模仿先生文章的痕迹。《东晋南朝时期国家户籍、名籍中的各类人口》是我的硕士学位论文。此文从户籍、名籍的角度分析了国家所控制的各类人口,进而对当时社会结构的某些特点进行了概括。这篇文章不但整体思路受先生启发,而且有些提法还直接采用了先生的现成结论。因为篇幅较长,这篇文章一直未有全文发表的机会。部分内容,曾以《略论东晋南朝时期的吏民》为题,在《j匕京师范学院学报》1982年2期刊载过。从1981年至今,20多年过去了。现在看来,这篇学位论文略显幼稚。学养的不足,使很多文献材料未能囊括进来,特别是关于简牍、文书以及碑铭材料的缺漏,更是一个失误。不过,如此文这样系统地讨论国家控制的各类人口的论文,一直没有见过,所以不揣简陋,将它收入本书之中。 本书共收录长短不齐的论文18篇,所涉及的专题比较广泛,既有社会文化方面的,也有政治、经济方面的,还有史学史、学术史回顾以及人物评价等方面的内容。正因为这一特点,故将本书定名为《魏晋南北朝史论合集》。 从1987年起,我比较关注有关社会史的一些理论问题。在为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社会通史》撰写的《总序》中,系统地介绍了自己的社会史观。读者如感兴趣,可以参看。《六朝时期江南社会风气的变迁》是运用这些理论思考、探讨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现象的。文章发表在1988年第2期《历史研究》上,收入本书的是未删稿,并改正了其中的一些错误。《魏晋南北朝时期流民问题的综合考察》,最初刊载于《历史研究》1991年第2期,原题为《两晋之际流民问题的综合考察》。这次收入本书的是修改稿。此稿不但进一步完善了关于“流民”的定义,而且将讨论的范围扩大到了整个魏晋南北朝。本文最大的创新点,是运用社会学的理论,对这一时期流民群体以及组织进行了分类研究。《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化结构的更新》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与文化的互动》两文,是在编著《中国文化通史·魏晋南北朝卷》(中央党校出版社2000年版)过程中的心得。关于政治史的论文,本书收入3篇:《两晋前期的党争与武帝的对策》、《北魏初年都址的选择及其对前期社会的影响》和《北魏明元、太武两朝的世子监国》。这几篇文章都不同程度地吸纳了政治学的营养,从而拓宽了史学研究的视野。如两晋前期党争异常激烈,而晋武帝不但容忍朝廷存在派系斗争,甚至还有意识地制造和利用党争。原因何在?一般的史学理论很难解释,而运用政治学的观点和方法解析起来就很容易。这和王朝带有极鲜明的大族联合政权色彩的特点密切相关。在皇权强大的时候,避免朋党纷争对皇帝集权和提高国家机器的运行是有益的。但在皇权薄弱时期,中枢权力圈内存在两派对立明显优于一派突出,这样可以使他们互相消耗、互相制约,从而避免他们集中力量把矛头指向皇帝,威胁先天不足、力量有限的皇权。 关于经济史的论文,除前面已提到的研究“土断”和人口问题的两篇论文外,本书还收入《东晋南朝官俸制度概说》和《魏末晋初的陂竭之害》两文。这一时期官俸构成相当繁杂,除一部分以物质形式支付外,还有一部分通过力役的方式供给。职官俸禄的供给方式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是合拍的。东晋南朝时期,自然经济在人们经济生活中居于主导地位,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并不发达。影响到官俸制度,就形成了以秩米和俸帛为主、禄钱为次的特点,甚至在实物不能充足供给时,遂采用职田形式,直接对劳动者进行榨取。职官的给力制度更是随着自然经济的抬头,劳动者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强化而出现的。 《皇甫谧研究》本是应中州古籍出版社之邀,为《中国古代史学家评传续集》而作的。后来书不出了,文稿被我投给《兰州学刊》,发表于该刊1988年第2期。这个以人物评价为中心的史学史课题,在研讨过程中,我越来越对皇甫谧这个历史人物产生敬佩之情。他顶着强大的政治压力,拖着残疾的病躯,在极端贫困的生活条件下,完成了《帝王世纪》、《高士传》、《郡国志》等多部史著,以及《针灸甲乙经》等医学名著。经过认真查找,我们发现皇甫谧有史可证的著述有十三种之多。《东晋时期陈郡谢氏三题》,虽然讨论的是家族史,但论文的基础仍缘于人物研究。1994年,我曾投入很大精力研究谢安,并以此撰写过长文《谢安年谱》。后来对谢安的系统研究因故被打断了,只写成了这篇类似札记的“三题”。 《二十世纪魏晋南北朝史研究》是我应《历史研究》编辑之邀,为《二十世纪中国历史学回顾》栏目而写的一篇学术史回顾。我的学生李传军为论文的完成,做了很多工作。除对文章的框架提供了有价值的意见外,他还写了部分初稿。这篇文章极为简略地梳理了中国魏晋南北朝史研究的百年学术史。我们注意到,百年间中国历史学经过了一个由纯粹的传统国学向具有严格学术规范的近代人文社会科学的蜕变。作为中国历史学的一个断代研究方向,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同样鲜明地向我们展示了这一演进过程。在这一领域,史学大师陈寅恪的贡献是划时代的。他使得魏晋南北朝史研究工作在转型之初就起点很高。五六十年代,是以唐长孺、何兹全、周一良、王仲荦、马长寿等人为代表的史学家全面创获时期。1980年代,田余庆先生又为魏晋南北朝时期史学研究向纵深发展,确立了一个全新的理论框架和较为严密的学术规范。在新世纪之初,如何去做,才不至于使宝贵的学术财富变成历史的包袱?怎样才能在较高的学术积累上实现新的突破?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提出起码有三个方面的工作需要得到大力拓展。这就是,第一,注意对史料的充分占有和使用;第二,继续深化宏观与微观两个方面的研究工作;第三,拓展多元化研究思路,努力实现学术创新。这些意见不一定正确,仅供读者参考。 最后,我特别要感谢研究生朱毅同志,他在紧张的学习之余,帮我校定了全书的所有论文。此外,还有研究生洪卫中、朱林芳、顾居、禹玲玲等同志参与了本书的校勘工作,一并致以感谢。
  • 東魏北齊的統治集團

    作者:王怡辰

    東魏、北齊(534~577)兩個小朝代,疆域侷限華北,國祚短短四十四年,卻是由鮮卑化過渡到漢化的關鍵時代。北魏末至隋,該區瀰漫衝突:漢化、士族化、財產私有、農業、禮教的社會風氣,對抗著胡化、反階級、共產制度、半農半牧的部落習尚,導致六鎮之亂,產生東魏、北齊持續矛盾的新社會型態。但胡漢矛盾實非崩解東魏、北齊之因,而是政客從事權力鬥爭的藉口,本書以史實解析證……
  • 北魏官僚機構研究

    作者:鄭欽仁

    北魏官僚機構研究,ISBN:9789578571235,作者:鄭欽仁
  •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论文类编·历史编·魏晋隋唐五代卷

    作者:中华书局编辑部编 编

    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创始于1932年,是现代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学术研究机构。史语所创立八十周年来,秉承傅斯年先生建所时确立的学术风格和人文精神,人才辈出,学术鼎盛,一直为学术界所推崇。其连续八十年出版的《历史语言研究所集刊》,反映了史语所在历史、语言、考古、人类学、文字、文籍考订等各个方面卓著的研究成果,对学术界影响重大。
  • 中古世家大族清河崔氏研究

    作者:夏炎

    《中古世家大族清河崔氏研究》分八章:崔氏溯源、清河崔氏大族的形成、清河崔氏与十六国南北朝政治、隋唐清河崔氏地位的新变化、清河崔氏各房支与隋唐政治、清河崔氏的婚姻关系等。
  • 魏晋玄学论稿

    作者:汤用彤

    对“魏晋玄学”的现代研究,汤用彤是开创者。他首先提出以“自然名教”之争、“言意之辩”、“有无、本末之辩”来概括魏晋时期的主要思想论争。由此出发,历史地考察各派思想的演变,从而揭示出发展的主线。这是他对中国现代学术的一个重要贡献。 本书是作者有关魏晋玄学的主要著述。除去《魏晋玄学论稿》,还收有《魏晋玄学讲课提纲》和《魏晋玄学听课笔记》,这些著述多产生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正值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生活颠沛流离,原计划中的《魏晋玄学》专著终未能成书。但是这些陆续刊发的论文和讲课提纲、听课笔记,可以清楚看出他的魏晋玄学研究已经有了一个基本的体系框架,形成鲜明的学术特色,为后学的研究开创了新的方向。
  • 西晋风云(上卷)

    作者:孙峰

    《西晋风云(上卷)》以魏晋时期司马家族逐步登上政坛为线索,讲述了司马懿亲帅大军伐蜀、灭吴,逐渐掌握了军权:继而又成为魏国三代的托孤辅政之重臣,这为日后司马家族的掌权奠定了基础。后其子司马师、司马昭先后掌权,并最终由司马昭之子司马炎于公元265年取魏而代之,建立西晋,历经数十载的潜伏,司马家族如何与曹魏势力进行权谋的角逐?影响深远的正始玄学、流传至今的“竹林七贤”又为何在如此黑暗动荡的年代产生?
  • 六朝江东士族的家学门风

    作者:吴正岚

    由于孙吴时期江东与中原学风的差异,也由于东晋以来南北士族的文化隔阂,六朝江东士族的家学门风在学术、信仰、文学等层面都有别于门阀社会的主流文化:江东士族的儒学较少受到玄学思潮的影响而更多地保留了汉末儒学的风貌;江东士族中的一部分家族崇尚观音信仰,另一部分家族则长期保持家传道教;江东文人在六朝历代都追求典雅文风。江东各家族的家学门风既有共通之处,又不乏个性色彩。通过揭示六朝江东士族的家学门风的发展演变,考察六朝时期张融的文采风流、陆机的出处观念等文化现象的家学背景, 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六朝的学术、宗教和文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更深入地认识六朝学术文化的复杂性。
  • 魏晋南北朝史(上下)

    作者:王仲荦

    【本书目录】 序言 第一章 三国分立 第一节 东汉王朝的崩溃 第二节 曹操的统一北方 第三节 蜀汉的兴起与衰亡 第四节 吴在东南的开发 第五节 曹魏的经济与政治 第二章 封建关系的加强 第一节 世家大族经济势力的发展与部曲佃客制度的形成 第二节 西晋的占田法 第三章 西晋的暂时统一及其崩溃 第一节 西、北各少数族的内迁 第二节 西晋的黑暗统治与“八王之乱” 第三节 人民的流徒与流民起义 第四章 十六国 第一节 胡羯的建国 第二节 前燕与前秦的对立及苻坚的统一北方 第三节 淝水之战与苻坚的败亡 第四节 淝水战后北方的再分裂 第五章 东晋王朝的建立及其政治 第六章 南朝的政治与经济 第七章 北朝的政治与经济 第八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边境各族 第九章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第十章 魏晋南北朝的哲学思想与宗教 第十一章 魏晋南北朝的经学、史学与文学艺术 第十二章 魏晋南北朝的科学技术 魏晋南北朝大事年表
  • 材不材斋史学丛稿

    作者:祝总斌

    收入北京大学教授祝总斌先生最近五年的全部新作及一部分旧作。
  • 讲义三种

    作者:唐长孺

    《唐长孺文集:讲义三种(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唐长孺先生(一九一一年七月四日--一九九四年十月十四日),江苏吴江人,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一九三一年毕业于上海大同大学文科,后于浙江南浔中学、上海圣玛丽亚女子中学等多所学校任教,讲授中国史地、国文、政治制度等课程。一九四。年任上海光华大学历史系讲师,一九四二年春转任湖南蓝田国立师范学院史地系副教授,一九四四年受聘为迁至四川乐山之国立武汉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一九四六年晋升为教授,此后长期执教于武汉大学。历任武汉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主任、历史系主任、中国三至九世纪研究所所长;兼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研究员暨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古籍整哩出版规则到小组成员、国家文物局古文献研究室主任、中国史学会理事,中国唐史学会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中国史学会会长,湖北省考古学会理事长、六朝史研究会名誉会长、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顾问等学术职务,亦曾担任武汉市人民政府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暨武汉分社副主委等职。他学识渊博,精通文、史,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史、古籍整理、敦煌吐鲁番文书整理与研究等领域皆有卓越贡献,被海内外学术界公认为二十世纪杰出的史学大家之一。
  • 逐鹿天下

    作者:姜狼

    《逐鹿天下:北齐和北周四十年争霸史(526-581)》主要内容简介:公元六世纪初叶,曾威震天下的北魏帝国在内忧外患的打击下,最终彻底崩溃,只留下一堆华丽的历史碎片。千里北方大地上,狐兔狂奔,胡沙漫天,各路军阀势力为了获得北方天下的统治权,大打出手。真正从群雄中杀出重围的,是鲜卑化的汉人高欢和鲜卑化的匈奴人宇文泰,震撼历史的双雄争霸拉开了大幕。此后,河桥之战、沙苑之战、邙山之战、玉壁之战,历史铭刻了属于他们的骄傲。一切总会被时间终结,但幸运的是,在高欢和宇文泰的子孙们的坚持下,脱胎于东魏的高氏北齐帝国,和脱胎于西魏的宇文氏北周帝国,延续着父辈的热血与铁血,上演了一出出精彩的攻防战。但让他们都没有想到的是,他们并不足最终的胜利者。笑到最后的,却是一个名叫普六茹那罗延的汉人,他就是杨坚。历史总是充满着不可预知的神秘色彩。
  • 唐书兵志笺正

    作者:唐长孺

    唐长孺先生是我国著名历史学家,中国古代史分期魏晋封建论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本册收入唐先生上世纪50年代出版的两部名作《唐书兵志笺正》与《三至六世纪江南大土所有制的发展》,另外收入了唐先生多年讲授、曾内部刊印的《魏晋南北朝史籍举要》。
  • 北魏平城时代

    作者:李凭

    本书将北魏前期政治史的研究,以首都平城为中心逐步展开,依时间顺序分四章作纵向探索,准确清晰地勾勒出它的变迁轨迹。作者的考察自始至终围绕着拓跋部落本身的社会文化特征和汉族文化对其产生的曲折作用这两个影响平城政权发展的重要方面,因此,被考察的虽然是北魏平城政权封建化的历程,但其意义却已超越了论题本身,成为探索中华民族形成过程中汉族与游牧民族相互影响与融合规律的重要一例。在考证中,作者既不回避种种重大矛盾现象,又以一丝不苟的态度对细微之处详加辨察,因而所得结论新颖而令人信服。
  • 汉晋间社会阶层升降与历史变迁

    作者:王永平

    《汉晋间社会阶层升降与历史变迁》是中国古代一个急剧变革的历史阶段,这本由王永平著的《汉晋间社会阶层升降与历史变迁》从当时统治集团社会阶层升降、更替的角度,揭示相关社会文化、历史变革的缘由及其深刻影响。《汉晋间社会阶层升降与历史变迁》研究的核心时段是魏晋之际,同时上溯至东汉中后期,下延至东晋。《汉晋间社会阶层升降与历史变迁》采用专题研究方式,体现了作者个性化的学术研究思路。
  • 情感與制度

    作者:鄭雅如

    傳統中國的父系家族一方面藉由體制規範刻意壓低母親的地位;另一方面,「強迫」女性必須生育,將養育子嗣的工作交給母親,並藉由史傳稱揚塑造理想的母親形象,利用女性的母職為父系家族的傳承服務。然而當女性在擔任父系制度母職的過程中,藉由褓抱提攜、推燥居溼、訓誨教導等母職實踐,建立起母與子的親密互動及權力關係,母子情感亦往往回頭挑戰父系制度對母職的控制。 魏晉時期的母子關係,在母子情感與父系制度之間有著微妙複雜的交融與對抗。母親為家族生育、教養子嗣,不僅將父系文化的價值觀念灌輸在兒子身上,同時也將自己的生命實踐寄託於兒子的功成名就。繼承家主的孝子為母伸情、兒子躋登貴位或成就大業,亦往往「母以子貴」,抬高了母親被壓抑的地位,在一定程度上鬆動了父系制度對母子關係的控制。但是父親在家內的至尊地位並未動搖,當父命母出或父命兒子出繼,母子關係往往斷絕難續;而且孝子經常還必須援引父命為自己的違禮舉動證成,因為禮法公論推崇父命的權威,父命依然主宰著母子關係。誰可為子?誰可為母?只有能夠在父系文化的價值中被承認的母子關係,其母子情感才能被接受並獲得認同。東晉于氏據禮(理)抗爭的例子,揭露女性自身的母職經驗對女性的特殊意義,並可能引發對父系制度的根本挑戰。于氏的失敗,凸顯了女性困境的結構性因素,超逸出父系制度的女性經驗,父權社會往往「無心」也沒有「能力」去理解。母子關係對父系制度的挑戰,只能是架構內的修正。
  • 汉末晋初之际政治研究

    作者:柳春新

    本书探讨了汉末王纲解纽到西晋重归统一这一历史时段的政治,具体地说,上限起自董卓之乱发生的公元189年,下限止于晋武帝去世的公元290年,前后恰好一个世纪,跨越三个朝代。全书分作上、下两篇,每篇包含若干专题。上篇主要讲汉末曹操集团的构成及其内部的矛盾斗争,曹操的治国方略和他的政治经营;下篇涵盖曹魏和西晋两个王朝,主要包括曹魏文、明二帝的治国之道,曹魏后期曹氏、司马氏两大集团的斗争,以及晋武帝的治国方略。勾画出汉末晋初之际政治运动的基本线索和面貌,揭示了这个时期政治演变的特征。
  • 中国历史地图集: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

    作者:

    《中国历史地图集》(以下简称《图集》)按历史时期分为8册:第一册:原始社会•夏•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第二册:秦•西汉•东汉时期;第三册:三国•西晋时期;第四册:东晋十六国•南北朝时期;第五册:隋•唐•五代十国时期;第六册:宋•辽•金时期;第七册:元•明时期;第八册:清时期。按年代分为20个图组,共有304幅地图(不另占篇幅的插图不计在内),549页。地图上的内容包括:已知原始社会遗址和其他时期重要遗址的分布,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建立的政权的疆域政区或活动范围、民族分布,秦以前见于记载的全部可考地名,自秦代开始全部县以上地名、一二级政区的界线,可考的长城、关津、堡寨、谷道、陵墓、庭帐等,主要的河流、湖泊、山岭、海岸线、岛屿等,共收地名7万多个。各册均有中、英文的编例和地名索引。
  • 魏晋思想论

    作者:刘大杰

  • 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

    作者:张金龙

    本书主要是关于北魏历史的部分论文结集,因涉及的主要是关于北魏政治与政治制度史方面的问题,故名为《北魏政治与制度论稿》。本书在《北魏孝文帝政治思想散论》、《北魏孝文帝用人政策及其与改革的关系》、《北魏前期的北方防务及其与柔然的征战关系》、《北魏中后期的北方防务及其与柔然的和战关系》等论文的基础上修改而成,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