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果壳阅读

  • 吃的真相4:需求与恐慌

    作者:云无心

    ★美国普渡大学食品工程博士、科学松鼠会成员、《舌尖上的中国2》科学顾问云无心推出新作。 ★“吃的真相”系列再延续,破除国人饮食的迷信与偏见。 ★需求,不可以被制造;恐慌,不可以被利用。 这是作者最新的一本关于食品领域的科普书,汇集了近两年来该领域的热点问题,从人为制造的虚假的需求,令人恐慌的谣言,到食品检测和安全,作者都一一有针对性的加以探讨剖析。作者致力于向公众提供这种分辨的智慧,特别是对于容易被误导的食品领域,作者的理念是,在食品领域,公众需要的不是什么最新最尖端的科学进展,而是可靠的常识。
  • 用七十万年煮好饭

    作者:果壳/文 刘新乐/绘

    《用七十万年煮好饭》饮食册,虚拟中国城镇,讲述饮食科技发展的历史,内容有进食方式、食物种类、获得食物方式、餐饮礼仪的变迁。涉及的科学知识包括:小麦从粒食到粉食、从烤制到蒸食、从不发酵到发酵的变迁,餐具从陶器到青铜器、再到瓷器的变迁,早期植物学研究等。其中穿插《左传》中“染 指”等历史典故。 推荐: 一本正经的屎溺瓦砾的考证癖,历史就应该是生活的,每一页都闻得到气味。 熊亮(知名绘本作家) 描绘人类不遗余力创作美好生活的动人故事,从几十万年前直到当今。对儿童而言,这是最亲切的科学启蒙。 王渝生(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中国科技馆原馆长) 生动而规范的语言,述说着生活习惯的演变;精美而灵动的图画,描绘着不同时段历史发展的特征。阅读这样的图书,趣味盎然、激发思考。 金波(儿童文学作家、诗人)
  • 果壳帮你选专业

    作者:果壳guokr.com

    有博士后,也有在读本科生 有坚守本专业数年的行业佼佼者,也有毕业即转行的逃兵 他们,曾经或正在那些你想了解细节的专业就读 两百位过来人以亲身体验告诉你,就读一个专业究竟意味着什么 从大学生活到毕业出路 从技能习得到精神塑造 报考指南里鲜见的第一手就读感受 你最需要的大实话 本书内容脱胎于果壳网“果壳问答”栏目的“高考应该怎么选专业,各专业学习的内容?”这一问题,精选了七百余条答案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深度加工,并在此基础上做了大量补充,力求做到覆盖所有常见专业。200位多个专业的师兄师姐现身说法,从日常生活的吐槽到潜移默化的精神升华以及毕业后的去向,全面呈现最真实的大学专业,让你的未来不再迷茫,报考志愿更加心中有数。
  • 鼻子知道什么

    作者:[英]艾弗里·吉尔伯特

    一本关于嗅觉的权威而大胆的阐释,马克·吐温式的鼻子研究报告。英国心理学家、嗅觉科学家艾弗里·吉尔伯特把嗅觉器官的结构功能和气味以及人类情感联系起来。比较了男人与女人嗅觉感受的不同和相同,人与狗的区别,人工嗅觉产品等等。那些科学信仰者们,那些迷恋自然的学士们,甚至于醉心于市场学或行为学的研究者们,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相对应的内容和获得启发。 本书曾入选2008年《洛杉矶时报》年度图书大奖科技榜,2009年英国皇家学会科学类图书大奖入围。 推荐语—— 这并非是一本献给香水爱好者们打发时光的读物。显然,天性幽默的作者以风趣的口吻,将那些枯燥乏味的专业知识轻松诠释。展现在读者面前的是一个生动而有趣的香水产业世界,以及人类嗅觉的诸多奥秘。所以,请不要轻易的给这本书套上所谓“肤浅的时尚”这类措辞。香氛世界从来就与科学密不可分。那些科学信仰者们,那些迷恋自然的学士们,甚至于醉心于市场学或行为学的研究者们,都可以在这本书中找到相对应的内容。相信你们每一个人都能够从这些内容中获得诸多启发。 ——香水专栏作家 李竞 《鼻子知道什么》笔触轻快但不失严谨,带你步入有趣的嗅觉世界。希望你和我一样喜欢这一段旅程。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人类嗅觉方向研究员 周雯 鼻孔界的大卫·赛达瑞斯,鼻通道界的马克·吐温。 ——《美国医学会期刊》 艾弗里·吉尔伯特的作家准入之作,鼻子里里外外、左左右右、上上下下都乃是相当地富有娱乐性的,对于任何寻找一次唤醒感觉之旅的人来说都是本超赞的读物。 ——《新科学家》杂志
  • 连接组:造就独一无二的你

    作者:[美] 承现峻

    ★《华尔街日报》2012年度十佳非虚构图书 ★亚马逊网站2012年编辑选择之百佳图书 ★《出版人周刊》2012年春季十佳科学类图书 【内容简介】 基因组让你成为人,连接组让你成为你。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我们早就清楚这一点,但科学家一直没有弄明白人的独特性体现在哪里。承现 峻认为,它就藏在大脑神经元的连接方式中。连接组(connectome)是指神经系统中神经元连接的总和,是遗传和生活经历发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先天与后天的结合点。 承现峻的文字优雅清晰,富于幽默感,他在书中介绍了神经科学的发展历程、基础知识,以及连接组学的研究方法与成果。这项工作如同攀登科学界的珠穆朗玛峰,如果成功,将为个性、智能、记忆等的研究提供基础,对孤独症、阿尔茨海默症、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的治疗产生极大影响,人工智能也将由此获得希望。 【媒体评论】 著名神经科学家承现峻教授用生动的笔触,描写了世界各国神经科学家正在开展的一项探索大脑奥秘的宏伟工程——连接组计划。 ——蒲慕明(美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上海神经科学研究所所长) 这是一部重要的作品,体现了人类追寻自我的迷人历程,书中的知识让人耳目一新。 ——菲利普•夏普(Phillip A. Sharp,199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 承现峻简直无所不能。他是公认的超级物理学家、电脑奇才、神经科学领域的开路人,这本书证明他还是个出色的作家。 ——史蒂文•斯特罗加茨(Steven Strogatz,康奈尔大学数学系教授)
  • 彬彬有礼地离开吧,不要和地球人谈恋爱

    作者:小庄

    在这个不大不小的星球上,有很多男人,也有几乎同样多或多上微不足道的一点点的女人,不过更多的是男人对女人或女人对男人或男女对自身的误解。 还好误解也并非不可理喻,如果回到合适的时间点,选取恰当的工具,对准不失偏颇的尺度,男人和女人,仍是可以细致观察一下各个关系阶段的对方的:陌生人,朋友,恋人,夫妻,又或者重归陌生人……明白彼时彼地,他/她缘何那般。 而作为观察总结报告的本书,将为地球上的恋人们提供如下信念: 不要相信时间旅行;不要害怕淹没成本;不要回避动物本能;不要放弃爱的权利。
  • 我知道你不知道的自己在想什么(修订版)

    作者:果壳guokr.com

    你的名字能透露什么特别信息?闹市中打手机该堵耳朵还是捂嘴巴?暧昧真的能增加吸引力?相亲最应该穿红色是有科学道理的?为什么你在关键时刻掉链子?为什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记忆能否被移植?自由是否让你更快乐?…… 对身边发生的种种常见现象,人们通常有约定俗成的说法,而在心理学家们看来,其中却蕴含另一番科学解释。 你不知道自己究竟在想什么,“我”知道!
  • 科学碰撞“性”

    作者:[美]玛丽·罗琦

    一本献给勇敢研究床笫之间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不畏嘲讽的科学青年的欢乐之书。 活人能否仅凭想象就到达高潮?死人是否也能勃起?阴道高潮难道只是一个神话?伟哥为什么对女性和熊猫没有作用?在《科学碰撞性》中,玛丽·罗琦向我们讲述了性兴奋与性高潮——地球上两大最为复杂,也最令人欢愉的神奇现象——为何如此难以成真,介绍了科学为使卧房变得更美满而进行的努力。 科学幽默作家罗琦凭着感染力十足的幽默机智带领读者回顾了性学研究令人拍案叫绝的曲折发展史。此人以穷追不舍的热情直追最尴尬最私密最让人侧目的问题,然后以一种冷静的科学态度调查研究,最后写成一本让人在最奇怪的笑点上发笑的书。 《科学碰撞“性”》(Bonk: The Curious Coupling of Science and Sex)曾获得过如下荣耀—— 《纽约时报》畅销书籍 《旧金山纪事报》畅销书籍 《旧金山纪事报》2008年度好书 《圣路易邮报》2008年度好书 《波士顿环球报》新英格兰地区科普好书前五名 新英格兰书店畅销书籍 南方书店畅销书籍 山原书店畅销书籍 西北太平洋书店畅销书籍 心田书店畅销书籍 南加州书店畅销书籍 北加利福尼亚州图书零售协会畅销书籍 《科学碰撞“性”》(Bonk: The Curious Coupling of Science and Sex)得到过的媒体赞誉—— “玛丽·罗琦就是写半圆柱活动房屋史,我也会去读。如今她写性爱如何呢?简直是神作。这本书——即令比不上那项活动本身——也是一个令人欢乐、娱悦之极的选择。” ——A·J·雅各布,著有《像圣经那样活一年》 “玛丽·罗琦对窘迫、尴尬的松弛态度,是我们的幸运。她在越来越离奇的人物和情境面前表现出不寻常的轻松自如,写作曾经的死亡、来世以及现在这个性爱话题时全然无所顾虑和畏惧。我们都有一些与我们休戚相关却耸人听闻、令人不快的问题,也都急需一解窥淫之痒。感谢上帝送来了罗琦,为我们挠了挠痒。” ——汉普顿·塞茨,著有《血与雷》和《美利加纳》 “为了这本书,罗琦投身于鲜为人知的性研究领域,并最终带回一份立即向我们揭示了许多——委实相当数量——不为人知之事的极有趣味的报告。这场性研究寻访之旅充斥着(抱歉我这样措辞)各种令人下体紧张的小知识,这些小知识也必将活跃起床笫之间的话题来。” ——埃里克·拉森,著有《白城里的恶魔》 “玛丽·罗琦是继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后死亡和性爱写得最有意思的人,而且不像弗洛伊德,她不厌恶女性,也不抽雪茄烟。” ——彼得·萨嘉尔,国家公共电台《等等,等等……别告诉我!》节目主持人 “罗琦对科学研究和写作充满热诚,她说服先生同自己一起献身给了邓博士关于性交痛的前沿研究,为了改善不良性爱,研究人员必须先知道良好的——或至少有效的——性爱是什么……献身的后果虽在过程上有一些小小的尴尬,却在最终结果上相当成功。《科学碰撞性》是罗琦(继《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和《科学的来世观》后)第三本关于人类自身状况的书。本书遵循喜剧文学的套路,笑点不断……读《科学碰撞性》的感觉仿佛度过一个无所禁忌的狂野之夜。” ——Bloomberg.com “罗琦擅长从所选科学题目的枯燥中挖掘基本知识和无数几近荒诞的细节,这一次,她选择的题目是性爱。与她合作的那些古往今来对性有所研究的睿智的人们,向她提供了大量资料。这是一次精彩绝伦的阅读,充满可以说给朋友听的新鲜趣闻。” ——《旧金山纪事报》 “罗琦堪称最有趣、最大胆的科普作家之一……她在上一本书里为我们打开了传统科学研究尸体时躲藏其后的大门……罗琦与她所选的主题有着相同的无畏精神,她坚定地相信,没有什么问题是因为太愚蠢而不能问的——就算不能问,也肯定是能Google……这本书帮助我们对科学最隐讳的秘密投去生动、有趣且增长知识的一瞥。” ——科克斯书评网加星书评 “《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的作者玛丽·罗琦,在《科学碰撞性》中解释了许多五花八门的性爱谜题。她延续了令她成为‘全国最有趣的科普作家’的风格,带领我们从实验室到红灯区,游历人类性爱活动研究的前沿领域。” ——《芝加哥论坛报》 “在玩笑和奇闻之余,读者将对性无能、性高潮、自身和勇气皆不同寻常的科学家及其他物种的性行为方式学到很多,且能读到关于豪猪交配的有趣叙述……《科学碰撞性》像一场轻快的歌舞表演,作者无论写什么似乎都能写得很愉快、很享受。” ——黛博拉·布卢姆,《新科学家》杂志 “《科学碰撞性》是一本包含很多科学知识的书,且其传达知识的方式具有很强的娱乐性。” ——杰夫·贝克,《俄勒冈人报》 “《科学碰撞性》充满了科学探险……是一本内容虽渊博却易懂的书。它风格古灵精怪,内容引人入胜,排山倒海的引证更为该书增添了科学可信度。这绝对是一次充满了妙语、华彩和小机灵的令人满意的阅读体验。” ——《胸像》杂志 “(罗琦)写作自选的题材时,总是表现出令人折服的机智和一种低调的自信。” ——哈普尔·巴尼斯,《圣路易邮报》 “在一本书中以审慎、关照的态度写满20世纪人类性爱和性学(在物理、化学、情感方面)的科学研究需要的是一种技能;而能做到机智、幽默、充满乐趣,需要的又是另一种技能。罗琦的第三本书成功地兼顾到了这两点……读者们会发现,书中罗琦加上了许多具有机智感和知识性的注脚,技巧纯熟地预判并回答了许多正文可能引发读者想到的问题……强烈推荐此书。” ——图书馆报道网加星书评 “即便这世上有几千个幽默科普作家,(罗琦)也算得上最滑稽幽默的一个。而且她的选材总是很棒:2003年《人类尸体的奇异生活》中的尸体,2005年《来世》中的鬼魂,以及这一次《科学碰撞性》中这些真正给力的话题。” ——书单网加星书评 “罗琦对荒诞有一种不知疲倦的关注,本人又有一种疯癫的幽默感,由她带我们去参观那不便示人的边缘科学地带令旅途显得非常愉快……罗琦在(对性爱科学)的突袭后,为我们讲述了各种讯息,关于人类的怪癖,关于那些被误作医学的无稽之谈,以及听来更为痛苦的、那些人类为获性满足而愿意采取的极端尝试。” ——《出版人周刊》 “读者为罗琦机智幽默的风格发笑是自然的,文中有许多写得很好的附注,拿来念给一本正经的人听应该十分有趣。” ——《粘贴》杂志 “玛丽·罗琦为自己的书作研究时,总会做足功课……所以在写作《科学碰撞性》时,她不只是去采访性学家、查阅几个世纪以来的实验室资料——还志愿参加了为科学而做的性爱试验。具体说来,她将自己英勇无畏的先生艾德从美国加利福尼亚的家中带去英国伦敦的一个实验室,让一个物理教授为他们动作中的身体(至少是与性爱有关的那些部分)做了实时四维超声成像。很难说她和艾德谁的勇气更值得褒奖,但总之,参与的结果为这本据说献给勇敢研究床笫之间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的不畏嘲讽的男女的书增添了欢乐的一幕。” ——网络版《新闻周刊》 “玛莉·罗琦将《科学碰撞性》写得如此有趣、惹人发笑,很容易使人忽视她研究选题时的执着与认真。好在,罗琦关于母猪人工授精的故事,以及亲手触摸植入假体的阴茎和亲身在超声成像机中大动干戈的故事,都相对明晰地体现了她在写作这本历史上第一次包罗了性爱研究各方面的书籍时,那种投入的精神。” ——《种子》杂志
  • 是高跟鞋还是高尔夫修改了我的大脑?

    作者:[英]科迪莉亚•法恩

    “我思故我在”的时代渐渐消逝了,如今的现实是“其他人思,故我在”。 你以为大脑的神经生理学本质决定了你的性格?你以为小女孩生来就喜欢粉色,小男孩生来喜欢小汽车?不要被你的大脑骗了。世界不断在改变,别人对你的看法(或者你以为他们对你的看法)穿透了你的自我概念,你“被成为”了一个理性有逻辑的男人,一个照顾家庭的女人,或者相反。 可是,如果有人为共情能力付钱的话,男人的共情能力就会突然好起来。而且,女生的数学能力不是天生就比男生差的。人的大脑,其实非常有弹性。 大脑,既不是你的理由,也不是你的借口。你的表现,并不是因为你是一个男人或女人,只和你以为自己是什么样,你觉得别人以为自己是什么样有关。挑战性别和大脑的常识,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破除错觉——不要被大脑刻板印象骗了,认识你自己,给自己更多的可能。 我思故我在?非也,事实上是其他人思故我在。 一张调查问卷,一张纸币,一种颜色,一个词,就改变你的男性/女性行为。男女,强弱,外向内向,职业成就,并不是只由大脑决定,你的自我概念会被穿透,被左右,然后悄悄变了模样。
  • 他们应当行走

    作者:[美]戴维•M. 奥辛斯基(David

    ★2006年普利策奖获奖作品(历史类) 【编辑推荐】 灭活疫苗和减毒疫苗到底应该用哪种,争论至今没有停止。 乔纳斯•索尔克和阿尔伯特•萨宾之间的夙怨持续时间比他们的寿命更长。 有一点可以确定,在对抗骨髓灰质炎的斗争中,他们二位都奉献了毕生精力。 而这场斗争迄今仍是美国医疗史上最重大、最具文化特色的胜利之一。 【内容简介】 本书讲述了美国小儿麻痹症(脊髓灰质炎)肆虐时期的故事,以及为了治愈这种疾病而展开的竞争,重头戏是索尔克(Jonas Salk)和萨宾(Albert Sabin)关于率先研制出疫苗的比赛。 书中详述了20世纪30年代美国国家小儿麻痹症基金会成立的过程,这个基金会彻底改变了美国人募集科研资金的方式和对疾病的看法。脊髓灰质炎的研究颠覆了美国政府在允许新药上市前对新药的审批与检验方法,也改变了法律体系对药厂责任与不安全产品的认定方式。 是扣人心弦的科学悬疑故事,也是社会与文化史,是认识战后美国的一个窗口。 【媒体评论】 最引人入胜的科学写作。 ——《芝加哥论坛报》 这部杰出的作品用绝妙的视角审视了科学团体、慈善,以及20世纪美国文化与社会史。 ——《美国史评论》 历史细节丰富,发人深省,故事讲得非常出色。 ——《科学》 奥辛斯基成功讲述了关于脊髓灰质炎之战的传说,还挖掘出了一些已被遗忘的迷人故事。 ——《经济学人》
  • 极简医学史

    作者:[英]罗伊·波特

    ★医学史入门第一选择 【内容简介】 两小时纵观西方医学史 如此全面又如此精悍 只有罗伊•波特做得到 医学的历史就是人类的历史,人类一直在为生存与健康而战,这是最原始最普遍的斗争。 本书源自罗伊•波特上课的讲稿,以八个主题概述西方医学史,纲举目张,简明扼要。波特机智风趣,视野广阔,从远古到现代,他为我们描述了人类与疾病的生死存亡之战,告诉读者,面对坚不可摧又变幻莫测的敌手——疾病,医学如何一步一步发展到了今天。 【媒体评价】 医学史学家不应只考虑医学技术的发展,还应关照当时的政治与经济环境,以及身处其中的人物之所思所想,并在过去与当下之间建立联系。论这一点,没人比得上罗伊•波特。 ——理查德•霍顿(Richard Horton),《柳叶刀》主编 波特有一种特殊的天赋,能够用令人愉悦的写法梳理庞杂的知识,并加入自己的独到见解。 ——奥利弗•萨克斯(Oliver Sacks),神经科学家、作家 这本书是一位杰出学者对一个重要话题所做的介绍,读来畅快,信息丰富。 ——杰拉德•格罗布(Gerald N. Grob, Ph.D.),罗格斯大学名誉教授
  • 上帝之速Ⅲ——大地的流光

    作者:[美]贝丝•里维斯

    本书是“上帝之速”三部曲的第三部 。 登陆的人们发现新星球并非安宁之地,财资联早已派新舰队登陆了这个星球,开发了太阳能玻璃,并且通过基因修改混合啡多斯的方式把所有的登陆舰队队员变成了奴隶混种人。袭击他们的就是基因突变后从财资联的奴役中侥幸逃脱的混种人战士们。因被误会上帝之速号是财资联的走狗,艾米失去了父母,被变成混种人。而长老也在拯救行动中险些死亡。最后误会消除,为了自由。所有人都联合起来,一起反抗财资联。
  • 上帝之速Ⅰ

    作者:[美] 贝丝•里维斯

    艾米是一名被冷冻在太空飞船上帝之速号的乘客。她告别了她的男友和朋友们——还有自己生活的星球——跟父母一同成为方舟计划的成员。艾米与父母都相信他们将在三百年后,在一颗全新的星球上醒来——半人马座-地球。但在上帝之速号预定着陆日的前五十年的时候,42号冷冻室被人神秘地切断了电源,艾米也从冷冻状态的深眠中被迫醒转。 有人打算杀死她。 现在,艾米被卷入了一个充满反常的小世界。上帝之速号上的2312名乘客都受制于专横恐怖的大长老。而长老——大长老叛逆的年轻继承人,他深深地被艾米所吸引,同时又渴望了解自己是否拥有领导人们的资格。 艾米努力去相信长老。可她应该把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从未到过飞船外面的男孩子身上吗?艾米所知道的,仅仅是她和长老必须在那个唤醒她的人再下杀手之前,揭开隐藏在上帝之速号上的重重谜团。
  • 蝴蝶效应之谜:走近分形与混沌

    作者:张天蓉

    “为什么世界这么美丽,因为我眼睛看到的都是分形”有学者这么说。从漫长蜿蜒的海岸线,到人体大脑的结构,分形无处不在!在美得像天使一样的分形中人类有什么样的惊人发现? 一棵马蹄钉跌倒一个王子,一个王子输掉了一场战争,一场战争失掉了一个王国,同时也改变了整个世界,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事物之间到底蕴涵着什么样的规律? 《蝴蝶效应之谜:走近分形与混沌》从美妙动人的分形到神秘莫测的混沌,探究科学规律的内在之美,发现无序中之有序。 有人将分形和混沌理论誉为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的20世纪物理学的第三次革命。本书首先描述了各种分形的基础知识和特性,包括线性迭代产生的分形如分形龙、科和曲线等,以及非线性迭代产生的曼德勃罗集、朱利亚集等。通过这些例子,介绍了自相似性及分数维的概念。然后,遵循混沌现象发展的历史,通过讲述庞加莱的三体问题、洛伦茨的蝴蝶效应等等故事和趣闻,将读者带进神奇混沌理论的天地中。再进一步通过对一个简单混沌系统--逻辑斯蒂映射的探讨,详细介绍分岔理论、稳定性、及费根鲍姆普适常数等概念。 本书后半部分,介绍了分形和混沌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及前景、分形和混沌的关系、以及与分形混沌密切相关而发展起来的非线性科学。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作为科普书,介绍知识固然重要,传授科学研究之方法更为重要,本书极力体现这个宗旨。作者不仅介绍科学,还煞费苦心地重点介绍科学家作出重大发现时的思路历程,带领读者一起思考,从前人的经验教训中得到深刻启示,从而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创造力。 一本老少皆宜、文理兼容的科普读物。图文并茂,用轻松有趣的语言,加之通俗生动的图解,来讲述深奥难懂的科学理论。为广大读者剥开理论的坚果,使不同领域的人士,都能领悟到数学及物理学的无穷魅力。
  • 利维坦号战记Ⅲ——直到世界尽头

    作者:[美]斯科特•维斯特菲尔德

    如果达尔文不只提出进化论,还发现了DNA? 如果戴姆勒既发明了汽车,又造出武装机甲? 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达尔文主义者与大机器崇拜者之间展开? 这是你所不知道的、未曾发生的历史—— 利维坦号飞艇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烽火中,向着西伯利亚腹地的通古斯大爆炸遗址飞驰,任务是营救著名科学,尼克拉•特斯拉——交流电之父、与爱迪生齐名的伟大发明家。 特斯拉声称自己已经掌握了一种神秘的自然力量。他将建造一台威力巨大的武器“歌利亚”,这将成终结一切战争的武器。 流亡中的奥匈帝国王子亚历山大希望借助“歌利亚”实现世界和平。但在旅程的终点,亚历山大发现自己心中最重要的已不是阻止这场席卷世界的战火……
  • 利维坦号战记Ⅱ——伊斯坦布尔大炮

    作者:[美]斯科特•维斯特菲尔德

    如果达尔文不只提出进化论,还发现了DNA? 如果戴姆勒既发明了汽车,又造出武装机甲? 如果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达尔文主义者与大机器崇拜者之间展开? 这是你所不知道的、未曾发生的历史—— “比希摩斯”是英国皇军海军中最凶猛的巨怪,它可以一口吞掉敌军的战舰。达尔文协约国将会借助它的力量来与机械同盟国抗衡。 德琳是一个扮作男生在英国空军服役的女孩子,而亚历山大则是一个伪装成平民的奥匈帝国继承人。这两人都随利维坦号飞艇出征,希望能阻止战争。但当利维坦号的和平使命陷入危机时,两人发现自己正身陷敌军的领土之上,孤立无援、疲惫不堪。 亚历山大和德琳需要新的盟友军和顽强的斗志面对前方的困难。
  • 触发

    作者:(加拿大)罗伯特·J. 索耶

    一次绝密军事行动的前夕,暗杀者的子弹击中了杰里森总统。总统被迅速送往医院抢救。在同一个医院里,辛格教授正在用一种可以消除创伤记忆的装置做实验。 然而,恐怖分子引爆的特种炸弹让手术室里的总统心脏骤停。杰里森经历了一次濒死体验,但当时他心中所闪现的回忆却并不属于他自己。 真相很快明朗——爆炸所产生的电磁脉冲放大并干扰了辛格教授正在实验的装置的信号,而这突变的信号使一群意外在场人得以读取彼此的记忆。 现在,这群人中的某一个人可以读取杰里森总统的记忆。而总统的记忆中包含了关于即将展开的军事行动的机密情报,这些情报一旦泄露,就便全球生灵涂炭。可是确定这群人中谁和谁的记忆联通了,几乎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尤其是当部分相关人员完全有理由去编造谎言的时候……
  • 太阳系三环到四环搬迁纪要

    作者:玛丽·罗琦 Mary Roach

    我们生存和茁壮成长所需要的东西,宇宙里一点也没有:空气、重力、热水澡、新鲜的产品、隐私、啤酒。宇宙探索在某种程度上是对人类存在意义的探索。一个人可以放弃多少东西?又能承受多少奇怪的事情?如果一年不能走路,你身上会发生些什么?如果一年不能做爱呢?一年不能闻到花香呢?如果你在太空行走的时候吐在头盔里了会怎样?人体从太空往下跳伞还有没有可能存活?要回答这些问题,各个太空机构设立了各种稀奇古怪令人吃惊的太空模拟。 从航天飞机训练马桶到NASA最新太空舱的溅落测试(尸体代替了宇航员的位置),畅销书作者罗琦凭着感染力十足的幽默机智带领我们进行了一场超现实主义的,充满娱乐性的旅程,游览了太空中的生命,以及地球上的太空。她以穷追不舍的热情直追到最尴尬最私密最让人侧目的问题,然后以一种冷静的科学态度调查研究,最后写成一本让人在最奇怪的笑点上发笑的书。
  • 蚂蚁之美

    作者:冉浩

    细致入微的观察,亲切温暖的文字。 淋漓尽致地展现蚂蚁社会真诚、友爱、团结、斗争、权术、谋略、智慧……甚至愚蠢。 窥探地下王国统治者的私密生活,开启深入蚂蚁世界的奇妙旅程。 堪称《昆虫记》之蚂蚁篇。有动人故事、有科普知识、更有如何“玩”转蚂蚁的实用经验! 全书彩印,300余幅精美原创图片。 这是一本由观察者 的第一手资料汇集而成的关于蚂蚁的书,作者以亲身经历向我们诉说着这些常常为我们所忽略的小家伙的故事。 全书共分成三部分,第一部分是蚂蚁王国基本情况的概括和描述,作者如数家珍般地讲述了蚂蚁王国之中的合作、斗争和权术谋略,也讲述了 那些打入蚂蚁世界的食客、间谍和入侵者;第二部分则是挑取了众多蚂蚁家族和物种分成了15个典型话题展开述说,您将在这里看到不同的蚂蚁族群为了生存,在自然选择的伟大法则下所作出的适应性进化,以及让人惊叹的生存策略;第三部分则是专为愿意在观察蚂蚁之路上走得更远的读者所准备,包括了标本的采集、制作以及蚂蚁饲养的基本技术和知识,同时也告诫爱好者要爱护蚂蚁,对它们进行保护性的研究,而非破坏性开发。 尽管全书文笔轻松,如同讲故事般进行着诉说,但是,全书内容除去作者和其朋友的亲身经历外,所有的资料均来自严谨的学术文献或相应的专家,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和科学性。
  • 周天·狩偃

    作者:拉拉

    《周天》系列是以华丽的商周历史、浪漫上古神话为背景的小说,作者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历史幻想世界。 《周天·守偃》以齐国及周天子征讨徐国为主要线索,气势恢宏、有如史诗般壮阔跌宕。在周穆王时代,东方的诸侯徐偃王起兵作乱。齐国上卿世子伯将从军征讨徐国。然而一路上各种征兆显示,大周倾天下之力征伐诸侯小国,并非表面上那么单纯。大周王室的秘密、巫族长老的野心、前方将士的浴血奋战,这一切都不过是隐藏在掌握“混沌”的强者手中的一枚枚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