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媒体

  • 媒体奇观

    作者:【美】道格拉斯·凯尔纳

    《媒体奇观:当代美国社会文化透视》通过分析企业、个人和政府以大众传媒为渠道制造的一个个耸人听闻的事件,向读者揭示了当代美国社会所蕴含的矛盾与危机。作者将被媒体放大的事件称为“奇观”,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媒体奇观”理论,具体从商业、体育、犯罪、影视和政治媒介报道的五大主题选取案例,透彻分析沉淀于媒体信息表层之下的文化内涵,并对人类在新千年的前途提出自己的忧思和警示。
  • 媒体文化

    作者:[美]凯尔纳

    本书是一本研究美国大众文化的著作。作者采取一种批判性的,多元文化和多重视角的立场,结合各种社会理论,对60年代至90年代美国大众文化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析。分别论著经述了电影、电视、流行音乐、广告及其他一些大众文化现象所包含的社会意义。这种分析角剖了权力与统治关系是如何被“编码”进文化文本中的,并提出了如何解续并利用这些媒体文化的方法。
  • 凤凰卫视新闻总监手记

    作者:吕宁思

    本书展示—— 有多少人想当记者,就有多少种当记者的方式。 比起新闻教授的专家来,我显示出边缘人的心态和特征。我的话,要比他们直白很多,也现实很多。尽管没有经过任何评选和认可。挑选记者也未必轮得到我,我还是自说自话,制定了三十条挑选记者的标准,并把它们宣称为“新世纪新潮记者十三大条件”。 我们要逼着记者冲上去,因为那是千钧一发,或者是百年不遇,你冲不上去就完全没有机会了,就像战场上的指挥员,如果你在关键时候婆婆妈妈心疼下属,可能就永远留下不可挽回的遗憾。 同时扮演教父和仆人,将军和士兵、圣人和市侩、智者和傻瓜、法官和囚犯、豺狼和兔子,刽子手和受害人、朋友和对手,合作者和竞争者——编辑的职业真是个让人神经紧绷人格分殊工作,在凤凰卫视的新闻编辑部内工作,至少要慎重妥善处理十大关系。
  • 新浪之道

    作者:陈彤,曾祥雪

  • 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

    作者:黄晓阳

    《魏文彬和他的电视湘军:首次全面揭示湖南电视高速成长奇迹》作者用大半年时间追踪湖南广电十余年的改革历程,翔实记录了"大产业计划"的石破天惊,"一票落选"的惊心动魄,"超级女声的前世今生"以及电视产业过去、现在、未来的阻碍、际遇和困惑。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故事,一段段可歌可泣的心路历程,全面揭示了电视湘军崛起的秘密,也深刻剖析了中国电视业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为中国的电视改革中电视节目的设计制作以及营销,乃至国企改革中的制度创新和团队精神的建设等,提供了值得借鉴、令人启迪的宝贵经验。一个经济并不发达的省份一湖南省在中国电视市场激烈的竞争中脱颖而出,电视湘军现象,引起世界范围内传播研究者、企业管理者以及广大电视观众的瞩目。没有绝对的政策优势,也没有北京、上海、广州等大都市的区位优势,是资金还是人才成就了湘广电?是湖湘文化神秘力量的感召?是穷则思变原始动力的驱策?是某种历史的巧合或者偶然的机遇?这是一本有关激情创业、创新经营的大书,也是激动人心的好书,对于媒体从业人员、企业经营管理者乃至以高校学生、毕业生为代表的年轻人群体,都有很高的阅读价值。
  • 抢滩传媒的傻子们

    作者:妮娜·蒙克

    2001年1月10日,星期一,美国在线宣布以630亿美元买下时代华纳。这则新闻太疯狂了,让人不敢相信。媒体称,这是有史以来最大的并购案,是一个“可怕的超级并购”和“勇气与荣誉的结合”,该“世纪大并购”堪称“地球与网络的超级联姻”。美国在线是个网络新贵,它买下了世界上最大的娱乐传媒公司。   两年后,迷雾散去,股东的2000亿美元财富就消失在网络空间了。由于涉嫌诈骗,美联证券交易委员会和美国司法部开始调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的财务状况。时代货纳“永远的天才”杰里·李文失去了工作,丧失了声誉。美国在线的理想主义领导者史蒂夫·凯斯被迫离开了他创办的公司。2003年9月17日,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宣布将公司名称又改成时代华纳,而公司的标志也从原先的美国在线的标志改为合并之前的时代华纳的标志。时代华纳公司仍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媒体娱乐公司。   《抢滩传媒的傻子们》忠实地记录了美国合并史上最大的失败案例。蒙克用她所知道的每个细节刻画出整个崩溃的过程。   本书旨在认真解读美国在线-时代华纳并购案,详细调查已经完成的及未完成的细节。
  • 默多克的新世纪

    作者:[美] 温迪·古德曼·罗姆

    传媒大亨鲁珀特・默多克是全世界最显赫、最有争议的商业人物之一,他在自己所处的时代创造了一个真实的传奇。默多克以他的高风险投资著称。通过一次次近乎赌博的高风险投资,默多克不仅获得了财富和影响力,而且一次次证明了那些怀疑论者的谬误。他目前拥有的天空环球网络是其商业生涯中创造的最大的媒体企业,是一个总资产高达数万亿美元的庞然大物。 作者罗姆通过对默多克本人、他的儿子们以及公司其他高级官员、高级经理和商业伙伴的采访,在书中戏剧性地记述了默多克的新闻集团在数字媒体广播、电子商务领域以及创造天空环球网络等方面进行的一次次战略冒险,对默多克父子高超的商业才能、新闻集团的经营战略、传媒业的宏观图景进行了全方位的解析。
  • 连线

    作者:加里·沃尔夫

    简言之,是一个人和一本杂志的传奇……   放在大环境中,是一个时代的跌宕起伏……   一直大力地向所有人推荐这本书,只是因为,故事真的很精彩,是一个伟大而疯狂的时代所造就的一个不屈不挠的斗士——路易斯·罗塞托,还有这本举世皆知的杂志——《连线》。   通过本书,中国读者会知道,新经济热潮的主角不仅是比尔·盖茨、杨致远等技术和商业能人,还有一大批新文化的传教士和吹鼓手,比如路易斯·罗赛托,比如凯文·凯利,他们创办媒体、开设网络社区、召集精英聚会……各种新点子从此生根发芽,对时代影响至深。   《连线》是一本什么杂志?   1993年,《连线》杂志横空出世,成为数字化时代的预言家与鼓吹手。   技术与创新、科学与医疗、商业与全球政策、艺术与文化……颠覆传统科技杂志风格的《连线》,站在时代的最前沿,洞察着改变我们生活的一切新兴事物。可以说,中国对于网络的认识,就是从阅读《连线》杂志开始的。   《连线》是一本什么书?   它是一个商业故事,记录了以《连线》杂志创办人路易斯·罗塞托为首的创业者,如何寻找赢利机会和商业模式,如何说服风险投资者、如何成功上市的过程。   但它更是一部心灵的传奇,展现了青春战胜衰老、天真战胜世故、热爱终究战胜所有诱惑的故事。   通过本书,中国读者会知道,新经济热潮的主角不仅是比尔·盖茨、杨致远等技术和商业能人,还有一大批新文化的传教士和吹鼓手,比如路易斯·罗赛托,比如凯文·凯利,他们创办媒体、开设网络社区、召集精英聚会……各种新点子从此生根发芽,对时代影响至深。
  • 童年之死

    作者:大卫・帕金翰,张建中

    童年之死:在电子媒体时代成长的儿童,ISBN:9787508037059,作者:(美)大卫·帕金翰(David Buckingham)著;张建中译
  • 一个狗娘养的自白

    作者:(美)艾伦.纽哈斯

    如果你出身贫寒,必须靠自己闯出一条血路,如果你不满现状,希望以新形象更上一层楼,那这些自白绝对有助于你登上成功阶梯。 艾伦・纽哈斯是一位白手起家的亿万富翁,他把加内特公司发展为美国最大的报业公司,并创办了全美销量最大的报纸《今日美国》。迄今为止,他已出版了《美国各地有话直说》《权力剪影》《真正的一个国家》《世界之窗》《近距离看世界首脑》《差不多一个世界》等作品。目前,他正在写一本新书,讲述人生中“难堪的年代”,该书将为他的第8本著作。
  • 媒体与权力

    作者:卡伦

    围绕媒体与社会关系之间三个关键性问题: 媒体究竟拥有多大的权力?媒体与社会权力的关系是怎样的?新媒体是如何改变现代社会的?权威媒体文化研究学者作出了独到的分析与解读。   本书中这些文章还有另一个共同之处,即其中的每一篇都对大量的相关文献作了批判式的评估。特别应当指出的是,著者一直都试图把长期以来在媒体研究领域“各行其道”的美国和欧洲的学术传统结合起来,并且加以评估。从整体上看,本书引导读者走马观花地回顾了“西方”媒体研究领域中出现过的几次主要争论。   简言之,本书可以满足不同的用途。读者既可以把它看作是对媒体研究领域内的学术争论的概括和评估,从而进行有选择性的浏览;也可把它看作是作者本人试图把握过去25年来深刻改变西方媒体研究领域的思想“海啸”的过程。
  • Trust Me, I'm Lying

    作者:Ryan Holiday

    You've seen it all before. A malicious online rumor costs a company millions. A political sideshow derails the national news cycle and destroys a candidate. Some product or celebrity zooms from total obscurity to viral sensation. What you don't know is that someone is responsible for all this. Usually, someone like me. I'm a media manipulator. In a world where blogs control and distort the news, my job is to control blogs-as much as any one person can. In today's culture...: blogs like Gawker, Buzzfeed and the Huffington Post drive the media agenda; bloggers are slaves to money, technology, and deadlines; manipulators wield these levers to shape everything you read, see and watch-online and off. Why am I giving away these secrets? Because I'm tired of a world where blogs take indirect bribes, marketers help write the news, reckless journalists spread lies, and no one is accountable for any of it. I'm pulling back the curtain because I don't want anyone else to get blindsided. I'm going to explain exactly how the media really works. What you choose to do with this information is up to you.
  • 坏事变好事

    作者:史蒂文

    本书说起来也很老套,无非就是说服读者最终相信一件事:大众文化在最近的30年里,总体发展趋势更复杂、更有益于挑战智力。尽管很多评论家认为,现代的大众文化进入了最低端,正变得越来越“弱智”(用乔治·威尔的话说“这个日益幼稚化的社会”),而我却看到了一番进步的景象:大众文化正越来越成熟,一年比一年更需要人们投入更强的认知力。不妨把这种现象看成是一种积极的“洗脑”:虽然那些使我们沉迷的大众娱乐经常被人鄙视为无用的垃圾,但它们却正稳健地、几乎是潜移默化地使沉迷者的头脑更加敏锐。我把这种向上的趋势称为“睡眠者曲线”,取名自伍迪·艾伦(Woody Alien)导演的科幻电影《睡眠者》的一个经典片断:一组从2173年来的科学家很惊讶地发现,20世纪的人们竞然不懂得奶油派和奶油软糖的营养价值。
  • The Disappearance of Childhood

    作者:Neil Postman

  • 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

    作者:彭兰

    此书对中国网络媒体的第一个十年这一重要的历史阶段首次进行了全景式、全程式的历史记录,并进行了全面深入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中国网络媒体发展史宏观研究方面的空白。对于网络新闻传播的研究,以及当代中国媒体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方汉奇 图书目录 绪论 1 第一章 投石问路:中国网络媒体萌芽(1994一1995年) 9 第一节 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互联网兴起 10 第二节 科技人员先行:中国迈入互联网世界 16 第三节 基础建设铺路:网络在中国延伸 19 第四节 寻求突破:中国媒体踏上新大陆 23 第二章 摸着石头过河:中国网络媒体探索未来之路(1996一1998年) 35 第一节 互联网概念普及:多路媒体抢滩互联网 36 第二节 《人民日报》网络版:“国家队”出击新媒体 42 第三节 《华声报》电子版:小媒体大事业 46 第四节 新浪率先:商业网站涉足新闻 51 第三章 热火朝天:中国网络媒体大跃进(1999—2000年) 57 第一节 从热浪滚滚到寒流暗涌 58 第二节 媒体网站的第二次触网 64 第三节 众人瞩目的联合道路 73 第四节 商业网站继续前行 83 第五节 网络媒体发展纳入国家战略 87 第四章 风起云涌:中国网络媒体继续壮大(2001一2002年) 91 第一节 多条腿走路:网站尝试突围 92 第二节 原生网络媒体命运堪忧 94 第三节 中国网络新闻发展气候晴朗 98 第四节 改版显示网站发展新思路 102 第五节 地方新闻网站与行业新闻网站继续发展与整合 107 第六节 网络新闻在重大报道中成长 111 第七节 商业网站新闻大战 n6 第五章 天时地利人和:中国网络媒体实现跨越(2003年) 121 第一节 网络经济继续复苏 123 第二节 网络新闻发展再遇良机 124 第三节 媒体网站改革与提高 128 第四节 非典时期网络当道 133 第五节 网络輿论一浪高过一浪 138 第六节 商业网站新闻竞争再上台阶 146 第七节 博客现象挑战网络媒体 149 第八节 规范与自律:网络媒体的新高地 151 第六章 十年磨砺:中国网络媒体事业规模初成 155 第一节 多元化、多层次中国网络媒体格局形成 156 第二节 政策法规为中国网络媒体搭建舞台 163 第三节 网民在网络媒体发展中贡献显著 167 第四节 中国网络媒体发展的困惑与阻碍 174 第七章 天地渐宽:网络新闻持续发展 179 第一节 从继承到革新:网络新闻业务与观念的发展 180 第二节 从内到外的认识深化:网络新闻发展模式的探索 202 第三节 主流化与边缘化:网络新闻发展的双重轨迹 214 第八章 柳暗花明:网络媒体经营之路拓宽 237 第一节 事业化还是产业化:媒体网站运行体制的探索 238 第二节 扩大产品线与提升产品价值:网络媒体产品 第三节 从一条腿走路到多条腿走路:网络媒体营利手段的探索 255 第九章 民声彰显:网络媒体干预现实生活 275 第一节 公共领域抑或公共话语空间:有关网络媒体政治功能的理论探索 276 第二节 下情上达与上情下达:网络作为对话渠道的疏通 282 第三节 舆论监督与民意表达:网络舆论力量影响日增 285 第四节 主流与支流:网络舆论的积极意义与消极影响 302 第十章 百花齐放:网络传播研究及网络新闻教育的发展 309 第一节 网络传播研究的发展:视野与手段同时开拓 310 第二节 网络新闻教育的发展:有待完善与提高 332 第十一章 各辟蹊径:中国台湾、香港、澳门三地网络媒体的发展 343 第一节 中国台湾媒体网站的发展 344 第二节 中国香港媒体网站的发展 352 第三节 中国澳门媒体网站的发展 354 结 语 371 附录1:各层次的新闻网站网址 379 附录2:网络媒体及网络传播研究的著作目录 40l 附录3:新闻传播专业网站网址 407 参考文献 413 后 记 419 书摘 节 媒体网站的第二次触网 可以说,1996—1998年是中国传统媒体的第一次“触网”潮。经过这几年的发展,全国已有1/7的报纸办起了自己的网络版。而1999—2000年,是中国媒体的第二次触网潮。对第二次触网的含义,可以从三个方面加以理解。 其一,第二次触网,使传统媒体上网的规模有了进一步发展。中国记协在1999年初成立了专门的调研小组,在这一年底的调查结果显示,全国建立独立域名的新闻宣传单位已达700多家。 其二,对于在此之前已经上网的媒体来说,红红火火的网络经济气氛使他们进一步审视网络的前途与命运,增强了在网络中发展的信心,并重新认识网络这一媒体的价值。大部分中国媒体上网之初,都是以网络版的形式来扩大其传统媒体的影响。在新闻理念、新闻手段方面,还明显受到传统媒体的束缚,但是进入1999年后,一些传统媒体网站已经开始认识与研究网络新闻的独特规律,并在实践中将这些认识体现出来。新闻观念的变化,也带动了经营观念的变化。 其三,对于刚刚加入网络大潮的媒体来说,他们有了一次机会站在P64更高的起点上,考虑自己的发展道路。超越网络版,走“做大做强”的道路,成为了很多媒体上网的基本出发点,事实上,这一阶段,中国媒体不再满足于与网络的浅层次的接触了,越来越多的媒体网站已经显现出要超越传统媒体的雄心。 多种探索齐头并进 1999年1月1日,成立于1996年12月的中央电视台网站改版,这标志着中央电视台在互联网上发展的第一次提速。也反映了中央电视台网站在发展模式上的新思路。 1999年,一批冠以“××网”、“××在线”的媒体网站应运而生。如:《电脑报》网站改称为“天极网”,《中国计算机报》网站改为“赛迪网”,上海文汇新民联合报业集团网站改称“申网”,《广州日报》网站改名“广州日报大洋网”,《深圳商报》网站改名为“深圳新闻网”,《浙江日报》网站除了提供网络版外,还建立了“浙江在线”这一地方门户网站。 地方媒体还开始探索联合的网络发展模式。四川新闻网是这其中的先行者。四川新闻网1998年筹备就绪并试运行,1999年工月正式开通,它先后汇聚了全省106家报纸、广播、电视、期刊等媒体上网。据有关部门统计,它成为了全国各省、市中上网媒体最多的一家新闻网站。它与《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四川有线电视台并列为四川省五大重点媒体。 四川新闻网一开始就十分重视推出原创新闻。它自称在国内首批组建了网络记者队伍,每天都有自采自写的新闻上网。2000年10月“西部论坛”举办期间,网站派出记者对论坛进行全方位采访,据统计,四川新闻网在论坛召开的3天中被中外69家媒体(网站)下载新闻769篇(次),成为这次论坛的最大新闻源。 2000年6月26日,湖北省首家获得网上新闻发布权的网站“荆楚新闻网”正式开通。这是由湖北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湖北电台中广新闻信息传呼中心承办的综合性新闻网站。荆楚新闻网是唯一代表湖北省委、省政府对外发布新闻信息的权威网站,该网站有权调用湖北全省一切新闻。它以各大新闻机构在新闻采编等方面的专业优势为依托,充分运用多媒体技术,发挥互联网优势,把传统媒体与第四媒体有机结合,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荆楚新闻网的成立、开通,标志着湖北省新闻宣传从传统媒体向网络媒体迈出了关键的一步。P65
  • 媒介与权势

    作者:哈柏斯塔姆

    哈伯斯塔姆以浩瀚的历史资料为背景,用了大量的笔墨去描述20世纪美国新闻政治史上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的背景、起因、发展、结尾,新闻界、政界、人民对这些事件的反应,以及这些事件所造成的美国总统与人民、总统与新闻界、新闻界与人民乃至老年人与年轻人、黑人与白人、白领阶层与蓝领阶层之间根深蒂固的信任差距。这些事件主要包括50年代的麦卡锡事件;60年代的猪湾事件,柏林墙,氢弹,总统遇刺,越南战争,大城市的种族暴动,大学校园里的暴动,参议员肯尼迪和马丁·路德·金的遇刺,在越南取胜的诺言破产,留长发问题,性问题,公开说脏话骂人问题,吸毒,州立肯特大学事件,美莱事件,接近萧条,以及水门事件等等。在这些事件背后,一些人不相信美国政府,另一些人不相信新闻,而政府和新闻界彼此又都鼓励人们不要相信另一方。作者在书中用了较大的篇幅将胡佛以后的历届总统作了穿插的描写,使我们目睹了一部活脱脱的美国当代新闻政治史。其间,新闻成为了政治的一条主线,新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着政治结构,而政治又在某种程度上影响着新闻的形成;新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政治人物的取舍,而政界首脑又在某些情况下影响着新闻界人物的沉浮。新闻界巨头和政界首脑之间的关系是客大欺店,店大欺客,有时甚至是互不相让,平分秋色。另一方面,他们又相互依存,密不可分。新闻巨头不涉足政治,报纸就办不下去;而政界首脑离开了新闻也就不成其为政界首脑。新闻成为了政治,产生着权力,本身也就成了政治权力。这部历史蔚为大观,变化多端,令人瞠目,引人入胜。同时,作者在书中所作的分析细致入微,入木三分,放大了的历史细部,有着唤起人们思辨的力量。
  • 怎样当记者

    作者:庹震

    怎样当记者,ISBN:9787800879333,作者:庹震
  • 总统班底

    作者:[美]卡尔·伯恩斯坦鲍勃·伍德沃德,鲍勃

    《总统班底》讲述的是两个年轻的美国记者如何在无意中发现并挖掘出美国历史上最大的政治丑闻,从而改写美国历史的故事。《总统班底》是在水门事件的大部分案情被揭露之后写成的。全书忠实地记录了作者对这一案件的侦破过程。当两个年轻人拿到出版社付给他们的100万美元稿酬时,全体《华盛顿邮报》的同仁向他们投去了羡慕的目光。
  • 我们能相信BBC吗?

    作者:[英]罗宾·艾特肯

    作者提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我们能相信BBC吗?BBC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媒体品牌,每一年都在发展壮大。她的声誉与诚实精准的记者联系在一起。但是作者在书中提到了这个公司普遍存在的左翼思想,这种思想正在危害BBC的公正性。本书展示了为何一些组织和观点得到强烈追捧而另一些坐冷板凳。 书中探讨了“公共广播”的概念,还质疑这是否就简单意味着广播和电视远离商业偏见,还提到媒体中存在的应该警惕的“隐藏的说客”。作者描述了在BBC担任记者和执行者25年的经历,以一种独特的权威视角来分析和讨论了新闻机器的内部运行的生动画卷。还告诉读者BBC是如何回应持不同政见的政客的。 对于一些原BBC职工通过媒体对他的批评,Robin Aitken做出了回应了还详细叙述了他近期与工作者决定发表此书的信函。本书是对于近期热议的公共广播的及时贡献。
  • 认识媒体

    作者:[美] 乔治·罗德曼

    本书共十五章,每一章都以独特的基本架构“历史、行业、争议”展开,分别介绍了图书、报纸、杂志等印刷媒介,电影、唱片、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电子媒介及公关、广告的历史、行业状况以及面对的争议。这种独特的组织方式让读者得以全面直观地掌握媒体的概念,并了解媒体的历史、现状、存在的问题,等等。本书涵盖广泛,可视作一本媒体的小百科全书。 书中实例丰富,贯穿始终。这些来自美国的典型案例,生动形象地再现了美国的媒介生态,使本书成为新闻传播学引进图书中不可多得的优秀入门级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