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希腊

  • 希腊三部曲Ⅱ 桃金娘森林宝藏

    作者:Gerald Durrell

    《希腊三部曲2:桃金娘森林宝藏》跨越生物世界与文学创作的奇才,在爱与阳光的熏陶下,写成的经典顽童散文。“希腊三部曲”既是写作范本,更是趣味横生的童年故事,充满好闻的味道、缤纷的颜色、可口的食物、柔软的触感、奇怪有趣的人物和无尽的爱、学习与玩乐。“希腊三部曲”系列,是保育顽童达雷尔的经典代表作,描写全家人从沉郁的英国移居到阳光的国度——希腊科孚岛,在这座无猜的小岛上生活五年的点点滴滴。他以丰富的幽默感、惊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精彩描述他温馨却又爆笑的亲人、有趣的朋友、科孚岛民以及开启他一生热爱动物的珍贵岁月,堪称全世界最快乐的童年笔记。当年年仅10岁的达雷尔以纯真的心、童稚的眼睛观看科孚岛上优美的自然风景、热情温暖的当地居民、各式各样动物植物,以及行径古怪的一家人。“希腊三部曲”仿佛艾丽斯仙境、伊甸园与镜中世界,充满好闻的味道、缤纷的颜色、可口的食物、柔软的触感、奇怪有趣的人物和无尽的爱、学习与玩乐。在那个动植物种类浩繁、地理景观变化多端的地中海小岛上,小杰瑞(作者的小名)在家人无边的宠爱与信任,启蒙老师无价的友谊与指引之下,以最大的自由,挖掘并拥有了天然丰盛的宝藏。 即使我们生活在城市里,即使我们的童年已远逝——童年依然近在咫尺,因为透过这三本书,达雷尔将交给你一根点石成金的魔棒,让你感受到“麻雀可以像天堂鸟一样有意思,老鼠的行为也可以跟老虎的行为一样有趣味。”“活着,是多么值得开心、感恩的事。只要你去找,充满阳光的日子俯拾即是;只要你别抛弃自己的童心,童年永远近在咫尺”。
  • 英雄挽歌

    作者:{希腊}奥迪塞乌斯·埃利蒂斯

  • 希腊精神

    作者:[美] 依迪丝·汉密尔顿(Edith H

    希腊是西方文明的黎明,也是人类文明最灿烂的时光。在谈论希腊的著作中,《希腊精神》极具吸引力的一本。本书介绍了希腊鼎盛时期的作家,如品达,如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阿里斯托芬,如希罗多德和修昔底德等等。汉密尔顿用优美的文笔描绘了希腊最辉煌时代的思想和艺术成就。 著名学者陈嘉映教授主编并推荐: 依迪丝•汉密尔顿(Edith Hamilton,1867—1963)出身学问世家,从小受到良好的语文教育,特别是古典教育。成年后一直从事教育工作。55岁退休后开始写作。1930年出版的《希腊精神》(The Greek Way)让她蜚声读书界。此后陆续出版了《罗马精神》(The Roman Way,1932),《以色列的先知》(The Prophets of Israel,1936),《真理的见证:基督及其诠释者》(Witness to the Truth:Christ and HisInterpreters,1949),《神话》(Mythology,1942),《希腊文学的伟大时代》(The Great Age of GreekLiterature,1943),《上帝的代言人》(Spokesmen for God,1949)等。每一部都基于深厚的研究,写作则面对普通读书人,行文流畅易读,让人读后受益甚丰。她还翻译了几部希腊悲剧和柏拉图的对话,也成为希腊经典英译的名篇。汉密尔顿出版最后一部主要著作《希腊的回声》(The Echo of Greece)时,已90高龄,文字仍青春蓬勃。 西方文明主要由希腊、罗马、希伯莱、基督教汇流发展而来。希腊、罗马代表此岸理性,希伯莱、基督教代表信仰。在艺术、文学、哲学、科学等精神领域,希腊人创造了无尽的奇观。在政治组织的艺术方面,在世俗生活的文明方面,罗马则为后世提供了辉煌的典范。汉密尔顿说到希腊、罗马,如数家珍。对希伯莱、基督教传统,汉密尔顿也有深入研究。在《上帝的代言人》序言中,她提到自己是以研究者的身份而非信仰者的身份来写作的。我觉得这也是个优点。宗教首先要求信仰,不过,我们不能什么都信仰,我们早已生活在多种精神传统的融会之中;心怀景慕,从多种精神传统中汲取心的光华与智的能量,是现代人,尤其现代的中国人当行之道。更多了解,更多赏慕,不宥于粗陋框架中的中西之争,岂不善哉! 我在美国读书期间,在旧书摊上买到汉密尔顿的几部书,都是一口气读完,尤喜爱《希腊精神》,读了不止一遍。后来,年轻友人葛海滨有意读一点儿希腊,我就推荐他读这本书作为入门,他读得高兴,就断断续续把它翻译出来,作为翻译练习,有些难译的句子,我也曾与他切磋。现在,华夏出版社又行一桩功德,推出这套“汉密尔顿的古典世界”丛书,包括译文经过修订的《希腊精神》。这些书,博学、明达、丰满、优雅,我相信,必有益于滋养我们的心智,必为读书人所喜。(陈嘉映)
  • 古希腊神话与传说

    作者:[德]斯威布

  • 理想国

    作者:柏拉图

    《理想国》是柏拉图最重要的代表作,不仅因为《理想国》内容全面、系统,更重要的是:这部著作最能体现柏拉图的创作意图,使读者能够从柏拉图的政治理想和当时希腊城邦的社会现实出发,理解柏拉图哲学思想的真实依据、现实针对性的历史意义。读者可以从中看到:柏拉图的哲学思辨和他的政治理想、社会经验、生活体验和爱憎情感密切地交织在一起。
  • 神圣的荷马

    作者:陈中梅

    荷马的伟大,不仅仅因为他不朽的诗篇,还因为他深湛的诗学。他并不愚守传统的诗歌“神赋”观,作者在书中展示了荷马诗学的精微。作者还探讨了希腊神话中的“英雄”,这是了解西方历史文化的富矿。 而作者最重要的观点则是重新追溯希腊智识的起源:古希腊的智识始于苏格拉底,还是荷马史诗?苏格拉底代表了“逻各斯”的取向,而史诗和神话则代表了西方文化的另一个取向,“秘索思”。 我们应该从理解西方的单行道上转身,用“二元”的视角重新发现西方。 目录 第一编 荷马与荷马史诗 第一章 概论:“长了翅膀的话语” 一、荷马·荷马史诗 二、诗人·诗歌 三、史诗的构合 四、程式化用语及其他 第二章 亲耳听过当事人的说讲——《奥德赛》第八卷笺注 一、诗唱·竞技 二、德摩道科斯的“故事” 第三章 目击者的讲述——史诗故事的真实来源探析 一、眼见为实 二、缪斯和塞壬的所知 三、“仿佛你曾身临其境” 四、荷马诗论的“另一面” 第二编 神与英雄 第四章 希腊神族的起源 一、东方影响 二、老辈神祗 三、神权的接替 四、神权政治的自我完善 第五章 “父亲”与荷马史诗里的老辈神祗 一、宙斯,神和人的父亲 二、荷马史诗里的老辈神祗 第六章 大神宙斯 一、天空和奥林波斯的主宰 二、最强健的神主 三、谋略之神 四、局限和面临的挑战 第七章 斯库拉的峭壁和卡鲁伯底斯的漩涡 一、两难险境 二、痛失伙伴 三、选择的艰难 四、引发的思考 第八章 英雄 一、宙斯哺育的人中豪杰 二、“平民”英雄 三、长相、力量和战技 四、英勇战斗 第三编 史诗与希腊认知史 第九章 质疑卜释 一、阿伽门农的责斥 二、赫克托耳的质疑 三、欧鲁马科斯的“满不在乎” 四、质疑的群众基础 第十章 走向《奥德赛》——《伊利亚特》里人物认知意识和行为的文本解读 一、阿伽门农的试探 二、帕特罗克洛斯的探察 三、有始无终 四、多隆 五、奥德修斯和狄俄墨得斯的探察 六、走向《奥德赛》 第十一章 《奥德赛》的认识论启示——寻找西方认知史上logon didonai的前点链接 一、忒勒马科斯的疑虑 二、欧鲁克蕾娅的发现 三、标记(塞玛)·伤疤 四、“对我告示明证” 第十二章 “你已讲说确切的凭证”——裴奈罗佩的探察和认知 一、裴奈罗佩的探察 二、求证 三、睡床 四、高超的探察技巧 五、裴奈罗佩的智慧 参考书目
  • 希腊三部曲Ⅲ 众神的花园

    作者:Gerald Durrell

    《希腊三部曲3:众神的花园》跨越生物世界与文学创作的奇才,在爱与阳光的熏陶下,写成的经典顽童散文。“希腊三部曲”既是写作范本,更是趣味横生的童年故事,充满好闻的味道、缤纷的颜色、可口的食物、柔软的触感、奇怪有趣的人物和无尽的爱、学习与玩乐。“希腊三部曲”系列,是保育顽童达雷尔的经典代表作,描写全家人从沉郁的英国移居到阳光的国度——希腊科孚岛,在这座无猜的小岛上生活五年的点点滴滴。他以丰富的幽默感、惊人的观察力和想象力,精彩描述他温馨却又爆笑的亲人、有趣的朋友、科孚岛民以及开启他一生热爱动物的珍贵岁月,堪称全世界最快乐的童年笔记。当年年仅10岁的达雷尔以纯真的心、童稚的眼睛观看科孚岛上优美的自然风景、热情温暖的当地居民、各式各样动物植物,以及行径古怪的一家人。“希腊三部曲”仿佛艾丽斯仙境、伊甸园与镜中世界,充满好闻的味道、缤纷的颜色、可口的食物、柔软的触感、奇怪有趣的人物和无尽的爱、学习与玩乐。在那个动植物种类浩繁、地理景观变化多端的地中海小岛上,小杰瑞(作者的小名)在家人无边的宠爱与信任,启蒙老师无价的友谊与指引之下,以最大的自由,挖掘并拥有了天然丰盛的宝藏。“活着,是多么值得开心、感恩的事。只要你去找,充满阳光的日子俯拾即是;只要你别抛弃自己的童心,童年永远近在咫尺”。
  • 希腊的神话和传说

    作者:【德】斯威布

  • 古希腊抒情诗选

    作者:[古希腊]荷马等

    《古希腊抒情诗选》中选录的则是公元前七世纪以来以不同诗体呈现的关于死亡、爱情、幸福、勇士等的抒情诗。
  • 古希腊文学常谈

    作者:[英]多佛 等

    在西方文化中,古希腊文学,无论就其本身而言,还是就其作为后世书写传统之灵感激起和典故引用的汩汩泉源,都是独一无二的。 这本历史纵览涵盖自公元前700年至公元后550年的时期,主要集中于公元前700年至300年这段最富于创造力和创新性的时期,但也提供了随后800年间的描述。它集中于每个时期重要作家的作品来追踪古希腊文学的发展,以摘自这些作品的片段译文来说明基本观点。内中包括荷马和赫西俄德的诗歌,欧里庇得斯、索福克勒斯、埃斯库罗斯的悲剧,阿里斯托芬的喜剧,希罗多德的历史著作以及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此外,对于古代希腊从政治到地理到幽默的诸多生活方面的讨论将特定时期的文学镶嵌在其同时代的文化背景之中。
  • 地母节妇女 蛙

    作者:阿里斯托芬

    阿里斯托芬(约公元前446年一前385年),雅典旧喜剧代表诗人,创作剧目凡四十余部,现存十一部。阿里斯托芬一生亲历了伯里克利治下的辉煌、伯罗奔尼撒战争的内乱以及雅典由盛而衰的全过程,其剧作取向鲜明,充满着对时势辛辣的嘲讽与抨击,生动再现出诗人对公元前五世纪中期到公元前四世纪初雅典民主政治与文化思潮的反思。 在公元前411年上演的《地母节妇女》中,悲剧诗人欧里庇得斯成为阿里斯托芬笔伐的对象。剧中的主人公——参加地母节的妇女决定处死欧里庇得斯,因为后者在其悲剧中恶意中伤了她们。公元前405年上演的《蛙》标志着旧喜剧向中喜剧的过渡。该剧描述的是酒神狄奥尼索斯因不满于雅典悲剧的处境而赴冥府的经过。诗人对欧里庇得斯与埃斯库罗斯的比较与评判,开创了欧洲文艺批评的先河。 本卷收录的《地母节妇女》与《蛙》系著名古典学家罗念生先生的译作,《地母节妇女》采自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阿里斯托芬喜剧二种》(1981年版);《蛙》采自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古希腊罗马作品选》(1988年版)中的节译本,删节部分由罗彤补译。除因排版致误外,对照本基本上保留了译作的原貌。
  • 古希腊文学史

    作者:默雷

    根据美国芝加哥大学出版社1957年英文版译出。 The literature of ancient Greece.
  • 希腊神话故事

    作者:〔德〕古斯塔夫·施瓦布

    当你开始阅读这本书时,你首先会被连续不断的紧张情节和丰富的细节所吸引,在你还未意识到的时候,你便开始了探索西方文化伟大渊源的有趣的旅程。 在西方,对希腊神话了解的多寡,一向是衡量一个人受教育程度的标志。希腊神话早已成为整个西方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并不断影响着西方的社会文化及文学艺术的发展。希腊神话中的许多情节如今已演变为西方文化中一些最基本的概念;通过希腊神话所阐释的人性的紧张,则为今天西方社会的道德和伦理结构奠定了基础。 因此,如果想撇开希腊神话而谈论西方文化,几乎是一件完全不可能的事。 如果你想真正读懂西方,希腊神话应该是一门入门课和必修课。 本书的出版是一种新的、更有趣的尝试,它以德国作家施瓦布有关希腊神话的不朽名著为基础,加入大量描绘希腊神话艺术作品作插图、文字生动、流畅、图片经典、传神,使你在轻松的阅读中更全面、更完整、更准确地了解希腊的传统,并由此发现整个西方的传统。
  • 古希腊文学史

    作者:(英)吉尔伯特·默雷

    本书专论古希腊文学,上起荷马,下迄亚历山大时期和罗马时期,包括史诗、悲剧、戏剧、文艺批评等文学样式的发生发展,材料翔实,评议卓越,且兼及于历史、哲学和其他自然科学,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一部权威著作,也是高校文科教育的基础教材。
  • 欧里庇得斯悲剧集(全三册)

    作者:(古希腊)欧里庇得斯

    《苦雨斋译丛》体现了翻译家周作人的主要成就。此外需要说明的是,其中绝大部分(除只有印本存留的《希腊拟曲》、《财神》、《伊翁》、《厄勒克特拉》和《腓尼基妇女》外)都依译者手稿印行,恢复了此前印本被删改的部分,而只有在此基础之上,才能真正谈论周氏的翻译成就。 周作人是以文学家、思想家而兼作翻译家的;受众(无论论家还是读者)要一下子把这些身份全盘接受下来,恐怕并非易事。结果,思想家周作人为文
  • 荷马史诗中的生与死

    作者:[英]加斯帕·格里芬(Jasper Gr

    一部关于荷马研究中的经典之作,从生与死的主题切入荷马史诗的解读,引导我们进入荷马所勾勒的世界。 通过对《奥德赛》《伊利亚特》等荷马史诗的经典作品进行解读,引导读者进入荷马所勾勒的世界。 1.作者是牛津大学古典系教授,荷马研究专家。 2. 聚焦于读者耳熟能详的《伊利亚特》《奥德赛》等经典文本,对其中涉及的人物性格、场景设定进行了深入细致地描绘与分析,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宏伟的史诗画卷。 3. 为对荷马史诗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了阅读指引与参考。 本书是一部关于荷马史诗的精彩专题研究。作者从史诗文本出发,从生存与死亡这一永恒主题切入荷马史诗的解读,对荷马史诗中的场景描绘、人物刻画等进行了分析,同时探讨了史诗中有关神明和命运的重要问题。作者通过平易、细致的讨论,引导读者进入荷马所勾勒的世界。同时,作者也回应了一些荷马史诗批评中的重要问题,不仅适用于热爱荷马史诗的普通读者,也能为史诗不同阶段的研究者带来启发和思考。
  • 希腊奇人佐尔巴

    作者:(希)卡赞扎基(Kazantzakis,

    这是一部关于希腊老工人阿历西斯·佐尔巴的传奇故事。 佐尔巴与作者相遇于克里特岛,共同在岛上采掘褐煤。但两人都很清楚,他们急切地等待太阳下山和工人下班,然后两人就可以在海岸边喝酒、聊天。 作者听佐尔巴讲述他的过去,讲述奥林匹斯的乡村、保加利亚的游击队、圣索非亚、褐煤、白云石、女人、上帝、爱国行动和死亡。 佐尔巴的经历和思想对作者产生了强烈的震撼,冲破了人们固有的一切道德、宗教和爱国主义的樊篱。 作者认为,佐尔巴是“我一生中认识到的一个最伟大的心灵、最坚实的躯体、最自由的呼声”。
  • 基督的最后诱惑

    作者:(希腊)卡赞扎基斯

    基督一生中的每一刻都是一场争战,一项胜利。他征服了凡人的七情六欲,不断地将肉体转化为精神,并且向上攀升。抵达各各他的顶峰时,他登上了十字架。但即使到了那里,他的争战仍然没有结束。诱惑——最后的诱惑——在十字架上等着他…… 这是三直年来最富争议性的小说拍成了一部轰动全球的电影。 《纽约时报书评》称其为“一个强烈感人的故事关于一个伟大的灵魂的胜利”;《旧金山纪事报》称其为“灵魂的炸药”;《时代周刊》称其为“烙印般的、高远的、撼人的小说”。
  • 基因的秘密

    作者:[希腊] 尼科斯•帕纳约托普洛斯

    当遗传学家阿尔贝•齐默尔曼在渥太华学术会议上阐述他的最新发现时,受到震动的不仅仅是科技界,而是整个文化产业。因为齐默尔曼证实,经过多年的研究,他确认了艺术家基因。他声称此后可告知任何人他是否生来就是音乐家、画家、作家。 整个艺术界惶惶不安。每个艺术家,或是自称的艺术家都不得不去做齐默尔曼检测,以便证明自己的遗传素质。尤其是在文学界,这一变化是毁灭性的。只有“得到确认”的作家才能发表作品,而其他被科学所抛弃的作家则成了被排斥的人。出版商以及文学评论家都失业了。 但抵制行动也在组织中。在此之前的成功作家詹姆斯•莱特便选择加入了那些拒绝接受齐默尔曼检测者组成的团体“无名艺术家协会”。尼科斯•帕纳约托普洛斯在这部有趣而感人的书中向我们推荐的正是这位作家以极具传奇色彩的临终告白的形式所叙述的故事,其中掺杂着对我们这个社会中科学的作用的思考,以及对一部作品的艺术价值的定义的思考。
  • 尤利西斯的凝视

    作者:诸葛沂

    安哲罗普洛斯,希腊国宝级电影导演,位于欧洲最后一道大师之堤的电影诗哲。 沉默的长镜头与360度的全景构成了一帧帧辩证而诗意的画面。安哲游走于真实、虚幻与超现实之间,创造出时间在空间之中的流动。他建构出“另一个希腊”的历史,宛如流淌不息的河水,呈现出异彩纷呈的文化景观。 相关评论: 透过镜头,安哲罗普洛斯沉默着注视着事件。这是沉默本身的重量,是安哲罗普洛斯摄像机凝视的强度。它使观者不能从屏幕上逃离出来。这种电影摄制是如此具有个人性,它的唯一特性是返回到摄像机本身。这正好造成了刚强和有力的影像。对于我来说,观看这部影片,我深深地感受到了摄像机带来的欢愉,这是电影术语最彻底的意义。 ——黑泽明 在我还没看安哲罗普洛斯的电影之前,我,一个成长中没有父亲的人,还从来没有想过会在一个树的影像中发现他。 ——杜山•马卡维耶夫 如果有幸能选择自己的死亡,我愿意死在电影拍摄的过程当中。 ——安哲罗普洛斯 希腊人是在抚摩和亲吻那些死石头中长大的。我一直努力把那些神话从至高的位置上降下来,用于表现人民…… ——安哲罗普洛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