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佛法

  • 南怀瑾先生答问集

    作者:南怀瑾

    《南怀瑾先生答问集》是二○○○年之后,南怀瑾先生与学生之间对话的记录整理本,分为《有关宗教》、《有关学佛》、《有关修行》、《有关打坐》、《有关人生》五章,“‘信’与‘悟’是什么关系”、“普通人修行学佛,需要什么条件”、“到止的境界之后,这就算得定吗”、“晚上打坐时,想睡怎么办”、“人如何做到‘随遇而安’”等九十五则答问,慧言解答修行次第、人生迷津。
  • 入菩萨行论

    作者:寂天

    《入菩萨行论》即《入行论》,共有十章,其核心是阐述六波罗蜜多,即何谓彻底的布施、彻底的精进努力,彻底的守戒自律,彻底的禅定,彻底的忍辱和彻底的大智。六波罗蜜多概括了大乘佛教的基本内容。因此,千余年来,佛教僧人以及信众把《入行论》作为佛法必读课本。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把《入行论》列为必修教材,是该院系列教材第八部。
  • 定慧初修

    作者:南怀瑾

    《定慧初修》收录了台湾著名学者南怀瑾先生所作的一组佛学讲演录。其中,前三篇是有关修习"戒、定、慧"三学的论述的摘要(首篇《修止观与参话头》为南怀瑾的老师袁焕仙先生所作),后六篇是作者对《观无量寿佛经》(净土宗的根本经典之一)以及禅观、般若正规、观音法门、净土法门等所作的通俗的讲解。“戒”(戒律)、“定”(禅定)、“慧”(智慧),是佛教全部学说的三大组成部分。戒,是用来防非止恶的;定,是用来息虑静缘的;慧,是用来断除烦恼的。它们之间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佛教人士修学的基本内容。
  • 阿赖耶识论

    作者:废名

  • 佛陀的啟示

    作者:[锡兰]化普乐·罗睺罗 Walpola

  • 终止你内心的暴力

    作者:一行禅师

    《终止你内心的暴力》是一本平易近人且深刻的精神指导作品,也是和平地改造内在的实际蓝图。教我们如何去面对、转化内在的暴力与恐惧,如何采取正确行动。 一行禅师是一位倡导和平与入世佛教的实践者,他提倡的修习是将正念生活和社会行动结合在一起。本书诉说一行禅师和他的学生在战时修习和平的故事,并且为我们提出许多简单、有力的建议,可以在每天的生活中实行,以根除存在我们内心的暴力。 一行禅师运用充满想象力的方式激励人心,透过这些和平修习的概要,帮助我们发现转化的力量,在生命的每个层面创造和平。终止你内心的暴力,让和平在我们身上保持活跃,积极地培养理解、爱和慈悲,即使面对误解和冲突时仍不改变。
  • 僧侶與科學家

    作者:馬修‧李卡德

    《僧侶與科學家》是西方科學與佛學深入對話的結晶,內容豐富,對世界本質和生活方式的認知大有助益。--達賴喇嘛 《僧侶與科學家》探討物理學與佛學這兩個平行而涇渭分明的思想,堪稱擴人心智、開人眼目之作,對話間珠璣閃現,凡沈潛深思之士,想必都樂於聽聞受持。--丹尼爾‧柯曼 《EQ》作者 科學與佛學這兩門知識看似毫無關係。佛教強調透過直接思證經驗,闡明心性的重要性,科學著重於發現外在世界,解開我們生活環境和生命的奧祕,這兩者之間是否有相容之處?彼此間能提供什麼樣的智慧火花? 出家前是生物分子學博士的馬修,繼《僧侶與科學家》一書後,與美國知名的天體物理學家鄭春淳展開對談。從佛陀到愛因斯坦,從心的本質到量子力學,讀者可以從中領會人類思想與體驗的結晶。更奇妙的是,兩位作者揭開了科學和佛學間竟有如此多的相似之處!
  • 认识佛教

    作者:净空法师

    净空法师讲于迈阿密
  • 瑜伽师地论

    作者:[印度]弥勒论师 著,李安利 主编 杨

    《瑜伽师地论》100卷。弥勒讲,无著记,略称《瑜伽论》,收于《大正藏》第30册。系印度大乘佛教两大学派中瑜伽派的基础性论书,也是中国法相宗最重要的典籍,为佛学发展史上的划时代作品,被称为佛教思想的一大宝库,其丰富深刻又别具一格的智慧凝聚,为整个人类思想发展史写了非常灿烂的一页,至今依然在世界范围内绽放着耀眼的光芒!
  • 禅定指要

    作者:逸尘编著

  • 心经诀隐

    作者:元音老人

    本书内容包括:佛的契机契理之教、诸法皆空,不住相故,无所得故,《心经》的五重玄义及经文。
  • 不抑郁的活法:六祖坛经修心课

    作者:费勇

    您知道么,持久心情低落,容易导致抑郁。 食欲差,情绪波动大,爱生闷气,难以入眠和平静下来,对什么事都提不起兴趣,莫名沮丧悲伤,觉得人生没有任何意义,这些都是抑郁的表现,如果不及时调理情绪,就会影响工作、生活、家庭和感情,还会导致身体越来越差,甚至一步一步走向极端。 这时候不妨读一读被誉为“治愈系佛法宝典”的《六祖坛经》: 这部唯一由中国人写的佛经,记载了六祖慧能跌宕起伏的人生历程和他亲口传授的佛法精髓,是公认的禅宗至高经典,只言片语都蕴藏无穷智慧,任何人都能从中获益,因为六祖总能用一语点醒梦中人的独特方法,让你顿悟人生的本来面目,教你放下妄念执着,在瞬息万变的世界,更快乐地活在当下,每时每刻都能享受最活波、最自在的生命状态! 翻开本书,在禅宗六祖慧能的句句点醒中,刹那间唤醒身心内在活力!您会惊喜地发现,那些曾经无法化解的心理压力和负面情绪,不知不觉间烟消云散。
  • 净空法师讲《金刚经》

    作者:净空法师

    《净空法师讲 》内容简介:我知道净空法师,是由于偶然邂逅的两位朋友。一位是刚刚落脚南京做小生意的广东人,他得知我写过一部《释迦牟尼佛传》,于是跟我聊及宗教上的问题,说在他们家乡,信佛的人颇多,净空法师的名气很大。他听过净空法师的讲座,感觉很好,也很受教益,问我是否跟净空法师熟悉。他以为我是了解净空的,殊不知,我也是第一次从他这里得知有这样一位法师,心里便暗暗地记下了。 另一位也是偶然的机缘,一次私人聚会,正巧中视金桥的李明珠女士与我同桌。李明珠女士是东北人,薄施粉黛,却有一种素净的端庄,闲聊之下,没有想到她也信佛,而且很虔诚,也是得知我对佛教有些认识,便主动讲起自己学佛的经历。她说,她经常听经,听法师讲解的CD碟片,讲经的人是净空法师——听她说到这里,我的耳朵突然不自觉地竖起来。又是净空法师! 我很是好奇,也很想听一听这其中的因缘故事,便说:“听了什么经?感觉怎样?”她也许看出了我的惊异神情,颇有感慨地说,“你也许想象不到,像我这样一位在商场也算是历练了多年的人会喜欢听佛经。其实说起来,佛是离我们很近的,只是我们平时被许多欲望遮蔽住了,当佛经过我们的身边时我们眼睛看不到,耳朵也听不见。但自从我听了净空法师讲的《无量寿经》(只要一有空,我就每天晚上听上一段),就像被人在迷闷昏沉的睡梦中轻轻拍了一巴掌,告诉你,‘佛从你身边经过了!’我一激灵醒过来,突然发觉自己置身于一片清新的天地之间。
  • 阿鲁老和尚教你不生气的法门

    作者:阿鲁老和尚(Alubomulle Sum

    《阿鲁老和尚教你不生气的法门》 ★ 来自斯里兰卡的日本第一高僧教会你,就算被冒犯、被错怪、被辜负,也照样心平气和、头脑清晰的方便法门。 懂得瞬间化解怒气的人,能够始终以平和、豁达的心态,保持超强的洞察力和准确的判断力;然而,一旦被怒气牵着鼻子走,就会立刻失去正常的判断力,做出伤害自己和他人的言行。 现在,来自斯里兰卡的日本第一高僧阿鲁老和尚,将教给你不再生气的方便法门。被他人言语顶撞冒犯时不生气,被领导错怪而背黑锅时不生气,被好朋友在背后说坏话时也不生气……无论面对何种突发状况,都照样心平气和,保持有条有理的清晰思路。 同时,阿鲁老和尚告诉你,“不生气的人”并不等于人人乐于欺负的老好人,而是摆脱情绪束缚、掌控自我的最强者。你将惊讶地发现,“不生气”所赋予的积极力量,远远超越你的想象。 翻开本书,只要做到不生气,就能拥有永远超人一等的洞察力、判断力和沟通力。 【书摘】 1. 每一次发脾气,总是理直气壮地认为自己是基于某种原因才会生气。然而,如果仔细分析生气的理由,就会发现其实完全是因为依照自己的好恶作判断,才会大发雷霆。 对他人动怒,是因为人们总是认为自己是正确的,错的是对方。 (摘自本书第21页) 2. 不具备生气的条件时不生气,并不值得赞扬。真正的“心中没有愤怒”,应当是齐备生气的条件也完全不生气,就算是被人轻蔑瞧不起、被冒犯、被错怪、被辜负,也能笑脸以对。 (摘自本书第105页) 3. 平息愤怒的方法就只是这样——立刻观照自己的内心。一观照自我内心,怒气就会立刻消失。不需要尝试其他方式,这是既简单又可以马上做到的事情。 没有观照自我的人,在生气过后才会发觉自己生了气。更严重的情况下,可能过了三年,你突然回想起当时令人生气的情景,结果又再度勃然大怒,每回想一次,都会再度摧毁自己,陷入不愉快的情绪之中。 (摘自本书第115页) 4. 不是和对方一起生气,而是观看对方的内心,你会发现:“这个人因为没有自信而感到不安,所以才会欺负别人、贬低别人、无视别人。他之所以贬抑我的能力,是因为自己缺乏能力。这个人只是在发泄自己的愤怒而已,是个受害者。” (摘自本书第159、160页)
  • 正念的奇迹

    作者:一行禅师

  • 生命不再等待

    作者:佩玛•丘卓

    寂天菩萨是公元八世纪印度佛教中观应成派最具开创性的思想家,他所著的《入菩萨行》是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经典之一,讲述了菩萨道六波罗蜜的修行次第:布施、持戒、安忍、精进、禅定,最后达到般若境界。本书以《入菩萨行》为蓝本,以平易近人的文风和亲身修行体验,与读者分享了如何领受传统经教中的亘古智慧,使身处烦恼人世中的我们,寻找到真正的平静与深沉的喜悦。
  • 八正道

    作者:德宝法师

    《八正道》,斯里兰卡上座部长老德宝法师吁请现代人对自己的快乐负起责任,走向微笑解脱的佛陀,从实践佛陀的教法中,学习获得真正的自由和快乐。德宝法师以他深厚的佛教学养和丰富的禅修实践经验,解说了八正道每个道支的深刻内涵,以及人们可能产生的误解或偏见。其辩证精辟,见解独到。透过幽默风趣的口吻,作者不仅让读者明白何谓快乐的内在生活,而且还教你如何在环境保护、人际交往、职业选择、观呼吸练习等方面运用八正道。尤其重要的是,作者融合了南传教理的诠释和现代人的思考方式,精心解说,令人耳目一新。 德宝法师总在书中告诉你,如何在生活中找到无价的心灵快乐之钥。随手翻阅几页,当下观照自己,并且加以实践,你便给了自己最好的照顾和滋养。
  • 无常

    作者:阿姜查

    阿姜查以非常简单与朴实的风格,谈论内观诸法的三个特征——无常、苦与无我,并且提出有力的对治法,让我们可以克服对“改变”的恐惧,包括放下执著、活在当下与从事禅修。阿姜查的教法是以无常为基础,作为修习正念的初始焦点。它是打开大门的钥匙,使人得以进入正法,带领心看见经验的其他面向。当心开始了解一切事物在本质上都是不确定时,贪爱与执取的问题便开始消散与瓦解。
  • 平靜的第一堂課─觀呼吸

    作者:德寶法師/著,Bhante Henepo

    「大師之作,我極力推薦。」──鍾.卡巴辛(Jon Kabat-Zinn),《隨遇而安》(Wherever You Go, There You Are)作者 「經典之作。」──《探索之心》(Inquiring Mind)雜誌 「令人驚嘆的清晰與明確」──約瑟夫.高斯坦(Joseph Goldstein),《一法》(One Dhamma)作者 「德寶有一個充滿魅力的聲音,以及明確的表達能力,很難讓人不喜歡。」──《香巴拉太陽》(Shambhala Sun)雜誌 「對新手而言很有價值,尤其是那些沒有老師指導的人。」──拉瑞.羅森柏格(Larry Rosenberg),《呼吸相續》(Breath by Breath)作者 這是一本用最簡單的語言,一步一步引導你如何進入南傳佛教內觀禪的實用手冊,是為了真正想要禪修的人所寫,尤其是為了剛要起步的人--比你可能想到的更簡單。作者簡單明瞭地指出每一個禪修的方法,告訴我們它的作用,以及讓它運作的方法。 所謂的「內觀」(vipassanA)禪修,是南亞與東南亞佛教教學與修行的主題。vipassanA是巴利文,意思就是「內觀」,這個修持方式的目的是要讓修行者洞見事物的本質,清楚了解每一樣事物真實的運作方式。 本書將介紹如何透過單純覺察與清楚掌握整個呼吸的過程,達到正念。以呼吸為專注的焦點後,禪修者可以進而觀察他所認知的整個世界。禪修者可以按照書中的指導,學習觀看一切身體經驗、感受與思想的變化,並且學習研究自己的心理活動與意識轉變,而這就是一切修行的基礎。 本書已被譯成好幾種語言,並在世界各地出版。此書的泰文節譯版本,還被選為泰國高中課程的教材。 當情緒發號施令,你突然失去了平靜,成為煩惱的奴隸時, 就讓南傳佛教的內觀禪修法,教你如何重新作主! 這是一本用最簡單的語言,一步一步引導你進入南傳佛教內觀禪修的實用手冊。作者簡單明瞭地指出每一種禪修的方法,告訴我們它的作用,以及運作的方式。 所謂的「內觀」(vipassana)禪修,是南亞與東南亞佛教教學與修行的主題。vipassana是巴利文,意思就是「內觀」,這個修持方式的目的是要讓修行者洞見事物的本質,清楚了解每一樣事物真實的運作方式。 本書將介紹如何透過單純覺察與清楚掌握整個呼吸的過程,達到正念。以呼吸為專注的焦點後,禪修者可以進而觀察他所認知的整個世界。禪修者可以按照書中的指導,學習觀看一切身體經驗、感受與思想的變化,並且學習研究自己的心理活動與意識轉變,而這就是一切修行的基礎。 ◎你在對什麼生氣? 當我們對某人生氣時,通常只是針對一些特定的事、幾句粗魯的話、一個特殊的眼神,或是一個無心的行為,時間一般都很短暫。在我們的心裡,那個人的其他部分都不見了,只剩下啟動我們心中按鈕的那個部分。當我們這麼做時,其實是將整個人很小的一部分抽離出來加以放大,然後予以無限上綱。我們並沒有看見事件背後其他的因素與力量,我們只將焦點放在那個人的局部,也就是會讓我們生氣的那個部分上。 ◎你能改變另一個人嗎? 對別人傳送慈心,真的可以改變那個人嗎?修慈可以改變這個世界嗎?當你傳送慈心給遠方的人,甚至陌生人時,你當然無法得知效果如何,但是你可以注意修慈對你自己內心平靜的影響。關鍵在於你自己祝福他人的誠意。事實上,效果是立即的。唯一發現它的方法就是你親自去嘗試。 ◎你會對生病的人生氣或失望嗎? 為什麼人會殘忍或刻薄?也許那個人是在不幸的環境下長大的,或者也許那個人有隱情,才造成他或她行為殘酷。佛陀要求我們把他們想像成被惡疾纏身的人,我們會對生病的人生氣或失望嗎?或者我們會同情與悲憫他們?我們的敵人也許比我們所愛的人更需要我們的慈心,因為他們的痛苦相對而言要大得多。 ◎仇恨能平息仇恨嗎? 如果別人傷害你呢?如果別人侮辱你呢?你會想報復,那是正常的人性反應。不過,那會把我們帶到哪裡去呢?「仇恨永遠無法被更多的仇恨所平息……以暴制暴的反應是一種制式的反應,它是學習而來的,並非與生俱來。如果我們從小就被訓練成要忍耐、仁慈與溫柔,那麼慈愛就會變成我們生命的一部分。」
  • 当和尚遇到钻石II

    作者:麥可.羅區格西(Geshe Michae

    善用業力法則.創造富足人生-當和尚遇到鑽石-2,ISBN:9789866409097,作者:羅區格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