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西方哲学

  • 福柯思想肖像

    作者:刘北成

    作为特立独行的思想家,福柯及其著作影响世界学术界甚广。他侧重边缘历史的研究,为西方当代文化的发展重新建立了坐标。其知识考古、系谱学、知识-权力理论在当代西方社会科学各个领域依旧具有重大的影响。福柯的个人经历也颇值得关注,他与20世纪60年代以后法国的政治运动紧密结合,在风云变幻之间勾勒出那段时间法国学界的气象;他的同性恋形象也使他迥异于其他学人。本书取精用宏,叙事生动,为中国读者了解福柯打开了一扇大门。
  • 最伟大的思想家

    作者:张世英,赵敦华

    本套丛书共包括45册,即:《奥古斯丁》、《亚里士多德》、《笛卡尔》、《德里达》、《阿伦特》、《伊壁鸠鲁》、《阿奎那》、《柏拉图》、《休谟》、《杜威》、《黑格尔》、《海德格尔》、《哈贝马斯》、《弗洛伊德》、《贝克莱》、《霍布斯》、《伽达默尔》、《福柯》、《加缪》、《胡塞尔》、《帕斯卡尔》、《波伏娃》、《波普》、《荣格》、《怀特海》、《苏格拉底》、《康德》、《皮尔士》、《萨特》、《尼采》、《莱布尼茨》、《克尔恺廓尔》、《洛克》、《马克思》、《梅洛-庞蒂》、《密尔》、《蒯因》、《罗蒂》、《卢梭》、《罗素》、《叔本华》、《斯宾诺莎》、《梭罗》、《陀思妥耶夫斯基》以及《维特根斯坦》。 编辑推荐 北大、人大、复旦、武大等校30名师联名推荐,哲学专业学生、文科大学生及哲学爱好者的必读书。 1. 图书性质: 哲学入门读物、大家小书。 2. 读者定位:高校哲学专业学生、哲学爱好者。 3. 著译者简介: 主编:张世英、赵敦华; 著者:英文原版主编克拉克为巴黎国际哲学院院士,各著者均为美国大学权威学者。 译者:均为国内大学或研究机构的权威或新锐 (如罗素研究专家陈启伟、海德格尔研究专家张祥龙、怀特海研究专家李超杰等) 4. 内容简介: 思想导读或指南,包括简要的思想家生平、最具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介绍。 5. 思想解读: 概要介绍,要言不烦,特点、要点突出,解读准确到位。 6. 写作风格:简明、易读、亲切、有趣味。

  • 萨特

    作者:[美] 理查德·坎伯

    《萨特》内容简介:让-保尔·萨特(1905—1980)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法国思想文化界最活跃的人物。在哲学方面,他是战后流行于整个西方世界的存在主义哲学的代言人;在文艺理论方面,他针对文坛上“为艺术而艺术”的普遍倾向而提出“介入文学”,主张文学家介入时代,“为改变周围的社会出一份力”。在小说和戏剧创作方面,他积极介入同时代的重大社会政治问题,同时为他主张的哲学作出通俗而形象的注解。他的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并在世界范围内有着广泛的影响。本书是“世界思想家译丛”中的一册,“世界思想家译丛”精辟地论述了西方历史上著名思想家的学术观点,以及这些思想产生的背景和发展线索,是广大学生和哲学爱好者步入人类智慧殿堂的入门书。丛书紧扣思想家的原著,并联系当前的现实,目的是激发读者思考问题和进一步阅读原著的兴趣。丛书的每位作者都是研究该思想家的著名学者,对其本人及原作都有独到的见解。尤为可贵的是,丛书既介绍了每位思想家的生平,又清晰地梳理了其思想发展的脉络,是一套集文化普及与学术研究于一身的难得的佳作。丛书的每位译者均是国内研究该思想家的专家,曾翻译过多本西方学术著作。
  • 维特根斯坦

    作者:贾可·辛提卡

    本书首先简要介绍了维特根斯坦的生平经历及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让我们了解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脉络,然后则对维特根斯坦的著作《逻辑哲学伦》、《哲学研究》等,以及维特根斯坦的思想进行了细致、深入地解读,让我们既能全面了解维特根斯坦的整体思想,又能准确把握其富有启发性和包蕴性的思想。
  • 居伊·德波

    作者:[法] 樊尚·考夫曼

    居伊·德波一生都在刻意地避免传奇,避免把传奇与可视物、表象以及当前越来越多的或清晰或模糊的自传风潮相联系。从这个意义上说,他也拒斥后来很快被称作景观的东西。他从来不遵守强加于生活的可视规则。他创立自己的规则,创作文本和影像,以避免受到完全世俗和总是如同侦探片般模糊的当代传记评判眼光的暴政。他的生活和作品都是对这种观点的挑战,这种挑战被错误地解读为对影像的固有仇恨。但是,他竭尽全力拒斥一切试图认证、指定和适应的评判。为此,他进行了真正的战斗,这是他希望带给这个社会的深刻内核。
  • 尼采

    作者:周国平

    在西方哲学史上,尼采向来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尼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在哲学上提出了一些什么新问题?他和现时代有什么关系……周国平在认真研究了尼采的生平和著作,经过自己独立的思考,提出了一些与过去习惯的说法颇为不同的见解。周国平说:“尼采需要的不是辩护,而是理解。只有弱者才需要辩护,而尼采却不是弱者……”
  • 二十世纪的教训

    作者:(英)卡尔・波普尔

    卡尔・波普尔是20世纪最重要的思想家、哲学家。他的思想和作品从1970年代末开始被介绍到我国,到现在,他的一些主要著作都已经有了中译本,有些甚至有几个中译本。这本《二十世纪的教训》是卡尔・波普尔在生命中最后几年发表的两个演讲和接受意大利记者贾恩卡洛・博塞蒂(Giancarlo Bosetti)访谈的记录。和他的其他作品不同,这本书更多地表达了卡尔・波普尔对过去的这个世纪的看法,对这个世界的苦难和希望的关怀。他谈了冷战结束后的世界,谈了波斯尼亚战争,谈了媒体的危险,谈了知识分子的责任……由于是访谈和演讲,加上波普尔一贯的清晰风格,这本书在阅读上也非常容易。
  • 加缪

    作者:理查德·坎伯

    《加缪》包括:生平与著作、加缪哲学思想的宗教根源、卡利古拉与西西弗斯等内容。
  • 维特根斯坦的拨火棍

    作者:David Edmonds,John E

    本书是一本迷人的著作,它熔哲学、历史、传记以及侦探于一炉。两位作者通过实地调查和大量访谈,重返历史现场,破解重重谜团,将故事的真相娓娓道来。其笔力所及,从维也纳中心地区犹太人聚集地,到重压之下的记忆,到有关剑桥及其古怪的哲学教师们(其中包括作为仲裁的伯特兰·罗素),都描绘得极其生动。当然在整个故事的中心,矗立着的是两位哲学家本人——维特根斯坦和波普,这两位20世纪的哲学巨匠,同样地骄傲、暴躁,同样地富于传奇色彩,而且,同样地渴望全力一搏……
  • 看哪这人

    作者:[德] 弗里德里希·尼采

    《看哪这人》是德国著名哲学家尼采的自述,它代表着尼采后期的思想。作者本人认为:“这本书具有绝对的重要性,它为我本人和我的著作提供了某些心理学和传记性的材料:人们对我的情况将人一目了然。”了解尼采其人及尼采的思想,均不可不读此书。
  • 康德传

    作者:[苏联]阿尔森·古留加

  • 波普尔自传

    作者:波普尔

    《波普尔自传:无尽的探索》主要内容:一切活的事物都在寻求更加美好的世界。如果我们过于爽快地承认失败,就可能使自己发觉不了我们非常接近于正确。真正的无知不是知识的缺乏,而是拒绝获取知识。 企图缔造人间天堂的结果无一例外造成人间地狱,它导致不宽容。每一个人只有为自己可选择的志业而牺牲的权利,但任何人都没有权利去鼓励别人为一个理想而牺牲。如果生命不会完结,生命也就不会有价值;正是部分因为随时都可能失去生命,才认识到生命的价值。
  • 无尽的探索

    作者:[英] 卡尔·波普尔

    卡尔・波普尔是开放社会最重要的斗士。从没有一个用英语写作的哲学家,在他工作的范围和质量方面,能与卡尔・波普尔相比……人类思想的宽广领域也很少没有受到波普尔的工作与探索照耀的。《无尽的探索--卡尔・波普尔自传》是他对自己及其思想最精彩的介绍。
  •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

    作者:周国平

    《尼采:在世纪的转折点上》作者周过平,在西方哲学史上,尼采向来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尼采曾经提出要对一切价值进行重估的口号,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他自己却也成为重新估价的对象。这倒并不奇怪。历史在阔步前进,世界在急剧地变化,人们的思想、观念、看法以至评价事物的标准和方法也必然会随之而发生变化。对人的评价也不是一成不变的,“盖棺论定”的说法似乎不大符合辩证法。随着时代的推移,过去不能被人们理解的东西,现在变得可以被理解了;过去遭到人们忽视和遗弃的东西,现在又受到重视并从中发掘出新的意义。这样的事例在历史上难道还少吗?   在中国,尼采学说的命运是不大妙的。本世纪初叶,当它刚传入中国时曾经在一部分知识分子中间时兴了一阵子,接着就被某些人歪曲利用,与德国法西斯掀起的“尼采热”相呼应,从此就一直背上了种种恶名。尽管尼采在当代西方世界的影响越来越大,我们近三十多年来却没有出版过一部尼采的书或我国学者评述尼采的研究著作。这种状况不能认为是正常的。尼采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他在哲学上提出了一些什么新问题?他和现时代有什么关系 ?他对现代西方思想的发展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至今不仅在广大读者、而且甚至在哲学界不少同志头脑里仍是茫然。尼采研究上的这种落后状态,妨碍了我们对现代西方思想的发展作深入的理解。因此,认真地研究尼采,实事求是地按照尼采哲学的本来面目去作出科学的重新估价,确实是我国西方哲学研究的一项重要任务。   周国平同志的这部著作是对尼采进行重新估价的一个初步的尝试。他在认真地研究了尼采的生平和著作的基础上,根据第一手材料,经过自己,的独立思考,提出了一些与过去习惯的说法颇为不同的见解。我觉得这是应该欢迎的。希望读者不要把这部著作误解为替尼采所作的辩护。在历史的审判台前,只有弱者才需要辩护,而尼采却决不是弱者。他所需要的不是辩护,而是理解。这部著作所提供的正是关于尼采的一种新的理解。   尼采哲学是资本主义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以独特的方式预示了现代西方社会中深刻的精神危机。因此,在研究尼采学说时要充分估计到它的两面性和复杂性。对复杂的事物尤其要注意调查研究,尊重客观事实,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去进行具体的分析,切忌从一些简单的条条框框出发,受先入为主的成见的束缚,根据道听途说的第二手材料,随便作出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的形而上学的结论。从实际出发,对具体事物作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灵魂,当我们在研究哲学史上的人物和思想时,也决不能忘记这一点。当然,在进行研究分析的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产生不同的意见和看法,特别是对尼采那样的人物,很可能会有不同的甚至相反的评价。我想,对这样的学术问题不能、也不可能要求“舆论一律”,唯一的正确解决办法就是允许充分地展开自由的讨论,通过“百家争鸣”来提高我们的认识,使我们能够在深入理解的基础上对尼采哲学作出真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说明。如果周国平同志的著作能引起读者们对尼采哲学的兴趣,重新思考一下尼采提出的问题,促进关于尼采的研究和讨论,那就将是他对我国西方哲学研究所做的一件大好事了。
  • 罗素自传(第一卷)

    作者:[英] 伯特兰·罗素

    罗素一生兼有学者和社会活动家的双重身份,以追求真理和正义为终生职志。他的主要贡献首先是在数理逻辑方面,由此建立起来的逻辑原子论和新实在论,使他成为现代分析哲学的创始人之一。 第一卷记叙了罗素的早年岁月,他的家庭情况,他所受的教育,他最初的婚恋和他写作《数学原理》一书的背景。自传中揭示了支配着罗素生命之舟的三种激情: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的同情。
  • 康德传

    作者:[美]曼弗雷德·库恩

    仰瞻天上的炳朗星空 俯抚心中的道德法则 五十年来最全面的康德传记 人们通常以为,康德只是个单纯的思想家,终其一生都在普鲁士偏僻一隅过着离群索居、机械一样规律的生活,既没有故事也没有历史。库恩教授的这部传记则最终打破了这一神话。 库恩教授指出,康德的生平本身就相当有趣,与以往只着重于康德晚年的传记不同,本传记着重于正在构思《纯粹理性批判》的年轻哲学家,再现了一个多面向、真实的康德形象,从而打开我们了解康德其人及其时代的有趣视野。 康德的生命几乎横跨了整个18世纪。在他成年岁月中发生的西方世界里最重要的变化,直到今天仍然影响着我们。我们现在认识到的世界,便是在那个历史时期里成形的。而从康德的这部传记里,我们可以知道他的哲学其实就是在回应新的现代性概念。他的思想生活反映了当时文化、政治与科学的最重要发展,他的观点是对于当时文化气氛的反思。英法的哲学、科学、文学、政治与风俗,形成了他日常交谈的主题。即使像美国独立运动与法国大革命这些比较遥远的事件,对康德也有明显的影响。我们必须在这整个世界背景下去了解他的哲学。 康德属于哥尼斯堡的特殊知识氛围的一部分,本书探讨了他与哈曼、冯•希佩尔、赫尔德、赫兹等“哥尼斯堡启蒙运动”代表人物的生活如何交织在一起,以及康德如何在与他们的交往中被引导。而康德的批判哲学必须在这个背景中去了解。这部传记将比既有的传记更加凸显这些视野。换句话说,这将是一部康德的思想传记,旨在呈现康德的思想生活如何扎根于他的时代。 本书的不同之处,在于较不着眼于康德的标准哲学作品,而专注在康德生活里的重要事件,以及它们和当时世界重大事件之间的关联。在不忽略康德生平与著作的代表性细节的前提下,以康德的知性之旅为叙述的轴线,带领读者巡礼康德曾经走过的旅程——从探讨牛顿物理学的形而上学基础的学者,到捍卫启蒙的文明世界道德的伟大思想家。 本书作为一部哲学家的传记,把康德的生活故事与其作品的哲学意义给整合起来,从哲学与历史的观点来看都言之有物,因而被誉为五十年来最全面的康德传记。
  • 西方哲学史(下卷)

    作者:[英] 罗素

    罗素的《西方哲学史》的特点在于,它是在哲学与社会生活的相互作用和密切联系中讲述西方哲学发展的历史,而不是单纯地讲西方哲学自身的发展,不是讲纯哲学概念或哲学问题的发展。罗素认为,哲学是社会政治生活的一部分,哲学家的学说不是个人孤立思考的结果。社会环境和已往各种哲学学说对一种哲学学说的产生都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哲学家们是时代的社会环境和政治制度的结果。另一方面,他们又是后来的社会政治制度形成的原因之。因而,他在本书中,总是试图把每一个哲学家看作是时代的产物。又考察他们对时代的影响。例如,为了使读者更容易理解斯多葛派和伊壁鸠鲁派的哲学,本书比较详细地介绍了希腊化时代的社会历史情况;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经院哲学的产生和发展,本书介绍了从5—15世纪基督教发展的知识。 本书的特点之二是,从时代的社会生活与哲学的关系出发,对本书中所要论述的哲学家的选择与一般的哲学史有所区别。他不是完全以哲学本身的优越性为选择标准,而是更加看重哲学家的学说对时代社会生活影响的大小。有些政治家和诗人,由于他们对哲学发展有比较大的影响,在本书中也占有一席地位。 本书的第三个特点是,罗素是个著名的哲学家,他对哲学和社会生活有独特的认识,对哲学发展史有独到的理解,本书由他一个独自写出,可以很清楚地看出他对西方哲学史发展的线索,及哲学史发展过程中的统一性的认识。
  • 西方哲学史(上卷)

    作者:罗素

    本书作者是英国著名哲学家、社会活动家。本书强调“哲学和政治社会情况的联系”。
  • 历史的用途与滥用

    作者:(德)弗里德里希・尼采

    本书是德国思想家尼采于1874年出版的一部重要作品,被认为与尼采早期的另一部杰出作品《悲剧的诞生》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尼采在本书中所要探究的是关于历史对于人生、社会的正反作用。尼采认为,历史对于个人或民族是必要的;但是,一旦“历史感”到了一定的程度,这种历史感就会伤害并最终毁掉一个人、民族甚至文化体系的生命。因此,必须确定“回忆”的限度,使历史最好地服务于生活。本书具有十分典型的尼采式的文风:热烈、有力,痛快淋漓的批判,看似偏激的措辞,读来却给人以一种振奋感。
  • 西方哲学史

    作者:(美)梯利

    哲学史旨在有联系地阐述那为解决存在问题或使人了解我们的经验世界而作的各种尝试。它是从古至今探源究理的人类思想的发展史;不仅按年代列举和解释各种哲学理论,而且研究各种哲学理论彼此的关系、产生的时期,以及提供哲学理论的思想家。每一种思想体系或多或少地有赖于其所由兴起的文明、以前各种思想体系的性质,及其创始者的个性;它又反过来对当代和后代的思想和制度发生很大的影响。所以哲学史必须力求把每一种宇宙观放在它适当的背景中,把它看作是一个有机整体的一部分,把它同它过去、现在和将来的文化的、政治的、道德的、社会的和宗教的因素联系起来。哲学史又必须试图追踪人类思辨历史上往前推进的线索:说明称为哲学的思想观点怎样产生,各种问题和提供的解答怎样引起新的问题和答案,各个时代对于达到最后的解决有哪些进展。 介绍各种体系时,我们将注意让作者摆出自己的观点,而不泛加品评。可以发现:哲学史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哲学最好的评论者;某一体系由它的后继者所继承、演变、发挥或推翻,这就会暴露其中的错误和矛盾;这种体系又往往是新的思想倾向的起点。哲学史家在自己的研究中应当采取不偏不倚和客观的态度,并且尽可能避免在探讨中渗入自己的哲学理论。但是完全消除个人因素是不可能的,哲学史家先人为主的成见必然在一定程度上流露于他的著作中。其表现方式多种多样:重视某些哲学,表明什么是进步和衰退,甚至对各个思想家论述的篇幅也有所不同。所有这些都是无可避免的。不过,应当让每个哲学家有机会充分地表明自己的论点,而不要常常加以批驳,使他受到干扰。而且我们不能单从现在的成就方面着眼来批评一个体系,就是说,不能用今天的标准来衡量而贬低它。同近代理论相比较,古希腊的世界观似乎是朴素、幼稚和粗糙的,而嘲讽这种世界观却极不明智。从当时的观点来看,人类最初努力了解世界而形成的这种世界观,显然是划时代的事件。评价一种思想体系,必须着眼于它本身的目的和历史背景,着眼于同它直接的前身和后继的体系相比较,着眼于它的前因后果以及由它所引起的发展。因此,我们的研究方法是历史的和批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