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卢梭

  • 让-雅克·卢梭明信片画传

    作者:让-雅克.马奈(瑞士)

  • 视读卢梭

    作者:

    《视读卢梭》作者戴维·鲁宾森清晰简要地阐述了卢梭的观点,艺术大师奥斯卡·扎拉特引人入胜地将此改编成剧本,带领读者了解卢梭遭受迫害和偏执狂妄的动荡一生。“这个世界没有人和我一样……”这就是卢梭《忏悔录》挑衅的开场白-一本深刻剖析内心世界的自传。 他是音乐家、诗人、小说家、植物学家。但他首先是个哲学家。虽然卢梭曾经坚决否认自己是哲学家,但他终究是提出“文明的价值是什么?”的第一人。他的回答是——文明破坏了自然的美好,同时增大了社会的不平等性——他的启蒙思想不仅让同时代的人震惊,也对今天的我们不断提出挑战。 是卢梭激发了法国大革命吗?浪漫主义、心理分析和存在主义都可以从他这里追根溯源吗?《视读卢梭》展现了一个特立独行的思想者。他的观点对我们理解童年时代、教育、政府、语言和其他很多方面都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
  • 忏悔录

    作者:让·雅克·卢梭

    卢梭的这部自传是这个世界上一切自传作品中最有价值的一部,整个自传是在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续完成的,是一个激进的平民思想家与反动统治激烈冲突的结果,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压迫面前维护自己不仅是作为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权和尊严的作品,是对统治阶级迫害和污蔑的反击。他在书中的确以真诚坦率的态度讲述了他自己的全部生活和思想感情、性格人品的各个方面,充满了平民的自信、自重和骄傲,书中所体现的强烈的个性解放精神,重视情感、热爱自然的人文思想,及在哲学、艺术、审美等方面的卓越成就,深刻地影响了19世纪欧洲思想和文学的发展,是一部最活生生的个性解放的宣言书,坦率和真诚达到了令人想象不到的程度,这使它成了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   “要是没有他,法国文学就会朝另一个方向发展。”   他就是卢梭。他的《忏悔录》与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同样经典。   卢梭的《忏悔录》披露了一个人一生全部的内心真实,是一种新的、绝对真实的精神自传。作为法国第一位最勇敢的平民思想家,他性格热情奔放而又极端敏感,大悲大喜旁若无人,缺乏自制力。他睿智但活得苟且,他骄傲但卑微,他坦诚但也有掩饰。在自传里,卢梭忏悔了青年时代的偷缎带事件,使他终生感到沉重的内疚;成年时代遗弃自己的孩子而没有尽父亲的职责:老年时代遇到从前有恩于他的心上人德·华伦夫人贫病交困而无动于衷;对杜德托夫人则产生了不合时宜的爱情。在卢梭看来,他直言不讳和受尽苦楚本身就是一种补赎,洗涤了罪孽。他可以坦然正视那个迷途知返的人。   由于卢梭的“自曝隐私”,一些后来的哲学家包括罗素认为卢梭根本不是哲人。但卢梭触及了哲学的本质问题——他首先以自己为解剖标本。对人性做了一次深刻的探讨。卢梭启示我们“懂得光明正大地去享受自己的存在,这是绝对的、甚至可说是神圣的完美。”
  • 忏悔录

    作者:让·雅克·卢梭

    忏悔录(全译本),ISBN:9787535434340,作者:(法国)让·雅克·卢梭 著,李新蕾,高莉敏 译

  • 忏悔录

    作者:卢梭

    本书是18世纪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教育家和文学家卢梭于晚年撰写的自传体小说。卢梭在书中以惊人的诚实、坦率的态度和深刻的内省,叙述了自己从出生到1766年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50多年的生活经历,讲述了他的全部思想感情,剖析了他的行为和内心世界。小说的问世,开拓了浪漫主义文学的道路,深刻地影响了19世纪欧洲思想和文学的发展。   本书是18世纪欧洲历史中极为重要的思想材料,具有重要的思想价值和文学价值。 全书共12章,分上下两卷。前六章为上卷,后六章为下卷。上卷叙述卢梭于1712年出生之后到1742年来到巴黎之前的生活。下卷主要是写作者在巴黎的生活,写他同百科全书派的关系、与他们的恩恩怨怨以及他的几部重要作品的创作。书中所体现的强烈的个性解放精神,重视情感、热爱自然的人文思想,及在哲学、艺术、审美等方面的卓越成就,深刻地影响了19世纪欧洲思想和文学的发展。
  • 忏悔录

    作者:(法)卢梭

    本书是卢梭晚年撰写的自传体小说,他在书中以惊人的诚实、坦率的态度和深刻的内省,叙述了自己从出生到1766年离开圣皮埃尔岛之间的五十多年生活经历,讲述了他的全部思想感情,剖析了他的行为和内心世界。 本书1999年入选中国读者理想藏书书目,也曾入选列夫·托尔斯泰所列的影响他一生的书目。
  • 卢梭自传

    作者:卢梭

  • 忏悔录

    作者:(法国)让-雅克·卢梭

    《汉译经典(第1辑)(套装共10册)》包括了《中国人的气质》、《沉思录》、《论自由》、《理想国》、《文化和价值》、《国富论上下》、《天演论》、《菊与刀》、《忏悔录》、《武士道》。 《中国人的气质》是明恩溥在《字林西报》发表的一组介绍中国人生活、风俗和性格的文章的合集。《汉译经典(第1辑)(套装共10册)》生动概括、描述了中国人的一些典型性格特点。虽然有一些误解和偏见,但大部分的观点还是客观犀利的,可以让我们对那个时代中国人的生活“真相”有深刻的了解。鲁迅先生生前曾向国人郑重推荐此书。 《沉思录》是一部个人哲学思考录。内容大部分是作者在鞍马劳顿中写成的。阐述了灵魂与死亡的关系,解析了个人的德行、个人的解脱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责任。是斯多葛学派的一个里程碑。 《论自由》共分五章:第一章为引论,提出了全书的主旨——公民自由,或称社会自由,探讨了社会对个人施用权力的性质和限度。第二章论述了思想自由和言论自由,认为人类应当自由形成意见,自由发表意见,否则便是人类理性与德性的毁灭。第三章阐述个性的自由发展,认为这是人类幸福的首要因素,会使人对社会、对他人更有价值。第四章讨论社会对个人自由控制的限度,指出个人对社会的义务源于社会对他的保护;社会成员的行为只要互不损害利益和权利,只要为保卫社会或其成员免受损害与妨碍而承担责任,就不受社会强制。第五章重申两条基本原则:个人行动只要不涉及他人利害,个人就不必向社会负责,他人也不得对之干涉;个人行动若有害于他人利益,个人要向社会负责,要承受社会或法律的惩罚。 《文化和价值》是作者的札记性著作,收录了作者1914年到1951年关于哲学、历史、宗教、科学、教育、心理学、逻辑学、语义学、语言学、伦理学、美学、艺术等问题的评论,简练如洗,议论精深。这些评论既是维特根斯坦主要著作和重要观点的萌芽或酝酿,又是这位哲学大师理论发展的重要佐证,更是维特根斯坦所代表的流派及其学说的“万花筒”。
  • 忏悔录

    作者:[法] 卢梭

    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瑞士裔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政治理论家和作曲家,他是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文学方面最主要的代表作为《忏悔录》、《新爱洛伊丝》等。 卢梭的《忏悔录》堪称整个西方文学史甚或文化史上最著名的自传作品,是卢梭在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与早期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具有同样经典的地位,对后世直至今天都有深远的影响。本书是作者晚年处于悲惨地时的悲愤自省、呕心沥血之作。整个自传是在颠沛流离、四面受敌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续完成的,主题是想通过自己历经坎坷的一生反映社会对人的残害和压迫。卢梭满怀感情地讲述自己的“本性善良”,古代历史人物又赋予他崇高的思想,但是社会环境的恶浊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平等,却使他受到了侵染和损害。卢梭历数他孩提时代寄人篱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入世后社会对他的虐待和他耳闻目睹的种种黑暗与不公,愤怒地揭露社会的“弱肉强食”、“强权即公理”的现实。更重要的是卢梭把自己作为人的标本来剖析,通过举世无双的自我忏悔,将自己灵魂的真相真诚地、赤裸裸地呈现在世人眼前,其坦率程度是史无前例的,从而为自传文学树立了不可逾越的最高标的。 让-雅克•卢梭 (Jean-Jacques Rousseau,1712—1778),瑞士裔法国伟大的启蒙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文学家、政治理论家和作曲家,他是十八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最卓越的代表人物之一。主要著作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爱弥儿》等,文学方面最主要的代表作为《忏悔录》、《新爱洛伊丝》等。 卢梭的《忏悔录》堪称整个西方文学史甚或文化史上最著名的自传作品,是卢梭在文学方面的主要成就,与早期基督教神学家圣奥古斯丁的《忏悔录》具有同样经典的地位,对后世直至今天都有深远的影响。本书是作者晚年处于悲惨地时的悲愤自省、呕心沥血之作。整个自传是在颠沛流离、四面受敌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续完成的,主题是想通过自己历经坎坷的一生反映社会对人的残害和压迫。卢梭满怀感情地讲述自己的“本性善良”,古代历史人物又赋予他崇高的思想,但是社会环境的恶浊以及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不平等,却使他受到了侵染和损害。卢梭历数他孩提时代寄人篱下所受到的粗暴待遇,入世后社会对他的虐待和他耳闻目睹的种种黑暗与不公,愤怒地揭露社会的“弱肉强食”、“强权即公理”的现实。更重要的是卢梭把自己作为人的标本来剖析,通过举世无双的自我忏悔,将自己灵魂的真相真诚地、赤裸裸地呈现在世人眼前,其坦率程度是史无前例的,从而为自传文学树立了不可逾越的最高标的。
  • 卢梭评判让-雅克:对话录

    作者:[法]让-雅克·卢梭

    本书是卢梭晚年的重要作品,与《忏悔录》、《孤独漫步遐想录》一起并称为卢梭晚年三部曲。在该书中,卢梭将自己一分为二:“卢俊”和“让-雅克”,由“卢俊”和“法国人”就“让-雅克”的品格、作品与思想展开了对话,实际上是卢梭针对自己受到的种种不公正待遇,对自己进行的全面辩护。本书系这一重要著作首次译为中文,是理解卢梭生平和理解其思想的重要依据。也是一部有很高文学价值的对话体杰作。 译著前言 再发现让-雅克·卢梭 关于本作品的主旨与形式 对话I 对话Ⅱ 对话Ⅲ 上述作品始末 附录 1、以法莲山的利未人 2、《忏悔录》第十一章中关于《以法莲山的利未人》源起的叙述 3、致卡尔·利内函 4、B.布特比告读者 5、致德·圣-日耳曼先生函 6、卢梭生平年表
  • 浪漫之魂

    作者:赵林

    本书是一部关于西方思想史上最富有争议的人物——卢梭的思想评传,它以一种散文式笔调再现了卢梭的激越狂放的情感世界和诡谲嶙峋的思想风格,对卢梭的坎坷人生、心路历程、理论矛盾、浪漫情怀、政治宗教观点及其双重性的历史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揭示了卢梭思想与19世纪风靡欧洲的浪漫主义思潮之间的渊源关系。本书具有分析精密、观点辩证、文风飘逸等优点,是一部引人入胜的学术佳作。
  • 卢梭与反叛精神

    作者:[美]威廉·H.布兰查德

    让-雅各•卢梭是18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一,也是最有争议的人物之一。其作品充分展现了卢梭本人个性上的矛盾——追求自然真理却自我欺骗,民主和独裁的双重倾向,彼此矛盾的统治和服从的欲望,热爱社会也同时嗜好孤独。 在这一作品中,临床心理学家布兰查德分析了卢梭的复杂个性和他的政治著作之间的相互作用。布兰查德博士提供了关于卢梭一生的详细事迹,参照卢梭的自传《忏悔录》,用现代心理学进行分析。他坚信几乎所有卢梭的作品都具有丰富的政治意蕴,他用自己的解释方法分析研究了《给阿尔伯特论戏剧的信》、《爱弥儿》、《社会契约论》和卢梭的信件等一系列作品。 卢梭著作的最大矛盾和悖论在于,它成为民主派和独裁势力双方共同的意识形态依据。卢梭的名字激励了法国大革命早期的民主派人士和后期的恐怖主义政策的执行者。布兰查德博士探索了卢梭反叛和专制的内在一致性,讨论了卢梭“为真理而受难的渴望”,并且敏锐地分析了这种渴望的危险性,这已经在现代社会中被证实。 布兰查德的卢梭研究令人惊叹地使用了丰富的第一手档案和资料,因此有机会修正之前人们关于卢梭和同时代人关系的种种误解,特别是他与休谟的关系。
  • 忏悔录

    作者:(法)卢梭(Rousseau,J.J.)

    《忏悔录》共十二章,被称为"文学史上的奇书"。在这部自传体小说中,其坦率的程度史无前例,它虽名为"忏悔",实则对社会的控诉,对自我的剖析。全书从作者出生写起,一直到1765年的流亡为止,通过坎坷的人生际遇控诉了社会对人的迫害和腐蚀。在作品中,卢梭真诚坦率地甚至是赤裸裸地将自己的灵魂和盘托出,他把自己作为人的标本加以剖析,他从人性论出发,自谓生而性善、多情、纯洁,但由于罪恶社会的污染而变异:他说过谎,偷过东西,冤枉过好人,尽管如此,他认为自己与那些迫害他的人相比,是纯洁的。
  • 忏悔录

    作者:[法] 卢梭

    《忏悔录》是卢梭的自传性作品,是作者晚年处于悲惨境地时的悲愤自省、呕心沥血之作。卢梭通过举世无双的自我忏悔,把他与众不同的人生经历、思想情感和行为举止都淋漓尽致地展现在世人眼前,并引导我们深入那一时代去认识、思考关于人和社会的许多奥秘和深层次问题。 卢梭在《忏悔录》中宣扬个人中心主义、以个人兴趣爱好为出发点的人生态度,他把自由、平等视为人的自然本性。因此这部自传同时也是一部个性解放的宣言书,它启迪着人们摧毁压抑的意识形态,从而推动历史的前进。
  • 卢梭的生平和著作

    作者:罗曼·罗兰

    本书是法国著名作家罗曼·罗兰从卢梭的六种著作中选取精华, 并加以导读性的介绍
  • 忏悔录

    作者:[法]让·雅克·卢梭

    这是卢梭在遭到严重迫害的时期为了表白自己的人格所写的一本回忆录。正如他自己所说的,这本书与其说是为他自己辩护,不如说仅仅是诚实地坦白自己的一生而已。他将自己一切不为人知的隐秘昭告天下,包括他偷窃的习惯、与几个夫人小姐的情事、将自己的五个孩子送进保育院的始末等等。因为过于敞开地剖析自己,这本书很自然会给人带来冲击,有时甚至是让人难以忍受的,然而作者的坦诚又让人无法苛责他的种种劣迹。在这部回忆录里,卢梭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平民的世界,它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压迫面前维护自己不仅是作为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权和尊严的作品,是对统治阶级迫害和污蔑的反击,书中充满了平民的自信、自重和骄傲,充满了高昂的平民精神。
  • 忏悔录(第二部)

    作者:卢梭

    卢梭的这部自传是这个世界上一切自传作品中最有价值的一部,整个自传是在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续完成的,是一个激进的平民思想家与反动统治激烈冲突的结果,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压迫面前维护自己不仅是作为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权和尊严的作品,是对统治阶级迫害和污蔑的反击。他在书中的确以真诚坦率的态度讲述了他自己的全部生活和思想感情、性格人品的各个方面,充满了平民的自信、自重和骄傲,是一部最活生生的个性解放的宣言书,坦率和真诚达到了令人想象不到的程度,这使它成了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
  • 卢梭传

    作者:【比利时】雷蒙·特鲁松

  • 道德理想国的覆灭

    作者:朱学勤

    卢梭首先继承了中世纪救赎传统,并努力把这一传统传递给近代社会。正是在这一点上,他与坚持世俗理性的启蒙运动发生根本性的分歧。卢梭是一个颠覆性的二传手。他传出的是一个爆炸性的烈球。他的颠覆对象并不是彼岸天国,那一天国已随上帝远去。他要颠覆的对象,是此岸文明结构——从世俗生活一直到政治王国。他的理论包装是历史复古主义的悲观色彩,其内里的填料却是一种可燃可爆的道德理想主义:重建道德共同体,重建世俗社会。政治结构、文明规范。在这个意义上说,卢梭理论是一种早产的解构主义,社会政治上的解构主义。因此,它一旦落地引爆,就不仅仅是一场英美式的政治革命。它要把政治革命延伸为社会革命,把社会革命延伸为道德革命,把一次革命引申为不断革命、继续革命、再生性革命。用罗伯斯庇尔的话来说,那一场革命不仅仅是一场国内战争,也是一场国际战争,更兼一场宗教战争。
  • 忏悔录(第一部)

    作者:卢梭

    卢梭的这部自传是这个世界上一切自传作品中最有价值的一部,整个自传是在颠沛流离的逃亡生活中断断续续完成的,是一个激进的平民思想家与反动统治激烈冲突的结果,是一个平民知识分子在封建专制压迫面前维护自己不仅是作为一个人、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普通人的人权和尊严的作品,是对统治阶级迫害和污蔑的反击。他在书中的确以真诚坦率的态度讲述了他自己的全部生活和思想感情、性格人品的各个方面,充满了平民的自信、自重和骄傲,是一部最活生生的个性解放的宣言书,坦率和真诚达到了令人想象不到的程度,这使它成了文学史上的一部奇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