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侯麦

  • 六個非道德故事

    作者:艾瑞克‧侯麥

    巴黎,米耶大道上的十字路口,往東是巴汀尼爾大道,通往人潮擁擠的蒙馬特區聖心堂;往北是烈米街和市場。「圓頂咖啡廳」就位於米耶大道的拐角口上。我讀法學院時,每晚都去那兒吃飯。我住在羅馬街,離那兒並不遠。那時,席樂菲在蒙梭街上的一間畫廊工作。我只和她打過幾次照面,不能算認識…… 這是法國導演侯麥在1962年至1972年間所完成的第一本小說。包括《麵包店的女孩》、《蘇珊娜的愛情事業》、《搜集男人的女人》、《茉德家的一夜》、《克萊兒的膝蓋》、《午后戀情》等六則故事;而十年間作者並將之一一拍成電影。看似尋常的愛情故事,飽含對人性、生命的反思,實則為耐人尋味,不失輕鬆的小品。
  • 埃里克·侯麦

    作者:米歇尔·塞尔索

    《埃里克·侯麦:爱情、偶然性和表述的游戏》致力于做的,正是对这些人物,对他们的言行举止进行分析,就像他们通过戏剧性和表演所表现出来的那样。因而这是一项总结归纳的工作,它会将侯麦的整个创作年表考虑在内,但并不打算系统地研究他的每一部作品。既然我们的目标是从中发现一些关键点,那么我们的目光自然也就会集中在某些处于转折交汇处的影片上,因为,即便它们不是最美丽、最风趣或最完善的,但它们具有突出的启示作用和深长的意味。侯麦始终是一个实验者,在我看来,他更像是一个探求中的电影人,而不是一个声称每次都在实现些什么的创造者,他呼唤着这样的过程。侯麦的艺术不是一种象征或隐喻的艺术。时间和空间,这两个在古典影片中需要附属于戏剧性效用的因素,在这里或许比舞台高度和取景具有更大的功用。
  • 也许并没有故事

    作者:[法]帕斯卡尔·博尼策

    本书主要是介绍法国著名电影导演侯麦的生平与主要电影作品,展现和研究侯麦朴实简约、兼具文学气息与人生哲理的电影表现手法及精湛的导演艺术与技巧。身为文学教授、影评人、《电影手册》主编的侯麦,四十年如一日,用极低的成本、规模极小的摄制组拍出水准极高的作品。他的电影几乎永远在描写普通青年人的心理状态,简约隽永的影像风格,兼具文学气息与人生哲理的精妙对白,往往使看似平常的情节却意味深长。 这部随笔作品揭开了侯麦作品中包含的“暧昧的道德”,正是这暧昧的道德,让侯麦的大部分电影焕发勃勃生机。从《六个道德故事》到《四季的故事》,其间还有《喜剧与箴言》、《柏士浮》、《O侯爵夫人》等影片,帕斯卡尔•博尼策描写了多条道路,并藉此质询主人公叙事的伪装和圈套及其审慎的疯狂。
  • 伊丽莎白的小屋

    作者:埃里克·侯麦

    本书是新浪潮电影大师埃里克•侯麦的长篇处女作,写于二战期间,1946年曾以“伊丽莎白”这一书名首次出版,作者署名吉尔贝•科尔迪埃。 小说讲述了的是暑期度假期间的故事。到伊丽莎白家度假的米歇尔和伊丽莎白的儿子贝尔纳性情不合,米歇尔的情妇伊蕾娜又和贝尔纳发生过小小的龃龉;贝尔纳决定去马恩河游泳,认识了女孩雅克琳娜,米歇尔去了伊蕾娜家,两人爆发了一场争吵;而伊丽莎白要去医院看自己的牙。书中没有统一的故事线索,而且是从不同的人的视角讲述的,而这些看似松散的故事片断却逐渐汇合,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逐渐呈现出来,书中人物的形象也渐渐变得鲜明起来。这是一部以描述事物的方式挖掘人性的佳作,所有人的心里都有一些不可说、甚至永无法形诸言语的纠结,而侯麦却把这些因为之处通过看似不经意的小动作和看似无聊的对话将之映托出来。人物内心隐隐的痛楚和疯狂在一片明丽的夏日风景中被揭开。
  • 四季

    作者:埃里克·侯麦

    本书是新浪潮电影大师侯麦的系列名片《四季》的文字文本(本身形式是剧本)。四个季节其实就是四个关于爱情的故事,都已经是探讨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的经典。 春天讲的是一个生活暧昧出位,但后来回归原状的教师的故事;夏天是讲一个男孩在三个女孩之间进行选择,却又全部错过的故事;秋天讲的是一个离群索居的酒庄女主人以其最看不起的方式找到真爱的故事;冬天是一个关于失而复得的故事,一个女美容师找到了失散五年的男友,用对“完美”的坚定信念战胜了“妥协”。 【四季的故事并不是作为一个既定主题的一系列变体出现的……可是,事后,我们还是可以从它们的结构、它们的提问中觉察出相似、相反的地方,甚至是一些真正意义上的对称。比如,第三个故事(秋)就与第一个故事(春)相呼应。它们涉及的都是广义上的“思想”,并描写了一个或几个已经付诸实践或处于假象状态的计谋。第四个(冬)和第二个(夏)是一对相互投射的相反的形象:一个女人与三个男人,及一个男人与三个女人。他们,或许可以这样说,都是以某种“信仰”为目标来进行选择,或者差不多同样肯定地不选择的,诸如此类。】 ——埃里克•侯麦
  • 六个道德故事

    作者:[法] 埃里克·侯麦

    侯麦的电影致力于表现人物的内心思想状态和矛盾冲突,用影像来揭示他们捉摸不定的情感世界。他把镜头对准法国的年轻小资们,细致入微地刻划他们的情爱困惑与纠葛,体现了法国人浪漫的天性,也反映了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法国知识分子对传统和宗教束缚的抗拒。 《六个道德故事》是侯麦的成名作,奠定了他在世界影坛的地位。作品通过戏剧化的情节设计和文学性的对白,揶揄了知识分子在夸夸其谈和理性外表之下隐秘的情欲煎熬。“道德故事”典型地反映了侯麦的创作风格,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被认为是世界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