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集中营

  • 从奥斯威辛集中营到澳大利亚

    作者:[澳大利亚] 奥尔佳·霍拉克

    《从奥斯威辛集中营到澳大利亚:一位纳粹大屠杀幸存者的记忆》作者痛苦的经历与德国纳粹造成的浩劫紧密相连,作者的经历是我们了解集中营及大屠杀那场浩劫的重要渠道。它为历史学家、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劫难的历史真相。读过之后,相信广大读者的心中有了一个幸存者完整的形象,会让我们感受到浩劫本身就发生在“普通”的人类社会之中,而不是在遥远的其它星球。
  • 死亡特雷布林卡

    作者:奇尔·拉什曼

    1942年10月,28岁的奇尔·拉什曼被押送至特雷布林卡,一下车他就与自己的亲友分开了,被纳粹选为苦役,执行杀戮后所有与毁尸灭迹有关的任务。他在特雷布林卡几番逃脱死亡的威胁,最后在1943年8月集中营爆发的起义中侥幸逃脱。几个星期的逃亡之后,奇尔·拉什曼藏身在华沙附近的朋友家中。战争还没有结束,他在一个记事本中讲述了自己在地狱中度过的十个月。 到波兰解放时,被送到特雷布林卡用毒气屠杀的犹太人总数超过75万名,最终只有57名幸存者,拉什曼是其中之一。就纳粹有条不紊地实施大规模灭绝异族的罪行而言,任何集中营都比不上特雷布林卡。 首次公开出版的本书是独一无二的。 它在纳粹投降之前匆忙写就,它立于灾难文学的经典行列。
  • Maus II

    作者:Art Spiegelman

    MAUS was the first half of the tale of survival of the author's parents, charting their desperate progress from prewar Poland Auschwitz. Here is the continuation, in which the father survives the camp and is at last reunited with his wife.
  • 逃出14號勞改營

    作者:Blaine Harden,申東赫

    極權專制不是過去的歷史故事,而是隨時發生的寫實傳記 除了申東赫,沒有一個在北韓勞改營出生和成長的人,曾經成功逃離這些地方。 上帝不是消失了,也不是死了,而是從未聽說過。 本該勞改到死的申東赫,用生命故事打開了濃霧深鎖的人間煉獄。 獨一無二脫北者申東赫傳記 《華盛頓郵報》資深記者真實揭露,席捲歐美亞各大暢銷書市 全球超過二十多種語言譯本,熱銷英、美、法、德、日、瑞士、北歐等國 作者以記者熟練、精湛的手法,作出了前所未有的內幕報導,讓我們看到北韓意圖隱藏的勞改營真相。朝鮮中央通訊社曾對外表示自己的國家沒有「人權問題」,申的逃脫行為,卻弔詭地映證了北韓極權生活的真實存在。透過脫北者申東赫的經歷,我們看見人之所以為人的堅忍和盼望,也重新省視這個充斥著核武威脅與嚴重人權問題的國度。
  • 奥斯维辛集中营的志愿者

    作者:[波兰]维托尔德·皮莱茨基

    世界上可以被称为地狱的地方屈指可数,奥斯维辛即为其一。1940年9月 ,波兰军官维托尔德•皮莱茨基自愿前往集中营。三年间,依靠过人的体能、智慧与意志力,依靠坚定的信仰,皮莱茨基在里面成立了秘密组织,援助同胞,并不断向外界传递信息。1943年4月,皮莱茨基死里逃生,开始将自己的经历整理成报告上交,本书是其最完整的一份报告。书内详细记录了他在集中营里经历的世人难以想象的日子。
  • 无命运的人生

    作者:(匈牙利)凯尔泰斯•伊姆雷

    瑞典学院前常务秘书贺拉斯•恩达尔作序推荐 独家收录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受奖词 《无命运的人生》是凯尔泰斯•伊姆雷根据自己在集中营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自传体小说,同时也是文学界所公认的其最重要的一部作品。 《无命运的人生》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凯尔泰斯的代表作,是作者根据自己在集中营的亲身经历而写成的一部自传体小说。 1944年春,布达佩斯的十四岁少年克韦什•哲尔吉在上班的途中被抓到集中营里。从奥斯威辛到布痕瓦尔德,再到蔡茨,辗转流离间,老实、乐观的哲尔吉和大多数犯人一样自然地适应着越来越恶劣的生存条件,直到后来身体严重衰竭,丧失求生的意志。 哲尔吉以小孩懵懂的观点看世界,在他天真、平静的叙述中看不到任何解释和评判。在他的眼里,集中营里发生的一切都很自然。尽管环境恶劣,也并非没有幸福的时光。 我们将强加给我们的决定当作一种事实自始至终地生活于其中,而不是生活在我们自己的(相对的)自由所带来的必然性中,我便称之为无命运。 ——凯尔泰斯•伊姆雷 他的作品深入刻画了个人对抗历史的野蛮暴政的脆弱经历。 ——瑞典学院 《无命运的人生》是凯尔泰斯文学创作的中心……书中对小男孩在奥斯威辛、蔡茨和布痕瓦尔德的生活与苦难简明直白、平淡质朴的描述,极具分量且无可辩驳,这种分量不仅将此书置于个人文学创作的中心,也将它推向当代欧洲文学的中心。 ——托尔尼•林德格林(瑞典文学院院士)
  • 布伦迪巴

    作者:刘耀辉

    本书是青岛出版集团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推出的力作,美妙的童话加深刻的人文随笔,带你走进林达《像自由一样美丽》中残酷却无法扼杀童真的集中营,感受《辛德勒名单》般的心灵震撼。 这是一部既轻快又厚重的作品,可供成人品读、儿童悦读、亲子共读。前半部分《布伦迪巴》是一个美妙的童话,一个关于音乐创造奇迹的故事,告诉孩子们如何团结起来勇敢地反抗暴行,反对强加给自己的不公、贫困和痛苦;后半部分《囚笼里的自由之花》是深刻的人文随笔,围绕诞生于二战纳粹集中营里与本书同名的儿童歌剧及众多相关作品,讲述被囚禁、折磨、侮辱甚至终被杀害的孩子与艺术家们是如何让美与自由之花生根、发芽乃至绽放,惊艳世界,警醒后人。 您相信吗?品读《布伦迪巴》,能令人听到“灵魂拔节的声音”。您将为纯美的童心、无忌的童言和天籁般的童声陶醉不已,为集中营里的孩子和艺术家们对美与自由的向往及其创造的艺术和自由之花击节赞叹,为纳粹之暴行尤其是对孩子的肆意戕害及对美好事物的无情摧残义愤填膺。“一本书必须是一把斧子,能劈开我们心中冻结了的海洋”,“生逢浅阅读、轻阅读当道的时代,我们实有必要呼唤厚重阅读的回归”,诚哉斯言。 儿童,人世间最美;童心,尘世间最真。呵护真与美,是欢乐颂;戕害美与真,是万恶行。本书童话部分为儿童精心创作,文美、意妙、质正、理真,读之可以悦其心灵、启其心智、动其心扉,功德无量;附记部分述集中营内之惨事,记纳粹之种族灭绝恶行,荐“集中营文学”之相关作品,赞囚笼里的自由之花,亦弘人性,亦赞童心,亦警世人,善哉斯文。 为此,向大家郑重推荐《布伦迪巴》——为了最最可爱的孩子,为了最最亲爱的朋友,也为了最为高贵的心灵。
  • 滅頂與生還

    作者:Primo Levi 普利摩.李維

    義大利最具知識分子良心的天才作家李維最後遺作。藉著對集中營的白描陳述,吟唱對生命最大的禮讚。融合微觀歷史、詩人心靈告白與對納粹罪行的見證,了解二十世紀人類心性的獨特遭遇必讀。 其實對大多數人來說,解放的一刻既不欣喜也不輕鬆。 解放發生在毀壞、屠殺和痛苦的悲劇背景下,當他們感覺自己再度成為人時,也就是必須為自己的言行負責時,身為人的悲哀就回來了,家人離散或死亡的哀傷,身邊一切的苦痛,自己似乎無藥可醫,永不休止的筋疲力竭,必須在廢墟中重頭開始的人生問題。只有少數幸運兒,或只有在短短的剎那,或只有非常單純的靈魂,才能享受到把痛苦丟在腦後的快樂;在此同時,創痛卻幾乎一定相伴而來。
  • 石头世界

    作者:(波兰)塔杜施·博罗夫斯基

    本书分为上篇与下篇,上篇包括塔杜施·博罗夫斯基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告别玛丽亚》、《某一个士兵》与《石头世界》,下篇主要是关于塔杜施·博罗夫斯基的作品的评论文章,索非亚·纳乌科夫斯卡的一部短篇小说集《椭圆浮雕》作为延伸阅读则以附录的形式体现。
  • 我是大卫

    作者:[丹麦]安娜·洪

    《我是大卫》讲述了大卫自幼即被关入集中营,12岁那年,他莫名得到一个人的帮助独自逃了出来。经过多年与世隔绝的生活,这个眼神如同老人般寂寞的孩子怎样才能跨越千山万水,找到远方的母亲和自由?作者以温暖细腻的笔法,优美而深刻地勾画出了大卫在波澜起伏的旅程中心境的挣扎与转变。这个灵魂被人打碎了的孩子,第一次体验到世界除了孤独和苦难之外,还有美、快乐、温暖和安全,而狱中挚友曾念给他听的美丽诗句也成为他全路程奇妙的安慰与引导:“他使我躺卧在青草地上,领我在可安歇的水边……”
  • 逃离奥斯维辛

    作者:(英)鲁道夫·弗尔巴,Rudolf Vr

    17岁的犹太少年鲁道夫·弗尔巴几度反抗,但最终被送进奥维辛集中营(世界上最大的现代化杀人工厂)。在集中营21个月,他目睹了176万人被屠杀,自己也十几次面临死亡威胁。但他凭着勇气、运气、智慧与品德,不但每次都化险为夷,而且进入了数十万囚犯中的上流社会,甚至还和集中营里的一个美丽姑娘谈了半年美妙的恋爱。当得知还将有近百万犹太人被德国纳粹骗到奥斯维辛屠杀时,他下决心逃出去告诉全世界真相。结果他真的成功了,他拯救了60万犹太人。
  • 被淹没和被拯救的

    作者:(意大利)普里莫·莱维

    本书是意大利最具知识分子良心的天才作家普里莫•莱维的最后作品。莱维以生命完成了对纳粹暴行的见证,他的简明易懂的作品是对生活奇妙的赞颂,证明了人类的精神无法被战胜,以及人类通过富有意义的作品、道德和艺术击败死亡的能力。 人们一定记得,当时距离奥斯维辛解放仅仅过去了15年:我这本书的读者正是“那些人”,而不是他们的继承者。之前他们是压迫者或冷漠的旁观者,而现在他们将是我的读者:我要将他们逼进困境,把他们绑在镜子前。算账的时刻到了,摊牌的时刻到了,而最重要的,对话的时刻到了。 我并不相信人的一生必然存在明确的目的;但如果我思索我的生活和我直到现在才为自己树立的目标,我认为在它们中只有一个目标是明确而自觉的。而它就是:去作证,让德国人民听到我的声音,去“回应”那个在我的肩头擦手的“卡波”、潘维茨博士,那些绞死尤尔提姆的人,以及他们的后代。 ——普里莫•莱维
  • 无命运的人生

    作者:凯尔泰斯·伊姆雷

    《无命运的人生》是2002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凯尔泰斯的代表作,是他根据自己在集中营的亲身经历写成的一部自传体小说。1944年春,布达佩斯的十四岁少年克韦什·哲尔吉在上班途中被抓到集中营。从奥斯威辛到布痕瓦尔德,再到蔡茨,老实、乐观的哲尔吉和大多数犯人一样自然地适应着越来越恶劣的生存环境,直到后来身体严重衰竭,丧失求生的意志。 小说采用的同步叙述方式隔绝了后来的认识水平。在主人公天真、平静的讲述中很少有对当时情景的解释、评判。在他的眼里,集中营里发生的一切都很自然,尽管环境恶劣,但也并非没有幸福的时光。正是这一类题材通常所需要的道德愤慨和形而上之抗议的缺席,反而使作品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真实感。
  • 苏菲的选择

    作者:[美] 威廉·斯泰龙

    小说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波兰姑娘苏菲在二战中被关押在奥斯维辛集中营里,她面临着艰难的选择,第一次是选择让哪个孩子活下来,最后她的小女儿被纳粹送入了毒气室。此后为了打听跟自己隔离开来的儿子下落,她又充当了德国军官的性奴隶。战后苏菲跟随共患难的犹太青年内森来到纽约,面对楼下邻居、文学青年斯汀戈的满腔关爱,苏菲还是选择了精神已经失常的内森,最后双双服毒自杀。
  • 作者:[美] 埃利·维赛尔(Elie Wies

    这是一本力量惊人的小书,是诺贝尔和平奖得主触目惊心的记忆,由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感人至深的推荐。该书全球销量超过1000万册,位列《纽约时报》、亚马逊书店、《今日美国》、《出版商周刊》畅销书第一名。本书是对在集中营里一段苦难经历的记录,正如作者在序言所说的:“我们坐在封闭的牲口车里,不知去什么地方,怎样描述那次最后的行程?或者,在疯狂的、阴森森的天地间,人性与非人性全都颠倒,组织严密、颇有教养、身穿制服的人一过来就大开杀戒,天真的幼童和疲弱的老人全都走向死亡,这又该怎样描述?在烈焰蒸腾的夜晚,无数亲人一夜之间被强行分离,整个家庭、整个社区支离破碎,那是怎样一幅惨景?一个窈窕妩媚、举止得当、金发?W颜、面带微笑的犹太小女孩,与母亲一起到达目的地,当夜就被处决,谁能相信这是事实?每当想起这些,人们怎能不惶然悚然、肝肠欲断?” 我永远不会忘记那天夜晚,那是在集中营度过的第一个夜晚,它把我的整个一生变成了漫漫长夜,被七层夜幕严裹着的长夜。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烟云。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孩子们的小脸,他们的躯体在岑寂的苍穹下化作一缕青烟。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些火焰。它们把我的信仰焚烧殆尽。我永远不会忘记黑洞洞的寂静。它永远夺去了我的生存意愿。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个时刻,它戕杀了我的上帝、我的灵魂,把我的梦想化成灰烬。……这是一个15岁孩子的记忆,它讲述的是死亡,却给了我们生的力量。这本书已经成为美国和其他国家学生的必读教材,被翻译成了30种文字,流传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