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闲情偶寄

  • 漫话《闲情偶寄》

    作者:(清)李渔(著),杨眉(编绘)

    康乾名士的美食心法,明末清初的江南食话。 宁可食无馔,不可饭无汤。饭之大病,在内生而外熟,非烂即焦,粥之大病,在上清下淀,如糊如膏。面具五味而汤独清,如此方是食面,非饮汤也。烂蒸老雄鸭,功效比参芪。食鱼者首重在鲜,次则及肥,肥而且鲜,鱼之能事毕矣。 身为戏曲理论家、戏剧作家的李渔,于饮食之道也颇有心得,其饮食原则可以概括为24字诀,即:重蔬食,崇俭约,尚真味,主清淡,忌油腻,讲洁美,慎杀生,求食益。《闲情偶寄》中的“饮馔部”,正是李渔毕生讲求饮食之法的专著,生动地再现了明末清初的乡风食俗以及江南食话。 漫画以《闲情偶寄》 “饮馔部”的原文为脚本,刻画了李渔这个热爱生活、聪明勤劳、善良而又略显吝啬的传统知识分子形象,全面展现了江南饮食的风貌。
  • 闲情偶寄

    作者:林语堂

    《闲情偶寄》为幽默大师、文坛巨匠林语堂尘封于世许久的经典散文集。书中各篇目虽并非为读者所熟知,但无不体现大师所独特的幽默天赋以及深厚的文学功底。书中,林语堂以一个人生优游者的特殊视角,凭借自己幽默雍容的语言,娓娓讲述着他的人生哲学、生活观念以及对时事政治、人类文明发展的思考。书中那些切当的批评,哲趣的感悟。古今杂糅、说东道西、引经据典、亦庄亦谐,不仅具有酣畅的围炉闲话的风致,更显示了性灵散文的魔力。
  • 闲情偶寄

    作者:李渔

    《闲情偶寄》记述了不少的品茶经验。其卷四“居室部”中有“茶具”一节,专讲茶具 的 选择和茶的贮藏。他认为泡茶器具中阳羡砂壶最妙,但对当时人们过于宝爱紫砂壶而使之脱离了茶饮,则大不以为然。他认为: “置物但取其适用,何必幽渺其说”。他对茶壶的形制与实用的关系,作过仔细的研究:“凡制茗壶,其嘴务直,购者亦 然,一幽便可忧,再幽则称弃物矣。盖贮茶之物与贮酒不同,酒无渣滓,一斟即出,其嘴之曲直可以不论。茶则有体之物也,星星 之叶,入水即成大片,斟泻之时,纤毫入嘴,则塞而不流。啜茗快事,斟之不出,大觉闷人。直则保无是患矣,即有时闭塞 ,亦可疏通,不似武夷九曲之难力导也”。
  • 闲情偶寄

    作者:李渔

    《闲情偶寄》,顾名思义,“闲情”泛指“休闲生活的情趣”,“偶寄 ”则是一种没有任何思想羁绊的散漫式的记述方式。在《闲情偶寄》中李渔力求把生活艺术化,把艺术生活化,正因为如此,他不仅把戏剧艺术很自然地纳入休闲生活的情趣范畴,同时将美容、服饰、建筑、装潢、雕饰、居室、家具、古董、美食、园林、游玩、养生等,也归入休闲生活的情趣范畴。这些内容,历来被中国传统的文人所蔑视。李渔自言:“吾谓技无大小,贵在能精;才乏纤洪,利于善用。能精善用,虽寸长尺短,亦可成名。”因此,李渔所选择的人生道路在中国古代的传统文人中是罕见的,他一生以戏剧、小说为创作领域,从司空见惯的平常生活中揭示出美,力求提升人们的生活品质,因此他的成就也有别于其他文人而独具特色。 中华五千年第一风流才子、“湖上笠翁”李渔一生跨明清两代,撰述颇丰,声名昭著,毁誉不一。其寄情传世之作《闲情偶寄》则顺从物性,集中体现其毕生情趣与文墨修养,妙趣横生,回味无穷,是您了解中国古代文人的最佳读本。 当我们感到生活像一杯白开水一样淡然无味时,不妨读读李渔的《闲情偶寄》;当我们感到自己就像一棵青菜一样毫无特色之时,也不妨读读李渔的《闲情偶寄》。掩卷沉思,相信我们会由衷地感叹:李渔给了我审美的眼光,我用它来发现生活中的美而摒弃忧伤。
  • 闲情偶寄图说(上下)

    作者:[清]李渔

    “湖上笠翁”李渔一生跨明清两代,撰述颇丰,声名昭著,只是当时毁誉不一。寄情之作《闲情偶寄》则顺从物性,集中体现其毕生情趣与文墨修养。除了世人所重的戏曲演出,举凡丝竹歌舞、房舍园林、家具古玩、饮馔调治以及植草养花等,闲情雅兴,一入其笔,则妙趣横生。今以芥子园本重新整理,校以翼圣堂本,又新增插图,首选明清,并尽量加注,纵论评点,以再现其千古卓绝的才情。
  • 闲情偶寄 窥词管见

    作者:李渔

    《闲情偶寄·窥词管见》将李渔这两部著作编在一起,据国家图书馆藏康熙翼圣堂本与雍正八年芥子园本、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藏康熙翼圣堂本,作了认真校勘,是一个比较可靠的本子,可供研究者使用;对个别难懂的字句,尤其是典故、术语、人名和地名等等,校勘者尽量详细地作了注释,可作研究生、大学生、文化工作者、艺术工作者、演艺人员以及中等以上文化程度的读者之良好读物。书末所附(《笠翁对韵》,是训练写诗、填词、作对子,掌握声韵格律的通俗读物,广泛流传,今天仍有重要参考价值;里面充满丰富的典故和各种文化知识,经过注释,一般读者易于理解。
  • 闲情偶寄

    作者:(清)李渔

    最闲适、奢侈的中国情趣记录,从万物的细微处滋养美感,在生活的点滴中寻找乐趣。 与《遵生八笺》、《长物志》、《随园食单》构成明清生活艺术的灿烂景观。 《闲情偶寄》是清代李渔的名著,位列“中国名士八大奇著”之首。全书8部,前3部是戏曲理论,后5部写丝竹歌舞、房舍园林、家具古玩、饮馔调治等生活情趣,被誉为古代生活艺术大全。对后世文人影晌很大。李渔将戏曲与之合写。不作专著,足见他认为艺术附丽于生活中。作者常年携家庭戏班辗转各地演戏,舞台实践使他体会到连金圣叹评的《西厢记》,也只是文人的案头游戏。他立足于“填词之设,专为登场”,提出“结构第一”、曲文贵显浅、重机趣、戒浮泛、忌填塞,宾白求肖似,题材贵创新,以脱窠臼为第一使命的一系列主张,还建立了一套“立头脑”、“减头绪”、“密针线”的具体创作方法。 李渔的理论成为中国古典戏曲理论的巅峰之作。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独特的地位。今天,只要我们认真研读。仍可汲取到丰富的营养。
  • 闲情偶寄

    作者:李渔

    《闲情偶寄》是清初文人李渔的一部所谓寓“庄论”于“闲情”的“闲书”。作者在该书卷首《凡例七则·四期三戒》中自述道:“风俗之靡,犹于人心之坏,正俗必先正心。近日人情喜读闲书,畏听庄论,有心劝世者正告则不足,旁引曲譬则有余。是集也,纯以劝惩为心,而又不标劝惩之目,名曰《闲情偶寄》者,虑人目为庄论而避之也。”又说:“劝惩之意,绝不明言,或假草木昆虫之微、或借活命养生之大以寓芝者,即所谓正告不足,旁引曲譬则有余也。”我看,李渔的这段表白,半是矫情、半是真言。 所谓矫情者,是指李渔出于自我保护的目的,故意说给当政者和正人君子者流听。因为李渔的著作文章在当时已经受到某些人的指责。
  • 猛虎与蔷薇

    作者:泰戈尔,拜伦,波德莱尔

    编辑推荐: ★ 史上最灵动的诗歌译作,民国才情诗人徐志摩精译泰戈尔、歌德、拜伦、波德莱尔、华兹华斯等人的情诗41篇,堪称中西方伟大诗魂的心灵对话。 ★ 绝版25年首次再版(1989年湖南人民版的《徐志摩译诗集》绝版25年 ),并附录英文原文,配上百幅精美插图,全书四色印刷,堪称最完美的收藏版本。 ★ “在人性的国度里,一只 真正的猛虎应该能充分地欣赏蔷薇,而一朵真正的蔷薇也应该能充分地尊敬猛虎。”——余光中 ★ 一杯茶,一首诗,一缕春日的阳光,与徐志摩一起品味人性中的“猛虎与蔷薇”。 内容简介: “猛虎与蔷薇”源于英国当代诗人西格夫里•萨松的诗句,经过余光中的经典翻译在华语世界广为传播。 猛虎象征人性刚强的一面,蔷薇象征人性柔美的另一面,猛虎与蔷薇也可以指两性关系中的男人和女人,这也是徐志摩翻译西方经典情诗的初衷。 本书是徐志摩经典译诗选,包括泰戈尔、歌德、拜伦、波德莱尔、华兹华斯、柯尔律治、威廉•布莱克等名家的经典诗歌41篇,并首次配以英文原文和精美插图上百幅,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完美呈现《园丁集》《恶之花》《堂吉诃德》等诗篇中爱与人性之美。 另外,本书还选入徐志摩论外国诗歌和诗歌翻译的几篇文章。
  • 闲情偶寄

    作者:(清)李渔

    《闲情偶寄》共分词曲、演习、声容、居室、器玩、饮馔、种植、颐养等八部,论及戏曲理论,妆饰打扮、园林建筑、器玩古董、饮食烹调、竹木花卉、养生医疗等诸多方面的问题,内容相当丰富,触及到中国古代生活的许多领域,具有极强的娱乐性和实用价值。其中的戏曲理论集中国古代曲论之大成,有些见解在今天仍不失其重要的参考价值。
  • 世间的盐

    作者:高军

    《世间的盐》是高军(豆瓣网名:风行水上)出版的第一本书。他笔下的人与故事充满智趣。他有敏锐的触觉,观察细致入微,将日常的所见所闻,描摹得生动有趣。他俚俗掌故、吃喝玩乐、行走见识、家常咸淡、邻里小事,什么都可以拿来写,什么都可以拿来说;他似乎没有什么胆怯的东西,抓过来了就是十分有趣的见识;他兴味起落、挥笔飞白,都是文章,热闹里头自有真意趣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