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废名

  • 阿赖耶识论

    作者:废名

  • 廢名詩集

    作者:廢名

  • 废名.田园小说

    作者:吴中杰 编

    《废名•田园小说》所写皆乡间景致及凡人细事。它写竹林,写河柳,写桃园,写菱荡,写浣衣母,写放牛娃,写庙里的和尚,写塾中的师生,一派静谧的田园风光。这里没有大的生活波涛,看不见时代潮流的激荡,偶或有些日常龃龉,甚至小偷小骗,但都涉笔成趣,无伤大雅。所以周作人说,他是坐在树荫下读废名的小说的。
  • 桥(手稿本)

    作者:废名 著,陈建军 整理

    《中国儿童文学经典怀旧系列:桥(手稿本)》收集整理了废名的中篇小说集《桥》,将手稿本印制面世,使喜好收集、研究废名作品的读者能够对废名有更深一步的了解。文字清新自然,朴实无华,表现了作家废名的赤子之心。
  • 莫须有先生传(现代文库)

    作者:废名

    《莫须有先生传》内容简介:世上本来没有便宜得好处的事情,我今日不乐做序,正恐与诸君无益也。然而昨日得见苦雨老人替此《莫须有先生传》做的序,我却赶忙想来说它一句,说来却是我对于《莫须有先生传》的微辞。我记得我兴高采烈地将此传写到快完时,我对于它的兴会没有当初那么好,那就是我对于《莫须有先生传》渐渐失了信仰的一个确实的证据了。中间有一个时期,曾经想借用庖丁解牛的话,“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算是我对于《莫须有先生传》的嘉奖,后来乃稍有踌躇,因为我忽然成了一个算命的先生那样有把握。不知道生时年月日,休想说吉凶,天下事情独打彩票你我倒实有几万分之一的希望,操刀没有到十九年就不敢说庖丁先生的话。
  • 废名年谱

    作者:陈建军

  • 废名卷

    作者:废名

    《废名卷》集选了废名的散文、诗歌及诗论、小说等各类文体,形式虽异,但都具有浓厚的诗意。在现代文坛上,废名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从他的照片到文字,都有令人难忘的气质。废名的创作有一种鲜明的独创性,渗透到语言都是他自己的,“破天荒”的,是一种创格。
  • 中国现代文学百家--废名代表作

    作者:废名

    《废名·代表作:竹林的故事》主要内容:随着解放区的创立和发展,解放区文艺运动也蓬勃高涨。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制定了革命文艺运动的路线和政策,深刻回答了“五四”以来革命文学发展过程中长期存在的一系列问题。贯彻毛泽东文艺路线的结果,使解放区文学艺术的各个方面都呈现出一片崭新的气象。与此同时,“国统区”的文学,虽然环境和条件均和解放区不同,但进步文艺界在鞭挞黑暗呼唤光明方面同样高潮迭起,奔涌着走向新中国,走向人民文艺的伟大会师。 每一个选家的心中,都有一部自己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见仁见智,可以阐释、讨论、争论,甚至势不两立。其实,或许正因为选家迭出、见解纷纭,才给读者一个判断、选择、最终形成自己独立见解的机会。因此我以为,绝不可自诩本丛书如何高超于别人之上。
  • 废名散文选集

    作者:废名

    一、本套《现代散文丛书》是《百花散文书系》的一个组成部分。选收一九一七至一九四九年期间散文家的名篇佳作,按人专集分册。 二、入选的作者均是这一时期的散文名家,所选作品尽可能照顾到作者散文创作的发展脉络。 三、每集作品前均冠以万字以上的评论性序言,简单介绍作者水平,并结合本书所选散文,分析评介其艺术特色及创作发展的道路和影响。 四、所选作品,尽量注明原书发表的出处和时间;对于个别难理解的地方亦加以必要的注释。
  • 废名讲诗

    作者:陈建军

    《废名讲诗》所收废名著述,多据其手稿整理、排印,其中《古代的人民文艺——〈诗经〉讲稿》、《杜甫论》、《杜诗稿续》(即《杜诗讲稿》后三讲)、《杜甫诗论》是首次公诸于世。废名(1901-1967),原名冯文炳,湖北黄梅人。他既是一位个性鲜明的作家,也是一位成就突出的学者。除创作了一些风格特异的小说、诗歌、散文之外,他还撰写有《谈新诗》、《杜诗讲稿》等著作。 《废名讲诗》由两大部分构成,一为“废名讲新诗”,一为“废名讲旧诗”。两个部分均以成集者为主体,其他散见于报刊杂志上的集外文,一律按发表时间顺序列于所属部分之后。
  • 废名作品新编

    作者:吴晓东 编

    文学史家通常既把废名(原名冯文炳)视为京派小说的鼻祖,同时又把他定位为自成一家的小说名家。废名的小说尤其以田园牧歌的风味和意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别具一格。他的短篇小说集《竹林的故事》、《桃园》、长篇小说《桥》等都可以当作诗化的田园小说来读,这些小说以未受西方文明和现代文明冲击的封建宗法制农村为背景,展示的大都是乡土的老翁、妇人和小儿女的天真善良的灵魂,给人一种净化心灵的力量。他的这类小说,尤其受传统隐逸文化的影响,笼罩了一种出世的色彩,濡染了淡淡的忧郁与悲哀的气氛。因此周作人在给《桃园》所作跋中说,“废名君小说中的人物,不论老的少的,村的俏的”,都在一种悲哀的空气中行动,“好像是在黄昏天气,在这时候朦胧暮色之中一切生物无生物都消失在里面,都觉得互相亲近,互相和解。在这一点上废名君的隐逸性似乎是很占了势力”。 废名创作的一系列小说——小说集《竹林的故事》(1925)、《桃园》(1928)、《枣》(1931),长篇小说《桥》(1932)、《莫须有先生坐飞机以后》(1947)等,大都以自己的故乡湖北黄梅作为题材或背景。
  • 论新诗及其他

    作者:废名

  • 镜花水月的世界

    作者:吴晓东

    《镜花水月的世界:废名〈桥〉的诗歌研读》在对小说进行了详细批注的基础上,从诗学的角度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试图从语言和手法的层面切入《桥》的世界,通过对“心象”范畴的捕捉和辨析,揭示了小说的诗学独特性,并展示了一个学界尚未充分触及的微观诗学的研究视野。 废名堪称是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的鼻祖,他花了十年光阴精心创作的《桥》被朱光潜称为“破天荒”的作品,是诗化小说的代表作。《桥》中充满了镜花水月的幻美色彩,它的乌托邦般的田牧歌情调是通过对女儿国、儿童乐园、乡土的日常生活与民俗世界等几个层面的诗性观照体现的,最终使小说生成为一个东方理想国的象征图式。在技巧上,《桥》运用了“唐人写绝句”的手法。这种诗化特征又使它成为一个晦涩难读的文本。
  • 废名文集

    作者:废名

    止庵 编
  • 新诗讲稿

    作者:废名,朱英诞

    《新诗讲稿》由废名,朱英诞二人共同的讲诗文字组成,意在展示史料,和一种相对完整的新诗史观。1936-1937年,废名在北京大学开讲新诗,后因抗战爆发离京回乡。1940-1941年,废名的学生兼朋友朱英诞接续废名在北大讲新诗,对废名的观点多有承继和开发。废名的讲稿皆已出版,但朱英诞的讲稿此前从未行世。
  • 废名选集

    作者:废名

    《废名选集》编选了作者在小说、诗歌、散文和论文方面的代表作,力求比较真实而全面、精当地体现出作者的创作全貌。作者自认笔下的小说犹类“唐人绝句”,简约凝炼而重意境之美。这里选取的小说既有其《竹林的故事》《桃园》等短篇佳作,也有从其长篇小说《桥))中择出、独立成篇的《万寿宫))等。
  • 废名作品精选

    作者:沙铁华选编

  • 新诗十二讲

    作者:废名

    《新诗十二讲:废名的老北大讲义》内容简介:废名,乃知堂先生得意门生,四大弟子之一。先生相貌奇古,文章亦奇妙,在二十世纪中国文坛独树一帜,影响颇深。援六朝文晚试点诗之笔法入小说之道,文笔简练,意蕴丰存,虽难免艰深,令人思量,然甚有趣味,亦颇耐读,文情互生,大可赏玩感悟再三。 废名不独小说写得妙,对诗歌亦有精辟的见解。《新诗十二讲》是先生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在北大中文系开设现代文艺课时所写的讲义。与他的小说不同,这些文章平易冲淡,无玄奥生涩之弊;作为讲义,显得殷切恳挚,妥帖工稳。围绕着新诗须用散文的形式表达出诗的内容这一独到论点,作者对五四以来新诗的发展历程,对新诗作者及其作品的轩轾臧否,分析欣赏,说得详尽中肯,充满情趣;对古诗歌也讲得入神入微,极有斤两。文字清新平淡,禅风道骨,字里行间透着一股融会贯通、信手拈来的洒脱。读其文,不禁让人感叹先生对新诗领悟之广大深邃,让人想象先生当年在讲堂上的风度。
  • 废名·桥

    作者:吴晓东

    《废名•桥》是对废名《桥》一书的诗学解读,统观乃一部诗化小说研究,散读则为一组文化散文。废名堪称是中国现代诗化小说的鼻祖,他花了十年光阴精心创作的《桥》被朱光潜称为“破天荒”的作品,是诗化小说的代表作。《桥》中充满了镜花水月的幻美色彩,它的乌托邦般的田牧歌情调是通过对女儿国、儿童乐园、乡土的日常生活与民俗世界等几个层面的诗性观照体现的,最终使小说生成为一个东方理想国的象征图式。在技巧上,《桥》运用了“唐人写绝句”的手法。这种诗化特征又使它成为一个晦涩难读的文本。《镜花与水月》从诗学的角度对废名这部小说进行了细致入微的研究,试图从语言和手法的层面切入《桥》的世界,通过对“心象”范畴的捕捉和辨析,揭示了小说的诗学独特性,并展示了一个学界尚未充分触及的微观诗学的研究视野。
  • 作者:废名

    废名中篇小说《桥》被誉为“破天荒”的作品。《桥》描写小林、琴子、细竹三人所见所历的乡间风物、景致、人情,不求情节而但求一种心境、一种禅意。似淡似酽,似欢乐似忧愁,如梦如画如诗,在废名笔下,《桥》的所在,是一处未落凡尘的世外仙境。 《桥》以意境之美、语言之美,将京派文学推向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