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楚尘文化

  • 昆明记

    作者:于坚

    昆明是作者的故乡,他生在这里,长在这里。作者从个人记忆和时代变迁两个维度,叙述了他眼中昆明的种种样貌,包括这座城市的历史、自然环境和人们鲜活的生活。书中的摄影作品来自作者1980年代以来在昆明各地的“街拍”,老的照片中充满了苍凉,而新的照片在活力之外也透出一种城市特有的疲惫。文字与照片相结合,这本书稿将“昆明”这座城市体现得淋漓尽致,埋藏着对“故乡”变迁的千思万绪。
  • 诗与思 1

    作者:于坚 主编

    《诗与思》是著名诗人于坚主编的一部以“新诗”为主要内容,包罗中外前沿 诗作、诗评、诗论的文集。 辑录了韩东、欧阳江河、于坚、陈培浩、何小竹、顾彬等17位诗人所撰写的17篇关于诗歌理论的文章;杨键、西川、韩东、朵渔、马悦然、金海曙、吕德安,以及施加彰、奥斯卡·米沃什、特朗斯特罗默等众多中外著名诗人的诗歌若干首。无论文或诗,均为编者精心所选的优秀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 花花朵朵坛坛罐罐

    作者:沈从文

    1949年以前,沈从文是作家,写了四十几本小说和散文;1949年后他转行做了文物研究专家,和坛子、罐子、绸子、缎子打交道近四十年,期间的专注和投入并不比早年从事文学创作时少,对文物的鉴赏和积淀的艺术观同样是大师级的。 本书即收录了作者“另一半”创作:鉴赏文物的心得和对艺 术的感悟。包括四十几篇笔记、随笔、讲稿和学术文章,涉及器皿、织锦、服饰、书画等类,还谈了个别地方的民俗文化。从中不仅可以饱览丰富多彩的文物考古艺术,也可寻觅沈从文离开文学圈后的生命轨迹。 文学大家沈从文数十年文化、艺术、考古、鉴赏、收藏文物研究的心血之作。 沈从文常年与文物为伴,结合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而总结出的经验,值得文物爱好者借鉴。是文物鉴赏、收藏的必读书。 数百幅精美图片,以图注文,直观呈现不同时代文物风貌。 大家经典之作,由名家陆智昌设计,装帧精美,值得珍藏。 我从这方面对于这个民族在一段长长的年份中,用一片颜色,一把线,一块青铜或一堆泥土,以及一组文字,加上自己生命作成的种种艺术,皆得了一个初步普遍的认识。由于这点初步知识,使一个以鉴赏人类生活与自然现象为生的乡下人,进而对于人类智慧光辉的领会,发生了极宽泛而深切的兴味。 ——沈从文 从文物研究来说,我所研究的问题多半是比较新的问题,是一般治历史、艺术史、作考古的,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机会接触过的问题。我个人觉得:这个工作若做得基础好一点,会使中国文化研究有一个崭新的开端、对世界文化的研究也会有一定的贡献。 ——摘自沈从文在美国圣若望大学发表的讲演 大家的文笔,专业的视角。对于文物研究者和鉴赏爱好者,这是文物鉴定和鉴赏的重要参考,以文献与文物互证的方法研究文物,寻绎源流,行文活泼,目光独到,还从古为今用的角度提出很多日常工艺发展的设想,处处可以感受到沈从文对生活中美好事物的热爱。 ——编辑手记
  • 影子之歌

    作者:小海

    ★ 2012年度“天问诗人奖”授奖词(由唐晓渡先生宣读,星云大师颁奖): 小海的诗,朴素,亲切,温厚,深沉。这位乡下长大的早慧的诗人,他的生命扎根在土地的深处,他的灵魂是怀乡的、泥土质的。正是怀着对家乡的深情,他写出了《北凌河》这样辽阔而动人的诗篇。如果说他的早期写作是一种“地问”,即谦卑地叩问土地,从而把“村庄”拓宽成一个美丽而忧伤的抒情空间,那么,他近几年吟唱不止的《影子之歌》就是一种“心问”,即沉思地逼问自心,从而把个体生命的种种细节转化为一种活泼、辩证的禅悟之境。小海为人真诚,藏智于朴。对他来说,写诗无疑是一种自我救赎。他以朴素的诗句来“参与这个世界的生死流变”,表达着对人间和万物的悲悯之情。基于“诗如其人,人本决定文本”的理念,谨将2012年度“天问诗人奖”授予诗人小海。 ★ 《影子之歌》写的是抽象的、虚幻的东西,需要变无形为有形,从无中生有,这样的写作更有挑战性,有助于拓展诗人个人的诗歌疆域和精神版图。在这方面,小海做到了极致,将汉语诗歌写作带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 ★ 这部长诗,想象奇特,对文化积淀和文化心理,做了一次集中梳理。不仅是诗人自己的,也是我们大家的;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 《影子之歌》是小海近年来倾心创作的长诗,先后在《作家》、《诗刊》、《花城》、《钟山》、《读诗》、《诗歌ems》以及一些诗歌选集中都以很大的篇幅陆续推出,引起诗界广泛关注,被视为新世纪以来中国诗歌的重要收获。凭借此诗在2013年台湾举办的两岸诗人新年峰会上由星云大师给他颁发了 “天问诗人奖”。该长诗作为有探索意义的新文本,是一个动态的、创造性的、开放的体验系统,是关联性的关系总和,反映了我们的身体与心灵、事物与世界的关系,提示了影子作为我们存在的纯粹形式,可以是超越主体的直观能力和理性意志的,却又是不可能被完全对象化和客体化的。影子并无实存,却又通过当下被关注,被追溯到我们自身——我们存在时它存在,我们不存在时它依然存在。影子不是生命,但貌似生命,是生命的运动和变化的抽象形式。
  • 夏伊洛公园

    作者:[美]博比•安•梅森

    ★ 这些故事不会被遗忘。——雷蒙德•卡佛 ★ 梅森试图留住那些即将被时间湮没、影响了一代人的流行文化,和那些在社会变革下、不值一提的创伤。 ★ 每个社会都存在着这样一批失语的人:他们看似麻木地生活在乡下、在小镇,被时代抛下或挟裹而去。梅森以简洁的笔触和敏锐的女性视角,抓 住他们平静生活中某个不寻常的时刻,让他们被“看见”。 『博比•安•梅森作品系列』:《夏伊洛公园》、《在乡下》、《蜿蜒而下的山路》、《午夜魔法》、《爱情生活》 一对夫妇在结婚纪念日到内战纪念地夏伊洛公园度假,却在此结束了婚姻;给精神病院做司机的男人,成了病人们的DJ,在车上放各个时代的流行歌,跟病人一起狂欢;单身的中年女人有了一个卖狗为生的男朋友,他只在每个月的第三个星期一随着市集一起到来;二战老兵卖掉房子,带着妻子开着房车去大西洋海边,再看一眼他曾经航行其上的大海…… 十六个故事中的人物都来自美国南方,肯塔基西部乡下。城市化、女权运动、电子游戏、商业大片等新事物像浪花一样拍打着他们的生活。他们缺乏表达自己的能力,但在生活平静的表面下,怀念和疼痛正在悄悄酝酿,只需一个日常的小细节,它们就会悄悄流出。
  • 作者:[法] 苏菲·卡尔

    ▉内容简介 苏菲·卡尔获得一笔奖学金,到日本进修三个月,与恋人M约定在新德里会面,最终却等来分手的消息。为了尽快从失恋的打击中恢复,她不断向朋友和陌生人诉说她的爱情悲剧,也聆听对方讲述他们的痛苦。苏菲不停地用照片和文字,记录她从巴黎乘火车穿越西伯利亚到中国,辗转到达日本的旅途经历。然后写下那些听到的令人心碎的故事,以求治愈自己的痛苦。 这是一本前所未有的书,文本分为两个部分:痛苦之前和痛苦之后。 第一部分苏菲通过照片和文字记录了92天中的92个片段,每一天都以倒计时的方式呈现。 第二部分苏菲用不同的口气重复讲述自己的情感经历,并请朋友和陌生人讲述各自的最痛苦记忆,来缓解自己的痛苦。 ▉编辑推荐 ● 一部关于爱的书,记录了分手前的92天,分手后的99天。 ● 一部关于爱之痛苦、挫折的书,苏菲·卡尔用244张照片和8万文字重新厘清了这段经历。这段感情令她悲伤不已,她不停地记下痛苦,不停地寻找朋友和陌生人,倾听他们最痛苦的时刻。她的痛苦后来慢慢地消失在众多的痛苦中。 ● 一部当代法国艺术界最负盛名的作品,本书曾以戏剧、装置艺术等形式在世界各地展出,引起轰动和广泛关注。 ● 三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苏菲·卡尔借助装置、照片、文字叙述及录像、电影等表现手法,以自传的方式,并遵循严格的艺术准则,将生活中的各种情境升华为艺术,表现私人和与他人关系的主题,影响巨大。 ● 本书所表达的情感是每一个人都曾遇到或经历过的,但苏菲通过艺术家的视角,以极端的方式表现出来,读来让人震惊、感叹和唏嘘。 ▉媒体评价 视觉艺术很少能像文学或电影那样,激起观者强烈的情感反应。索菲•卡尔《痛》做到了。 ——《纽约时报》 她着迷于公共生活和私人空间中的过渡地带,这导致了她在艺术创作行为中,将自己置身于私人侦探、心理学家和法医的社会位置。 ——Nancy 苏菲·卡尔三十多年来一直在向文字与摄影之间的关系发出“质疑与挑战”,并在她的作品中深刻地描绘了“人类的脆弱性”,从而对年轻一代艺术家起到了“鼓舞作用”。 ——2010年荣获哈苏基金会年度国际摄影奖授奖辞 苏菲·卡尔的作品的显著特点是故意设限,让人想到1960年代的文学运动Oulipo(潜在文学工厂)。她的作品不断描述人性的弱点,检验身份和私密性问题。她因侦探般跟踪陌生人并调查他们的私生活的能力而闻名。她的摄影作品通常包含写在画板上的她自己的写作文本。 ——第九届上海双年展 这是苏菲·卡尔作品中的一个命题:她会大量地利用情感,同时通过一种打碎的、概念化的形式、使用文本(她那著名的“叙事艺术”)和图片-文档来构成中立性立场,假装不去触碰这些情感。但是这无关紧要。情感的冲击力依然炽烈。 ——拔哥 来回在文学与摄影之间的女性艺术家苏菲·卡尔,被喻为20世纪末法国重要的当代艺术家之一。她的摄影作品多从生活经历出发,伴随着诗意的书写文字,描述、揭露、再现、重塑自身或他人的私密经验。图文相伴的作品呈现,带着美感与优雅的气质,有时像纪实的自传,有时则像虚构的自传体小说(autofiction),游移在真实与虚构之间。 ——张君懿、张韵婷 就这样循环往复,苏菲的叙述越来越简练,越来越冷静,越来越客观,那些字迹也越来越淡,直至看不清。最后,她说:够了,我的痛苦消失了。 ——墨远 苏菲·卡尔的艺术混合了图像和文字,并用其激起通常只有在史诗文献和电影中才能得到的强烈情绪。她大部分的非凡作品指向的却多数是平凡的人,从拥有病态好奇心的《地址簿》到多情背叛的《痛》,她知道如何去提高赌注并将一般的怪癖扩张成悲剧性的残缺。她是一位能将个人的私密性推向艺术高度的操纵大师。 ——孙懿欢
  • 爱的宝藏

    作者:[法] 菲利普•索莱尔斯

    ●菲利普•索莱尔斯,法国国宝级作家,爱情至上主义者。罗兰•巴特曾说——世人所要做的,便是向索莱尔斯学习。 ●这是一部以《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为主人公的爱情小说。书中凝聚了司汤达的情史、爱情观的精华。 ●一位情圣讲述另一位情圣的故事——司汤达、索莱尔斯,两位臣服于爱情的大师,心灵交融,演绎了法兰西式的浪漫与意大利式的激情。 (菲利普•索莱尔斯是一位大师,也是一位传奇人物,他是罗兰•巴特的密友,著名符号学家克里斯蒂瓦的爱人,原样派的创始人。他的小说很特别。这本书的主人公是司汤达,他的情史与爱情观历历在目,但索莱尔斯也是在写他本人的爱情与思想,在美丽、古雅的威尼斯,这位隐居者的种种遐思,引人入胜。) "这不是一本传统意义上的小说,没有完整、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结构松散,甚至有些支离破碎。行文多跳跃,饱含片断式的丰富联想。作者称之为“超小说”。这是一部时空穿梭的作品、一场灵魂的对话、一次爱的探险之旅,并向法国19世纪大文豪司汤达致敬。 小说叙述“我”与意大利女子米娜因司汤达结缘,隐居在威尼斯。“我”的情感体验同司汤达对爱的解读遥相呼应。更奇妙的是,司汤达笔下的人物轮番登场,亦幻亦真。通篇穿插司汤达作品的精彩段落及书信日记中的肺腑之言。
  • 生活片

    作者:曹寇

    ●他被誉为最具才华和潜力的当代青年小说家。 ●被评为《时尚先生》、《收获》最受欢迎青年小说家。 ●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11年度新人提名。 ●有人说过,如果曹寇不做屌丝协会主席,那么无人能担当此任。 ●他用文字留下证据:态度决定一切。 ●他坚硬的文字背后,是真实、真诚和真相在打动我们。 ●本书收录作者 “披肝沥胆”“挖心掏肺”的生活记忆。篇篇皆珍爱。 ●本书通过描写那些无聊的、杂乱的、鸡零狗碎的事儿,为我们还原生活本来面貌,让人 真切体会,生活原来是如此深不可测。 ●曹寇很有腔调,但不作,不傻,不装酷,却很牛逼,让人舒服,也很崇拜。 这是当代青年作家曹寇的一部随笔集。全书大致分如下几辑:乡村生活、学习生活、家庭生活、教师生活、个人生活和友情生活,以写人记事为主,故曰“生活片”。 作者把日常事物写得奇特且寓意深远。几个场景转换,或是一段对白,就可直抵人心。
  • 黑塞诗选

    作者:[德] 赫尔曼·黑塞

    本诗集选译自黑塞的四部重要的诗歌作品集,涵盖了黑塞的青年、中年和暮年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共100余首,较为全面地展现了黑塞作为一名诗人的创作成就。黑塞的诗歌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富于音乐节奏和民歌色彩的浪漫气息,表现出对旅行、自然和朴素事物的爱好,早期诗歌有浓郁的孤独、感伤的气息,后期充满哲理和思辨色彩。本诗集较为全面地展示了诗人的这一发展变化的过程。 如果黑塞作为散文作家的声望有了变化,那他无疑是位诗人。自从里尔克和格奥尔格去世以后,他就是当代德国首屈一指的诗人。他把细腻清仪隽的风格和扣人心弦的满腔热情融为一体,诗歌的格式妙不可言,超过我们时代所有的诗人。他继承了歌德、艾兴多夫和莫里克的传统,用自己的特色来复兴传统诗歌的魅力。——1946年诺贝尔文学奖颁奖词 你给我的是如此令人愉快又美丽的“音乐”啊。……你拥有诗歌方面的才华,你所描述的是如此简单却又能深入人心。——罗曼罗兰致黑塞的信
  • 我们悲惨的宇宙

    作者:(英)斯嘉丽·托马斯

    ☆你是故事中的冰山,等待着你的泰坦尼克 ☆一段多重结构的自我拯救,一本怜悯、温柔的心灵找寻之书 ★ELLE杂志风格人物大奖最佳新作家 ★《独立报》英国年轻作家20强 ★柑橘奖入围作家 ◆《安娜•卡列妮娜》、相对论、上下夸克、第二世界、达特穆尔“地狱恶犬”、瓶中船、塔罗牌……跟随主角进入文学、哲学、物理与魔法的世界。 ◆给所有的文艺范儿、Geek和Cult们——我们创造了各种拟像,以致混淆了拟像与真实。 达特茅斯,达特摩尔东南部,是一片充满神秘传说的土地。靠做影子写手和写书评为生的科幻作家梅格,几年前与男友私奔到这里。几年下来,这段关系渐渐陷入无望,而她似乎爱上了一个上了年纪、有生活伴侣的历史学教授。梅格生活在各种“时间末点”中:截稿日期、账单截止日期、过期的情感关系,等等;而她最近评论的书告诉她,在世界末日,人们将凭借自己的双手制造出“第二世界”,在第二世界,她将获得幸福快乐,并且永远不会死去……在生活的迷宫中,梅格该如何选择?她的自我遗失在何处?她生命中的泰坦尼克是否已经到来?
  • 薄薄的故乡

    作者:王小帅

    先锋导演王小帅的私人笔记,无故乡时代的故乡情结,献给所有回不去故乡的人们。 苏童、杜琪峰、刘小东、高圆圆推荐珍藏 █ 编辑推荐 ★ 柏林银熊奖、戛纳评审团奖得主王小帅的“三线”记忆 ★ 《青红》《我11》《闯入者》创作背后的真实故事 ◆模糊的回忆、幸存的老照片、儿时的画 、家书、剧照、几经手改的文稿,订成一本私人笔记。 ◆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的迁徙流变,勾画出一代人的集体遭遇:一群没有 故乡的人仅以留存的记忆碎片。 █ 媒体评论与名人推荐 他用电影的方式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带给未来以无穷希望。 ——美国《商业周刊》“亚洲之星”称号授予评语 作为1990年代出现的大陆新一代导演的代表人物,王小帅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 ——《法国世界报》 王小帅透过镜头,描绘人在不同地域间的移动流离,从乡村到城市、自中国到西方,显现出他对中国社会变迁改貌的厚实观察。” ——第14届台北电影节 我看过这部电影《十七岁的单车》并非常喜欢这部电影,我想他的确受到了《温别尔托·D》的一些影响。我觉得巴赞和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理论,他们对于长镜头的倡导,帮中国导演挣脱了社会主义文化所倡导的那些美学作品,《十七岁的单车》就是其中之一。 ——达德利·安德鲁(美国影评人) 尽管该片情节缓慢,但却让人始终全神贯注。导演王小帅将会让自己的导演之路更加开阔,因为这部影片证明,他是一个让任何人都能信任的导演。” ——雷·本内(戛纳影评人) █ 内容简介 导演王小帅一直说不清自己是哪里人。在上海出生4个月后,他跟随父母来到贵阳“支援三线”,13岁因父亲工作调动迁到武汉,15岁考上央美附中来到北京,23岁北影毕业后分配到福建,两年后无片可拍的他逃离体制,开始他的“北漂”和独立电影创作生涯。 从《青红》到《我11》、《闯入者》,他一遍遍在光影中回望他的童年所在地贵阳,作为一个“三线子弟”,他对讲述和发现这段历史有着无法释怀的责任感。 但这本《薄薄的故乡》却无关宏观历史。这本书中的文字、无意中幸存下来的老照片、儿时的素描、父母的家书等,装订而成的,是一个无故乡的人的精神故乡,是一个四口之家颠沛流离的命运。与其说它是在向读者讲述,不如说它是作者的私人笔记——在撰写整理这本笔记的过程中,他让自己沉浸到往事中,他发现自己不免絮叨,更加发现回忆的不可靠;他意外地找到以为早已丢失的照片和画,惊喜地知晓了一直好奇的谜底。 现在这本笔记已经完成,如一部最终剪辑而成影片,不再私有。
  • 杜拉斯传

    作者:[法] 劳拉·阿德莱尔

    ▉简介 玛格丽特•杜拉斯(Marguerite Duras,1914—1996)是20世纪最富戏剧性的女作家之一,其作品常带有自传性,如《情人》、《抵挡太平洋的堤坝》、《直布罗陀的水手》等,她也因此被认为是一位自我虚构的代表作家、职业忏悔师,她将自己隐藏于多张面具背后, 并热衷于 搅乱可追寻的踪迹,这令她的身世变为一个谜团。她经常说,书中的真实远比作者本人所经历的一切更加真实。 ▉编辑推荐 ●杜拉斯最权威传记,曾获法国菲米娜批评大奖;爱,恨,传奇,写作,绝望,死亡,本书将这一切囊括在内。 ●作者与杜拉斯私交十二年,掌握大量私密信件,私藏照片和手稿;详尽的采访,冷峻的叙述,严谨的解读,直面杜拉斯生命中的真实和谎言。 ●传记可读性极强,会如杜拉斯的小说一样紧紧抓住读者。 ●译者袁筱一是国内一流法语文学翻译家。 ▉媒体评论 杜拉斯的一生带有20世纪的鲜明印记……她将她的经历转化为荒凉、诗意的小说,即使不熟悉这些作品,阿德莱尔这本精心建构的传记也会如杜拉斯的小说一样紧紧抓牢读者。 ——《纽约客》评论 杜拉斯曾说:“我不知道我自己能否容忍杜拉斯。”通过这本传记,读者对此可能会同意一半。 ——《出版人周刊》
  • 家庭絮语

    作者:[意]娜塔丽亚·金兹伯格

    意大利国宝级文学大师,二战后欧洲最具影响力巨著,意大利中学生指定读物。 向普鲁斯特致敬的(女版)“追忆似水年华”。 再版数十次,逾百万册,译介成多国语言。 在《辛德勒的名单》一样沉重的背景下,呈现了胜于《美丽人生》的欢快与温馨。 家庭絮语散落于记忆深处,穿透黑暗深重的历史,放射出微弱温暖的光。 “我”在都灵一个喧闹的家庭长大。父亲,一个犹太裔大学教授,脾气暴躁,经常大吼大叫;母亲,一个文艺气质的家庭主妇,总喜欢在饭桌上重复地讲那几个故事,纵容父亲的坏脾气;两个哥哥,一个是家庭的骄傲,一个总是不学好;一个姐姐,在青春期爱上普鲁斯特,忧愁地在花园里散步;一个结实强悍的女佣,总是“他”“她”不分,说话颠三倒四;来来往往的家庭的朋友,孩子们的朋友,裁缝,医生……一个熙熙攘攘的20世纪上半叶的意大利家庭。 几十年间,墨索里尼上台,种族法实施,二战爆发……哥哥、父亲被捕,“我”的丈夫死在德军监狱,身边的朋友陆续消失。然而这些苦难以一种慌乱甚至滑稽的方式发生,或者只是被悄悄地一笔带过。一家人不论如何颠沛流离,只要他们聚在一起,家人间琐碎而亲切的话语便在继续,伤口便得到愈合,生活便得以继续。 在“我”的记忆中,家人的欢声笑语,像一条河流,充满着最具生命力的种子。
  • 坏举止

    作者:(美)玛丽·盖茨基尔

    在爱与性中,她(他)们都是没有发育完全的人。 一个在书店工作的男子,每个周末都与女友一起吸毒沉沦;一个已婚的男人,每月定期去一次妓院,最后忍不住跟踪一位妓女,为了看一看她在日常生活中的样子;一个有受虐倾向的女人,跟情人去乡下度周末,却发现男人的暴力不能给她任何快感,只带来切切实实的疼痛;一个女子一边“接客”,一边维持着自己的写作梦想;一个律师的女秘书,只有在各种惩罚中才能感受到难以启齿的快感。
  • 危险的大笑

    作者:[美] 斯蒂文·米尔豪瑟

    ▉编辑推荐 ●作者米尔豪瑟是普利策奖得主,风格非常鲜明、独特的作家,国内首次引进其作品。 ●本书获《纽约时报》年度十佳图书(虚构类作品)之首。 ●情节奇特、叙述冷静的短篇小说,穿透无趣的表层现实,在熟悉与陌生之间旅行,在奇迹与平常事物之间旅行,美丽、深刻、激发想象。 ●译者孙仲旭是国内知名翻译家,译文准确且忠实于原著风格。 ▉内容简介 十三个黑色、充满奇趣的故事,米尔豪瑟带你去到现实世界的边缘,见识各类古怪而有意思的“边缘人”: 有人用极度夸张的大笑抵达生命的新境界;有人用莫名其妙的失踪惊醒庸常生活中的人们;有人想用匪夷所思的建筑证明“现在”,巨细无遗地复制了一个与现存小镇一模一样的镇子,或建造一座高达天庭的塔;还有人想用古怪的发明改写历史,或者,像某个历史学会那样,直接发明新的历史…… ▉媒体评论 一本非凡的书,才华横溢,而且对现实具有某种预见性。 ——D.T.Max 《纽约时报》 神秘和陌生的感觉弥漫在13个故事里……米尔豪瑟的智慧和原创性照亮这本书的每一页。 ——Lawrence Rungren 《图书馆》杂志 美丽又深刻……米尔豪瑟的小说是我读过的最发人深省的作品。 ——David L.Ulin 《洛杉矶时报》 这本书能让读者完好地了解米尔豪瑟这位获得普利策奖的作家……《危险的大笑》勾勒出了他的想象力的每一个刻面。 ——Michael Upchurch 《西雅图时报》
  • 青叶繁茂

    作者:(日)井上厦

    ● 他是日本最具影响力的“平民剧作家”,他擅长把日常生活搬上舞台,演绎平凡人的无奈与不幸。 ● 躁动不安的青春岁月,闹剧百出的高中生活。故事所描绘的那个年代成为日本一代人的深刻记忆。 ● 它曾被拍成电影和电视剧,在日本引起全民关注。 ● 透过一群高中生的视角看二战后日本平民的生活,社会风貌。 ● 书中关于战后大人的分类很有意思,非常具有时代特色。 故事发生在五十年代的日本仙台,小稔身处最劣等班级的高中生活到了第三年。新学期,他和三个死党一起观摩了解剖书上的生理结构图,班上来了神秘的转校生俊介。他们五人兼具恶童、纯情少年、文艺青年的品质,他们为初恋烦恼,向往真善美,不时也为正义抗争,但又不断制造恶作剧,给周围人带来巨大麻烦。幽默生动的故事之外,几位老师宽容而高尚的教育者形象令人难忘。
  • 白日美人

    作者:(法)约瑟夫·凯赛尔

    ◆ 再现电影史上经典回忆,西班牙著名导演路易斯•布努埃尔执导、法国著名影星凯瑟琳•德纳芙主演,金狮奖影片同名原著 ◆ 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的心理描写,是本篇小说的一大亮点。 ◆ 展现爱情与欲念、灵与肉、幻梦与现实之间的纠葛萦回,从而反映当时西方女性所普遍面临的情 感困境。 赛维莉娜长久以来都在渴望得到粗暴有力的身体欲望,在她与优秀的丈夫皮埃尔结婚后,这份渴望演变得更为剧烈。皮埃尔的朋友于松觊觎她的美貌,并窥探到她内心的欲望,无意中说出一家妓院的地址。赛维莉娜受到意识牵引,取名“白日美人”开始去妓院接客,然而几乎无人可满足她所渴求的。 直到有一日,她认识了两位危险神秘的客人:伊波利特和马塞尔。她为伊波利特强健有力的体格所吸引,却从马塞尔身上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快感。经过一次次交媾,马塞尔爱上了这位神秘美貌的女子。正当此时,于松出现在她接客的那家妓院,赛维莉娜惊惧他向皮埃尔说出真相,满足了他的肉体需求,但是事情远不如她想象中那么简单,不得已之下,她只好向马塞尔求助,一场谋杀由此展开......
  • 妻妾成群

    作者:苏童

    █编辑推荐 ◆苏童最著名作品单行本,张艺谋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原著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之作。 ◆女性知音和洞察者的代表作。 ◆改编电影《大红灯笼高高挂》曾获得第48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银狮奖,第36届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外语片奖,美国国际影评协会奖最佳外语片,第64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 ◆陆智昌全新精装设计,精美富于质感。 名家评论 《妻妾成群》的好处,首先是好读,很诱惑人的故事和很诱惑人的丰富关系组织着色彩斑斓的表层结构。——朱伟 苏童天生是个说故事的好手。从《妻妾成群》到《城北地带》,从《一九三四年的逃亡》到《我的帝王生涯》,苏童营造阴森瑰丽的世界,叙说颓靡感伤的传奇。——王德威 █内容简介 颂莲本是一个女学生,接受过新式教育,但因父亲破产,被卖给陈老爷做了四姨太,从此她便卷入陈家大院的明争暗斗,目睹陈家女人的悲惨命运,最终被摧残成疯子。作者以沉郁的笔调记述了一个封建大院里的恩怨,细腻地表现了主人公内心逐渐阴暗、崩溃的过程。
  • 罂粟之家

    作者:苏童

    █编辑推荐 ◆苏童最著名作品单行本,何藩导演电影《罂粟》原著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之作。 ◆女性知音和洞察者的代表作。 ◆改编电影《罂粟》具有广泛影响。 ◆陆智昌全新精装设计,精美富于质感。 █名家评论 《罂粟之家》标志着汉语小说在80年代后期所达到的艺术高度。——陈晓明 苏童小说的一切美学特征,都是借助南方这个特殊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环境得到展现的。南方的阴暗、潮湿、肮脏、糜烂、腥臭、神秘在他笔下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展示。——摩罗 █内容简介 故事以旧中国乡土社会为背景,刻画了刘老侠、陈茂、刘沉草等几位人物。刘老侠是一个南方的地主,靠种植罂粟发了家,他年老之后,想让他的儿子刘沉草承担起家业。但是,刘沉草并没有经营罂粟的野心和能力。解放后,罂粟生意遭到禁止,刘老侠的家业走向衰亡。长工陈茂对长期压迫他的地主一家进行了报复,却遭到刘沉草的枪杀。小说通过对家族、历史、情感的书写,描述了一个地主家庭的没落。
  • 红粉

    作者:苏童

    █编辑推荐 ◆苏童最著名作品单行本,李少红电影《红粉》原著小说 ◆中国当代文学经典之作。 ◆女性知音和洞察者之代表作。 ◆改编电影《红粉》曾荣获柏林电影节银熊奖。 ◆曾被改编为33集电视连续剧,由张智霖主演。 ◆陆智昌全新精装设计,精美富于质感。 █名家评论 这是一部构思精巧的小说,充满异国情调,精致的中国风物俯拾皆是。——法国《读书》杂志 苏童是个讲故事的好手,这在先锋小说家中是很独特的,他出色的建构故事的才能,弥补了先锋派文本艰涩、理念过强的弱点,于是才有影视界频频垂青于他的故事的可能。——王海燕 █内容简介 小说讲述秋仪和小萼两个旧时代风尘女子在解放后重新面对世界,寻找出路而不得的故事。秋仪拒不接受新时代,投靠无门,一度出家为尼,但即便是尼姑庵也不容她。最后她只有勉强接受现实,嫁给一个自己不爱的男人。小萼虽然接受了新时代,但只是随波逐流,无力改变自己,结果害得丈夫丢了性命。作者以温婉、忧郁的笔调描写了两位女主人公的悲剧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