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研究

  • 雨林里的消亡

    作者:[瑞典] 唐·库里克

    20世纪九十年代,年轻的人类学家唐·库里克,只身走入巴布亚新几内亚热带雨林中,位于一片沼泽地中央,人口仅两百的小村庄嘉普恩,记录一门濒临消亡的当地语言——泰雅博语。到达后他就深深领悟到,如果不理解说这种话的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就不可能真正学会这门语言:你必须要了解他们如何与自己的孩子沟通,如何争吵、八卦和开玩笑。在这段跨越三十年的时光中,他反反复复拜访当地,每次都停留数周到半年多的时间不等,亲眼见证了语言环境日渐稀薄,记录下他所能学习到的一切。与此同时,他也发现自己已经义无反顾地融入了嘉普恩村民的生活与世界,与他们的悲欢和命运产生了交融。

    本书英文版出版当年,即入选美国《时代周刊》推荐当季必读书目和《美国国家地理》当季最佳旅行类图书,受到媒体广泛关注和读者好评。

  • 是什么让我们难以领略音乐的艺术?

    作者:钱浩

    抛开玄虚概念,直面艺术本身,是全新视角的赏乐理论,也是透彻诚恳的入门之书。

    ——————————————————————

    长久以来,非专业听众在面对古典音乐时,总会习惯性地认为感人和悦耳就是作者们的创作目标,也常以为了解到作品的意象、背景、“思想内涵”,便有了欣赏的钥匙,或者会把古典音乐看作一种超凡脱俗的象征和修养身心的良药,而一旦无法把握这些要素,听者就会感到迷茫,觉得古典音乐很难。

    本书从艺术与自然状态的区分出发,逻辑清晰地破除了上述固有观念,帮助赏乐者抓住古典音乐的实质,认识其价值所在,对于入门者是实用而有效的指引,对于深思音乐之美的人亦可提供新的视角和启发。

    ——————————————————————

    著名作家、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格非作序

    著名诗人、清华大学中文系教授 西渡

    中国国家交响乐团大提琴家 张博

    著名钢琴家、天津音乐学院教授 吕晓亮

    《读书》资深编辑 曾诚

    著名青年作家 唐洬

    专业荐读

  • 有了博士学位还不够

    作者:P.J.费贝尔曼

    不论你的研究生教育、智力和技术才能如何,你的科研职业还不能令人放心。永久性的职位是不多的,而正规的研究生教育很少讲科学生存技巧,这方面好的咨询师又很难找到。这本独特的书讲解了你达到一个完善的长期研究生涯之前,所要面对的事情。本书集中在重要的生存技巧上,提出了把你自己打造成一名科学家的理性方法。它就这样一些方面提供了可靠的忠告:选择论文或博士后导师;在科研实验室、政府实验室和工业研究所之间挑选研究职位;为聘用面试做准备;确定研究项目,等等。此书帮助你做效果很好的口头报告,使人对你的刊物论文发生兴趣,使你申请经费获得成功。每一位站在科学职业门槛上的人,都应该读一读这本书。
  • Crafting Your Research Future

    作者:Charles Ling,Qiang Y

    What is it like to be a researcher or a scientist? For young people, including graduate students and junior faculty members in universities, how can they identify good ideas for research? How do they conduct solid research to verify and realize their new ideas? How can they formulate their ideas and research results into high-quality articles, and publish them in highly competitive journals and conferences? What are effective ways to supervise graduate students so that they can establish themselves quickly in their research careers? In this book, Ling and Yang answer these questions in a step-by-step manner with specific and concrete examples from their first-hand research experience.
  • A Manual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Seventh Edition

    作者:Kate L. Turabian

    Dewey. Bellow. Strauss. Friedman.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has been the home of some of the most important thinkers of the modern age. But perhaps no name has been spoken with more respect than Turabian. The dissertation secretary at Chicago for decades, Kate Turabian literally wrote the book on the successful completion and submission of the student paper. Her Manual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 created from her years of experience with research projects across all fields, has sold more than seven million copies since it was first published in 1937. Now, with this seventh edition, Turabian’s Manual has undergone its most extensive revision, ensuring that it will remain the most valuable handbook for writers at every level—from first-year undergraduates, to dissertation writers apprehensively submitting final manuscripts, to senior scholars who may be old hands at research and writing but less familiar with new media citation styles. Gregory G. Colomb, Joseph M. Williams, and the late Wayne C. Booth—the gifted team behind The Craft of Research —and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Editorial Staff combined their wide-ranging expertise to remake this classic resource. They preserve Turabian’s clear and practical advice while fully embracing the new modes of research, writing, and source citation brought about by the age of the Internet. Booth, Colomb, and Williams significantly expand the scope of previous editions by creating a guide, generous in length and tone,to the art of research and writing. Growing out of the authors’ best-selling Craft of Research , this new section provides students with an overview of every step of the research and writing process, from formulating the right questions to reading critically to building arguments and revising drafts. This leads naturally to the second part of the Manual for Writers , which offers an authoritative overview of citation practices in scholarly writing, as well as detailed information on the two main citation styles (“notes-bibliography” and “author-date”). This section has been fully revised to reflect the recommendations of the fifteenth edition of The Chicago Manual of Style and to present an expanded array of source types and updated examples, including guidance on citing electronic sources. The final section of the book treats issues of style—the details that go into making a strong paper. Here writers will find advice on a wide range of topics, including punctuation, table formatting, and use of quotations. The appendix draws together everything writers need to know about formatting research papers,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and preparing them for submission. This material has been thoroughly vetted by dissertation officials a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cross the country. This seventh edition of Turabian’s Manual for Writers of Research Papers, Theses, and Dissertations is a classic reference revised for a new age. It is tailored to a new generation of writers using tools its original author could not have imagined—while retaining the clarity and authority that generations of scholars have come to associate with the name Turabian.
  • 新工具

    作者:培根

    《经典通读(第2辑):新工具》试图为近代新兴的自然科学制订一套正确的方法,对近代科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经典通读》,一套将经典学术巨著进行全新通俗化编译的丛书,旨在引领读者轻松快速阅读学术经典,从而普及对人类影响深远的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名家名著。
  • 研究的藝術

    作者:Booth, Wayne C./ Col

    本書以深入淺出的方式講解研究的過程與步驟,並在講解過程中貼心的不斷鼓勵讀者,建立研究初學者的信心,讓他們理解,研究原來是一個嚴謹而有感情、有血有肉、有生命、有品位與風格、可以促進人類福祉的工作。本書作者在每一個章節,針對每一個研究步驟與方法娓娓道來的過程中,亦同時將上述研究的真正內涵發揮得淋漓盡致。讀者無論是做為研究上的參考指南,或增進個人日常的思辯理解力,都可從中獲得極大的助益。 本書清楚地描繪了一個研究者如何從研究問題的規畫、蒐集資料、論證、到撰寫的一連串過程,將學者的內隱知識轉化為外顯和清楚的步驟,提供學生一個清晰的學習方法,對於社會科學的學生提供了一個非常有價值的入門和引導。 -王振寰(政治大學講座教授、中國大陸研究中心主任) 《研究的藝術》跳脫常見研究方法教科書的寫法,以讀者為念,回到研究的根本,將研究視為提問題、找答案、提出宣稱並加以支持,然後寫作出版的過程。不只對研究者有用,對日常思辨也有很大助益。 -畢恆達(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教授) 一般研究法的教學,往往將研究過程最真實、最關鍵、最具生命力與創造性的元素,隱晦在背景中,成為學習者心中的焦慮、困頓與迷惘。這本夢寐以求的好書,將學術解謎活動中,有血有肉的掙扎、感同身受的關懷、生命史與公共議題的交會……予以前景化。 -吳泉源(清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教授兼科技與社會研究中心主任) 我不相信有什麼秘訣一定可以讓人寫成美妙的論文,但我百分百確信:要避免繞冤枉路最好是先讀一讀《研究的藝術》這本書。此外,就算只是打發時間當閒書讀,它也能讓不必寫論文的人思路清晰,說話理直氣壯。 -楊倍昌(成功大學微生物暨免疫學研究所所長兼STM中心主任)
  • 這才是做研究的王道

    作者:Howard S. Becker

    援引超過數十年研究與教學的經驗,Becker傾囊相授他一生所知做研究的竅門,委實可貴。《這才是做研究的王道》幫助學生思考研究計畫。他的建言,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入了解自己的研究,同時誘導出新的想法,明白從什麼地方挖出新的資料。 Becker的竅門含攝社會科學的四大領域: 一、 創造「意象」以引導研究。 二、 抽樣法,以產生資料的最大多元性。 三、 發展概念與組織你的發現。 四、 運用邏輯方法,有系統地探索研究發現的意涵。 Becker的忠告,簡單者如改變訪談提問,從為何改為如何(讓受訪者不必為自己辯護,逕入交談);到技術更高的忠告,例如如何操作真值表。像 Writing for Social Scientists一樣 ,《這才是做研究的王道》將可幫助好幾代的學生紓解壓力。
  • 如何撰写研究计划书

    作者:洛柯

    《如何撰写研究计划书(第5版)》出版近30年来,之所以能够一版再版,并被西方社会科学界奉为必读书之一,取决于两个方面的原因:研究计划书(开题报告)的重要性;实用而清晰的内容编排。《如何撰写研究计划书(第5版)》的内容分成三个大的部分:第一部分,写作计划书。这部分是《如何撰写研究计划书(第5版)》的核心,不仅提供了适用于所有研究计划书的一般知识,而且还讨论了在研究生教育和学术研究的资助机构中使用计划书的一些具体问题。 第二部分,申请研究资助。 第三部分,计划书样例。这部分为我们提供了四个计划书样例,并插入了作者的短评。这四份计划书样例,既有研究早期提出的计划书,也有在研究后期提出的计划书;既有量化研究设计的计划书,也有质性研究设计的计划书;既有研究生学位论文计划书,也有成功申请研究资助的计划书。通过对这些范例的阅读,您在研究计划书的学习方面将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

    作者:约翰·W·克雷斯威尔

    《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定性定量与混合研究的路径》力求为人文社会科学中的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混合研究设计提出一个框架、一种步骤和一些综合建构方法。《研究设计与写作指导:定性定量与混合研究的路径》中对三种研究路径进行专门的比较探讨,是由于人们对定性研究的兴趣和应用日益增长的同时,继续沿用定量研究设计,并且出现了混合研究。这一比较探讨从初步思考三种研究路径共同的知识线索、文献综述和反思学术探究中写作与学术伦理问题的重要性入手,进一步提出研究中的关键要素:写导言,陈述研究目的,确定研究问题和假设,理论的运用,定义、定界和阐明研究意义,提出数据收集、分析的方法和步骤。在这一过程的每一阶段,读者都会接触到定性研究、定量研究和混合研究的方法。
  • 英国史新探

    作者:钱乘旦,高岱

    本书是中英两国英国史学者首次深入对话与讨论的成果,反映了英国史研究的学术前沿进展。哈里•狄金森、钱乘旦等中英史学家携手合作,就英国历史上的国家、乡村、商业、城市化、人口、性别、宗教、思想、政治改革、历史分期等核心论题展开共同探讨。收入本书中的诸文,注重新材料的发掘、新视角的运用,既有旧题新诠、学术史的梳理,也有新问题的探索、新观念的尝试,展示了英国历史的多重面相。
  • 日本动漫产业的商业运作模式

    作者:增田弘道

    《日本动漫产业的商业运作模式》内容简介:作者增田弘道将多年从事动漫制作及管理工作的经验和知识总结成《日本动漫产业的商业运作模式》,重点探讨了动漫产业的经营运作战略,希望对日本确立并巩固动漫大国地位有所帮助。第一章日本动漫产业概要;第二章日本动漫内容的运用方法;第三章日本动漫内容的运用方法;第四章日本动漫产业发展的秘密;第五章日本动漫产业存在的问题;第六章“动漫的软性力量”论。
  • 京剧·跷和中国的性别关系 1902—1937

    作者:黄育馥

    本书通过剖析京剧中的道具———跷在本世纪的兴衰过程,分析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及其成因。为运用现代社会学方法研究中国传统文化。
  • 怎样做好一项研究

    作者:马丁·登斯库姆

    《怎样做好一项研究:小规模社会研究指南》 是一本畅销英美的社会科学研究方法经典。 从研究策略和方法的选择、数据收集,到数据分析,作者以深入浅出、直击要点的风格,为研究者阐述了完成一项出色的小规模社会科学研究所需要的决策判断和操作方法。 本书的特色: • 避免艰涩术语,对关键问题的阐述直击要点、通俗易懂,引人入胜; • 强调研究方法的“择优原则”,在介绍每一方法的同时必陈明该方法适用的情景,以及其优势和劣势所在; • 不仅帮助学习者掌握各种研究方法和技术,更教会研究者如何明智地选择和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 • 在每一个关键之处都设计了要点提示、自测表等,辅助研究者把握要点,做出一项扎实、出色的研究。
  • 案例研究

    作者:[美]殷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第3版)采用案例研究方法进行学术研究对于绝大多数社会科学家来说,都是一种高难度的挑战。《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第3版)的目标是帮助您——无论是资深的社会科学家,或是初入此道的后起之秀——来面对这些挑战。 点击链接进入新版: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中文第2版) 案例研究:设计与方法(中文第2版)
  • 重访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

    作者:约瑟夫·托宾,薛烨,唐泽真弓

    《重访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是在美国著名学者托宾1987年发表的《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一书基础上所做的新研究。《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是国际上有关学前教育的一本名著,被学术界广泛推崇,深刻地揭示了文化与学前教育之间的关系。《重访三种文化中的幼儿园》研究当今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美国和日本三种文化下学前教育的异同,提出了学前教育对文化关注的诉求。这是一本会引起学术界和教育实践界强烈反响的新作。
  • 怎样做研究

    作者:乔纳森·埃文斯,Jonathan Eva

    该书是英国普利茅茨大学心理学教授、认知心理学专家乔纳森·埃文思撰写的一部有关心理学研究方法的著作。该著作观点新颖、通俗易懂,介绍了很多对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初级研究者、授课者和助教们很有帮助的观念和思想。内容包括学术观点的源头,如何设计经验性研究、假设检验与推理、统计推断,如何提出与检验理论、协作与管理,如何交流成果,等等。该书出版后很受心理学专业、初涉心理学的年轻学者的欢迎,本书可以作为心理学研究方法或实验心理学课程的参考用书。
  • 20世纪的中国:学术与社会-史学卷(上下)

    作者:罗志田主编

    全书内容共六个部分,开篇的“引论”之后是分为四编的专题研究,最后以“20世纪中国史学学术编年”为结束。近代史学的几次重要变过其实皆与当时某种社会政治言说有密切关联,“引论”即首先致意于晚清的政一治概念与史学论述的关系。第二编接着“引论”考察民国史学中的新派及其批评者,从治学取向、研究风格、史料观、历史解释、史学与时代的关系等层面剖析新旧史学的异同。这一编的时间下限和内容大体止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兴起,故第三编即分阶段系统论述20世纪的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并兼及作者对马克思主义史学的重新思考。第四编转换视角。从历史教育与史学发展的关系探讨20世纪前30年史学学科的确立及分科专门化的走向。带综述性的第五编全面考察了整个世纪中国史学的科学化进程,特别侧重于专科化与跨学科的倾向。最后的“史学编年”尽量网罗 20世纪主要的史家及其史学论著,读者同时也可从重要学术机构和刊物的始末及历次学术论争中大致看到整个世纪史学发展演化的趋势和轨迹。
  • 国学与汉学

    作者:桑兵

    乱世出学人。近代中国学是名家辈出,形成宋以来学术发展的又一高峰。究其原因,史料大量涌现,承袭清学余荫,沟通域外汉学,当在首要之列。如果说不通域外不能知近代史,那么不知中外学术交往,则难以恰当体验近代学术发展。国际汉学家对近代中国学术大家的评点有与国内公意不尽相同之灼见。对王国维、陈垣的推崇中外一致,对梁启超、胡适的看法则相去甚远,对国人推崇陈寅恪则多少有些莫名所以。这其中之因缘,颇值得玩味……
  • 新史学九十年

    作者:许冠三

    许冠三先生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中始致力于史学研究,1974年移席香港中文大学历史系,全心投入史学史与史学理论、史学方法的研讨,揭示“多元史络分析法”的治史新途径,在史学界独树一帜。长达四十四万言的《新史学九十年》,则是其多年研究心得的总结,详析“新史学”名家的成败得失,运思深微,立论公允,为近年同类论著所少见。 许冠三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致力于史学研究,1974年起执教于香港中文大学研究院历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