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诺曼·马内阿

  • 流氓的归来

    作者:[罗马尼亚]诺曼·马内阿

    ◎一位罗马尼亚流亡作家的自画像,两个迥异时代的精妙剪影 ◎一部获得评论界普遍喝彩的传记,多项欧美文学大奖获奖作品 ◎全文修订,新增专栏作家李静睿导读 【内容简介】 《流氓的归来》是罗马尼亚作家诺曼·马内阿的回忆录,书中他对自己的经历,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写——包括对人生最隐私的部分:性恋、恋母情结、婚姻、家族秘密、犹太身份的认同、流亡者的归属、自我的认可等方面的叙述,坦诚深刻得到令人惊叹的地步。马内阿以自己两次被迫离开罗马尼亚,又两次回归为主线,转换于时间与空间、生活与文学、梦想与现实、过去与现在之间,叙述了一个时代的驱逐和流放、挣扎与迷茫。他的创作由此超越通俗意义上的是非褒贬,最终超越自我,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代表了人性。 我的放逐境遇,反映了这个正在不断缩小的世界上成千上万受排斥人的处境。我也代表了那些在自己土地上被驱逐的人,这些人从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讲的也是本社会的语言,但他们不幸失落在混沌的林丛里,他们在其中深感孤独。——诺曼·马内阿 【媒体及名人推荐】 凭着他的天才和创造力,他让自己列于罗马尼亚最伟大的人之中。 ——奥尔罕•帕慕克 他书呆子似的思虑、他知识分子式的敏锐、他对复杂性的偏好、他沉静的智慧未必是对抗制度化的罪行最好的武器。这不是一场英勇者的战斗,而是脆弱者和怯懦者的,他们坚持着,顽强地、不畏艰难地地抵抗着自身的堕落,抵抗着马内阿所说的“人性自身的脱轨”。没有任何道德努力比这更让人震动的了。 ——菲利普·罗斯 我们遇到一部文学作品,它将改变我们余生中看待事物、理解事物的方式,甚至包括对以前自以为理解的事物的理解。以前是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契诃夫的《六号病房》、莱维的《被淹没和被拯救的》,现在则是马内阿的《流氓的归来》。我深深感谢这部真实生动、有血有肉而又神秘的传记。 ——辛西娅·奥兹克 诺曼·马内阿以文学的形式呈现了汉娜·阿伦特的发现。 ——王晓渔,学者 他叙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驱逐和流放,那里所有的人都懂得无望是什么,正如摩西知道自己永远不会达到许诺的领地那样。 ——克劳迪奥·马格利斯,评论家 对知识分子的流亡有着切身之痛的萨义德曾经说,我们都是在远方写作。身在远方的我们,安逸而乐观,沉浸在无比愉悦自鸣得意的轻逸写作中。而马内阿的远方写作衬托出了我们自甘堕落的嘴脸,他告诉我们在另一个远方,另一个世界中的真相。 ——思郁,书评人 成熟,困苦,充满讥讽与矛盾——《流氓的归来》庖丁解牛般剖析着过去。它是种既令人极度痛苦,又残忍地予以节制的表演。其结果也许是,使之跻身于这一代最优秀的传记作品之列。 ——《旧金山纪事报》 一部真正伟大的著作,一段完整丰富的生活,抓住了永恒,并制造了永恒。 ——《新共和》
  • 索尔·贝娄访谈录

    作者:[罗马尼亚] 诺曼·马内阿

    1999 年,波士顿大学,两位当代最重要的东欧流亡作家索尔·贝娄与 诺曼·马内阿之间展开了一场对话,内容涉及贝娄的家庭、成长、信仰、犹太人的美国化,以及创作、阅读、爱情、友情等诸多方面。某种意义上,它成为了一部索尔·贝娄自述的珍贵个人传记。 两位背景相似、惺惺相惜的犹太作家在长达6 个多小时的对话中,回顾了贝娄作为犹太人与移民两重身份在美国的经历、创作与犹太家庭生活,以及美国街头经历,留下了一组生动而珍贵的时代剪影。 本书属于“文学与图像:耶路撒冷文学计划”的一部分,致力于记录并保存我们时代最主要的犹太作家和思想家的访谈,作家与思想家受邀谈论他们的作品和个人经历,以探索他们一生的著作与其犹太人身份间的关联。
  • 论小丑

    作者:诺曼·马内阿

    诺曼•马内阿让我们看到了超出我们二十世纪想象力的东西……马内阿对历史的深刻见证,使他不会把笔墨浪费在记录耸人听闻的故事上……对他来说,重要的是在这个奇怪而又恐怖的统治下整个民族的命运。 ——《新共和党》 与其说《论小丑》是一本关于专制统治的书(虽然它也会让你冒汗),不如说它讨论的是一颗勇敢追求内心自由的灵魂。在这些震撼心灵的散文里,我们看到了心理的抗争、唤醒灵魂的嘲讽和道德的基本原则。 ——辛西娅•奥兹克(Cynthia Ozick) 《论小丑》真实有力地再现了齐奥塞斯库执政时期作者为了保留自己的那份清醒和荣誉而做出的不懈斗争。 ——《纽约书评》
  • 黑信封

    作者:[罗]诺曼•马内阿

    内容简介: 在“精神病人”托莱亚的眼里,布加勒斯特的这个春天灿烂疯狂,弥漫着躁动、毒素和乖张。这位出身高贵的知识分子,少年时代因一起交通事故惹下命案,留下心理创伤;青年时代,才华横溢的他又因“道德问题”被迫离开教师岗位,曾被投入大牢,又被离奇释放,命运跌宕,与世界格格不入。为了解开40年前哲学家父亲老马尔恰的死亡之谜,还有马尔恰家族一夜之间突然衰败的重重疑云,举止怪异、目空一切的托莱亚挣扎、周旋在这个极权统治下的物质匮乏、精神苍白的社会里,以无与伦比的洞察力撕扯着一张张假面具,却发现自己不可救药地陷入一张悬念迭生的大网:虚伪卑鄙的独眼龙精神科医生,像影子一样纠缠着他的情报员,公饱私囊、色厉内荏的同事,还有那个诡异肃杀、实为特务组织的聋哑人协会。孤独的侦探手持一个神秘的黑色信封,那个记载着罪恶、泄露着真相的唯一证据,苦苦追寻凶手,那名用胶卷记录下历史,给世人留下一部令人惊诧的图片档案的摄影师,而其人却如同蒸发般消失,当托莱亚终于敲开告密者的家门,等待他的,是一条与他同名的恶犬。最终,黑信封被撕成了碎片,老马尔恰的鬼魂再现,而托莱亚,被当成真正的疯子,被情报员所发展的线人——房东太太所告发,一丝不挂地进了精神病院。 这是一个“非正常人”叙述的故事,充满了迷乱、隐喻和梦呓。全书由一个个似是而非的场景构成,组成了一幅令人震撼的20世纪80年代罗马尼亚知识分子的风貌画卷。 封底/赞语: 诺曼•马内阿因其无比深厚的同情之心以及“充满激情、刚毅、令人振奋的文学正义感”而受到广泛赞扬。他从齐奥塞斯库时期的动荡局势中获取灵感,他的创作可以和卡夫卡、果戈理相提并论。长篇小说《黑信封》,可能是马内阿最优秀的作品。 敏锐的触觉、独特的原创……马内阿用一种令人折服的全新手法诠释了这个熟悉的世界,充分显示了他过人的创作天赋。 ——《华盛顿邮报》 描述极权主义的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在痛苦的呐喊声中,我们听见了一个全新的声音——马内阿的声音——时而深沉,时而高亢,时而幽默,时而悲凉。 ——《洛杉矶时报》
  • 作者:[罗马尼亚]诺曼·马内阿

    当今世界最负盛名、最值得阅读的文学大师诺曼·马内阿的最新力作 海因利希·伯尔、魏斐德相见恨晚的作家 一部极具马内阿自传色彩的小说 “我不知道如今在西方,有哪位作家比诺曼·马内阿更值得翻译和了解。”——海因利希·伯尔 奥古斯丁·戈拉离开了社会主义的罗马尼亚,定居纽约,独自 一人生活,为书籍所包围。在与现实隔绝的巢穴深处,他全身心地关注他喜爱的活动:为同代人撰写讽刺性悼文。戈拉常常想起他的罗马尼亚往昔,尤其是他的前妻露。这个美人儿当时拒绝随他来美国流亡,后来却陪同她的表弟兼情人彼得·加什帕尔在美国露面,彼得的父亲是当年被纳粹遣送到集中营的犹太人,自己也总是与世格格不入。 当彼得收到一张匿名的死亡威胁明信片时,时间加速了。智者戈拉接到了求救电话,他能不能提供逃出迷宫之线团?一个迷宫,在其中人们找到大师的形象,一个伟大的博学者,闻名全世界,但同时又因对极右派的妥协而在过去备受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