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罗马尼亚

  • 归来

    作者:[罗马尼亚] 诺曼·马内阿

    ◎美第奇外国小说奖获奖作品,翻译成十多种语言

    ◎诺曼·马内阿最广为人知的作品

    ◎菲利普·罗斯、索尔·贝娄、君特·格拉斯、奥尔罕·帕慕克高度赞誉

    ------------------------------------------------

    ★内容介绍

    《归来》获得过2006年法国美第奇小说奖,是一本自传体小说。主人公因为社会环境,从罗马尼亚流亡到美国,在美国教书写作10年后归来。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出走后在美国的生活。第二部分是写出走前的人生岁月,也是马内阿个人和家族的历史。第三部分是我在归来的10天做了什么。这是一个大致的概括,但实际这本书并没有明确的时空线索,总是在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中跳跃,在罗马尼亚、美国的空间中转换。叙事忽然中断,又再三重复,是这本书的写作特点。

    ------------------------------------------------

    ★作家评价

    马内阿是一位一流的作家,他透过笔下的文字为我们展现了那精彩又坎坷的一生:早年经历了荒谬又残酷的独裁统治,后又走上颠沛流离的流亡之路。可上下行文间,既不见他满腔苦楚,也不见他牢骚满腹,相反,读到的恰是他精神中的高度自由,他的天马行空,还有他的幽默诙谐。

    ——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

    马内阿的小说和故事从内部视角出发,为我们展现了彼时的罗马尼亚。那里恐怖气息肆意蔓延,东欧社会主义正走向衰落,人人兜售着政治乌托邦的幻想。诺曼·马内阿以真实又压抑的笔触,用一种独特的方式描绘出了独裁统治下的社会气氛。

    ——君特·格拉斯

  • 两天的世界(上、下)

    作者:[罗马尼亚]乔治·伯勒伊泽

    《两天的世界(上、下)》描写了主人公安提帕两天(冬至和夏至)的生活,通过各色人等的想法、对话、叙述、回忆、幻想,让故事向过去和未来两个维度铺展。冬至和夏至分别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生存与死亡。它们既是昼夜的极点,也是变化的起点,二者好似沙漏的上下两个半球,既紧密关联,又可相互转化。

    第一天(12月21日,冬至),结婚已有八年的安提帕夫妇住在一套两居室公寓里。尽管安提帕是无神论者,但他坚持要遵循凯尔特人的旧俗,在冬至这一天(比圣诞节提前三天)庆祝耶稣诞生。安提帕因胃痛留在家中,无所事事地闲逛,并时不时陷入沉思和幻想。来参加宴会的客人回忆了与安提帕一起经历的诸多往事。

    第二天(6月21日,夏至),夫妇俩的角色发生了互换:安提帕出门上班,妻子菲丽奇娅则躺在家里的床上。安提帕遇见了形形色色的人等。其中包括了神秘的老头安盖尔,安盖尔有预知死亡的能力,很想让安提帕接受自己的传承,但安提帕却以玩笑视之,让老人勃然大怒,用锤子砸死了安提帕。

  • 生命边缘的女孩

    作者:米尔恰·格尔特雷斯库

    《生命边缘的女孩》是蓝色东欧译丛第六辑中的一本,收入罗马尼亚当代著名作家米尔恰·格尔特雷斯库亲自选定的不同时期创作的短篇小说二十余篇。这些小说题材丰富,手法多样,语言鲜活,涉及生命、爱情、死亡、命运等永恒主题,充满了诗意、想象力和现代气息,显示出作家全面的创作才华。翻译出版这部小说集,无疑能让中国读者领略罗马尼亚文学的魅力,并了解罗马尼亚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1、 米尔恰·格尔特雷斯库是近几年诺贝尔文学奖的热门候选人,也是罗马尼亚目前具国际影响力的作家,本书是他的小说首度引进国内。

    2、 米尔恰·格尔特雷斯库被罗马尼亚文学评论界认为“是尼基塔·斯特内斯库以来诗歌语言最现代化的诗人,词语想象力异常丰富,无穷无尽”,转入小说写作后,他同样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3、 作者曾获德国莱比锡欧洲理解图书奖、德国豪斯国际文学奖、斯洛文尼亚瓦伦西亚国际文学奖、意大利朱塞佩•阿切尔比文学奖、西班牙莱特奥奖、西班牙福门托尔文学奖、奥地利欧洲文学奖等国际文学奖项。

    4、 二十余篇小说谈及日常,情感,历史,欲望,内心,宇宙,未知世界,童年记忆,个人经验等等,凭借超凡的想象,丰富的词汇、饱满的寓意和哲思,以及多变的手法和文体,格尔特雷斯库仿佛掌握了一套小说艺术点金术,能让任何平凡的题材和古老的主题焕发出耀眼的光泽。

  • 黑信封

    作者:[罗马尼亚] 诺曼·马内阿

    ◎古根海姆奖、麦克阿瑟天才奖 、美国国家犹太图书奖、诺尼诺国际文学奖、美第奇外国小说奖获奖作家

    ◎得到菲利普·罗斯、索尔·贝娄、君特·格拉斯、奥尔罕·帕慕克高度赞誉

    ------------------------------------------------

    ★内容介绍

    在“精神病人”托莱亚的眼里,布加勒斯特的这个春天灿烂疯狂,弥漫着躁动、毒素和乖张。这位出身高贵的知识分子,少年时代因一起交通事故惹下命案,留下心理创伤;青年时代,才华横溢的他又因“道德问题”被迫离开教师岗位,曾被投入大牢,又被离奇释放,命运跌宕,与世界格格不入。为了解开40年前哲学家父亲老马尔库·万恰的死亡之谜,还有万恰家族一夜之间突然衰败的重重疑云,举止怪异、目空一切的托莱亚挣扎、周旋在这个极权统治下的物质匮乏、精神苍白的社会里,以无与伦比的洞察力撕扯着一张张假面具,却发现自己不可救药地陷入一张悬念迭生的大网……全书由一个个似是而非的场景构成,组成了一幅令人震撼的20世纪80年代罗马尼亚知识分子的风貌画卷。

    ------------------------------------------------

    ★名家推荐

    除了马内阿,没人可以如此成功地用一种逼真而令人窒息的方式来描述独裁的气氛。——君特·格拉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马内阿是一位伟大的作家,他可以在一个彻底的荒漠里成长。在他的杰作里,他解释了在时间里寻根和放逐,众所周知,像摩西一样,他永远也不会到达真正的福地。——克拉迪奥·马格利斯(意大利作家)

    一个卡夫卡式的寓言世界倾覆在我们这噩梦般的世纪,这是一本神秘的、深刻的、引人入胜的小说。——爱德华·赫西(美国诗人)

  • 流氓的归来

    作者:[罗马尼亚]诺曼·马内阿

    ◎一位罗马尼亚流亡作家的自画像,两个迥异时代的精妙剪影 ◎一部获得评论界普遍喝彩的传记,多项欧美文学大奖获奖作品 ◎全文修订,新增专栏作家李静睿导读 【内容简介】 《流氓的归来》是罗马尼亚作家诺曼·马内阿的回忆录,书中他对自己的经历,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描写——包括对人生最隐私的部分:性恋、恋母情结、婚姻、家族秘密、犹太身份的认同、流亡者的归属、自我的认可等方面的叙述,坦诚深刻得到令人惊叹的地步。马内阿以自己两次被迫离开罗马尼亚,又两次回归为主线,转换于时间与空间、生活与文学、梦想与现实、过去与现在之间,叙述了一个时代的驱逐和流放、挣扎与迷茫。他的创作由此超越通俗意义上的是非褒贬,最终超越自我,而在更广泛的意义上代表了人性。 我的放逐境遇,反映了这个正在不断缩小的世界上成千上万受排斥人的处境。我也代表了那些在自己土地上被驱逐的人,这些人从没有离开过自己的家,讲的也是本社会的语言,但他们不幸失落在混沌的林丛里,他们在其中深感孤独。——诺曼·马内阿 【媒体及名人推荐】 凭着他的天才和创造力,他让自己列于罗马尼亚最伟大的人之中。 ——奥尔罕•帕慕克 他书呆子似的思虑、他知识分子式的敏锐、他对复杂性的偏好、他沉静的智慧未必是对抗制度化的罪行最好的武器。这不是一场英勇者的战斗,而是脆弱者和怯懦者的,他们坚持着,顽强地、不畏艰难地地抵抗着自身的堕落,抵抗着马内阿所说的“人性自身的脱轨”。没有任何道德努力比这更让人震动的了。 ——菲利普·罗斯 我们遇到一部文学作品,它将改变我们余生中看待事物、理解事物的方式,甚至包括对以前自以为理解的事物的理解。以前是托尔斯泰的《伊凡·伊里奇之死》、契诃夫的《六号病房》、莱维的《被淹没和被拯救的》,现在则是马内阿的《流氓的归来》。我深深感谢这部真实生动、有血有肉而又神秘的传记。 ——辛西娅·奥兹克 诺曼·马内阿以文学的形式呈现了汉娜·阿伦特的发现。 ——王晓渔,学者 他叙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驱逐和流放,那里所有的人都懂得无望是什么,正如摩西知道自己永远不会达到许诺的领地那样。 ——克劳迪奥·马格利斯,评论家 对知识分子的流亡有着切身之痛的萨义德曾经说,我们都是在远方写作。身在远方的我们,安逸而乐观,沉浸在无比愉悦自鸣得意的轻逸写作中。而马内阿的远方写作衬托出了我们自甘堕落的嘴脸,他告诉我们在另一个远方,另一个世界中的真相。 ——思郁,书评人 成熟,困苦,充满讥讽与矛盾——《流氓的归来》庖丁解牛般剖析着过去。它是种既令人极度痛苦,又残忍地予以节制的表演。其结果也许是,使之跻身于这一代最优秀的传记作品之列。 ——《旧金山纪事报》 一部真正伟大的著作,一段完整丰富的生活,抓住了永恒,并制造了永恒。 ——《新共和》
  • On the Heights of Despair

    作者:E. M. Cioran

    Contents Acknowledgments vii Introduction: Imagining Cioran ix On Being Lyrical 3 How Distant Everything Is! 6 On Not Wanting to Live 8 The Passion for the Absurd 10 The World and I 14 Weariness and Agony 16 Despair and the Grotesque 18 The Premonition of Madness 20 On Death 22 Enthusiasm as a Form ofMelancholy 29 Nothing Is Important 33 Ecstasy 35 The World in Which Nothing Is Solved 37 The Contradictory and the Inconsequential 39 On Sadness 41 Total Dissatisfaction 43 The Bath of Fire 45 Disintegration 46 On the Reality of the Body 48 I Do Not Know 49 On Individual and Cosmic Loneliness 50 Apocalypse 52 The Monopoly of Suffering 54 Absolute Lyricism 57 The Meaning of Grace 59 The Vanity of Compassion 61 Eternity and Morality 62 Moment and Eternity 64 History and Eternity 66 Not to Be a Man Anymore 68 Magic and Fatality 70 Transfiguration of Banality 101 Unimaginable Joy 72 The Ambiguity of Suffering 73 All Is Dust 74 Love 75 Light and Darkness 79 Renunciation 81 On the Transubstantiation of Love 84 The Blessings of Insomnia 83 Man, the Insomniac Animal 85 Truth, What a Word! 87 The Beauty of Flames 88 The Paucity of Wisdom 89 The Return to Chaos 90 Irony and Self-Irony 91 On Poverty 93 The Flight from the Cross 95 The Cult of Infinity 98 The Burden of Sadness 103 Degradation through Work 104 The Sense of Endings 106 The Satanic Principle of Suffering 108 An Indirect Animal 111 Impossible Truth 112 Subjectivity 113 Homo . . . 114 Love in Brief 115 Nothing Matters 116 The Sources of Evil 117 Beauty's Magic Tricks 119 Man's Inconsistency 120 Capitulation 122 Facing Silence 123 The Double and His Art 124 Nonsense 126 E. M. Cioran: A Short Chronology 127
  • 风云突变——齐奥赛斯库垮台始末

    作者:张汉文,周荣子,徐坚

    1989年是齐奥塞斯库在罗马尼亚统治时期的最后日子。1989年12月22日,布加勒斯特发生了暴动,起义士兵和群众与总统卫队展开了激烈的枪战 1989年末,东欧大陆的民主化浪潮终于波及了罗马尼亚。 11月29日,罗马尼亚体操明星科马内奇出逃,寻求西方的庇护。到美国后,她将出逃的恐怖经历向西方新闻界公布。这似乎是一个前兆。 12月15日,罗马尼亚边境城市蒂米什瓦拉的警察镇压当地居民,双方都使用了武器,造成了人员伤亡。动乱开始了。在这国内动乱开始蔓延的时候,总统齐奥塞斯库似乎还相当沉得住气。12月18日,他照常飞往伊朗进行为期3天的国事访问,并同伊朗总统拉夫桑贾尼举行了会谈。唯一的不同是,他的夫人埃列娜-齐奥塞斯库未像往常一样随他出访。作为罗马尼亚政府第一副总理,她坐镇国内,控制事态发展。此时在遥远的德黑兰,齐氏还一再宣称:“我们的形势是稳定的。” 12月20日一个可怕的消息在罗马尼亚不径而走:保安部队在蒂米什瓦拉实施“大屠杀”,几千人丧生,上万人被捕或失踪。当晚,齐奥塞斯库从德黑兰刚一回国,立即到电视台发表讲话,严厉斥责蒂米什瓦拉动乱是“帝国主义和复仇主义集团以及外国间谍机构组织的”,是企图“阻止社会主义发展,使国家倒退到外国统治下。”12月21日,他又在首都举行的群众大会上发表讲话,呼吁全国保持稳定。 但此时群众已无心听他演讲了。就在这一天,布加勒斯特爆发了反齐奥塞斯库的示威游行。人们高呼:“不要齐奥塞斯库!”“要自由!”“要面包!”示威者冲进书店,焚毁齐奥塞斯库的著作。与此同时,以伊利埃斯库为首的罗马尼亚“救国阵线”宣告成立,宣布解散齐奥塞斯库的全部政权机构。紧接着,支持齐奥塞斯库的保安部队与反对他的军队和群众在首都市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12月22日“起义者”占领了电台和电视台,宣告齐奥塞斯库“下落不明”。 此时齐奥塞斯库还留在罗共中央办公大楼里。街上激烈的枪炮声响个不停,齐奥塞斯库感到大势已去。齐奥塞斯库夫妇决定坐飞机出走。 飞机首先开到布加勒斯特以北斯纳戈夫村齐奥斯库的一个夏宫里,齐氏夫妇在那里与另两人告别,带着保缥和两大袋食品又上了飞机。由于此时罗马尼亚领空已被封锁,齐氏无法飞到国外去,只得在首都市郊一个小镇上下机改乘汽车,准备找一个庇护地先隐藏起来。但到处都在罢工游行,在找了6个求救点都无果后,齐氏的司机(临时挟持的)把他们交给了一群革命者。当持枪的士兵出现在他们面前时,齐奥塞斯库大声吼叫起来,以为自己昔日的威风可以镇住这些士兵,但一切已成为过去,士兵们不容分说地将齐氏夫妇推上了车。 两天后,当欧洲的千万个家庭正围坐在五彩缤纷的圣诞树旁欢度圣诞节时,罗马尼亚人在激烈的枪声中等待着局势的发展。这天下午两点,在一个军营的餐厅里对原罗马尼亚总统、罗共中央总书记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和夫人埃列娜进行了秘密的军事法庭审判。 齐奥塞斯库以抗议的口气说:“我不承认任何法庭,我只承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这是政变,我不承认任何人。” 审判长不耐烦地说:“我们根据本国宪法审判你,这不是你给我们上课的时候……我们了解法律。” “在控诉书上写到了齐氏夫妇的五大罪行:一、大量屠杀人民,牺牲者超过6万名;二、利用秘密警察来对付人民和国家,损害了国家力量;三、在各个城市制造爆炸事件,破坏建筑物和公共财产;四、把国家经济搞得一团糟;五、在国外银行存款超过1O亿美元,并企图利用这笔款外逃。最后的判决是:没收被告所有财产,并处以死刑。宣判一完,齐氏夫妇就大声抗议,但法庭马上加上一条:“此项判决不准上诉!” 审判后不久,齐氏夫妇即被带赴刑场。据一个名叫卢博伊的上尉回忆,埃列娜同她丈夫一起被带出去时说:“我们希望死在一起,我们用不着怜悯。”刑场在一个院子里,齐氏夫妇背后是砖墙,上面布满了弹孔。一支3人行刑队执行枪决。 据报道,行刑前埃列娜曾向行刑士兵喊道:“你们怎能向我们开枪,我曾经那么关怀你们,我是你们的母亲!”一个士兵回答说:“不,你不是我们的母亲,你是杀死我们母亲的凶手。”
  • 罗马尼亚史

    作者:尼古拉·克莱伯

    罗马尼亚是中东欧地区最迷人的国家之一。罗马尼亚位于巴尔干半岛的北边,其南部边界沿着多瑙河,与南斯拉夫和保加利亚接壤。匈牙利是它西面的邻国,乌克兰在北面,东部则沿着普鲁特河与摩尔达维亚接壤(现为摩尔多瓦共和国),那里还有乌克兰的一部分地区,如同被摩尔多瓦包在了里面。最后,便是黑海。罗马尼亚约有2200万人口,大约同纽约和宾夕法尼亚州相当,略少于英国。这片土地有良好的农业条件,高大雄伟的山脉,茂密的森林,大量水源充沛的河流,优良的港口以及宽广的海滩。这样一个美丽富饶的国家,位于东西方的十字路口,在历史上屡屡成为迁徙部落和侵略势力的目标。这也是当地居民与侵略者进行艰苦抗争并保卫自己家园的原因。 在它源远流长的历史中,罗马尼亚各地区有着许多差异及相互作用。数个世纪里,罗马尼亚是东正教地区与天主教地区的分界线,许多帝国都曾统治过这块欧洲的土地。这就加强了罗马尼亚历史的复杂性,并且一直到19世纪中期之前都压制了罗马尼亚民族国家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苏维埃政权的统治更使这种发展陷入到停滞中。一直到1989年12月推翻了共产主义政权的统治,罗马尼亚才再一次拥有了自由地肯定自己是欧洲团体一员的机会,而且现在有可能成为东南欧最富庶和最重要的国家。 尼古拉•克莱伯的这部《罗马尼亚史》对于那些渴望了解这片土地多样性的人来说,是一部杰出的介绍性著作。克莱伯首先展示了这片土地与希腊罗马古典世界的紧密联系。进入到中世纪时期,他讨论了罗马尼亚民族的发展,以及几位在罗马尼亚乃至世界历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人物,包括弗拉德三世——亦即历史上的德古拉——和斯特凡大公。 克莱伯其后顺着历史的发展进入到近代时期,着眼于现代罗马尼亚民族国家的建立并涵盖了整个20世纪的胜利与悲剧。其中包括国家统一的完成,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屈服于共产主义的统治下,一直到1989年罗马尼亚恢复了它在世界上自由国家的正当地位。克莱伯对于他出生的这个国家有着相当广泛的研究。他积数年研究之功写作了本书,调查总结了历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与事件,并提供了十分有益的指导,使得这个国家和民族复杂的历史对于所有人而言都是简明易懂的。这本书完全可以作为旅行者、学生以及所有那些想要更深入了解这片迷人土地的读者们的入门读物。
  • 解體概要

    作者:蕭沆(Emil Cioran)

    這是一本有毒的危險書籍,能讓你眼界大開,也能使你沉淪不拔,無法自制。 蕭沆是一位奇特的作者,數十年來,全世界好幾個世代的文藝青年,在自己最私密的神聖空間裡,藉由他的眼睛,重新看待身處的這個世界,究竟有什麼意義,或是為什麼沒有意義。 德國當代哲人史勞德代克(Sloterdijk)曾提出,評價思想家的方式之一,就是看他的思想是否能夠抵制模仿。從這一點來講,蕭沆一定是二十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因為他就是難以被模仿,甚至以無人跟隨為榮。現代的批判大師們,海德格、沙特、阿多諾或是傅柯、德希達,都可以根據模仿者之多寡來計算其成功,而蕭沆,令所有潛在的模仿者知難而退,因為他比這些大師們都更驕傲、更詭異、更絕望。 蕭沆表現的清醒,源自於他長達七年的失眠。由於失眠者面臨的,是對存在、對自我的虛構徹底的質疑,所以比任何深思熟慮的解構都更徹底、更暴力。也就是說,如蕭沆這樣失眠的人一開始便具有的清醒,是一般思想者需要耗盡生命才能夠達到的。 《解體概要》便是蕭沆累積失眠的能量,爆發出來對生命的熾烈否定,也是他最為著名的得獎大作。如書名所示,這本書破壞你我所有的信念,從心靈到肉體、從宗教到哲學、從出生到終結,任何既定想法,都會在這本書的閱讀過程中,全面解體。只有在徹底潰爛之後、只有在承認世界的絕望之後,我們才能稍稍接近生存的目的。 蕭沆在歐美思想界享有盛名,早有各國譯本,日文版更在七○年代便已問世。國內熟知的作家如蘇珊.桑塔格、卡爾維諾、米蘭.昆德拉等都曾深受蕭沆影響,但可惜台灣讀者從未機會接觸到這位風格特異的文學暨思想大師。《解體概要》原本於一九四九年在法國出版,在半世紀之後,首次被翻譯成中文。
  • 安娜·布兰迪亚娜诗选

    作者:[罗] 安娜·布兰迪亚娜

  • 罗马尼亚当代抒情诗选

    作者:(罗马尼亚)卢齐安·布拉加|主编:高兴|

    《罗马尼亚当代抒情诗选》收入了四十几位罗马尼亚当代诗坛最有代表性的诗人的作品,基本上体现了罗马尼亚当代诗歌的已有成就和发展轨迹。通过一首首优美的诗篇,读者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还可以在诗歌中走近那片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久违了的土地,聆听一个爱诗的民族美丽的心跳。
  • 权力之图的绘制者

    作者:(罗马尼亚)加布里埃尔·基富

    《权力之图的绘制者》内容简介:正陷身于离婚境地的主人公马太•帕维尔厌倦了单调乏味、毫无生机的生活,恰在这时,他意外地收到了一封遗产继承通知书,声称他远在德国的伯父给他留下了一百万马克的遗产,但他必须离开布加勒斯特,到他们指定的三个城市居住,并完成一篇关于权力的论文。为了弄清这个神秘的伯父,马太•帕维尔在犹豫中辞去了让人羡慕的公职,踏上了不寻常的旅途。 随着情节的展开,马太•帕维尔在佛尔谢特、海尔库拉内和卡拉法特三个城市分别结识了画家特奥多尔•布莱诺维奇、拉里拉琴的伊韦斯和工程师弗拉蒂米•杜米内亚。其所见所闻,一些难以置信的经历,种种不可思议的超常现象,促使马太•帕维尔打定主意,要找出那个幕后的操纵人。 人永远都会在善恶之间徘徊、挣扎、犹豫,并艰难抉择。小说以深刻的寓意和自我的回归,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
  • 寻找血族之旅

    作者:Vivibear

    《寻找血族之旅(附Vivibear《所罗门封印》3万字试读本)》内容简介:全世界吸血鬼爱好者最值得珍藏的纪念读物。畅销书作家Vivibear 亲临血族王朝最诡秘最惊悚的发源地用文字和照片还原最神秘的吸血鬼城堡记录最意想不到的异国之旅。在那一望无际的黑森林里真的有吸血鬼存在?德库拉留下的踪迹是否还能被寻获?吸血鬼城堡里到底有什么神秘之处? 苍白惨淡的月光,狰狞险峻的峭壁,古旧幽深的城堡,锈迹斑斑的十字架,诡异阴森的吸血蝙蝠,妖冶美丽的白色蔷薇,以及空旷的原野中那穿着黑色礼服的身影,宽大的斗篷在夜风中猎猎作响,唇边残留的鲜血在月色下散发着邪恶的光泽…… 再也没有比亲自到吸血鬼之乡拨开重重迷雾,寻找真实版吸血鬼的故事,更能解答我心中的这些疑问了。那么,你准备好跟随我一起踏上这次的寻找血族之旅了吗? ——Vivibear 海报:
  • 尼古拉·齐奥塞斯库

    作者:(法)卡特琳·迪朗丹(Catherine

    本书概述了尼古拉·齐奥塞斯库70余年人生旅途的几个重要里程,为我们提供了不少研究罗马尼亚剧变的背景材料。
  • 索尔·贝娄访谈录

    作者:[罗马尼亚] 诺曼·马内阿

    1999 年,波士顿大学,两位当代最重要的东欧流亡作家索尔·贝娄与 诺曼·马内阿之间展开了一场对话,内容涉及贝娄的家庭、成长、信仰、犹太人的美国化,以及创作、阅读、爱情、友情等诸多方面。某种意义上,它成为了一部索尔·贝娄自述的珍贵个人传记。 两位背景相似、惺惺相惜的犹太作家在长达6 个多小时的对话中,回顾了贝娄作为犹太人与移民两重身份在美国的经历、创作与犹太家庭生活,以及美国街头经历,留下了一组生动而珍贵的时代剪影。 本书属于“文学与图像:耶路撒冷文学计划”的一部分,致力于记录并保存我们时代最主要的犹太作家和思想家的访谈,作家与思想家受邀谈论他们的作品和个人经历,以探索他们一生的著作与其犹太人身份间的关联。
  • 论小丑

    作者:诺曼·马内阿

    诺曼•马内阿让我们看到了超出我们二十世纪想象力的东西……马内阿对历史的深刻见证,使他不会把笔墨浪费在记录耸人听闻的故事上……对他来说,重要的是在这个奇怪而又恐怖的统治下整个民族的命运。 ——《新共和党》 与其说《论小丑》是一本关于专制统治的书(虽然它也会让你冒汗),不如说它讨论的是一颗勇敢追求内心自由的灵魂。在这些震撼心灵的散文里,我们看到了心理的抗争、唤醒灵魂的嘲讽和道德的基本原则。 ——辛西娅•奥兹克(Cynthia Ozick) 《论小丑》真实有力地再现了齐奥塞斯库执政时期作者为了保留自己的那份清醒和荣誉而做出的不懈斗争。 ——《纽约书评》
  • 黑信封

    作者:[罗]诺曼•马内阿

    内容简介: 在“精神病人”托莱亚的眼里,布加勒斯特的这个春天灿烂疯狂,弥漫着躁动、毒素和乖张。这位出身高贵的知识分子,少年时代因一起交通事故惹下命案,留下心理创伤;青年时代,才华横溢的他又因“道德问题”被迫离开教师岗位,曾被投入大牢,又被离奇释放,命运跌宕,与世界格格不入。为了解开40年前哲学家父亲老马尔恰的死亡之谜,还有马尔恰家族一夜之间突然衰败的重重疑云,举止怪异、目空一切的托莱亚挣扎、周旋在这个极权统治下的物质匮乏、精神苍白的社会里,以无与伦比的洞察力撕扯着一张张假面具,却发现自己不可救药地陷入一张悬念迭生的大网:虚伪卑鄙的独眼龙精神科医生,像影子一样纠缠着他的情报员,公饱私囊、色厉内荏的同事,还有那个诡异肃杀、实为特务组织的聋哑人协会。孤独的侦探手持一个神秘的黑色信封,那个记载着罪恶、泄露着真相的唯一证据,苦苦追寻凶手,那名用胶卷记录下历史,给世人留下一部令人惊诧的图片档案的摄影师,而其人却如同蒸发般消失,当托莱亚终于敲开告密者的家门,等待他的,是一条与他同名的恶犬。最终,黑信封被撕成了碎片,老马尔恰的鬼魂再现,而托莱亚,被当成真正的疯子,被情报员所发展的线人——房东太太所告发,一丝不挂地进了精神病院。 这是一个“非正常人”叙述的故事,充满了迷乱、隐喻和梦呓。全书由一个个似是而非的场景构成,组成了一幅令人震撼的20世纪80年代罗马尼亚知识分子的风貌画卷。 封底/赞语: 诺曼•马内阿因其无比深厚的同情之心以及“充满激情、刚毅、令人振奋的文学正义感”而受到广泛赞扬。他从齐奥塞斯库时期的动荡局势中获取灵感,他的创作可以和卡夫卡、果戈理相提并论。长篇小说《黑信封》,可能是马内阿最优秀的作品。 敏锐的触觉、独特的原创……马内阿用一种令人折服的全新手法诠释了这个熟悉的世界,充分显示了他过人的创作天赋。 ——《华盛顿邮报》 描述极权主义的文学作品形式多样,在痛苦的呐喊声中,我们听见了一个全新的声音——马内阿的声音——时而深沉,时而高亢,时而幽默,时而悲凉。 ——《洛杉矶时报》
  • 水的空白

    作者:(罗)马林·索雷斯库

    索雷斯库是罗马尼亚著名的先锋诗人,他是以反叛者的姿态登上罗马尼亚诗坛的,因他的写法完全有悖于传统,所以评论界称他的诗是“反诗”。他的诗让人感觉亲切和自然,亲切到了就像在和你聊天。他的诗歌题材极为广泛。爱情、死亡、命运、瞬间与永恒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冲突与融合、世间的种种荒谬、内心的微妙情感等等都是他常常表现的主题。
  • 流氓的归来

    作者:(罗马尼亚)诺曼·马内阿

    1941年10月,马内阿的家乡布克维纳的所有犹太人都被遣送至集中营。当时马内阿还是个孩子,他及家人在集中营生活了四年之后,才得以重返家乡。少年时代,他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但随着年龄增长,他目睹了日益不公的专制以及对自己父亲的错误羁押,逐渐对齐奥塞斯库政权失去了幻想。虽然他越来越清楚,留在这样一个政权统治下的罗马尼亚是几乎不可能的,但作为一位作家,纠结于他内心的恐惧是,假如他离开罗马尼亚,会失去自己的本土语言——他真正的家园。1988年,他终于决定定居美国,十年后,他重返罗马尼亚。
  • 作者:[罗马尼亚]诺曼·马内阿

    当今世界最负盛名、最值得阅读的文学大师诺曼·马内阿的最新力作 海因利希·伯尔、魏斐德相见恨晚的作家 一部极具马内阿自传色彩的小说 “我不知道如今在西方,有哪位作家比诺曼·马内阿更值得翻译和了解。”——海因利希·伯尔 奥古斯丁·戈拉离开了社会主义的罗马尼亚,定居纽约,独自 一人生活,为书籍所包围。在与现实隔绝的巢穴深处,他全身心地关注他喜爱的活动:为同代人撰写讽刺性悼文。戈拉常常想起他的罗马尼亚往昔,尤其是他的前妻露。这个美人儿当时拒绝随他来美国流亡,后来却陪同她的表弟兼情人彼得·加什帕尔在美国露面,彼得的父亲是当年被纳粹遣送到集中营的犹太人,自己也总是与世格格不入。 当彼得收到一张匿名的死亡威胁明信片时,时间加速了。智者戈拉接到了求救电话,他能不能提供逃出迷宫之线团?一个迷宫,在其中人们找到大师的形象,一个伟大的博学者,闻名全世界,但同时又因对极右派的妥协而在过去备受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