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杂文

  • 铁屋中呐喊

    作者:余杰

    这本书不是宽容的,它可能会得罪一些老前辈;这本书也不是成熟的,它通 篇充满了反叛与偏执。然而让我们一起重温鲁迅先生的教诲吧——“以为倘要完全的书,天下可读的书怕要绝无,倘要完全的人,天下配活的人也就有限。每一本书,从每一个人看来,有是处,也有错处,在现今的时候是一定难免的。”
  • 多余的素材

    作者:陈丹青

    本书内容:1968年,“文革”乱世,我满十五岁,趁乱学起油画来。在大墙面大铁皮上才画了几幅毛主席“红宝像”,我就认定自己已经是个法画家。冬季头一场雪,我约了两位大我几岁的工人画友,郑学明,李云晖,直奔淮海路西端襄阳公园,瞄准园外那座有五个圆顶的东正教教堂画写生。那年,教堂早已成了卢湾区抄家物资管理办公室,但圆顶不容易“抄”走,我们早就选定一下雪就画它:它多像苏联画册中的景象——什么是苏联,旧俄、东正教,我们全不懂,但那又怎样!
  • 我的精神家园

    作者:王小波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道思想的盛宴。以经验主义和自由主义为其思想渊源,王小波站在平民的视角,用平民的写作方式,以犀利的批判意识,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纯粹的精神家园,给这个世界带来了一道闪电,照亮了许多人的心。我们在他的精神家园中穿行着,感受着他对思想,对自己、对写作的真诚,领悟着他思考的姿态、深切的人文关怀、平实豁达而宽容的理性精神。徜徉其中,我们分明听见了他从天堂里发出的笑声和他充满机智妙趣的耳语。
  • 王小波文集(4卷)

    作者:王小波

    全四卷,收录了小波的大部分文字: 第1卷, 黄金时代·白银时代,本卷收作者“黄金时代”小说五篇、“白银时代”小说三篇,分别为《时代三部曲》之一; 第2卷, 青铜时代,本卷收作者小说三篇,包括《万寿寺》、《红拂夜奔》、《寻找无双》,为《时代三部曲》之一; 第3卷, 黑铁时代,收录早期作品、未发表作品及剧本; 第4卷,沉默的大多数,小波杂文集。
  • 压伤的芦苇

    作者:余杰

    随笔集《压伤的芦苇》是作者作品的第四个阶段,他将爱提升到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地位,将它作为生命与写作的核心及本质。他试图通过自己的文字,感受爱,接近爱,传达爱,分享爱——爱既蕴含在温柔与宽容之中,也隐藏在尖锐与锋利背后。
  • 北京的味道

    作者:胡赳赳

    《北京的味道》是新周刊主笔胡赳赳的随笔集。《北京的味道》的作者是一位秉持独立精神的写作者,他以满身才情,写下自己的观察和思考。如果说《北京的味道》呈现的只是北漂的感悟,不免小看了胡赳赳;如果说《北京的味道》展现的只是在北京的生活和思索,又不免小看了北京。虽然这一切都打上了独特的北京烙印,但这其实是人类共同的漂泊、通有的困惑、感悟和喜悦。这些文字属于作者,属于某个圈子,属于一些群体,更属于每一个人是对人类处境的思考,是超越个体与地域的人生透视。我们都漂在这个世界,你能将世界看清多少完全取决于你自己的深度! 海报:
  • 闪开,让我歌唱八十年代

    作者:张立宪

    八十年代,中国最后一个纯真年代。这本书是对这一纯真年代的终极回忆。 作者老六是生于1968年的“六八式”——所谓“生于六十年代,在八十年代经历青春,在九十年代讨生活、在本世纪负责任”的一代。这本书就是他的一部八十年代微观个人史,由十二章记忆碎片构成——关于麻将、关于校园、关于打架、关于毛片、关于评书、关于电影、关于足球、关于买碟、关于电脑…… 其实,何止“六八式”,任何一代人的青春,激情和痛苦都是一样的,他们对自己所处时代的感念之情也是一样的——一个人的青春在什么时代度过,那就是他最好的年代,所以,翻开本书的人,不是被记忆虐待得同声一叹,便是温暖到会心一笑: 我们一直以为活的是未来,其实拥有的只有回忆。 多少人害怕变老,多少人正在变老,多少人已经老了。当一切都已经地覆天翻,精神麻木的现代悲剧大幕拉开之时,多说一句都是多余: 闪开,让我们开始集体回忆。
  • 人为什么活着

    作者:王小波

    《人为什么活着》作者王小波,假设我相信上帝(其实我是不信的),并且正在为善恶不分而苦恼,我就会请求上帝让我聪明到足以明辨是非的程度,而绝不会请他让我愚蠢到让人家给我灌输善恶标准的程度。假若上帝要我负起灌输的任务,我就要请求他让我在此项任务和下地狱中做一选择,并且我坚定不移的决心是:选择后者。
  • 白描

    作者:董桥

    龙年董桥七十了,与董桥一起收藏小怀旧版……散文大家董桥说,文字是肉做的。 本书收录董桥文化散文,每篇篇幅均不足千言,初看这样小幅面的轻描淡笔不关痛痒,但细读可见细细缀缀的文化风情。文中以文化故人典故为多,看着像是旧日流水帐重数,底下散出的是对昔往烟水的温存眷恋。
  • 思维的乐趣

    作者:王小波

    作为一个自由人文主义者,王小波终其一生思考着并快乐着。他以自身对“文化大革命”的记忆为重要矿藏,用杂文以独有的调侃的笔调完成了对自由和理性的反思和书写。由李银河编选的王小波杂文集《思维的乐趣》展示给我们的正是一座巍然屹立于戏谑的笑容和令人会心而战栗的幽默之后的智性的迷宫,并让我们在真切地体会到思维给人带来的无与伦比的快乐的同时,从他那里学会如何去独立而自由地思考。
  • 自由在高处

    作者:熊培云

    《自由在高处》是作者对《重新发现社会》一书的重要补充。旨在从个体角度探讨身处转型期的人们如何超越逆境,盘活自由,拓展生存,积极生活。帕得里克说“不自由,毋宁死”,熊培云则说“不自由,仍可活”。自由与自救,是本书的方向与重点。
  • 王小波全集(第一卷 杂文)

    作者:王小波

    王小波无疑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难以逾越的一座高峰。1997年4月11日,王小波因心脏病突发英年早逝。然而,他的作品蕴含的文学价值和社会价值,却随着时间的推移愈益显现。他创造的文学美,他特立独行的思维方式.像透过时间阻隔的强光,给无数有思想、爱智慧的青年人带来光明。 第一卷《沉默的大多数》为杂文卷。作者们在云南人民出版社和重庆出版社版本的基础上,由《思维的乐趣》更名而来,使内容更确切,特色更突出。
  • 我爱问连岳

    作者:连岳

    《我爱问连岳》是前几年“我是鸡汤”的延续,但不是再版。时间跨度是2003年初到2005年底,大部分是连岳在《上海壹周》的专栏,共计收入一百余篇。
  • 三十六大

    作者:馮唐

    馮唐散文元氣淋漓,飛流直下三千尺,順手拈來汪洋恣肆,讀來十分過癮。 他與現代當中國散文路數很不同:幾乎不談「正經事」,正經都在不正經中;幾乎不說「大道理」,道理都在日常中;乍看都是「碎片」,碎片中自有規矩;文字常喜「越軌」,越軌得來又讓人拍案叫絕──他的路數便是陳言務去,挑戰文字表達的極限。 不管寫自己或寫他人,都是一種俯瞰的姿態:螻蟻一樣的人生,荒誕不經的世相,理想是虛妄,偉大是無稽,日子是實在,終極是了悟,「我不是愛自己,我是愛人類;我不是厭惡我自己,我是厭惡人類。」說到底,做人便是如此矛盾。 這或是今日國人的寫照:盛世也好,末世也好,都先過好當下。
  • 47楼207

    作者:孔庆东

    《47楼207》以描写大学生活的《47楼207》开篇,以描写高中生活的《遥远的高三·八》压卷,一以贯之的是幽默。可谓是“凤头”和“豹尾”,全须全眉地描画出80年代自然而率性的学生生活;荒诞的历史小传——《风流大寻呼》,挣扎着向人们展示着人性的丑陋与卑劣;《可笑的“试验”》中,口诛笔伐荒谬的伪科学;《高考制度之我见》、《灵魂工作者还能逮老鼠吗》、《游戏审判官——看〈海马歌舞厅〉》、《躁热的美神》等充满忿忿不平的呐喊,呼叫着人们去体味世态,回溯历史。 作者理性而又敏感地思索着人生、关注着世态,荒诞中肩着责任,幽默中透着冷峻,充满智慧和侠气,读之酣畅淋漓,过瘾至极。
  • 花间一壶酒

    作者:李零

    《花间一壶酒》收入了作者近年写作的杂文和随感,全部属于“凡人小史”,即作为一个普通百姓冷眼旁观,对身边的历史、书本上的历史,讲点个人的看法。这些看法,虽然也利用了一点专业知识和杂览偶得的读书感想,但作者关心的事在有如工业流水线的专业学术中没有位置,只能用业余的方式,另外找个地方说话。 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五个方面。第一组文章,只有两篇,是个引子。第二组有六篇,是谈战争或与战争有关的事,属于“武”的话题。第三组有七篇,是讨论与读书人有关的事,则是“文”的话题。第四组有八篇,都是高雅话题,不是琴棋书画,而是酒色财气。
  • 这个动荡的世界

    作者:龙应台

    这个动荡的世界,ISBN:9787810362979,作者:龙应台著
  • 铁屋中的呐喊

    作者:余杰

    余杰,1973年10月3日生于成都平原一个小镇。1992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在校期间,虽身居校园,却时刻关注时代和人生。这里所说的“抽屉文学”,主要是指他在大学时代所写的一系列散文,包括随笔,笔记,杂文,论文等,收入他自己油印的四本集子《行者手记》《明天》、《远方》、《思人》。文中“所思所想 ,所呼所喊 ,无不字字锋芒,不留余地” 于是,一方面他的行文中充满了赤诚率直的青春朝气,而另一方面,又往往表现出思路见解的离经叛道和偏激浅稚,所以大多难以发表,只能抽屉深深锁文章,故而得来“抽屉文学”之名。后来由于一次机遇,才由贺雄飞先生在“草原部落・黑马文丛”中编选出版,分为《火与冰》与《铁屋中的呐喊》两本结集。
  • 陈丹青音乐笔记

    作者:陈丹青

    《陈丹青音乐笔记》的内容是1992-1998年间,作者在纽约寓所陆续写给上海《音乐爱好者》双月刊的十几篇文章,包括“灵堂琴声”、“告别交响乐”、“赴死的演奏”、“外国音乐在外国”、“阶级与钢琴”等篇。
  • 鲁迅文集(全两册)

    作者:鲁迅

    本套书收录了著名文学家鲁迅不同时期的经典杂文、小说、美文、散文诗数篇,这些作品具有高度的精神特征和艺术境界,构思清新、激情真挚、意象丰富、风格秀丽。语言生动娴熟,层次分明,对人物的刻画独具特色。思想内容丰富,大都是时代的产物。有些作品都是传世的经典之作,堪称大师之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