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林贤治

  • 自由诗篇

    作者:林贤治

    本书以一个全新的角度,从人类的自由出发,选编了近代以来世界各国数十位诗人富有人文精神的诗作百余首。编者的视野十分开阔,选入的诗人涉及20多个国家,时间跨度达400余年。其中既有普希金、雨果、弥尔顿、拜伦、惠特曼、雪莱等近代大家的名篇;也有多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的代表作——希腊的塞菲里斯、意大利的瓜西莫多、波兰的米沃什、希姆博尔斯卡、俄罗斯的帕斯捷尔纳克、法国的佩斯、爱尔兰的希尼、西班牙的阿莱克桑德雷、瑞典的萨克斯、美国的布罗茨基、智利的聂鲁达、墨西哥的帕斯;还有一些在中国译介传播得不那么广的诗人的作品,如叙利亚的格巴尼、荷兰的高尔纳尔、丹麦的诺德布兰德、圣卢西亚的沃尔科特、尼加拉瓜的科尔德纳尔等。编者在诗篇前为每位诗人都配写了简明的生平介绍和作品评介,寥寥数语,却对引导读者对作品的阅读和理解十分有益。
  • 历史镜像

    作者:林贤治

    《历史镜像》是“人文经典”丛书中的一册,书中所选篇目约30篇,均是有关20世纪以来重大的社会运动和政治事件,包括托洛斯基的《十月革命》、纪德的《访苏归来》、茨威格的《希特勒的“新秩序”》、赫鲁晓夫的《斯大林之死》、尼克松的《水门事件》、林顿·米勒的《拆毁柏林墙》等,这些案例都颇具经典性,作者均为历史现场的见证者,而非单纯的叙述者,因此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编者的独特视角也通过选目得以体现。
  • 一个人的爱与死

    作者:林贤治

    本书为作者对鲁迅的一些专论与述评,其中包括”鲁迅的反抗哲学及命运”“五四、鲁迅与胡适”“鲁迅三论”等文章。作者在对鲁迅深入研究多年的基础上,力图为广大作者还原一位真实的鲁迅先生。
  • 宿命的召唤

    作者:邵燕祥、林贤治主编

    处在社会大转折、大变动、大重组的世纪交,丛刊强调听从时代的召唤,保持对社会现实关注,守望知识者精神家园,坚持独立思考,期待以深厚人生内涵与斐然文采兼融的散文,回应鲁迅在本世纪之初发出的“立人”的呼唤。
  • 沉思与反抗

    作者:林贤治

    《沉思与反抗》内容简介:“三十年集”系列丛书的作者是一批如今活跃在学术界和文化领域的著名学者与知识分子。他们大多出生于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对于他们而言,过去的三十年是一段重要而又特殊的生命旅程。 1977年,中断十年的高考制度恢复,一批“知青”的命运由此而改变,并被投入到与先前的生活完全不同的时代洪流之中。在这潮头多变的三十年里,他们执著地行走在自己选定的道路上,努力保持着自己独立的性格;在汹涌而来的滚滚红尘中,也不曾失却超越性的人文关怀。为着一个信念、一份眷恋,他们不懈地寻觅着。这里的每一本所记录的就正是他们自己三十年来的心路历程,他们的经历、感受、体悟、思索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独特的精神姿态。 这是他们个人的独特道路,也是我们时代的独特风貌。
  • 守夜者札记

    作者:林贤治

  • 五四之魂

    作者:林贤治

    《五四之魂: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中国散文五十年》内容简介:五四是现代中国的起点。作者流连于五四以来的中国社会变革与思想历程,以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追求、探索、创造、转折以及困境为观察的中心,检讨现代精神的兴衰起落,力图在富有历史实感与世界视野的描述中重新检讨那些规范当代生活的重要观念和传统。作品材料丰富,观察敏锐,见解深入,是近年来不可多得的思想力作。
  • 烙印

    作者:林贤治

    《烙印:"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集体记忆》内容简介:1949年以后,中国社会出现一个后来被称作“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庞大的群体,至1980年代消失。三十年问,由于极“左”思潮的影响,尤其在“文革”时期,这个群体中的成员唯因家庭出身关系,在政治上遭受不公正对待,甚至备受歧视,在读书、就业、迁升、调动、参军、婚姻等人生重大问题上璋碍重重,历尽坎坷。 《烙印:"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集体记忆》特约来自全国的二十余位作者,其中有“钦犯”子女,有一般“狗崽子”,有文化人,有半文盲,他们分别忆述各不相同的身世故事,表达了对抗遗忘的集体意志,和社会变革的共同渴望。 这是迄今为止第一部关于“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专书。《烙印:"可以教育好的子女"的集体记忆》提供的私人生活史,是共和国历史的组成部分;除了历史学,对政治学、社会学、文化学、社会心理学,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我的信仰

    作者:林贤治

  • 人文随笔(2006夏之卷)

    作者:林贤治,筱敏

    随笔是随的精神加笔的风格。随是内面的自由,精神的自由,随心所欲也逾规;笔是一种小型的、边缘的、反规范化的文体。人文,以立人为本。人是万物的尺度,也是精神的尺度。无精神,非随笔;不自由,非随笔。 本书精选了2006年夏季书刊最新公开发表的富含人文精神的随笔,使读者不但可以欣赏文学的自由之美,还要可以从中接受以人为本的人文教育。
  • 人文随笔

    作者:林贤治,筱敏

    本书作者通过随笔这种文学载体形式和风格,用“无精神,非随笔;不自由,非随笔”的态度,围绕以立人为本的观念讲述了他身边的所见所闻译事共12篇,充分展现了人类生活及精神的现实、苍白的一面。
  • 纸上的声音

    作者:林贤治

    《纸上的声音》是作者近三年来的随笔及评论的结集。知识分子问题一直为作者所关注,《纸上的声音》通过对多位西方著名知识分子的叙述,探讨知识分子与国家、社会、革命、历史诸关系,解析作为理念人和实践者的知识分子的价值观念与人格建构,特别强调自由批判的精神。其中,对于中国“国民性”及现代作家“精神还乡”问题的阐发,寓褒贬于历史观照之间,视域开阔,观点鲜明,创见迭出。
  • 革命寻思录

    作者:林贤治

    《革命寻思录》是一部长篇随笔,革命构成它的主题。近代以来,革命以它特有的震撼力改写了世界历史,它不但改变了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政治版图,也改变了广大人们对社会前途和自身价值的看法。二百多年来,革命家、政治学者和历史学家对革命作过各种不同的叙述与阐释。作者涵泳其中,结合法国、美国、俄国三大革命个案,介绍了相关的理论观点,并根据某种内在逻辑进行整合;对革命的一般性特征,革命与知识分子、精英与大众、组织与权力、意识形态,社会动员,暴力,社会运动与改革、主权与宪政等诸多问题作了有意义的探讨。最后,批判了西方学者所谓“历史的终结”的流行观点。
  • 我是农民的儿子

    作者:林贤治 编选

    本书紧紧围绕农村,收藏了摩罗、刘亮程等知名作家的抒情散文。文章饱含了作者对乡村、对故土、对自然、对父老乡亲的深厚感情。在作者们的血脉里,依然流淌着父兄的滞重的血液,他们的心,依然为日日剧变着的家园而悸动。他们如实写下目睹耳闻的故园的一切,自始至终,不曾以聪明人的方式利用农民的痛苦。文章里蕴藏着一种痛,一种打动人心的坚实的力量,无论是否有乡村生活经历的人读到这些文字,都不会无动于衷。
  • 鲁迅的最后十年

    作者:林贤治

    鲁迅的最后十年,ISBN:9787801864116,作者:林贤治 著
  • 平民的信使

    作者:林贤治

  • 五四之魂

    作者:林贤治

    本书系林贤治先生最新一部思想性作品。 一切历史都是精神史。作者步入五四以降现代中国历史的深处,从历史的尘埃中勾勒出一个个鲜活的面容及一串串意味深长的精神事件,批判性审视了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历史使命、历史道路及其生存困境,并着力彰显出他们在困境中的言说方式及其选择的价值。作品以其提问的深度、概括的精准以及包孕的思想动量而备受学界、思想界关注。
  • 自由诗篇

    作者:林贤治

    一个人如果从业不曾阅读诗歌,应当是人生的一种不幸。 这本诗歌不是那本诗歌。这本诗歌是从一个全新的角度,从人类的自由出发,十分严苛地从三十多年的中国新诗作品中挑选出来的。诗歌作为一门艺术,精神是根本的,它笼罩了一切诗人,从而决定了诗歌写作的品质。
  • 一个人的爱与死

    作者:林贤治

    狂人所目睹的吃人的惨剧是在夜里展开的;单四嫂子的希望是在夜里破灭的;神往于革命的阿Q,是在夜里迷迷糊糊地被提到县城里去的。陈士成、祥林嫂、魏连殳、子君,还有范爱农,还有柔石,或死于阒寂之夜,或死于喧阗之夜,或死于余生者的无尽的怀悼之夜,总之是在夜里。整个吉光屯为夜——昏睡的白天——所笼罩,不然,何以要点长明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