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法国文学

  • 羊脂球

    作者:(法)莫泊桑

    莫泊桑的小说以其精湛的艺术技巧和行云流水般的自然文笔,以及纯粹的语言,成为展现法语魅力的典范之作,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他的作品被译成一百余种文字出版,至今畅销不衰。本书从《莫泊桑中短篇小说全集》中精选了《羊脂球》、《项链》、《俘虏》等49篇佳作,其中《羊脂球》是莫泊桑的成名作。作者通过对普法战争期间一辆驿车上乘客――贵族、商人、政客、修女以及一名绰号为“羊脂球”的妓女――的刻画,浓缩了当时法国社会各阶层人物面对战争和危难的态度和立场。小市民是莫泊桑笔下着墨较多的阶层。本书选入的《项链》和《雨伞》体现了作者对小市民爱慕虚荣、贪婪自私、虚假伪善等特点的无情揭露和讽刺……
  • 刺蝟的優雅

    作者:Muriel Barbery

    ◎榮獲2007年法國書商獎 ◎聯合推薦 旅法臺大精神科醫師/王恩南 政治大學歐語學程/阮若缺 台北教育大學藝術學系/林志明 國立中央大學法文系/翁德明 氣質演員/張鈞甯 淡江大學多國文化與語言學系/齊嵩齡 宜蘭大學外文系/賴軍維 「妙莉葉‧芭貝里現象」已成為法國2007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社會話 改編電影已於2008年開拍:改編電影前製作業頗受法國當地媒題關注,目前荷妮一角已確定由知名女星喬希安.芭拉絲寇(Josiane Balasko)擔綱,本片製片正試圖說服北野武來詮釋小津先生一角 巴黎左岸葛內樂街七號,一棟來來往往全是高級知識分子、社會菁英的高級公寓。 其貌不揚、又矮又醜又駝的寡婦荷妮,多年來一直是這棟高級公寓的門房。二十七年來,當大家以為她的生活應是抹布、毛線、充斥菜味的廚房時,她也順勢以整天開著播放連續劇的電視掩人耳目,躲在密室裡專注研讀弗洛伊德、胡塞爾現象學、中世紀哲學……。她保守著自己的祕密,告訴自己--我必須對我的一切緘口不言,而且絕不能把腳踩進另一個世界,小心翼翼地不和這個世界打交道…… 住在同棟公寓,把學習時間全用來裝笨的天才兒童的芭洛瑪,父親是國會議員,嫌惡母親與姊姊布爾喬亞式的愚蠢、市儈,從身邊往來堪稱優雅的大人身上,看透了生命的荒謬與空虛。害怕自己的命運已被註定,於是秘密計畫在生日當天自殺,並燒了父母的豪宅。但她為了避免搞錯了什麼而死,決定不浪費剩餘的七個月生命,試圖尋找一個理想,明白一些事情,抓住活下去的理由……。 而剛搬進來的日本住戶小津先生,是退休高級音響代理商,他的另類文化和生活態度,在這棟高級公寓掀起了大騷動。他的細膩,識破了荷妮和芭洛瑪兩人刻意隱瞞的奇特生活,最後和芭洛瑪聯手挖掘出荷妮不為人知的過去…… 作者以新穎獨創的故事情節,深刻描寫生命的荒謬與美妙,文字優美、典雅,書中多處雜有哲學性思考,故事結構巧妙、流暢,讀者很容易融入情節中,尤其書中不時有靈光乍現的精彩段落,濃厚日本情調搭配法式幽默,是一部全新體驗、能滿足閱讀快感的小說。
  • 羊脂球

    作者:莫泊桑

    莫泊桑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短篇小说大师,本书收集了《关脂球》等精品之作近40篇,代表了莫泊桑在短篇小说创作上的杰出成就。   莫泊桑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短篇小说大师,1880年《羊脂球》的发表使他一举成名,该篇亦成为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作者将处于社会最底层、受人歧视的妓女——“羊脂球”与形形色色、道貌岸然的所谓上层人物做对比,充分显示出前者极富正义感和同情心的美好心灵以及后者极端自私、寡廉鲜耻的丑恶灵魂。   莫泊桑是语言大师。他不以纤巧华美的词藻取胜,而是以平易通俗、准确有力、能为所有人接受的文学语言征服读者。很少有作家能写出比他更明晰、更清澈如水、更难以捕捉到的语言了。也很少有读者读不懂莫泊桑的短篇小说,因为其中没有丝毫晦涩的东西;读者只觉得莫泊桑找到了最恰当的描述方式,而无法用另一种文字和方式来表达。福楼拜的语言略显枯涩,而莫泊桑的语言更具感染力。同时莫泊桑也使用方言土语,但总是以读者能了解为限度。由于语言的纯粹,莫泊桑的短篇已成为学习法语者的范文。
  • 看不见的大陆

    作者:(法)勒克莱齐奥

    这是一本特别的书,一本反思失落的文明的书。 勒克莱齐奥的大洋洲拉迦岛之旅,为我们开启了这块地球人视而不见的大陆。在茫茫大洋之中,在那些苍翠的岛屿上,依然是人开创了可亲可爱的文明史。然而就像其他殖民地一样,这是一部被西方主流文明掩盖和欺蒙的历史。勒克莱齐奥在岛上拾起那些古 老的记忆和传说,告诉我们一个真实而美丽的大洋洲。 “都说非洲是被遗忘的大陆。大洋洲却是看不见的大陆。看不见,因为第一次到这里探险的旅行家们没有发现它,因为直至今天,它仍然不为外界所知,它只是途经之地,在某种程度上,它是不在场的。就像对待沙漠里的游牧部落一样,现代的国家政权曾经企图将这些海边的人民 关在所谓的边界内。多亏了他们对历险的向往,他们对于相对性的天生意识,在生命的每个时刻,他们都能够逃脱被关押的命运。” “有一天,在浩瀚的大洋上,如果自由能够重新建立,也就是说终止了太久的商业、文化和政治交流能够重建,也许这块古老的陆地可以重新开始,如果说它是看不见的大陆,只因为我们看不见。”
  • 追忆似水年华(第一卷)

    作者:马塞尔-普鲁斯特

    《追忆似水年华(第1卷):在斯万家这边》内容简介:马塞尔·普鲁斯特(1871-1922)在法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他在小说创作中实现了一场“逆向的哥白尼式革命”:人的精神重又被安置在天地的中心;小说的目标变成描写为精神反映和歪曲的世界。他改变了小说的传统观念,对日后形形色色新的小说流派的出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追忆似水年华》是一部划时代巨著,是二十世纪世界文坛最重要的小说之一,与《尤利西斯》并称意识流小说的巅峰。这部小说以清新灵动的独特艺术风格,借助超越时空的潜在意识,使逝去的时光在他笔下重现,从中抒发对故人、对往事的无限怀念和难以排遣的惆怅。 安德烈·莫洛亚曾说过:“普鲁斯特简单的、个别的和地区性的叙述引起全世界的热情,这既是人间最美的事情,也是最公平的现象。就像伟大的哲学家用一个思想概括全部思想一样,伟大的小说家通过一个人的一生和一些最普通的事物,使所有人的一生涌现在他笔下。”
  • 女宾

    作者:[法] 西蒙娜·德·波伏瓦

    《女宾》是波伏瓦的第一部小说。当波伏瓦在文学创作上感到一筹莫展时,萨特对她说,为什么她不把自己写进作品里呢。于是她受到启发,创作了《女宾》。在小说中,她不仅写了自己,而且还有她的终生伴侣萨特,以及他们的朋友奥尔嘉。此书一经出版,就引起了广泛的注意和评论,奠定了波伏瓦在法国文坛上的地位。它所描写的恋人模式,波伏瓦用一生的时间身体力行,并为此饱受诟病。优雅的弗朗索瓦丝,年轻刻薄的格扎维挨尔,以及爱着这两个女人的皮埃尔,试图在三人之间建立和谐的三重奏,“三个竭尽全力彼此相爱的人更加多彩多姿……”三重奏却演变为“三角恋爱”,嫉妒丛生,处处隐藏着猜忌与荒唐。维护格扎维埃尔却又饱受其折磨的弗朗索瓦丝,终于做出了决定。
  • 娜嘉

    作者:[法] 安德烈·布勒东

    《娜嘉》完成于1928年,安德烈·布勒东从与一位名叫娜嘉的女子在巴黎相遇、相爱到分手的经历中,提取大量事件,对现实、真实、美、疯狂等概念进行探索,彻底颠覆了19世纪传统的文学观念。该书一般被视为小说。然而,许多证据都证明,书中的大部分事件均非虚构,而且有大量的图片展示事件发生时的场景。同时,作品又体现出一种明显的自传倾向。全书扑朔迷离,充满偶然、随机、巧合和梦境,作者的主观思想交叉出现在事件的客观叙述过程中,图像与文字交相辉映,成为超现实主义的名篇,极大影响了西方20世纪的文学与艺术流程。
  • 庸见词典

    作者:[法] 居斯塔夫·福楼拜

    《庸见词典》是福楼拜一八七四年开始创作、却终未完成的喜剧小说《布瓦尔和佩居榭》的一部分,作家逝世三十多年后,才经编辑整理在法国出版。它在福楼拜的创作中别具一格,不少研究作品皆谈到这本传奇小书,今为首次译成中文。 《庸见词典》嘲笑“资产者”的种种成见、偏见、定论,福楼拜这位力图超越时代的创新者,早就想把当时的世态揶揄一番,今天看来,仍对人性有着辛辣的讽刺意味。 “这部词典将是对人们赞同的一切的历史性颂扬。我将证明多数永远有理,少数永远有错。我将把伟人送给所有笨蛋去糟践,把殉道者送到刽子手的刀下,而且用一种极端夸张的、火箭喷发一般的文体。比如说,在文学领域,我将证明——这很容易做到——平庸因为是所有人都能够得着的,才是唯一合法的。因此需要排斥任何种类的创新,认定它是危险的、愚蠢的……对于所有可能遇到的话题,人们将能在词典里按字母顺序,找到为在社会上做一个体面的、可亲的人而必须说的话。”
  • 乌拉尼亚

    作者:[法] 勒克莱齐奥

    《乌拉尼亚》“21世纪年度最佳外国小说”评选2006年度法语文学入选作品。这是法国新寓言派代表作家勒克莱齐奥的最新力作。讲述了一位法国地理学家在墨西哥勘探地貌时,意外发现了一个乌托邦式的理想王国。这个地方的人都是来自全世界的流浪者,在这里人人平等,没有贫富阶级,孩子们的天性没有被压抑,他们学习的是自由和真理。人以自然的天地为依托,顺天地而生,人与人的关系也是最自然,最本真的形式,一切都回到了人的灵性尚未被物质与文明玷污的混沌之初。这个理想国在人类社会的围攻中被迫迁移,去寻找它的出路。作者通过对这个理想国的描述来讽刺当今社会的弊病,读来耐人寻味。 小说述说着反抗现代社会,不懈追求自然原始生活状态的话题。小说中的主人公对现代文明提出诉讼,与消费社会展开战争,通过逃离城市,穿越荒漠,踏上去往另一边的旅行,如星星一般地自由流浪,在现实中创造出了一个想象的国度,在现代文明之外的大地上找到了一个天堂,一个理想的乌托邦。
  • 抵挡太平洋的堤坝

    作者:[法] 玛格丽特·杜拉斯

    母亲、二十岁的约瑟夫和十六岁的苏珊,正在位于租借地中央那所破败不堪的吊脚楼里艰难地生活着,而且不断地受到被地籍管理局收回这块租借地的威胁。约瑟夫的愤怒和爱情,苏珊的逆来顺受,某位若先生为勾引年轻姑娘而设的计谋……怎么办?母亲从未丧失毅力和希望,她精打细算,怀着一种谨慎、狡黠而清醒的热情策划着,她多么害怕与她的孩子们的最终分离——尽管她知道这是不可抗拒的。 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编审、法国文学研究会秘书长谭立德女士根据伽里玛出版社1950年法文版新译。
  • 云的理论

    作者:[法] 斯泰凡·奥德吉

    云井彰是一位日裔时装设计师,他收集了许多云彩研究方面的书籍,并雇佣了维尔日妮·拉图尔为其打理图书馆,将这些书分门别类。他还向这个年轻的女人讲述了一些云彩探索者的故事。比如卢克·霍华德如何给云彩命名,再比如理查德·阿贝克隆比为了观察各地云彩是否完全一样而云游世界…… 这些故事,也如同变幻的云彩一般令人称奇。 维尔日妮·拉图尔开始明白了,这是关于云彩的问题。19世纪初的欧洲曾有这样一群不具名且缄默的人——他们分散在欧洲各处,抬眼仰望着天空,用心且崇敬地观察着云彩;他们热爱云彩,带着一种心无旁骛的虔诚……
  • 岁月的泡沫

    作者:(法)鲍里斯·维昂

    本书是法国天才作家鲍里斯·维昂的长篇小说,讲述了战后年代里两对青年情侣都死于贫困的悲剧,前一对情侣高兰和克洛埃相爱,不料克洛埃新婚后不久得了不治之症——胸部长了一朵“睡莲”。后一对希克和阿丽丝本来就过着清贫的生活,后又因希克盲目购置、收藏书籍而沦于破产。希克因逃税被捕,阿丽丝愤而纵火烧毁书店,自己也葬身火海,有情人终难成眷属。这是一部纯粹至极的爱情小说,是对青春与纯真的一次缅怀与肯定。
  • 地图与疆域

    作者:(法)米歇尔·维勒贝克

    2010年度龚古尔文学奖 Michel Houellebecq 米歇尔•维勒贝克 法国最负盛名最具争议的小说家 维勒贝克在我看来更像一名战地记者,只不过他选择的是消沉的中产阶级而非伊拉克、科索沃或阿富汗。……这些伟大的小说制作精良,结构严密,构思精巧。它们又是对人类境况 的探查,如同《长夜行》或《恶心》。维勒贝克的小说将人类的消息带给我们,而这并非什么好消息。 一言概之,2010年龚古尔奖授予这位法国最著名的作家,总算修补了1998年龚古尔奖的不公正。 ——弗雷德里克•贝格伯德 《地图与疆域》首先是一幅精彩的维勒贝克自画像:作为作家、艺术家、调查者,作为人或作为狗,茕茕孑立,从景观社会到消费社会都对人世间一无所待。我们很少能见到这样一位作家,他在自己的小说里带着一种诙谐又冰冷的距离出现,同时又带着温情,就像在被另一个人观察。 ——Les Inrockuptibles 艺术 金钱 爱情 父子 死亡 工作 杰德•马丁是一位摄影师和画家,每年都和父亲单独度过圣诞节。垂垂老去的父亲,一事无成的艺术生涯,就像家里热水锅炉的故障一样,让杰德倍感艺术家生活的凄凉。然而一次灵感激发,他拍摄了米其林公路地图的摄影作品而大获成功。俄罗斯女郎奥尔伽走进他的单身生活,随之又因她的工作变动而离去。杰德重又开始绘画,在职业人物肖像中画下了作家维勒贝克,却使作家被人谋杀,画也失去了踪影。 米歇尔•维勒贝克有点像当代的巴尔扎克,气势恢宏,野心勃勃。 他不会跟你讲一些小情小调,他要讲的是对世界和人类的思考。 他跟你讲艺术家的生活,讲成功与失败,孤独与追求,情感生活与父子关系,也跟你讲人类进入新世纪后各行各业的兴衰,以及艺术和诗意的丧失。 他把许多现实中的人包括自己,写进了这部小说,读这本书就像在读今天的法国社会,读者将置身于一个虚实难分的故事中。最后,维勒贝克把自己写死在小说里。
  • 凌乱的床

    作者:[法] 弗朗索瓦兹·萨冈

    这是一个关于身体出轨与感情投契的爱情故事,或许会让21世纪的都市男女会心一叹——在感情生活中,谁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张凌乱的床。在爱情力学中,男性就像是“剧作家”,而女性更像是“喜剧演员”。正如小说所表现的,喜剧演员贝阿特里斯和剧作家爱德华是一对情投意合‘如胶似漆的恋人。然而贝阿特里斯在身体上频频出轨,使他们的爱情之旅充满波折。幸运的是,由于对事业的共同的执着,以及性格上的反差和互补,两人非但没有因此而决裂,反而更加情深意浓、难分难舍。在又一次波折之后,贝阿特里斯终于理解并陶醉于爱德华为自己所创作的剧本……
  • 局外人

    作者:(法)阿尔贝·加缪

    阿尔贝•加缪(1913—1960)是法国声名卓著的小说家、散文家和剧作家,“存在主义”文学的大师。1957年因“热情而冷静地阐明了当代向人类良知提出的种种问题”而获诺贝尔文学奖,是有史以来最年轻的诺奖获奖作家之一。 加缪在他的小说、戏剧、随笔和论著中深刻地揭示出人在异己的世界中的孤独、个人与自身的日益异化,以及罪恶和死亡的不可避免,但他在揭示出世界的荒诞的同时却并不绝望和颓丧,他主张要在荒诞中奋起反抗,在绝望中坚持真理和正义,他为世人指出了一条基督教和马克思主义以外的自由人道主义道路。他直面惨淡人生的勇气,他“知其不可而为之”的大无畏精神使他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不仅在法国,而且在欧洲并最终在全世界成为他那一代人的代言人和下一代人的精神导师。
  • 歌剧魅影

    作者:[法] 卡斯顿·勒胡

    《歌剧魅影》的主人公是一个总习惯于坐在巴黎大歌剧院二层五号包厢的怪绅士。他天赋一副好歌喉,也是一个有知识、有灵性的作曲家,一名优秀的建筑师。由于先天畸形,他的容貌丑陋不堪,只能带着假面具,像幽灵一样生活在巴黎歌剧院幽暗的地下室里。不幸的身世造就了他扭曲的个性,使他不断地与人为敌,但是在内心深处却充满了悲伤。他爱上了美丽的女演员克里斯汀,不顾一切地将她劫持,最终酿成一场无可挽回的悲剧。整个故事情节延续了西洋文化故事原型中“美女与野兽”的类型,作者以超乎想象的恐怖感和艺术技巧,演绎出一段让人哀怜,凄婉浪漫的爱情传奇。
  • 高老头

    作者:(法)巴尔扎克

    《高老头》全书译成中文不到十八万字,而其视野之广,人物形象之多姿多彩,简直够得上一幅全景画卷。从拉丁区与圣马尔索城关之间贫穷寒酸的小街陋巷,到圣日耳曼区富丽堂皇的贵族府邸,作者为我们展示了一个令人眼花缭乱的巴黎社会:一个给了两个女儿每个每年四万法郎入息的父亲,自己却穷死在塞纳河左岸的阁楼上;两个女儿一个当了伯爵夫人,一个当了银行家太太,而每年只剩下几百法郎生活费的老父亲还得千方百计筹钱为她们还债。
  • 苦炼

    作者:[法] 玛格丽特·尤瑟纳尔,Margue

    《苦炼》以16世纪动荡不安的欧洲社会为背景,但透过岁月的多棱镜,却折射出了人类命运始终面临的一些根本问题。整个小说里,火是泽农化身,泽农与火之间是一种内在的、天然的、持久的联系。在众多火的意象中,智慧之火、知识之火很早就唤起了他的强烈的求知欲以及永不满足的对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的好奇心。普罗米修斯神话的第二个陷喻形象即具有锤炼和再造功能的冶炼之火。对于炼丹师泽农而言,火是主宰物质的手段和形式,也是统治世界的工具;同时,火改造物质的功能加速了物质的变革和自然界的时间节奏。冶炼之火赋予人以破坏时间规律的神圣权力。这种超越人类条件并拥有神圣力量的愿望和梦想与泽农在所有领域的反叛精神是相辅相成的。
  • 作品第一号

    作者:[法] 马克·萨波塔

    这是当今世界上唯一的一本扑克牌式小说,全书一百五十一页,没有页码,背面空白,像扑克牌一样无需装订,装在一个封套里。每页五百至七百字左右,每页的故事可独立成篇,恰似“微型小说”,全书合起来成为一部书,有如“长篇连载”。读者在阅读之前,可以像洗扑克牌那样将书页次序重洗,每洗一次,便可以得到一个新的故事,于是 “一本书一辈子也读不完”。这种形式的小说,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作品第一号》1962年出版后,旋即引起法国文坛的轰动。后被翻译成英文、德文、意大利文、西班牙文等多种语言,在西方广为流传。其新颖的形式深深吸引了读者,那永不完结的故事自成一体,被誉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扑克牌式小说”。 小说的内容围绕一个男人和三个女人展开,男主人公是一个在三个女人之间周旋的“隐身人”,他无名无姓,但确实存在。他的妻子玛丽亚娜是巴黎大学外文系的高材生,本是一个聪明能干的口译工作者,但在畸形关系的折磨下,她成为一个精神病患者,成天在吵闹、不满和愤慨之中打发日子;他的情妇达格玛是一个年轻美貌的画家。他与她时分时合,关系时冷时热。在遭到了无耻男人的欺骗和玩弄之后,她开始清醒;他绞尽脑汁一心要占有的埃尔佳,是一个天真纯洁、不畏强暴、极力想保护住自己贞操的年轻姑娘。她躲避,她反抗,她与之抗争,但遭到沉重的一击后,她昏迷了过去,最终被玷污了。故事设定在德国法西斯占领法国期间,小说对德寇的掳掠奸淫的罪行也有多处揭露。小说的男主人公到底是个什么样的人?根据“洗牌”后所得页码顺序的不同,他有时是一个市井无赖,行窃于各公司之间,玩弄女人,追逐少女,是一个盗窃犯和强奸犯;有时他又是法国抵抗运动的外围成员,虽身染恶习,但还不失爱国之心,有时他简直就是一个抵抗法西斯侵略的英雄……
  • 等待戈多

    作者:[法] 萨缪尔·贝克特

    塞缪尔·贝克特因为“他那具有奇特形式的小说和戏剧作品,使现代人从精神困乏中得到振奋”而荣获1969年诺贝尔文学奖,但在中国,很多人对他的了解只限于他的成名作《等待戈多》。 贝克特正式的文学生涯,是从小说创作和写诗开始的,其小说的数量也远远高于戏剧作品。从文学表现的角度来说,贝克特以表现内心世界的飘忽和细腻见长,小说作为一种个性化更强的形式,更适合贝克特。他用法语写就的小说三部曲《莫罗瓦》《马龙正在死去》和《无名者》打破传统,淡化情节人物,只有絮絮叨叨的内心独白。这种写法直接导致了法国新小说派的文学实验。许多评论家都认为,这个三部曲比《等待戈多》更强有力更重要,很少有哪部现代文学作品对于人类经验的理解如此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