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熊亮

  • 家树

    作者:熊亮 编文,谭军 绘画

    一块像雾又像气的白色云团,若隐若现地穿行在树冠中间,像一串树叶,更像一个游荡的叙述者,它在讲述着家树的历史。其实这也象征了不同家族升衰兴盛的一个掠影。 作者在以大树为主体,在时间推移的线索上,高超的借用了摄影师的表现技法: 拉近的大树跨页全景——推远的大树半页全景——拉近的树根密织的地下剖面图——拉近的仰角树冠跨页全图——推远的平视树冠加树荫下场景的跨页全图; 春季用平视的左上角全树小图(占对开1/3页面)和夏季用树冠俯角大图(占对开2/3页面)拼放在一个页面中;秋季冬季也同样对称铺放。 时间的流逝,使用大树全貌的一个对开画面,均匀分切出来的若干个小方块,表现了同一场景下的不同时间段的推移。 作者让镜头角度推移变换和切块分流的手法,使得读者面前的大树,不再是一个静置的物画,而是赋予了动感和生机。 在绘画风格上,作者借鉴了古前壁画的幼拙稚朴的笔法,呈现出一种原始状的历史厚重感。同时,画面色调光影淡出淡入、明暗对比的节奏变化,契合一种复苏和再生的生命发展自然规律。 中华民族是重视历史传统文化秉承的民族,通常把传统视其为根本和过去的全部。《家树》以一种不同形式、不同视角的表现。把各种家族的变迁,浓缩成可以赋予成符号的表征。家族史的总成便是筑就民族史的基奠。如果想给孩子开讲爷爷的爷爷故事的话,不妨以这本《家树》为契机,展开你的话题。
  • 灶王爷

    作者:熊亮|绘画:熊亮//马玉

    翻开《灶王爷》,你第一眼就看到灶王爷用那一双大大的眼睛盯着你。再翻页,连续五幅小图,还是那一双大眼睛,眼珠儿忽上忽下,忽左忽右,看得你好仔细,彷佛要穿透你,把那纤细如尘的心底事一览无遗。 灶王爷为甚么要睁着两个大眼睛看着我们? 人因为贪婪、好强争胜、缺乏关爱、爱诿过于他人,于是妄念丛生。《灶王爷》里的一家子都曾有过一时妄念。「我」会因为贪嘴,想在灶上可口的饭菜,拣一块放进嘴里;相处几十年的爷爷会跟奶奶吵架,互说不是;奶奶会因为小心眼,数落邻里长短;「我」怕承担责任,想以谎话瞒骗他人;「我」做错事,爷爷会动气动手……可幸,「灶王爷」总会睁着两个大眼睛看顾世人,让他们在澄明如镜的大眼睛里,把自己看得清清楚楚。 不过,只把灶王爷那一双大眼睛视为对人间的监察,那似乎漠视了人类纯朴的本源。试把灶王爷那一双大眼睛理解为我们心中的「眼睛」,人类早存的仁心与善念,也许更得作者的心意所在。因为心中早种善的种子,胸中溢满关爱,当我们在行为上有所失当的时候,善的种子就来提醒:当心啊!当我们眼里只见他人过失的时候,关爱又来提醒:当心啊! 行善积德不因为他人的监管,而是纯然发自内心的良知与仁爱。这样,灶王爷的那一双大眼睛就来得更有意义。因此,灶王爷向玉皇大帝报告人间种种的时候,他总点头称是,咀里只懂说:「好――好――」当然,这不是因为糖瓜粘满张嘴,不得不为人间雕饰溢美。只是,灶王爷最终看到的是一家子和乐融融地围坐桌子吃饭,那团圆、那温馨的氛围足教灶王爷心头与嘴里甜蜜蜜,他得如实汇报:「好――好――」。 出门远去天庭的灶王爷,我们会想念他,因为我们永远怀想善念与仁心,不容一刻怠慢。那出门远行的灶王爷呢?他同样想念我们,因为善念与仁心也将永久地在我们心中居停。 灶王爷有一双澄明的眼睛,而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中也有一双澄明的「眼睛」。 近年,不少国内学者以图画书为媒介,大力推动阅读,让孩子在愉悦的亲子阅读中,成长而为一个独立的读者。然而,在取法西方的同时,我们也许要回溯本土根源。传统文化并不单指「过去」,它从「过去」一步一步朝向「现在」而来,并与「将来」接轨,它并不陈旧,也不会老去。《灶王爷》的作者取材于传统,以民间信仰为题材,展示我们独有的文化。《灶王爷》呈现的不单纯是「过去」,它要向世界宣示,我们的祖先有着这样美丽的崇善精神。灶神爷爷那一双大眼睛与一幅明察秋毫的样子,其实是我们内心深根的仁厚与良知,它恒常地提醒我们,无论在甚么时候都应自我完善。活在「现在」的我们,如何继承传统,并把这一切让「将来」的孩子都一一读懂?作者用图像与文字承担了重责,以蕴含民间传统气息的《灶王爷》,寄寓了人类恒常的感情。
  • 金刚师

    作者:熊亮

    欢迎来到金刚师山里的讲堂,这里讲的不仅仅是学习,还有——人生。 金刚师问:学习的目的是什么? 风水火石、毛虫叶子一一回答, 答案就变得无穷多…… 这是一堂人生课,你的答案呢?
  • 二十四节气

    作者:熊亮 绘,董梅 注

    让我们走回天地日月中去, 重叙与山川花鸟风云雨雪的物我情长, 把每一个朴素的日子,过成良辰。
  • 月亮上的筵席

    作者:熊亮 绘著

    月亮上的兔子给自己举办了一场生日盛宴,收到请柬的客人们纷至沓来,还带来了不同的礼物。 这些客人非同一般,有前来祝贺并顺道至月球游玩的地球人,有势不两立的棘星人和钒星人,还有从遥远的光年外专程赶来的光的客人,以及最大星球的客人和最小星球的客人。 异空间的客人出现时,大家着实心慌意乱了一阵儿,不过它巧妙地化解了棘星人和钒星人的矛盾。 大家歌唱,合影留念,兔子把这些都写在给来生的兔子的信里,因为他们拥有循环往复的生命。
  • 變形記

    作者:熊亮 (文字/插畫),Franz Kaf

    一天清晨, 格里高爾從睡夢中醒來, 發現自己變成一隻碩大的甲蟲。 「如果我再繼續睡一會兒, 會不會好一些呢……」他想。 日負一重  王宜清 卡夫卡的《變形記》是不朽的。 這個現代派經典文本所揭示的真諦,儘管隱藏得很深,被踩踏得很模糊,廣泛得無所不在,但總是如鈍斧,堅持敲打著地面。某些心靈聽得到這聲音,這些心靈也因此承受著不尋常的痛苦和懷疑。而這些不堪的痛苦,有些人卻可能渾然不知。 世上的苦難和真理一樣多,由於大多數人放棄了痛苦,扔掉了思考痛苦的能力,於是,這些本該每個人都承擔的東西,便攀壓到少數人的心上。格里高爾成為甲蟲的這一荒誕裂變,在他們的心頭隆隆碾過。 1911年出現的《變形記》,即使在近一百年後的今天,這個小說也並不是那?容易理解。即使讀懂了這個寓言般的小說,又如何感知卡夫卡之所以悲哀呢?況且還有比悲哀更為深遠的東西包裹在其後。 而這一繪本,用線條和色彩,還有精神和力度,如此深入地直達文本的核心。繪本的作者,我相信,他是聽到了格里高爾在地心裡叩擊牆壁的空谷足音。 在繪本中,我們第一次這麼真切地看到了格里高爾的眼睛,看到了他身後灰暗的似乎永遠也亮不起來的天空,看到他與世界之間隔著的窄小門縫,甚至那無可名狀的絕望和令人羞愧的寂靜——所有一切,都纖毫畢現。格里高爾那顫動的觸角,他所飽嘗羞辱後的氣咽,包圍著他的冰冷的情感,都浮現在灰綠和褚褐的畫面外。甚至嵌在他背上的蘋果的腐爛味道,我們也可以聞得見。 而在他瘦峭面龐上,那甲蟲的眼睛裡面,什麼都沒有,虛無,緊張,惟有空洞中的一點黑瞳,那是格里高爾在死盯著如夢魘般不可擺脫的命運。 你肯定無法忘記這樣的眼睛。 這不僅是卡夫卡作品的繪本,更是一個創作性極強的獨立繪本,是畫技、內涵、色調、線條和色彩都富有生命力的成熟繪本。繪者不只畫透了文字中的變形記,更畫出了精神裡的變形記。 繪本裡的文字,簡約之極,但也豐滿之極。所有的情節、聲響、對話、心情、氣氛、場景,原貌盡攬,原汁畢現。這些文字以詩的方式排列,似乎帶著民謠一般悲傷又諧謔的?述風格。 這45段簡約的文字,又成為45幅圖畫的注解,而又不僅是附著於插圖那麼單純。這些簡約詩文,是對《變形記》的故事梗概,不僅是格里高爾一生的概括,更像是一個寓言。即使你前一刻讀到時還笑起來,但轉眼就降臨深深的悲哀。 熊亮畫的是卡夫卡筆下格里高爾的變形記,其實畫的也更是他自己的「變形記」。格里高爾的生活仍然也是我們現在的生活,在駁雜的外表下,苦難和真理一樣多。繪者在路上拾起了格里高爾的痛苦,這痛苦像一座石像那樣沈重,但似乎只有這樣,他才感覺到輕鬆。 卡夫卡是一個詩人。只有詩人才會在眾人越加浮躁,越發喧嘩的時刻,越發地對生存的現實給予苛刻的思考。 他們都是詩人。
  • 作者:熊亮|绘画:熊亮

    “年”这个传说中的怪物,在中国流传久远,大家对他似乎耳熟能详,却又十分陌生,因为没有一个人能确切地描绘他的长相,也正因为如此,越是增添他的神秘性,也就越发引人好奇,于是“年”成为大家心目中一个神秘的可怕怪物。 由于“年”在中国人的眼中是那么的独一而奇特,有关他的故事不胜枚举,但内容却大同小异,大多叙述他如何出来欺负人,大家如何用鞭炮驱赶他,接着又如何庆祝。大家都轻忽“年”到底是谁,为什么想欺负人,除了年终岁末出来,其他日子里他都做些什么,说到底,大家对“年”的了解有多少? 然而,我们却可以在由熊亮与耳火共同创作绘制的绘本——《年》中,一窥“年”的真面貌。在故事中,“年”是一个住在高山上的可怕怪物,每当岁末之际,会出来吓唬人,不过令人惊讶的是,它竟然是由孤独所聚积起来的一只怪物,因为没有人和他玩,内心空虚,情绪全都转成怒气,才会有伤人的举动。咦,这不是跟人很相似吗?其实,“年”不是山野中的怪物,而是人心灵深处的孤独怪物,平时躲在人的心中,时而出来啃噬他的主人,每到岁末,所有人都齐聚一堂,共享亲情、爱情及友情之乐时,“年”这个孤独的怪物的情绪会产生一连串的变化:由孤独→嫉妒→愤怒→想伤人,于是脱离主人的内心,表现于外,到处吓唬人。这就是让人闻之丧胆的“年”的实际由来啊! 作者不忍大家对“年”束手无策,任由“年”霸住众人的心灵。造成自伤伤人的凄惨结局,于是提供了战胜“年”的成功绝招——打电话,只要打个电话给亲人、爱人或朋友,将孤独情绪自内心深处释放出来,就无法凝聚成“年”这个怪物,或许很多人会觉得错愕,作者竟然提供“打电话”这么简单的方式,未免太孩子气了,没错,越是简单的方法,越是致胜的关键,而这也是儿童解决问题的思维与作法,大人往往将问题复杂化而不知所措。 作者是以儿童的观点来叙述故事,他在最前面就开宗明义的说明“年是由孤独慢慢聚积而成的”,接着直指孤独是会伤人的,而破除孤独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打电话找人聊天,吐露心事。这个故事简洁有力的诠释一个抽象的名词——孤独,而且也解开了千年之谜——“年”兽的由来。 作者之所以以儿童观点为叙述手法,是体察了不是只有大人才会孤独,儿童也会觉得寂寞。尤其是现代家庭,父母亲工作忙碌,儿童又是独生子女,没有一个童伴,因此我们要鼓励孩子自己找出方法去克服。教会孩子以自己的智慧、自己的方法,去解决事情,才是教育最大的目的。这本绘本故事,将大家熟悉的“年”,化身成孤独的怪物,让儿童籍由简单可行的方法驱赶寂寞,我觉得它达成了某种奇特的目的,因此,这是一本让儿童有力量的绘本。 在图画的绘制方面,同样也可体察画者的用心,尤其是在造型的设计上,画者承续了作者的精神,将“年”画得圆滚滚,没有尖锐的线条,而且整个脸部看起来憨憨的,倒有点像圆圆胖胖的小孩。无形中,拉近了儿童与“年”的距离,忍不住想贴近他,了解凶恶行为的背后所隐藏的真实情绪。……籍由阅读的认同→移情→顿悟→启蒙→成长的历程,也逐渐学会了如何处理自己的情绪。 此外,绘者大量用“红色”传达了中国年的特色,让整本绘本喜气洋洋,充满了年味再加上绘出过年的各种活动,包括放鞭炮、挂年画、提灯笼等,也让读者体会了过年的热闹气氛。 在许多出版社纷纷引进国外各式各样绘本的当儿,由国内画者创作具有传统文化、本土味的绘本故事,让我们看见中国绘本也正以它的风格(不管是传统或新式)慢慢兴起,创造出属于自己风格的绘本。
  • 小石狮

    作者:熊亮|绘画:熊亮

    《绘本中国:小石狮》虽然不是以毛笔绘制的水墨画,也不留“白”,但画中苍茫的感觉以及空间布局安排近似图画风格,故事极为简单且留下回味的余韵,又抓住了西方图画书的明快精神。故事是小镇里一座雕刻小石狮子的自述,一开始以三幅图逐渐拉近镜头特写小石狮子的脸部细节。作者诱导读者以为主角既是狮又是守护神,其体型可能非常硕大的错觉,及至下一页才倏然突现它其实只有一个扶手大,比猫还小,为平静的故事造个起伏。小石狮不是在香火鼎盛的庙堂里,它就如同我们生活环境中的一个锦标,也好比是一棵老树、一座建筑物。它长时间矗立在那儿,贯穿岁月看四季流逝,见过眼前人来人往和所有发生的事。小石狮知道人们也许记得它,也许忘记,但它有信心记得每一个人,不会忘记。我们看小石狮昂头看雪和淋雨这两幅画,原本是寂寥和难堪的情境,但它的表情多么纯真愉悦和神采奕奕,乐在其中扮演自己的角色;这是《小石狮》的好画和精神所在。
  • 兔儿爷

    作者:文:熊亮,绘图:熊亮,段虹

    自从现代化以来,强势者大谈全球化、地球村与竞争力。至21世纪,这种现象──所谓全球视野、国际运作能力,更是蔚为单一的主流。于是乎,全球皆沦为单一的麦当劳,没有历史,没有记忆,更没有身份的认同。 其实,自1960年代末期,有越来越多的作家、学者开始注意另一种殖民作为──新殖民主义,尤其是美国好莱坞文化及商品的侵略。针对新旧殖民经验,如何界定自己本土文化,珍视传统文化再生的契机及其不同之处,这是刻不容缓之事。 我们看到:全球越来越成为一个单一的经济体,而生活方式也越来越全球化,而我们却也清楚的看到一个相反的运动,即是「文化国家主义」。 当世界越来越接近所谓的「地球村」,经济也越来越相互依赖时,我们反而越来越讲求人性化,且越来越强调彼此间的差异,越来越坚持自己的传统,越来越积极的守住自己的「根」与文化。 如今见熊氏兄弟,尝试以图画书的图像来诠释传统的民间技艺,呈现出对「传统」重新认同的觉醒。因为,传统不是可以继承的遗产,必须下一番苦功才能得以延续。最重要的是传统含有历史的意识,这种「历史的意识」,包含着一种认知──传统不仅仅具有「过去性」,同时也具有「现在性」;历史意识使一个作家在写作时,不仅仅在骨髓中深切的感受到自己的时代,同时也感觉到自己与传统文化同时并存。 在此思想基础上,我推荐熊亮先生的本土图画书《兔儿爷》—— 每一个兔儿,都会属于一个孩子。 作为「中秋礼品」的玩具兔儿,殷切希望着能找到他的小主人,知道自己的新家。然而,一阵风吹来,地址不见了,玩具兔儿的期盼也落空。他的新家,变成了囤积旧货物的阁楼。 在盒子里,玩具兔儿静默而寂寞。 于是,玩具兔儿决定捅破盒子,从阁楼出走。走过漫长的台阶,走过黎明的街道,走向自己的小主人。最后,找到自己的归属,也让孩子有了新的陪伴者。 走出故事,每个孩子,一定也都希望自己拥有个陪伴者,或许是玩具,或许是宠物。 或许,是更亲近的亲情。 生活的忙碌,工作的牢笼,让我们成为了旧阁楼中出不了盒子的玩具兔儿,也让我们的孩子缺少陪伴而失望。 所以,让我们从故事,从图画书,陪伴着我们的孩子,成为他们需要的玩具兔儿;陪伴着需要陪伴的孩子,也让自己回家,既是归属,也是无微不至的陪伴。
  • 深度写生

    作者:熊亮,绘本创作工作室

    在月球上,蟾蜍老师给学生兔童和兔青上了一堂深度写生课,各位宇宙来客充分发挥了想象力,给老师画出了十分不同的画像…… 二维兔的画儿最简单,兔童和兔青的画儿要合在一起看更有意思。多重时间兔、律动兔还有最小星球的兔子都献上了自己的作品。 最后一位客人的画儿最壮阔,这位来客是谁呢?
  • 反宇宙兔

    作者:熊亮,绘本创作工作室

    兔童做作业老是出错,被妈妈责罚,他和乖孩子兔青进行了一场铅笔橡皮大战,出发去宇宙流浪。兔童在“正确”世界的漏洞里穿梭,还创造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正在采用)
  • 堂吉诃德

    作者:(西班牙)塞万提斯/ 著,熊亮/ 编绘

    英国著名作家毛姆说,堂吉诃德是人类奇想的不朽产物,任何一个心地善良的人都会被他深深的打动。 他主张“一切东西都平等”,社会地位的尊卑是暂时的,只有“美德”才是真正的高贵。 他执着于他那理想的骑士道,百折不悔,一片赤诚,他只身向旧世界挑战,虽然屡战屡败,却越战勇,令人肃然起敬。
  • 变形记

    作者:(奥地利)卡夫卡|绘画:熊亮

    《名家名著绘本•变形记》主要内容:小职员格里高尔突然变成了一只大甲虫!他再也不能给公司赚钱了,再也于是周围的人都厌弃他,包括他最爱的、最善良的妹妹!是沉重的生活改变了这一切,它改变了格里高尔的形体,更改变了他身边的人对他的态度!该如何面对生活的压力而保持一颗自由而灵动的心?这也许是我们每个人要思考的问题。
  • 饥饿艺术家

    作者:(奥)卡夫卡/ 著,熊亮/ 编绘

    《饥饿艺术家》主要内容:他,作为一个饥饿艺术家,曾经辉煌一时,现在却遭人遗弃。因为他所追崇的克制精神在这个时代变得不再重要。这个时代,到处都充满了欲望,到处都是迎合与奉承,有的甚至为此而出卖自由…… 这又岂止是他一人的悲哀?
  • 变形记

    作者:(奥)卡夫卡

    《变形记》的主要内容是:卡夫卡是现代主义文学的开山祖师,《变形记》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如果你想了解现代主义文学,最好的办法就是从反复阅读《变形记》开始。在《变形记》中卡夫卡描述了小职员格里高尔•萨姆沙突然变成一只使家人都厌恶的大甲虫的荒诞情节,借以揭示人与人之间——包括伦常之间——表面上亲亲热热,内心里却极为孤独和陌生的实质,生动而深刻地再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在荒诞的、不合逻辑的世界里描绘"人类生活的一切活动及其逼真的细节",这正是著名小说家卡夫卡的天赋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