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小学

  •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

    作者:刘称莲

    《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爱在自由里》清华附小校长窦桂梅、北京大学幼儿园园长杨雪扬联合力荐,人生就是为了笑起来,其他都是细枝末叶!小学是孩子成长的重要起点,这六年决定和影响了人生后面的六十年。这是一位平凡而优秀的妈妈所做的真诚分享。她用质朴而细腻的笔触,重温了女儿小学成长的点点足迹,以及这些足迹如何为女儿铺就了通往北京大学的坚实台阶。让孩子爱上学习的“吸铁石”,增进沟通的“家庭邮筒”,培养契约意识的“家庭守则”;妈妈“随意”散放的书刊,爸爸“刻意”设计的欢迎回家仪式……书中处处绽放着独特而有效、用心而无痕的教育智慧。孩子的成长是自然且独特的,父母要学会将深沉的爱化为耐心而温暖的守候,放低期许,放慢脚步,陪孩子度过无悔的小学六年。
  • 宋本广韵

    作者:陈彭年

    文化,古代和现代不同,表现在辞书上,古代也和现代不同。为了文化的传与承,为了语文的教与学,辞书应运而生。古代的辞书,在字书出现之后,又有韵书,韵书是按韵(韵是汉语语音的要素)编排、依韵检字的辞书,在现代辞书中,韵书只占极小的比例。而在古代则不然,『唐从盛为诗赋,韵书当家置一部,故陆、孙二韵,当时写本当以万计。』(王国维书吴系将氏藏唐写本唐韵后)唐宋是韵书的兴隆时期溯其原始,南北朝时期,韵书和音义书已臻发达,诸家蜂起,隋文帝开皇(五八一—六OO)初年,南北精英,即当时的音韵学家、人文学者、诗人共十人参与的长安论韵是中国音韵学史上的重大事件,导源于此,仁寿元年(六O一)陆法言的切韵成书。 宋代在统一中国后,偃武修文,为了科举考试的需要,封神榜 初诸帝很重视韵书、字书的规范工作。王应麟(一二三三—一二九六)玉海卷四五『艺文·小学』的『雍熙新定广韵』条云:『太平与国二年六月丁亥,诏太子中舍陈鄂等五人同详定玉篇、切韵。』是年为公元九七七年。
  • 训诂学原理

    作者:王宁

  • 中国文字学概要 文字形义学

    作者:杨树达

    杨树达(1885-1956),语言文字学家,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湖南文史馆馆长、全国政协委员。杨树达平生沉?学术,勤余著述,在语法学、修辞学、训诂学、语源学、文字学、文献学、甲骨金文学、考古学等方面均卓有建树。为了更好地学习继承和研究杨树达先生?厚的学术遗产,作者编写了这本《中国文字学概要文字形义学》。本书是杨树达在文字学方面的一部代表性著作。作者自称“(两书)经营前后十余年,煞费心思”。两书博采前人在文字研究方面的成果而集大成之,清理象形与指事的界限,进一步细分汉字结构的类型,揭示了汉字发展的一般规律。本书是文字学研究方面不可缺少的重要参考著作。
  • 释名疏证补

    作者:[东汉]刘熙/撰,[清]毕沅/疏证,王先

    释名,是一部解释词义、探寻事物得名由来的专书。作者为东汉人刘熙。熙字成国,北海人。王先谦的释名疏证补是校勘、注释释名的一部集大成之作。先是乾隆时的学者兼大吏毕沅广校群书,作成释名疏证及补遗和续释名;著名校书家顾广圻也为长洲 吴氏作一校本。王先谦等人在此基础上,又参酌甄録成蓉镜、吴翊寅、孙诒让等人的校勘成果,续注补校,萃成本书。书成之后,又得到胡玉缙、许克勤二人的校语,王氏为作补附一卷,缀于书后。这次点校本书,以清 光绪二十二年(一八九六)王氏原刻本为底本,由祝敏彻先生为之断句并加注新式标点,孙玉文先生编制索引;编辑部又做了核校加工,补制了四角号码索引。
  • 汉语音韵讲义

    作者:丁声树撰文 李荣制表

  • 文字蒙求

    作者:王筠

  • 中国小学史

    作者:胡奇光

    本书是一部研究和论说中国小学(中国古代语言文字学)史的专题著作。全书以“绪论”形式阐述了“小学”涵义的演变、小学传统的特点及小学历史的分期后,分章论说了自周秦至清末时期,小学的发端、创立、发展、转折及终结的历史;对小学的基本内容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以及在小学发展史上单有成就和影响的学者,均作了必要的介绍和阐说;对小学研究的成果,作了有益的借鉴和吸收。
  • 中国文字学

    作者:唐兰

    《中国文字学》是一部用新的观点系统地研究汉字字形的理论性专著,是作者继《古文字字导论》之后又一部研究中国文字学的重要著作。……读唐兰先生的《中国文字学》,收获最大的也许还不是上面所论及的文字学理论对建立现代中国文字学的诸多贡献,而在于他不盲从、不佞古,一切从材料出发,实事求是、惟真理是求的精神。
  • 《说文解字》五百四十部疏讲

    作者:王彤伟

    《 五百四十部疏讲》的特点之一是一改传统许学的潘篱,把五百四十部首放在汉字发展的整个历史层面进行考察,注重吸收古文字学研究的成果。许慎的《说文》以小篆为研究对象,汉字在小篆之前很早就出现了,由于历史的原因,小篆的形体和殷周的甲金文字已经有很大的不同,用小篆来探索汉字的造字之义,有的时候就不能够得到要领。作者注意甲金文字,吸收古文字学的成果,分析各个部首的历史,追本溯源,条分缕析,极有见地。
  • 小尔雅集释

    作者:遟鐸

    小尔雅同尔雅一样,是传统语言学领域中的训诂书即义书,相当于现代的「义类词典」,分类解释词语及名物。小尔雅分为十三章,即广诂、广言、广训、广义、广名、广服、广器、广物、广鸟、广兽、广度、广量、广衡。它在篇目、体例上仿尔雅而不尽同于尔雅,内容上广尔雅之未备,补尔雅之不足。它的篇幅不大,但内容极富:释字义,辨名物。涉及单字复词,语句结构,人伦世故,冠服器用,弓矢干戈,车舆舟船,禾蔬木实,鸟兽虫鱼,度量衡器等。总之,小尔雅以其问世甚早,内容博赡,在训诂学史和辞书史上有一定的地位,是研究古代典籍,考定名物制度,研究词义发展的重要工具书。 今搜集了清人王煦小尔雅疏八卷、宋翔凤小尔雅训纂六卷、葛其仁小尔雅疏证五卷、胡承珙小尔雅义证十三卷、胡世琦小尔雅义证、朱骏声小尔雅约注一卷、王贞小尔雅补义等七部书,删同存异,纂集成此书。
  • 中国文字学

    作者:陈梦家

    本書是陳夢家在西南聯大任教時的文字學講義。書中系統考察古文字的演變,推闡條例,富有創見地提出“新三書説”;指出傳統六書説只是某一時期文字結構的歸納,有許多不周密處;從書寫的方法、材料、工具、手續等因素推尋字體演變的原因;對王國維的一些古文字觀點也多有辯駁,從而構建了作者自己的文字學體系,是一本簡浄清通的文字學理論著作。 此次修订,在陳先生零散手稿中,檢得《説文五百四十部首統系》數紙,對《説文》部首以形義類歸,條理秩然,惟闕“死、亏、亯、久、弟、儿、广、仄、夫”九部,爰爲整理,附録於後。另將陳先生夫人趙蘿蕤女士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周永珍女士的兩篇懷念文章作爲附録,略呈先生生平、治學途徑及學術成就,供讀者參考。 另有陈先生珍贵照片及《中国文字学》手稿书影作为插页。
  • 积微居小学述林全编(全二册)

    作者:杨树达

    《积微居小学述林》(全编)八卷,分正编、补编两部分。正编七卷,凡文二百零七篇,一九五三年由杨树达手定出版。其中《中国修辞学自序》、《淮南子证闻自序》、《淮南子证闻后序》、《积微居金文说自序》、《积微居余文余说自序》五篇已见于各自文集卷首,此删去。补编一卷,凡文三十四篇,由《杨树达文集》编辑委员会编辑,多采自杨树达发表在各类刊物上的文章。
  • 黄侃手批尔雅义疏(全二册)

    作者:黄侃批校

    本书由黄侃手批
  • 精校本许慎与说文解字

    作者:姚孝遂

    《精校本许慎与说文解字》主要内容:东汉许慎为我国学术史上著名的经学家和语言文字学家。他博通经典,有“五经無雙许叔重”之稱,可见学人封其崇敬之情。写作宗旨如其自序所云,意在纠正时人主要是今文家根據隸书形體穿鑿字義、進而附会義理之弊,力求準確解释字形之来源,正確领会文献之内容,正如北齐颜之推所云:“学者不读《说文》,则冥冥之中,不知一点一画有何意焉。”其为后世绳与有如此者。许氏连用六书理论,系统解释字开、字義,并在分析形聲、假借以及注明音读时旁涉字音,丛而文字、聲韵、训诂等方面均有所继承,并多有創獲。
  • 尔雅音训

    作者:黄侃,黄焯 辑 黄延祖 重辑

    该书简介:《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训诂学书,也是最重要的一部训诂学书。黄侃先生曾说:“《尔雅》解释群经之义,无此则不能明一切训诂。”黄侃先生将因声求义的研究方法贯彻到《尔雅》的研究中。并总结说:“《尔雅》名物,仍当以声音求其条例。”现列其对《尔雅》及《尔雅义疏》校语中有关音训者数百条成《尔雅音训》三卷。 另,本书同时汇集的有《经传释词笺识》《尚书孔传笺识》《尔雅释例笺识》《尔雅正名评》《通俗编题识》《日知录校记》《杂识》等。
  • 中国文字学

    作者:陈梦家

    《中国文字学》是陈梦家先生在西南联大教授的《中国文字学》课程的讲义,手稿未曾发表。虽说是六十多年前的旧讲义,有些见解已然过时,在陈氏后来自己的著作中也已经修正,但陈氏在其中所提出的某些观点到现在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再者,本讲义中陈梦家先生也架构起了自己独特的文字学体系,这也体现了陈氏学问的特点,对研究陈梦家本人实是非常珍贵的资料。《中国文字学》也具有学术史上的重要参考意义。1937年秋至1944年秋间,陈梦家先生在昆明西南系大任教,讲授中国文字学。1939年夏,陈先生将授课讲义编订成册,名文字学甲编,共分七章,其中第七章古文字材料只写了“甲骨文”一节,为未完稿。至1943年,陈先生作中国文字文学两章,自称为“重订本”,其内容与1939年本略有重复。1944年秋,经费正清先生和金岳霖先生介绍,陈先生到美国芝加哥大学讲授中国古文字学,其讲义为英文打印稿,名AN INTRODUCTION TO CHINESE PAL AEOGRAPHY(译成中文为“中国古文献学概要”)。
  • 广雅疏证

    作者:王念孙,钟宇讯

    《广雅疏证》可以说是清人研究古代训詁的一部有代表性的著作。解释了许多古書的文义,同时还可使人从中获得不少有关训诂的知识。
  • 黄侃国学文集

    作者:黄侃,黄延祖 重辑,重

    黄侃(1886-1935),字季刚,号量守居士,蕲春青石岭大樟树人。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中秀才。1903年考入武昌文普通中学堂,常与同学田桐、董用威(董必武)、宋教仁等议论时政,畅谈革命。 1905年,他被湖广总督张之洞以“故人子”,给予官费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同年,他在东京加入中国同盟会。1910年秋,归国组织反清活动。1911(清宣统三年)初,黄侃在武汉参加“共进会”与“文学社”的反清活动,写时评《大乱者救中国之妙药也》,江汉震动,革命士气为之大震。民国建立,黄侃在上海主办《民生日报》。1914年秋,应聘为北京大学教授;1919年后,相继执教于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武昌中华大学、北京大学、东北大学、南京中央大学等校,讲授词章、训诂及经史之学,前后凡22年。其间,他关心国家大事,爱国之情,一如既往。1914年,袁世凯幽禁反对复辟帝制的章太炎于北京,他至禁室与章同住,以示抗议。其师刘师培借研究学术之名,邀请学术界知名人士开会,动员拥袁称帝,他愤然相斥而退会,与会者亦随散。“九·一八”事变发生,他拍案作《勉国人歌》:“四百兆人宁斗而死兮,不忍见华夏之为墟。”号召全国民众奋起御敌。黄侃治学勤奋,以愚自处,主张“为学务精”、“宏通严谨”。他重视师承,但不墨守师说,常以“刻苦为人,殷勤传学”以自警。虽是名声赫赫之学者,且身体虚弱,仍致力学术而不倦,“惟以观天下书未遍,不得妄下雌黄”,发愿50岁后才着书。所治文字、声韵、训诂之学,远绍汉唐,近承干嘉,多有创见,自成一家。在音韵学方面对古音作出了切合当时言语实际的分类。晚年主要从事训诂学之研究。黄侃著作甚丰,其重要著述有《音述》、《说文略说》、《尔雅略说》、《集韵声类表》、《文心雕龙》、《日知录校记》等。
  • 经籍籑诂(上下)(精)

    作者:(清)阮元,等撰集

    阮元的《经籍籑诂》,是应乾嘉考据之学的需要而产生的。清代考据不论是史学、法学、文学、术数或技艺,都要从“小学”——文字训诂入手,原始的故训材料,必然成为重要的论据。乾嘉继承汉唐的学风,反对空疏与虚玄,这是一种还历史以本来面目的“求实”态度。故训是距离原典产生时代未远的训诂大师们对古代文献所作的解释,时代的接近使他们还保留着对原典语言准确的语感;学养的高超又使他们具有对中国文化综合的、深刻的理解力;以他们的训释为引导,我们将会少走多少弯路,少犯多少错误,这是不待言的。《经籍籑诂》汇聚了唐代以前的故训资料,免去了许多人“翻检之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