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法拉奇

  • The Rage and the Pride

    作者:Oriana Fallaci

  • 一个男子汉

    作者:(意大利)奥莉阿娜·法拉奇

  • 风云人物采访记

    作者:(意大利)奥里亚娜.法拉奇

  • 作者:[意] 奥里亚娜·法拉奇

  • 风云人物采访记Ⅱ

    作者:(意大利) 奥里亚娜·法拉奇

    《风云人物采访记Ⅱ》是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的采访录,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对霍梅尼和卡扎菲的采访经历,第二部分是对包括罗伯特•肯尼迪、邓小平、贝林格、巴叶塔、瓦文萨、沙龙等十三人的采访录,这些人都是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世界政坛风云人物。所以,本书也可看成是那段历史的见证。
  • 印沙安拉

    作者:〔意大利〕奥里亚娜•法拉奇

    本书是法拉奇最成熟的一部作品。“印沙安拉”是阿拉伯语“如蒙天佑”的意思。小说以20 世纪80 年代的黎巴嫩战争为背景,描述了针对驻贝鲁特美国、法国、意大利维和部队的袭击事件,描述了众多人物的生、死、爱、恨,有力地刻画了生活在战争的恐慌和暴力冲突中的人们。 这是法拉奇的呕心沥血之作,她不顾生命危险先后数次亲临战火中的贝鲁特,用整整六年的时间完成了小说的创作,并将整部作品重写了三次。本书着重描写的并不是残酷的战争场面,而是人类精神内在的动力与人的生存状态。描写的是处于战争中的个体的切身感受,以及战争中个体极端的人性与反人性。法拉奇通过战争,通过战争中人的所思所行解释了人类命运的归属,揭示了人类存在的谜题。
  • 风云人物采访记

    作者:奥莉娅娜·法拉奇

    影响了整整一代中国新闻人
  • 风云人物采访录

    作者:(意)奥莉亚娜·法拉奇(Oriana F

  • 法拉奇

    作者:罗海岩

    从孩提起,法拉奇就喜欢读书,她的父母虽然生活不算宽裕,但买书很舍得花钱。16岁时,法拉奇进入佛罗伦萨大学医学院就读,不过只待了很短一段时间。因为她很想写作,于是放弃学业,17岁开始投身新闻业,为当地一家报纸撰稿。她曾为意大利发行量最大的《晚邮报》和《欧洲人》周刊工作,并作为一名战地记者先后奔赴越南、印巴、中东等冲突不断的地区采访报道,新闻事业进入黄金时期。 2006年9月14日,她死了,死于乳腺癌。 在接受完手术之后,她坚持要看一眼手术中摘除的肿瘤,大夫说,从来没有人要求看自己布满了癌细胞的血肉,她说“它是我的肌体,我想看一眼”,于是他们把它拿进来,它是一块又长又白的东西,她开始对它说话:“你这个可恶的王八蛋”,她恨它。她接着羞辱它“你不敢再回来了。你在我身体里留下孩子了吗?我要杀了你!我要杀了你!你赢不了的!”那些医生看着这个场面,喃喃地说“哦,上帝…” 对今天很多年轻读者来说,奥瑞雅娜·法拉奇是个很不熟悉的名字。但是,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个名字却与许多世界领袖人物联系在一起,并因此受人仰慕。出生在意大利佛罗伦萨的法拉奇是20世纪勇敢地向政治和权力挑战的最有激情和力量的声音之一。她的充满道德和个性化的写作为20世纪的新闻采访与写作创下了独特且难以复制的风格。她激励了世界各地的几代新闻记者,更是许多女记者的榜样和偶像。 二战中,当美国飞机轰炸佛罗伦萨的时候,她还是个小孩子,蜷缩在一个煤箱里,因为恐惧而放声大哭,她父亲非常生气,狠狠地掴了她一耳光,说:“女孩子是不哭的。”“生活就是严峻的历险,学得越快越好,我永远忘不了那记耳光,对我来说,它就象一个吻。”她的独特性格造就的传奇永不再有。 1993 年,她来到中国,在中国社科院发表演讲。人们因她曾经采访邓小平而熟悉她。 如今,法拉奇死了。“没有后代而死等于死了两次,就像无花的植物、无果的树木一样可怕,这意味着永远的死亡”,她说过。但是她写下无数文字。她采访过30多位世界政坛首脑和叱咤国际风云的巨擘,虽然身为矮小瘦弱的女性,但采访风格相当硬朗,甚至咄咄逼人。在她的采访名单中,有邓小平、基辛格、甘地夫人、侯赛因国王、阿拉法特、卡扎菲、霍梅尼等重量级强权人物。 浓厚的新闻和文学功底,加上提问尖锐、言辞泼辣,使许多圆滑老练的政坛人物难以招架。她善于根据不同对象,采用不同的发问方式,融自己的丰富情感于多彩的文字中。在她的笔下,一个个置身于台前幕后的政治家们露出了真实的面貌,或运筹帷幄,大智大勇;或狭隘暴躁,势利浮华。 法拉奇始终置身于世界矛盾的焦点之中,每篇报道都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被人们视为反专制、反集权、反暴政的象征,为追求自身自由、崇尚社会民主的人士所景仰。她著述颇丰,作品被译成多种文字行销世界上许多国家,引发巨大的社会反响。她的《风云人物采访记》出版后,书中的众多人物像连线一样,勾勒出了整个世界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变迁,从而确立了法拉奇名扬天下的“国际政治采访之母”的权威地位。 “9·11”事件发生后,法拉奇告别多年的沉默,写出了8万字长文《愤怒与自豪》。意大利《晚邮报》刊登后,4小时之内报纸卖出一百万份,打破了新闻史上有记载的报纸销售的最高纪录。意大利一家出版社把未删节的《愤怒与自豪》编辑成书出版,七个月内本书销售一百多万册,法文版、英文版也迅即问世,并荣登许多国家的“非虚构类畅销书”榜首 介绍文字来自:http://www.yangtse.com/dzbpd/ds/200701/t20070119_241042.htm
  • 从不妥协:法拉奇传

    作者:(意)克里斯蒂娜•德•斯特凡诺

    她是“二十世纪采访女王”“世界第一女记者” 她因1980年采访邓小平在中国声名鹊起 她强硬的与世界对话,敢爱敢恨,永远无所畏惧。即使面对上帝,她也从不妥协 曾获两次获得 圣•文森特新闻奖,一次获得 班卡瑞拉畅销书作者奖 法拉奇的作品《风云人物采访录》已成为美国大学新闻专业学习的重要读物 本书以大量翔实的第一手资料讲述了“世界第一女记者”法拉奇传奇的一生,她的出身,她的童年,她的爱情,以及她与全球六十多位国家政要的激烈交锋。她令全世界为之叫好,却令“大人物”害怕。基辛格说他“一生中最愚蠢的事”就是接受法拉奇的采访。 法拉奇的采访被誉为“采访艺术的辉煌样板”。这位勇敢、刚烈、叛逆的人,“即使面对上帝也从不妥协的女人”,也有柔情、温顺、为爱痴狂的一面。 法拉奇1980年采访了邓小平,彼此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的采访被收录进《邓小平文选》(第二卷)。
  • 好莱坞的七宗罪

    作者:(意) 法拉奇

    玛丽莲·梦露,格利高里·派克……奥利亚娜•法拉奇深入好莱坞,用她手术刀般的文字,剖开好莱坞的光鲜表面,让隐藏在聚光灯下的一切暴露无遗:宅、私人飞机、疯狂影迷、铁腕老板、一夜成名的明星、传绯闻、闹矛盾、结婚、外遇、离婚、再结婚、再离婚、自杀…… 明星是怎么制造出来的?他们的绯闻是真是假?他们为什么颓废、放荡、疯狂?法拉奇用只属于她的方式为你解答好莱坞——这个关于电影和美国、成功和失败的最大谜团。
  • 男人

    作者:[意] 奥里亚娜·法拉奇

    本书是以著名反独裁战士、希腊抵抗运动发起人和领导人亚历山大·帕纳古里斯为原型的纪实小说。 1967年8月,帕纳古里斯暗杀希腊军政府总统帕帕多普洛斯未遂,被判处死刑,后改为终身监禁。1973年8月20日,帕纳古里斯被特赦。两天后,法拉奇慕名前往雅典对他进行采访,两人迅速坠入爱河。1976年5月1日,帕纳古里斯在雅典死于一场可疑的车祸,年仅37岁。1979年7 月,《男人》出版,两年中仅在意大利就销售了150万册,并获得意大利维莱吉奥文学奖。 《男人》不仅仅是法拉奇为她挚爱的男人书写的传记,它还是一封漫长的情书。她说:“当没有指针的时钟指明我记忆中的道路时,长眠地下的你就是我唯一可以向其倾诉衷肠的人,就是这个世界上我唯一可以与其对话的人。” 这是一个单打独斗、孤身搏击、遭迫害、受欺凌、不被人理解的英雄的故事;这是一个拒绝向任何教会、恐吓、潮流、思想教条和所谓的绝对原则妥协的人的故事;这是一个渴望自由的男人的故事;这是一个不随波逐流、不听天由命、有独立思想,并因此被人们杀害的男子汉的悲剧故事;这是“世界第一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一生唯一挚爱的男人的故事。
  • 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

    作者:[意] 奥丽亚娜·法拉奇

  • 风云人物采访记Ⅰ(上下)

    作者:(意大利)奥里亚娜·法拉奇

    本书是意大利著名女记者奥里亚娜•法拉奇的采访录,包括对基辛格、阮文绍、武元甲、西哈努克、甘地夫人、果尔达•梅厄、约旦的侯赛因、南尼等的采访,这些人都是二十世纪六十至八十年代世界政坛风云人物。具有见证历史的价值,是新闻采访界的经典之作。 1.世界最著名女记者的采访记录。 2.采访对象为当时政坛风云人物,可以当做对那段历史的见证记录。 3.依据意大利2008年最新版翻译,是迄今最全的译本。 4.译者从事新闻工作多年,译文生动、流畅、准确。 5.采访艺术的辉煌样板,当代最伟大的政治采访文集。 6.世界第一女记者对话世界政坛风云人物。她对这些大人物咄咄逼人,穷追不舍,她责问亨利•基辛格到底是君子还是小人,她声称卡扎菲偷窃了她的录音带,她认为阿拉法特的超凡魅力是由于媒体的炒作,她与美国中情局局长争吵,控诉美国以自由的名义支持所有扼杀民主的人,她迫使许多被采访者事后否认自己曾说过的话,她的发问,是整个人类对权贵的清算。
  • 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

    作者:[意] 法拉奇

    《给一个未出生孩子的信》是一本社会历史、真诚忏悔与虚构故事的混合物,是作者“刻骨铭心的情感经历这颗精子”和“想象力这颗卵子”天然受孕的结果。 它的主题不仅涉及文学史上从未接触过的内容— 一个未婚母亲与她腹中胎儿的一段旷世未有的缠绵恋情,而且涉及作者对人类生与死、爱与恨的深刻怀疑与痛苦思索。无论从哪方面说,这本书都是法拉奇的不朽之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