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郑振铎

  • 郑振铎日记全编

    作者:郑振铎

    请参见http://book.sina.com.cn/news/b/2006-01-16/0950195828.shtml
  • 中国版画史图录(套装共5册)

    作者:郑振铎

    《中国版画史图录(套装共5册)》内容简介:我国版画之兴起,远在世界诸国之先。欧洲之版画,为德荷二国所创,始施于博戏之纸牌上,并以刻印圣经图像,时约在公历一千四百年左右(当我国永乐初)。日本之浮世绘版昼则盛于江户时代(当我国万历至同治间)。独我国则于晚唐已见流行。迄万历、崇祯之际而光芒万丈。歙人黄、刘诸氏所刊,流丽工致,极见意匠。十竹斋所刊昼谱、笺谱则纤妙精雅,旷古无伦,实臻彩色版画最精至美之境。其时欧西木刻昼固犹在萌芽也。世人唯知有《芥子园画谱》。
  • 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

    作者:郑振铎

    这是郑振铎先生一生中最后一部开拓性的学术专著,是他呕心沥血,穷其一生搜集、整理、研究、编印的一部中国木刻版画史料,从酝酿到最终出版历经半个多世纪的曲折,直到1985年2月,才以《中国古代木刻画选集》的形式首次面世,共一函九册,其中第九册即《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此书问世后,立即引起轰动。日本日中艺术研究会便在东京的中国文化学院召开两次学术会进行热烈研讨,并决定特派该会事务局长三山陵女士到北京向出版社赠授“版画史出版功劳”金杯奖。授杯仪式于1985年9月17日在北京国际俱乐部举行,中外众多贵宾出席,中央级新闻媒体均予以报道。1988年冬,该研究会再次在北京友谊宾馆向已故著者敬赠金牌一枚。1986年,此书在莱比锡举办的世界最佳图书博览会上被授予“世界最美图书奖“。  2006年1月,《中国古代木刻画史略》第一次以单行本形式,由上海书店出版社出版发行。
  •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

    作者:郑振铎

    《近百年古城古墓发掘史》是郑振铎先生重要作品之一,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及时总结了国外自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重大考古发现,例如古埃及、古巴比伦、古希腊等重要遗迹的发现和发掘历程,资料详尽,条理清晰,文辞生动,具有很强的文化价值和可读性。
  • 失書記

    作者:郑振铎

    郑振铎先生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藏书家。抗战期间,他留在上海孤岛数年,为国家抢救古籍,使之不致遭受战火或流落国外。郑振铎对书的珍视甚至超过自己的性命。五十年代初,郑振铎担任文化部文物局长时,有人捐赠百余册宋版书,郑振铎亲往上海验书,为了担心万一飞机失事,殃及珍本,他否决了将书空运的提议,而是派专车由自己亲自护送。不过,如果没有书同行,他是不怕坐飞机的,一九五八年,他奉派访问阿富汗,不幸在苏联上空失事罹难。本书《失书记》征得郑振铎之子郑尔康同意,精选郑振铎谈搜书、买书的随笔、日记,以及他为自己搜得的书编辑成书时所写的序或跋,如此可让读者感受到一个爱书人、藏书家,为搜集古籍所感受到的喜悦与煎熬,以及在抗战期间,抢救图书于战火中的文化使命感
  • 西谛藏书善本图录(附西谛书目)

    作者:国家图书馆古籍馆 编

    《西谛藏书善本图录》由:国家图书馆古籍馆编写。西谛先生素志恬淡而爱书成癖,常自称“喜欢得弗得了”。一生节衣缩食,积书至十万册之巨,赵万里《西谛书目序》认为“就数量和质量论,在当代私家藏书中,可算是屈指可数的”。然西谛一九五六年所撰《新序》云: “我不是一个藏书家。我从来没有想到为藏书而藏书。我之所以收藏一些古书,完全是为了自己的研究方便和手头应用所需的。有时连类而及,未免旁骛;也有时,兴之所及,便热中于某一类的书的搜集。总之,是为了自己当时的和将来的研究工作和研究计划所需的。” 西谛先生藏书乃为学术研究之需,故不以藏书家自居、自限,一九四四年撰《清代文集目录序》曾自述其收集旧籍的旨趣: “予收书始于词、曲、小说及书目。继而致力于版画,遂广罗凡有插图之书。最后乃动博取清代文集之念。”
  • 郑振铎全集

    作者:郑振铎

  • 晚清文选(上下卷)

    作者:郑振铎

  • 劫中得书记

    作者:郑振铎

    《劫中得书记》乃郑振铎先生在抗战烽火劫难中搜求古书之记录,其间种种为之欢喜为之愁之行状,为灾难中的祖国保存文化薪火之情思,无不怦然动人。这是一幅真正的爱书人的绝美的自画像。
  • 废纸劫

    作者:郑振铎

    郑振铎是中国现代著名的藏书家,一个爱书胜于自己生命的文化名人。抗战期间,他留在上海孤岛数年,为国家抢救古籍,使之不致遭受战火或流落国外,他所抢救下来的图书,其文化意义之重要性,仅次于敦煌石窟与西北汉简的出世。本书所选文章皆与“失书”有关,所谓“失书”,实为特殊年代特殊背景下文化之劫难,因此书名取《废纸劫》。郑振铎先生的《废纸劫》是一个书痴的絮语,也是普世爱书人的共同密语,更是一个民族对拯救文化之劫难的振聋发聩之语。 《废纸劫》所选郑振铎文,是作者对书、对文化及文化遗产保护的一种呐喊。在作者生存的特殊年代,甚至就在当下社会,“书”遭受着“废纸”般的劫难,本书为我们当下的阅读增加一种声音,再把这种声音放大,让更多的人于此书中寻到自己甚至这个民族的文化天籁。 予素志恬淡,于人世间名利,视之蔑如。独于书,则每具患得患失之心。得之,往往大喜数日,如大将之克名城。失之,则每形之梦寐,耿耿不忘者数月数年。 ——郑振铎 文化之劫比政治之劫、经济之劫更难恢复;甚至要说,政治容或转而清明,经济可能重新振兴,文化的损失则无以弥补。 ——止庵 梁文道:任何失书之人都该看看郑振铎先生的《废纸劫》 “文化之劫比政治之劫、经济之劫更难恢复;甚至要说,政治容或转而清明,经济可能重新振兴,文化的损失则无以弥补。”谨以此书呼吁当今中国文化之复兴! 失书(代序) 梁文道 有一位朋友在香港搞民间书展搞了好几年。与困处室内人声鼎沸的官办大型书展不同,他喜欢在露天空旷处晒书,任一家大小如游园般地穿逡其中。白天在上,足下绿草,所以不叫它书展,但称之为“书节”,意思很好。去年书节,朋友又想出了新招,请几位读书的名人公开所藏,拿十本“对我最有意义的书”出来展示。承蒙不弃,忝列名人,于是挑了又挑,干脆凑足十一本给他。两个月后,才知道我那十一本书连同他人的藏品一并给盗去了,不余半本。朋友当然很愧疚,但他底下的人大概觉得无所谓,要一再催促之下才给我一张失书名单,并保证替我一一购回。购回?我想他们大概不太知道什么叫做“对我最有意义的书”吧。德里达有本悼友文集,书名改得好,《死亡,每一个世界的消逝》。同样地,对于爱书人而言,每一本书的失去也都是一个世界的消逝。 收到部分偿书之后,就更证明了我的担忧。且看柏拉图对话集之《苏格拉底的申辩》,我失去的那本是上世纪古典学名家柏奈特(John Burnet)翻译的《Euthyphro,Apology of Socrates,Crito》,英文希腊文对照。与他们替我补回的那个今人新译版根本是两回事,这是不懂行情。再看《胡适文存》,我那四卷本是民国七十二年的台湾远东社翻印,不算什么好版本。可原书精装四册,朱红封面,是伴我成长的启蒙书,如今独遗首册,又能去哪里寻回呢?《百年孤寂》英文版当然买得回来,然而我借出的是2006年英国Folio Society精印重制,装帧雅致,插图秀美,虽非签名首版,其价值也非一般市面通行者可比。其余各书若非昔年师长赠赐,就是别有故事。比如说孔恩(Thomas Kuhn)的《科学革命的结构》,是我在加州柏克莱一家老书店买的,那家令人难忘的老店现在已经停业了。那本周作人编的《明人小品选》,曾经塞在背包里伴我走过长江蜀道,旅次中不时翻阅辄有所得。卡尔维诺的《看不见的城市》,当年买它的时候,我既没听过这位大家也不知道这部名作。但在洛杉矶的阳光底下,商场喷泉反照出的彩虹旁边,我打开了它,书里的欲望之城Isidora的甜美清泉与明艳色彩不只异常地相类于身边的环境,同样地华丽,同样地虚幻;这本书实实在在地改变了我对文学的看法。这十一部书中的折痕,字行间的画线,一切一切全都消失了。每一本书的失去,果然都是一个世界的结束。 任何有过这种惨重损失的人都该看看郑振铎先生的《废纸劫》,乃知失书有其大小,自己的珍藏尽散为小,整个文化的泉源断绝是大。正如止庵在《废纸劫》台版序文所言:“我读《史记》,见《儒林列传》所云:‘秦时焚书,伏生壁藏之。其后兵大起,流亡,汉定,伏生求其书,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即以于齐鲁之间。’每每感动不已。”没错,这的确是要感动的,因为这段话说明的正是中国文人最重要的一种精神传统:不忍往圣所传尽散于吾辈之手,乃有兴灭继绝之志。 伏生一介书生,以身犯险,最终虽“亡数十篇,独得二十九篇”,然而就是这二十九篇使得齐鲁之地重新得聆古人之,奠定了汉儒乃至于后来整个中国思想传统的基础。当年伏生把书藏在墙里,本是件多么不起眼的小事,可是以今天的眼光来看,它又是个多么伟大的成就呀。更重要的是就算伏生也料想不到他偷偷藏起来的那些书日后竟有这么大的影响吧,他就只是凭一股感觉,一股不忍之情,把那些书埋在砖土之中,再看它们渐渐消失眼前,也不知日后自己身在何处,不知它们是否还能重见天日。但这一刻,他唯一要做也唯一能做的,就是让这些前人的遗产避开秦火,期诸后人,交托历史。 郑振铎先生是位大藏书家,一生努力考掘中国俗文学史,编辑过的书刊不尽其数,翻译了《国际歌》的歌词,还发明了“漫画”一词。可是就像止庵兄所说的,他毕生最大的成就或许还是在抗战期间抢救文献的艰难工作。 那时候,炮火中郑先生不知失却了多少私人藏书,其中“元版的书数部,明版的书二三百部”,而他醉心的清人文集收藏竟有“手稿数部,不曾刊行者也同归于尽”。但他最介介于心的,不是数十年心血的沦亡,却是对不起古人。都已经是什么时候了,人家要不是弃笔从戎,就是写些鼓舞士气的爱国文章,一生爱书如痴的郑先生却还在念着收书藏书。眼看国家将亡,同辈友人也多不了解他到底在干什么,觉得他无聊。可是郑先生一方面看见许多珍稀古籍正不断流入外人之手,觉得以后中国人竟要到了外国才看得见中国书是荒谬的奇耻;另一面则不断目睹战火之中被焚成纸片的文献飞舞成灰,他如何不慌,如何不急? 于是他放弃了自己的藏书计划,转而为国收书。“我甚至忘记了为自己收书。我的不收书,恐怕是二十年来所未有的事。但因为有大的目标在前,我便把‘小我’完全忘得干干净净”。一开始靠的是个人力量,和北方书商抢书,人家背后要不是财雄势大的外国图书馆,就是正在搜寻各地方志的日本人(郑先生认为这些日本人有战略的野心,目的是规划行军路线和未来的长期统治),他怎抢得过人家呢?有一回他在市面看到一堆好书,也不管阮囊羞涩,硬是全部要下,“时予实窘困甚,罄其囊,仅足此数,竟以一家十口之数月粮,作此一掷救书之豪举,事后,每自诧少年之豪气未衰也……然予力有限,岂又能尽救之乎?戚戚于心,何时可已!每在乱书堆中救得一二稍可存者,然实类愚公之移山也。天下滔滔,挽狂澜于既倒者复有谁人乎?” 接着那几年里,他先是以一人之力为国救书,后来才得到重庆方面的支援,大手入市,把当时中国图书由南往北流的趋势逆转过来,尽收民间一切有价值的珍本,为文化存一丝命脉。虽有钱买书,但他的日子并不好过,为避敌人耳目,有家不归,老在朋友处挂单,身上永远有一包换洗的贴身衣衫和牙刷毛巾,耳目永远留意街角的阴影和背后突然响起的脚步。买书,要秘密地买;庋藏,要秘密地藏。等到把书偷运出去了,又要挂心战火会不会波及海运的路线。尽管如此,他还是很满足。“我甚至忘记了为自己收书。我的不收书,恐怕是二十年来所未有的事。但因为有大的目标在前,我便把‘小我’完全忘记得干干净净。我觉得国家在购求搜罗,和我们自己在购求搜罗没有什么不同。”所以自己的珍藏付之一炬固然可惜,但若有了更大的眼界,胸怀就不同了。 相比之下,我不见了几本书就实在算不得什么了。坦白讲,对于那趁乱在书节中窃去书本的人,我反而发不出什么脾气。不是因为我觉得“雅贼”特别可以原谅,而是因为我对他有点期盼。我猜他费这番周章,应该还不至于把赃物拿去当废纸卖吧,我希望他能好好看看那些书。例如《胡适文存》,曾经启蒙过我,后来束之高阁,隐蔽蒙尘;现在在他手上,又会带给他些什么呢?就算他不看,转卖给旧书商,它也总有面对另一个读者的一线生机吧。 我曾经养过一条肥肥胖胖的可爱金鱼,叫做多多,名字的来源是《芝麻街》里Elmo的金鱼多乐希(Dorothy)。我曾经还有一幅多多的铅笔画像,夹在我喜欢的一本书里当书签,任何时候翻开都能看到多多的样子。后来,多多死了,而那张书页里的图画如今则随着书本散失在一室书堆之中,欲觅无从,不知去向,恍如一尾在海中迷路的鱼。木心《同情中断录》的序言,就只是短短一句触目惊心的话:“本集十篇,皆为悼文,我曾见的生命,都只是行过,无所谓完成。”其实书亦何尝不是如此,我曾拥有,我曾读过的书,在我的生命中都只是行过而已;行过,走了,无所谓完成,亦无所谓终结。藏书与藏书的失散,有时候真是不太重要的。每一个人的藏书都是他暂时淤塞的浅滩汐湖,终有流出冲散的一天,终有回到大河海潮的一刻,本来就非我所有。那些注定没有流传价值的,就活该蒸发,回归大气。所以无意义的书,不妨尽成废纸,且还有再用的价值,堪比器官捐赠。至于我所宝爱的那几本失书,这就叫做回归大海,被解放出去了,未必不可说是幸事。在我有限的见识与生命里,它们行过,如此而已。多多走了,重新加入这第三行星的能量循环。它的画像却还在,囚禁于一本迷路的书。我还能再见到这条鱼吗?不知道。或许未来的某天,他和夹藏他的那本书会一起释出,离开我这座小小的汐湖,游进书摊之中。甚至及我身后,他会出现在另一个读者的眼前,那人虽不知这尾鱼的来处,他却早已摆脱了名字的束缚,兀自摆尾,可爱如昔,与书同在,一起自由。
  • 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中的恋爱故事

    作者:郑振铎

    《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中的恋爱故事(插图版)》主要内容:千百年来,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爱情故事一直是西方文学艺术作品传唱不衰的主题。赫拉的嫉妒,伊娥的凄苦,欧罗巴的无助,美狄亚的报复,俄耳甫斯的痴情……一幅幅爱情故事画面总能给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人们带来无限的遐想。 《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中的恋爱故事(插图版)》由著名文学家郑振铎先生根据英国人类学家弗雷泽的神话研究成果编译而成,是优美中文与美丽神话的典范结合。编者选取近三十个爱情故事,既有神神之恋,也有神人之爱,既有终成眷属的完美结局,也有劳燕分飞的悲剧收尾,既缠绵悱恻,又荡气回肠。
  • 劫中得书记

    作者:郑振铎

    抗战时期,郑振铎先生为保存民族文献,曾竭尽全力收购古籍善本,尤重小说、戏曲和有精美版画的稀见书籍。他每得一佳本,随作题记,叙述得书经过和对该书的评论。《劫中得书记》收录题记89则,《续记》收录60则。据1956年古典文学出版社版影印。
  • 中国俗文学史(上下册)

    作者:郑振铎

    《商务印书馆文库》编纂大意 本馆自1897年始创,即着意译介西学,编纂课本,以昌明教育、开启民智为务。   迨五四新文化运动起,学界亟需高等书籍,本馆张元济、高梦旦诸先生乃与蔡元培、梁启超等学界前辈擘画宏图,组编诸科新著,以应时需。是为本馆出版学术著作之始。   尔后数十年,幸赖海内外学人伐山开辟,林林总总,斐然可观。若文学,若语学,若史学,若哲学,若政治学,若经济学,若心理学,若社会学以及其他诸科学门类,多有我国现代学术史上开山之著、扛鼎之作。学术著作的出版使本馆进一步服务于中国现代教育事业的培植和民族新文化的构筑,而分享中国学界的历史光荣。   五十年代以后,本馆出书虽以移译世界名著、编纂中外辞书为先,而学术著作的出版亦未曾终止。近年来已先后有多种问世,今后拟更扩大规模,广征佳作,以求有为于未来中国文化的建树。   转瞬百年。同人等因念本馆素有辑印各种丛书的传统,乃议无论旧著新书,凡足以反映某一时期学术思潮、某一流派学术观点、某一学科新的建树、某一问题新的方法以及其他足资长期参阅的作品,均拟陆续选汇为《商务印书馆文库》而存录之,俾有益于文化积累而取便学林。顾兹事体大,难免力不从心,深望各界读者、学界通人共襄助之。
  • 家庭的故事

    作者:郑振铎

    郑振铎反映现实的小说主要收在《家庭的故事》中,这些小说创作于不同时期,按内容也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写于“五四”运动后,表现知识分子家庭生活的困惑与情趣的,另一类是郑振铎1927年被迫离开上海旅居巴黎时写的九个短篇,反映的是旧中国宗法封建性大家庭的生活及作者对这家庭奥秘的思考。
  • 郑振铎古典文学论文集(全二册)

    作者:郑振铎

    《郑振铎古典文学论文集(竖排繁体)》为套装书,分为上下两册,分别为:《郑振铎古典文学论文集(上)(竖排繁体)》、《郑振铎古典文学论文集(下)(竖排繁体)》郑振铎先生是我国著名文学史家、藏书家,对古典小说、戏曲尤有研究。本集收录作者有关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未刊稿以及散见于报刊和专集中的部分论文,《郑振铎古典文学论文集(上下)(竖排繁体)》内容涉及文学史、小说、戏曲、诗歌、文史杂论和版本、目录等方面论文125篇。 收录范围不包括作者的专著和《中国文学研究》已收的篇章。
  • 西谛书话

    作者:郑振铎

    此书成于先生身后,遴选其一生写下的专谈古籍的文章精编而得。西谛介绍唐人小说、宋元话本、明清传奇,以至版画图谱、历代诗文别集、地志农书,众彩纷呈,美不胜收。访书之艰辛、淘书之乐趣,亦俱在其中。唐人小说,在文艺上的价值很高,有几篇如南柯太守传,霍小玉传之类,其叙写的锦密美丽,其题材之宛曲感人,俱为唐以前所未有,唐以后所少有者。后来的许多小说,剧本-尤其是剧本-都喜把他们取来作为题材。我们读了这一册内所选的短篇作品,不仅感受得他们的本身的文艺价值,且可以知道许多元、明人的戏曲或小说的“本事”。
  • 郑振铎书话

    作者:郑振铎

  • 中国俗文学史

    作者:郑振铎

    《中国俗文学史》,起自先秦,下迄清末,从大体说来,确是关于中国俗文学的非常完善的本子,尤其是许多参考书,为平常所不易搜求的,所以,材料丰富,引证广博。
  • 希腊罗马的神话与传说

    作者:郑振铎

    《希腊罗马的神话与传说》是郑振铎二、三十年代编著的。作者参考了大量的外国资料,或译或自己编写,于是也就形成了与其它神话传说版本不同的特点。其中的恋爱故事把30段神与人,神与神之间的恋爱抽了出来,而英雄故事则按照阿耳戈斯、雅典、赫克里斯等七个族系分别讲述。 书中附有大量插图,多为作者在伦敦、利物浦、巴黎、罗马、那不勒斯、佛罗梭斯、威尼斯等地搜集而来。
  • 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中的恋爱故事

    作者:郑振铎

    《希腊罗马神话与传说中的恋爱故事》是我国著名文学家郑振铎先生根据英国古典人类学家弗雷泽关于希腊罗马神话的研究成果编译而成,是优美的中文与美丽的神话的典范结合。书中选取的近三十段爱情故事,既有神神之恋,又有神人之爱,既有终成眷属的喜剧,又有棒打鸳鸯的悲剧。作者以东方情感演绎西方文明,让我们既能感悟到古人的超凡想像,又能领略到人类童年的喜怒哀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