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环境

  • 众神的怪兽

    作者:[美]大卫·奎曼(David Quammen)

    我们内心深处有一种原始的东西,正随着我们的无知而消失。

    几千年来,狮子、老虎和其他大型掠食动物的存在让人类心存畏惧,因此它们的凛凛威风成了史诗和传说的素材。但是如今,这些动物可能只存在于玻璃屏障或铁围栏的一端,而我们则高高在上地端详它们。这种变化正在改变我们对自然的态度,忘记自己和大型掠食动物属于一个生态系统,这同时也改变了我们对待它们的方式。

    因此作者将专业的目光投入到因人类扩张而在迅速消失的荒野,去追踪大型掠食动物的故事和文化,以期重新审视我们对吃人动物所保有的恐怖,进而反思人和野生动物之间的关系,并对顶级捕食者目前不乐观的处境发出呼吁。

  •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

    作者:[美] 马立博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是由西方学者撰写的第一部中国环境通史,在广泛吸收西方学术界有关中国各历史时期各地区自然环境及其与人类社会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会通,对中国的长时段人与环境互动关系进行了全景式的动态考察。书中指出,在数千年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一种独具中国特色的经由市场联系的中央政权和农业家庭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了关键的影响;而中国发达的农业在养活大量人口的同时,也加剧了生态系统的单一化。

  • 寻找金丝雀树

    作者:[美]劳伦·E.奥克斯

    摇摆于彻底的绝望和持续的乐观之间,是现代环保主义者的困境。环保主题重磅作品,屡获殊荣的新自然文学,呼吁人类在绝望中保持乐观。

    编辑推荐:

     《芝加哥书评》2018年“最佳自然写作奖”

     《科学星期五》2018年“最佳科学书籍”

     Buzzfeed 2018年“最佳书籍”

     2019年环境记者协会“蕾切尔·卡森环境图书奖”

     入围2019年“美国国家科学院、医学院和工程通信奖”

    《寻找金丝雀树》将科学与信仰完美结合,探索边疆与文明、荒野与社会之间的断层,诉说人类与自然不可分割的亲密关系。北美金柏无形的价值无可取代,森林给了人以身份,以“联系”替代“资源”才能使自然和人类重新成为彼此的一部分。

    *******

    内容简介:

    早年间,矿工将金丝雀带到矿井中来判断井中是否有一氧化碳泄漏。因此,现代人用“金丝雀”指代环境中的指示性物种。

    在阿拉斯加,濒临死亡的北美金柏便是当地人的“金丝雀树”。为了找出这一金丝雀树所揭示的环境变化,奥克斯和她的团队在阿拉斯加偏远的沿海进行了艰苦的实地考察——书中用积极的文字重现了科学考察的真实场景;此外,她还采访了当地人,以探讨北美金柏对当地的经济、生活、精神各领域的深刻意义,及当它灭绝时森林和居民会如何应对一系列的变化。

    奥克斯深信,应对环境变化造成的生态影响,科学研究要和当地人的行动联系在一起,并“在绝望中保持乐观”。

    相关评论:

     奥克斯对待写作和她对待科学一样一丝不苟、令人信服。这是一本捕捉生态研究实地工作经验的罕见书籍。——《科学》杂志

     这个故事将科学、哲学、人类的奋斗以及在面对气候变化时对生命意义和复原力的追求编织在一起。——环境记者协会推荐语

     《寻找金丝雀树》是一项努力,它超越了许多人——包括科学家——在面对气候变化时脆弱、恐惧和无助的感觉。该书通过数据和更多的哲学论证表明,我们也可以改变和适应,最终在不断变化的气候中生存下来。——《洛杉矶时报》

     奥克斯将个人的视角、回忆和如何面对失去的希望带入了她研究阿拉斯加海岸濒危的北美金柏的故事中。——《美国科学家》

  • 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

    作者:[美国] 比尔·盖茨

    比尔·盖茨花了十年时间调研气候变化的成因和影响。在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工程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等领域的专家的支持下,他专注于探索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新技术。

    在本书中,比尔·盖茨从电力、制造业、农业、交通等碳排放主要领域分析了零排放面临的挑战,可使用的技术工具以及我们需要的技术突破,并提供了一套涵盖广泛但每一步都切实可行的行动计划。

    关于人类未来

    要想阻止全球变暖,要想避免气候变化的最坏影响,人类需要停止向大气中排放温室气体。

    关于技术创新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零排放都具备坚实的逻辑基础,但实现零排放的目标要基于创新驱动。

    关于投资机会

    “零碳”产业是一个巨大的经济机遇,那些能在这一领域有所突破的国家将是未来十几年引领全球经济的国家。

    诚如比尔·盖茨在书中一再强调的,实现零排放并非易事,但如果我们遵循他给出的计划,这个目标定会实现。无论你是政策决策者、企业家,还是忙于生计的普通民众,你都可以贡献力量,一起帮助这个世界避免气候灾难。

  • 没有我们的世界

    作者:[美]艾伦•韦斯曼

    读罢此书,请一定要思考:“我们如何才能与这个世界相爱相生?” • 启示录般的奇想 惊世骇俗 • 冷静科学的推理 无懈可击 “人类如果退出,地球将会怎样?”第一次读到这样的问题时,着实被吓了一跳。 诚如《没有我们的世界》的忠实读者们一再反复传颂的评价------“这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实验”,它是一位深具科学精神、逻辑思维、人文情怀与想象力的卓越调查者和旅行家严谨又天马行空的推理与论证。 人类对地球重要吗?这部作品可以满足热爱科学幻想,同时又深具科学精神和人文情怀的读者最大胆的科学假设和想象。 人类离开后,自然的生机在恢复,在重新占领地球,人类太多自认为坚不可摧的东西会土崩瓦解,但很多痕迹被深深留住:那些核电站、那些人为的“墙”如疮疤般被留了下来,地球将带着人类的印记继续转动。 来看看我们人类给这个星球带来的究竟是什么吧? 人类退出后,世界是如释重负还是会怀念我们?如果没有了人类,这个星球会不会因为少了我们的贡献而变得有些贫乏呢? 既然一切纯属想象,我们何不梦想一个无须人类灭亡也可以让大自然蓬勃发展的方式呢? 在阅读此书之前,“你要确保自己有足够的时间,因为你会被艾伦•韦斯曼‘劫持’到另一个世界里,久久沉迷其中。”
  • 低碳之路

    作者:熊焰

    《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内容简介:低碳革命势在必行,低碳革命已经开始。从政府机构到民间组织,从企业到个人,都将被深深卷入其中。以新能源的开发和高效使用为核心的这场革命,究竟将把我们带进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它将如何重新塑造我们的生活方式?在这样一个巨变面前,企业和机构如何应变求存并乘势而起?个人如何适应即将来临的低碳世界?为了适应这个新世界,哪些固有的观念需要被重新审视?根本而言,绿色低碳不仅仅是需要去郑重承担起来的一份责任,它同时也意味着一种新的发展机会、新的生活时尚,以及新的更好的可能性。 《低碳之路:重新定义世界和我们的生活》是一本面向大众的通俗读物,通过真实鲜活的故事和浅显易懂的叙述把你带进气候变化和新能源革命前沿地带,为你展开低碳世界的全景式画面。
  • 绿镜头

    作者:汪永晨

    20多年来,内蒙古大草原、新疆大漠、长江源头、藏北高原、云南雪山,都留下了汪永晨的足迹。本书通过数百幅精选的彩色照片和简洁质朴的文字,展示了大自然的昨天与今天,记录了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由此导致的严峻后果,表达了作者的忧思与希冀。
  • 与荒原同行

    作者:约翰·麦克菲

    美国,1960年代。 “如果要去荒原,你会与谁同行?” “戴维•布劳尔。” 戴维•布劳尔,美国《荒原法案》主要推手,塞拉俱乐部执行董事,地球之友创始人。他是同行眼中“荒原保护的代言人”。 在布劳尔担任执行董事期间,塞拉俱乐部的会员从七千增长到七万七千人。在他的领导下,俱乐部影响着美国有关土地、海洋和大气利用方面的立法。对于美国垦务局而言,布劳尔简直就是一个恶魔,他以一己之力,将大峡谷中两大水坝的建设至少推迟了两代人的时间,并有可能永远都造不起来。 这本书记录的是布劳尔的三次荒原之旅。与布劳尔同行的分别是: 查尔斯•弗雷泽,“美国最顶级的两位地产开发商之一”,自认为是真正的环保主义者。他觉得很多所谓的环境保护分子,其实是环境保存分子。 查尔斯•帕克,美国地质学家,矿业工程师。他认为,“如果在白宫底下发现铜矿,那么白宫就该移走”。 弗洛伊德•多米尼,美国垦务局局长,职业生涯的目标是有一天能建造两百米高的大坝。他觉得“大自然毫无恻隐之心”,而布劳尔“只是一个自私自利的保存主义者”。 三场旅行,一个时代的声音。危机与变革、环境与发展、争执与妥协,所有这一切,都将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 我们,是否还能与荒原同行?
  • 生态政治

    作者:丹尼尔·A·科尔曼

    环境危机的罪责究竟该由谁来承担:是人口繁衍过滥?消费者贪得无厌?还是技术胡作非为?我们这颗星球的拯救之道又路在何方:是生育节制?适用技术?回收利用?还是生态消费?   人们一般把环境危机的根源及其化解之道落实到个人行为上,而科尔曼却说:请再思量,当我们过多地追究个人的责任时,我们反让政府和公司溜之大吉,我们做一些改变自已的生活方式的环保小事固然有其价值,但决计不可因此漠视环境灾难的深层原因,真正的原因深深扎根于人类事务的政治之中,化解之道自然也存乎其中。他认为我们可以让环境破坏的过程发生逆转,通过确立生态责任、参与型民主、环境正义、社区行动等价值观,生态型政治战略是可以行之有效的。无数事例表明,可持续社会决非虚无飘渺、无从实现。
  • 封闭的循环

    作者:(美)巴里.康芒纳

    环境和生态问题事关人类的生存大计。我国经济正处在高速增长时期,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相当严重,环境状况不断恶化,但有关调查却显示,我国公众和学界的环境意识均非常欠缺。我们深感,弘扬绿色意识、倡导绿色观念、确立绿色伦理,是我们走向新世纪所面临的一个迫切而又艰巨的文化工程,中国的绿色事业任重而道远。 在世界环境运动史上,有许多绿色著作以其对生命和自然的深刻体悟、对美丽荒野的细致描绘、对家园毁
  • 废物星球

    作者:【美】亚当·名特

    · 《废物星球:从中国到世界的天价垃圾贸易之旅》 讲述真实却意想不到的中国故事, 揭秘一个人人参与却被人人忽略的“影子行业”: 我们在那些熟悉又陌生的故事里,可以看到 垃圾回收如何在中国和世界都隐秘而茁壮成长到惊人的地步, 如何影响着全球的经济、人文和环境, 又如何影响着中国在世界的位置。 还可以看到 我们手中的废品, 如何因为浪费或者回收,对环境和经济产生巨大的影响 我们需要反思 在节制与浪费之间,在环保与发展之间,真正的平衡点在哪里? 本书作者亚当·明特出身废品回收世家,以驻中国记者身份在上海生活了16年,并执着于从中国到世界各地的垃圾旅游,被世界媒体誉为“了解这一广阔而隐秘的产业的最佳指明灯”。 互联网杂志SLATE 2014年年度榜首图书
  • 大水荒

    作者:查尔斯•费什曼 著

    曾经,水代表着生活的节奏与意义,哪里有水,哪里就有人烟。如今,水轻而易举地出入人们的生活,反而滋生了我们对水的漠视,导致大水荒的到来。 事实上,水资源战争就发生在你我身边,《大水荒》通过大量的案例,揭开其真实面目:沙漠中的拉斯韦加斯如何寻找水源、进行水权交易,澳大利亚的水资源短缺为何引发政治斗争,印度城市供水系统发展与经济发展脱节给当地生活造成的影响,自然灾害后的现代城市如何应对断水问题以及所付出的代价,知名公司推行用水管理制度、设计水循环系统带来的效益增长,等等。 水既平常得令人轻视,又能够大有作为。《大水荒》将重塑人们对水的认识,作者费什曼用睿智的笔调解读水的经济学与政治学,探究水资源分配的新格局,讨论世界各地应对水资源短缺的方法,启发我们认识到水的生产力与被掩盖的经济价值,以及净水能源、供水设施、水价改革的重要性。 如今,对水的管理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战略手段,水资源短缺也成为深刻制约国家发展的重要因素。我们应该重新理解人类与水的关系,反思现行的政治决策与经济策略,创造性地保护水。
  • Hot, Flat, and Crowded

    作者:Thomas L. Friedman

    在线阅读本书 Thomas L. Friedman’s no. 1 bestseller The World Is Flat has helped millions of readers to see globalization in a new way. Now Friedman brings a fresh outlook to the crises of destabilizing climate change and rising competition for energy—both of which could poison our world if we do not act quickly and collectively. His argument speaks to all of us who are concerned about the state of America in the global future. Friedman proposes that an ambitious national strategy— which he calls “Geo-Greenism”—is not only what we need to save the planet from overheating; it is what we need to make America healthier, richer, more innovative, more productive, and more secure. As in The World Is Flat , he explains a new era—the Energy-Climate era—through an illuminating account of recent events. He shows how 9/11, Hurricane Katrina, and the flattening of the world by the Internet (which brought 3 billion new consumers onto the world stage) have combined to bring climate and energy issues to Main Street. But they have not gone very far down Main Street; the much-touted “green revolution” has hardly begun. With all that in mind, Friedman sets out the clean-technology breakthroughs we, and the world, will need; he shows that the ET (Energy Technology) revolution will be both transformative and disruptive; and he explains why America must lead this revolution—with the first Green President and a Green New Deal, spurred by the Greenest Generation. Hot, Flat, and Crowded is classic Thomas L. Friedman—fearless, incisive, forward-looking, and rich in surprising common sense about the world we live in today.
  • 中国地方环境政治

    作者:冉冉◎著

    本书试图回答中国地方环境政治中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有: ⿴政策执行偏差是如何形成的?表现出哪些环境威权主义的特征?这些特征是阻碍了还是促进了环境治理? ⿴中央政府如何在政治、物质与道德上激励地方环境政策执行者? ⿴有哪些地方环境政策执行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如何运转?效果怎样? ⿴哪些问题制约着中国环境司法监督功能的有效发挥? ⿴如何治理地方“环保腐败”?环境信访有效率吗? ⿴主流媒体是如何报道地方环境政策执行的? ⿴中国的地方环境政治是怎样与世界发生连接的? ⿴中国环境政治的转型:环境威权主义还是环境民主? …… 本书基于田野调查中的深度访谈和文献分析,尝试跳出中国研究中的中央集权—地方分权的理论范式,以公共政策执行分析视角来描述、解释和分析环境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机理,并以此回应环境政治学中关于环境威权主义的争论,认为政策执行偏差产生的机理深刻嵌入在威权主义系统的政治逻辑和结构中,改善中国环境治理的水平,纠正地方政策执行偏差,需要中国环境政治从威权主义向民主的转型。
  • 以碳之名

    作者:柳下再会

    《以碳之名:低碳骗局幕后的全球博弈》不是第一个反对低碳的声音,但却是在时下中国,第一个旗帜鲜明地对抗全球变暖论断的先锋之作。书中将会告诉你,以往深入人心的全球变暖学说以及低碳倡导存在巨大的争议,甚至根本不是真相。 在变暖问题上,真正有能力影响气候的是太阳。温室气体的作用不是主导,二氧化碳更不是温室气体中最有代表性的气体,而人类排放的二氧化碳更是远不及自然本身产生的数量多。而且,与之相反,地球正在变冷! 二氧化碳被妖魔化为邪恶的代言,人类末日的罪魁祸首,这背后隐藏着巨大而复杂的阴谋。从大的方面说,它是发达国家打击、遏制发展中国家,维护自身地位的利器:从小的方面讲,它是低碳带动下,经济、政治等方面的既得利益者的风水财位,有低碳存在,他们就有饭吃、有钱赚、有名捞。 《以碳之名:低碳骗局幕后的全球博弈》就是要揭穿所有这些卑劣的行径。当然,环境问题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这里为二氧化碳申冤并不是纵容人们破坏环境,比起那些以碳之名的作秀,我们更应该将精力投入到那些真正需要我们治理的环境问题中去。希望《以碳之名:低碳骗局幕后的全球博弈》能够唤醒大众勇于追求真相的怀疑精神,唤醒国内的主流媒体——不要再盲目跟风,不要再赞扬这个会令中国在国际社会中陷入被动的低碳风了。
  • 不平等的世界

    作者:海拉德•威尔则

  • 水俣病

    作者:[美]蒂莫西·乔治(Timothy S.

    水俣病发生至今已经过去了50多年,仍是最恐怖的环境事件之一。《水俣病:污染与战后日本的民主斗争》通过对原始资料的整理和对当事人的访谈,描述了水俣病发生之后受害方、施害方和政府之间的博弈,着重聚焦于受害者及其支持者为获得赔偿和救助所付出的努力,尤其是草根阶层的运动。作者发现,战后日本民主非常脆弱,并严重依赖于特定的公民活动。而水俣病发生后的维权运动极大地改变了战后日本的民主模式。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公民环保意识的提高,中国也发生了一些影响较大的环境邻避运动。作者对日本水俣病这一环境公害及相关各方博弈过程的描述,无疑值得中国社会各界人士在讨论环境问题时予以重视。
  • 环境社会学

    作者:约翰·汉尼根

    本书从社会建构主义的视角出发,对环境议题和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讨。在逐步廓清环境社会学基本形貌的基础上,作者指出,固守实在主义的立场不利于我们认清环境议题和问题的实质与全貌;应该注意到,环境议题和问题本身亦是社会定义和建构的产物。本书则集中探讨了环境话语。社会型塑。环境传播等具有建构主义特色的环境社会学维度,并介绍了一种全新的自然、社会与环境的突现模型。作者意图为我们呈现一种独特的视角,以便重新认识环境议题和有关环境的持续性争论。
  • 2052:未来四十年的中国与世界

    作者:[挪威] 乔根·兰德斯

    在未来四十年中,人口数量将会达到多少? 地球是否能承受得了这么多人的生存需求? 下一代人是否愿意为这一代人的养老与债务买单? 气候与环境会不会一直恶化下去? 西方式的民主能否解决人类面对的巨大问题? 世界经济的主导地位将如何过渡给中国? 乔根·兰德斯,《增长的极限》作者之一,聚合了全球顶尖的科学家、经济学家与未来学研究者,就经济、能源、自然资源、气候、食品、城市化、养老金等问题,对未来四十年进行了趋势预测。好消息是,在能源效率方面我们将看到深刻的进步,我们会更多地关注人类福祉而不是人均收入的增长;但变化也许并不会如我们期望的一样发生:最贫穷的20亿人口仍然生活在穷困当中,失去控制的全球变暖也是可能出现的。 那么,我们该如何为未来做好准备?兰德斯将我们导向一条通往未来的现实之路,讨论我们可以为自己以及子孙们的更美好的未来做些什么。
  • 绿色世界史

    作者:克莱夫·庞廷 (Pontiong C.)

    为什么罗马会崩溃?历史学家克莱夫·庞廷在这本重要的著作中论证了对此的回答对于我们现代全球文明具有急迫的启示。罗马帝国,随着它的人口增长,随着它在科技复杂性上的发展,最终耗尽了它那丰富的自然资源,遭遇到了这个社会命中注定的生态崩溃。 庞廷展示了这样的故事如何在整部人类史之中和全世界各地重复——从苏美尔到古埃及,到哥伦布之前的北美,到小小的复活节岛。人类靠着开发地球上的各种资源而繁荣。 此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