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相识电子书!

标签:口述

  • 丁治磐先生口述历史

    作者:刘凤翰

    《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系列:丁治磐先生口述历史》为丁治磐先生口述一生事迹,从幼年接受私塾教育到加入国民革命军,一直到国共战争时期。重点回顾了北伐战争、中原大战、抗日战争时期的作战与治兵经历。其中在抗日战争时期,丁将军的治军尤其令人佩服,其为人正直,治兵严厉,是抗战中少有的能与日军持续作战的部队。《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口述历史系列:丁治磐先生口述历史》按时间顺序,对各次战争中的细节与得失进行了深入分析与探讨,为历史研究提供了重要的一手资料。
  • 口述历史(第三辑)

    作者:王俊义,丁东

    本书以鲜活的史实刷新历史的成见,填补史学记载的空白和盲点;努力展示历史人物性格 的丰富性,揭示历史事件的复杂性,避免简单化、脸谱化;给予重要人物的历史话动和平民百姓的历史命运以同样的重视,拓宽史学的视野,从政治史向经济史、文化史、社会史等广泛的领域延伸,再现历史的丰富多样性;内容上兼顾史述和史论,以述为主,述论结合,注重可读性;包容不同的意见的争鸣,对同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回忆与评价,通过讨论接近历史的本来面目。 《口述历史》第三辑在体例上仍沿用第一、第二辑的范式。仍设“评议与思考”、“逝者留声”、“名流青史”、“百姓沧桑”、“长卷先睹”、“多维视角”等栏目。以鲜活的史实刷新历史的成见,内容较前两辑更加丰富多样,既有学术上的理论论述,又有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回顾,本辑的人物重点是科学家和知识分子群体,事件突出改革开放以来的重大事件,既有较篇的史料价值,又有较强的可读性。
  • 茶马古道上远逝的铃声-云南马帮马锅头口述历史

    作者:马存兆

    《茶马古道上远逝的铃声:云南马帮马锅头口述历史》主要内容:云南的茶马古道,曾是一条世界有名的连通中国内地和中东、南亚、东南亚的交通大动脉。在这条古道上,曾有许许多多故事、回忆和难忘的经历,但随着古道的荒弃,赶马人的一个个离开人世,这些故事、回忆和经历等都将慢慢消失。
  • 大家来做口述历史

    作者:[美]唐纳德·里奇

    就书名Doing Oral History而言,顾名思义,重点是围绕在“做”上,强调的是由实践操作来学习的理念。因此,作者对于口述历史如何筹划,如何行动?如何开辟经费资源?访谈时如何察方观色?如何保护受访者的版权?访谈者如何通过访谈技巧搜集有用的资料?如何有效地利用新科技?如何保存访谈的记录、磁带、光盘?如何利用口述历史?等等,都交代得无微不至,使本书成为口述历史理论、方法与实践的百科全书式的手册。 本书的特点是,全书采用一问一答的形式,以大量实际案例,轻松、简洁、准确地回答了读者的疑问,并指导工作者避开陷阱和错误。 本书最成功的是,读其者会体认到:人人都能做口述历史,人人都应做口述历史。
  • 失落的巅峰

    作者:周海滨

    本书由知名口述史作家周海滨面对面采访了中共六位领导人——陈独秀、瞿秋白、李立三、博古、张闻天、胡耀邦的亲人,通过亲人的口述展现出家庭生活里质朴与真实的领袖人物,让读者体会到历史洪流中抗争与妥协的壮烈人生以及 亲人口述下喧嚣与缄默的历史细节,更是中共领袖不为人知历史细节最 新披露。其中包括陈独秀的修墓始末、瞿秋白的平反始末、李立三的异国情缘、秦邦宪(博古)的坠机细节、张闻天的最后岁月以及胡耀邦的改革情怀。 1.书中人物的独特性。书中选取的六个人都曾在政治生涯中攀登到权利的巅峰,在党内担任过总书记(总负责)。然而,巅峰与谷底又只是一线之隔,多又犯着“左左右右”的错误,或客死异乡;或刑场就义;或旅居海外;或意外坠机;或牢狱之灾。2.亲人口述揭秘细节。六位领导人的后代提供第一手的珍贵史料,并亲口讲述自己亲见亲闻或走访故人的历史细节。3.符合主流读者口味。作者的行文风格适合大多数读者口味,在许多主流期刊都有专栏或约稿,比如新京报、看历史、文史参考等,第22期《新华文摘》全文转载了他的文章。
  • 吴德口述

    作者:朱元石

    [吴德](1913—1995)河北省丰润县人,学生时代就追求进步思想,投身革命活动。1932年参加中华民族反帝大同盟,1933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3年至1937年,主要从事工人运动,历任全总华北办事处驻唐山市工会特派员,唐山市工联党团书记,华北铁路总工会党团书记,北平市委副书记、职工部部长,华北铁路工委书记。他曾代表河北省委参与领导唐山开滦煤矿大罢工和唐山市总同盟罢工,在我国工人运动中有较大影响。1937年4月,赴延安参加了苏区党代表会议和白区工作会议。1937年抗战爆发后,先后担任中共河北省委组织部部长、冀热察区党委组织部部长兼冀东分委书记,代表河北省委参与组织冀东武装起义,直接领导发动开滦煤矿工人起义,为建立、壮大冀东抗日联军,坚持和发展冀东抗日游击战争做出了重要贡献。1940年,任中央敌后城市工作委员会秘书长。1945年,出席了中共七大。解放战争时期,先后担任冀热辽分局组织部部长,晋察冀边区政府交通局局长兼平绥铁路局局长、党委书记,晋察冀中央局秘书长,冀东区党委书记,冀东军区政委兼唐山市委书记、市总工会主席。新中国成立后,任燃料工业部副部长。1950年3月,受中央派遣协助平原省工作,同年7月任平原省委书记。1952年任天津市委副书记兼市长。1955年至1966年,任吉林省委第一书记兼吉林省军区政治委员、东北局书记处书记。1956年在中共八大会议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八届十二中全会补选为中央委员)。1966年至1978年,历任北京市委第二书记兼市长,北京市革委会副主任,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委会主任,北京卫戍区第一政委,北京军区政委。是中共九届、十届、十一届中央委员,曾当选为中共十届、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78年12月,因“文化大革命”中所犯错误,被免去中共北京市委第一书记、市革命委员会主任职务。1980年2月被免去中央政治局委员职务。同年4月辞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职务。1982年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5年11月29日在北京逝世。
  • 中国史学入门

    作者:顾颉刚,何启君 整理

    《大家小书:中国史学入门》为史学泰斗顾颉刚70年代口述,何启君整理的史学著作。当时,顾颉刚已年届高龄,因此凝聚了他一生从事史学研究的经验和心得。因为是口述,读来亲切。而文风平实,介绍全面,足以引领读者轻松、快速地进入史学殿堂。
  • 黑麋鹿如是说

    作者:[美] 尼古拉斯·黑麋鹿 (口述),[美

    “我要说的是关于众生的故事,是神圣美好值得传颂的故事,是我们这些双脚行路的人类应当与四足奔走的动物,羽展翅翱翔的鸟类,与所有青草树木分享的故事;因为我们都是同一位母亲的孩子,而我们的父亲,便是宇宙唯一的圣灵。” ——黑麋鹿 《黑麋鹿如是说》是一本世纪之书,自1932年出版至今80余年,仍高踞美国亚马逊书店五星推荐,长期占据历史文化类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被美国学术、文化、出版界评选为“西方百年十大心灵书籍”。 这本如诗般的书,诉说着一个族群伟大的生命史与心灵史,通过印第安先知黑麋鹿的叙述,一部波澜壮阔、美丽的草原故事,宛如一幕幕扣人心弦的电影场景。黑麋鹿用简单而有力的语言,为我们讲述了人类阅历的一个面貌,鼓励我们重视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最美好的事物。 在越来越重视心灵探索的当下,《黑麋鹿如是说》的心灵价值也被逐渐发现。黑麋鹿族人的世界观,人类与宇宙共享自然的和谐关系,以及挖掘人类广袤无边的内在世界,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与心灵的普适信条。
  • 动荡的青春

    作者:叶维丽,马笑冬

    《动荡的青春:红色大院的女儿们》是一部两人口述的成长史。口述者带着重新审视历史、反思既往的目光,向读者展现了形形色色革命下的社会图景和青年人的激情与迷茫。因其摒弃非黑即白的刻板模式而生动感人,令读者感慨和深思。这部书对于“文革”及其前后中国历史和社会的研究,是难得的口述历史资料亦是研究成果。
  • 记忆的容颜

    作者:李菁

    本书作者是《三联生活周刊》的记者,书中所收各篇文章均选自《三联生活周刊》“口述”栏目。 口述资料因其亲身经历的独特性受到重视,本书通过亲友、亲历者的描述,使红色特工阎宝航、人民导演蔡楚生和红色间谍陈曼云夫妇等的传奇故事公之于众;使“共和国第一冤案”——潘汉年案、黄金运台之谜等历史事件跃然纸上;而通过“故都旧事”,使社会名流,如,海上闻人杜月笙、京剧名角周信芳等风采再现;而关于著名将领:末代“云南王”卢汉,“西北王”胡宗南等的往事也在其子女的记忆中重新得到梳理。 本书重现了这些历史人物生存的小环境,揭示的人物生平的某些节点,并在一定程度上深入到人物内心的情感世界。作者尽可能突出亲力亲为的特点,复原鲜为人知的言行细节,而不去纠缠于人物的功过是非,得到历史学者包括老专家的赞许。
  • 沈从文晚年口述

    作者:王亚蓉 编

    本书收录晚年沈从文在湖南的三个演讲、与美国学者金介甫和助手王亚蓉的谈话及部分信札,内容丰富富深刻、鲜为人知。读者可以从字里行间找回一位大师的音容笑貌,享受他的感悟和启迪。
  • 张学良世纪传奇:口述实录(全二册)

    作者:王书君

    《张学良世纪传奇》(口述实录)采用美籍华裔史学家唐德刚教授采访传主口述录音,真实详尽地记述了张氏从呱呱坠地到101岁在夏威夷谢世漫长岁月中每一阶段的真相。 青年时的“民国四公子”之一,风流”少帅”;中年时的“北中国王”,曾负国人骂名的“不抵抗将军”,西安事变中蒋介石的“克星”,事变后长期被国的“忧郁的哈姆雷特”;老年后返璞归真,笃信耶稣的上帝信徒。诸般色相,归于一人之身,益增其传奇色彩。即使是囚禁之中对政事的惊鸿一瞥,眼风里也透出饱经的沧桑。而贯穿其中的,尤以与赵四小姐漫漫3/4世纪的爱情,调动着世人注视的眼球。 百年人生,他的经历有丰富的传奇色彩,他的作为有太大的因变参数,他的身上更有太多的谜团!《张学良世纪传奇》(口述实录)――一幅传奇传主的肖像写生,一出寻绎前因后果的舞台大戏,更是一部执著严谨、细致入微的解谜之作。 唐德刚教授评价本书―――一 “总计一百章,大括了张学良风云际会一百年的传奇经历,且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文笔生动,老少咸宜”,是一部“很有特色的大部头史学著作,在有关张学良的众多传记作品中,可谓首屈一指”。
  • 美国人谈美国

    作者:斯特兹・特克尔

  • 齊世英先生訪問紀錄

    作者:齊世英,訪問:沈雲龍 林泉 林忠勝,記錄

    齊世英先生(1899-1987),字鐵生,遼寧鐵嶺人。1916年卒業於天津新學書院,負笈日本京都大哲學科,及德國海德堡哲經系。1925年學成歸國,佐郭松齡籌辦同澤中學。是年冬參預「回師奉天」之役,事敗,蟄居新民屯日領館,倖脫險走扶桑。次年返國,加入國民黨,復赴日人入步兵習軍事,間曾為中日外交奔走。1929年奉返國,應陳立夫之邀任中央政治委員會秘書,嗣遷委員,主持東北黨務,並兼第六屆中執委、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創辦中山中學,及《時與潮》雜誌,行憲後膺選立法委員。大陸變色前輾轉來台,由於堅持民主理念,參與民主運動,見忤於當道。本書紀述先生來台前經歷甚詳,允為珍貴史料。(訪問/沈雲龍‧林泉‧林忠勝,紀錄/林忠勝)http://www.mh.sinica.edu.tw/PGPublication_Detail.aspx?tmid=3&mid=61&pubid=341&majorTypeCode=1&minorTypeCode=3
  • 上学记(中国文库4)

    作者:何兆武

    《上学记(修订版)》:中国文库(综合·普及类)
  • 美国梦寻

    作者:斯特兹・特克尔

    本书真实记录了100个美国人的100个“美国”,是80年代美国版的“口述实录体”人生哀乐档案集。作者在全美国采访了300人,精选其中百篇结集成书。 在这100个美国人中,有美国小姐、雇佣枪手、影星、歌手、政界和媒界人士、老板、流浪者、大学生、罪犯、教徒、三K党党魁、城里的街坊邻客、贫民区的姑娘、山区的乡下佬、移民及其后代等美国各界三教九流的人物。作者任其对着话筒,倾吐胸中积聚的喜怒衣乐,谈他们作为一个美国人,在美国本土寻求“美国梦”的人生经历中的所想与所急,所失与所得。作者在编写时虽自有其主旨,但行文成篇不拘一体,不作褒贬,无斧凿痕迹,读来发与邻人絮语,庄谐并作,生动亲切。 从这些人生经历档案中,可了解到美国作为当代西方首富的强处、活力,其负担、病乱,以及其与生俱来的危机、无计排遣的烦恼;可体会到美国普通百姓的可敬可爱可悯之处,加深对美国社会及制度的了解。
  •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

    作者:梁漱溟,艾恺

    Has Man a Future?—Dialogues with the Last Confucian根据梁漱溟先生1980年与美国艾恺教授对谈录音整理而成,并由艾恺教授亲自翻译成英文。谈话中,梁漱溟先生论述了儒释道各家的文化特点及代表人物,涉及诸多政治文化名人(陈独秀、毛泽东、蒋介石、梁启超等),回顾了先生一生重要活动(任教北大、从事乡建运动、创建民主同盟等),内容丰富,因此可作为了解与研究梁漱溟先生思想与活动及近代中国社会生活的重要参考。
  • 生正逢时

    作者:屠岸 口述,何启治,李晋西 编撰

    《生正逢时•屠岸自述》介绍:他信奉陶渊明,追踪布朗宁,朝顶诗神缪斯,一生无怨无悔。他就是诗爱者、诗作者、诗译者、出版家——屠岸。《生正逢时》是他耄耋之年对过往岁月的潜心回顾:犹记在干校时为了与儿女短暂的团聚,他与妻子徒步几十里赶往车站的身影;难忘批斗时,吴晓邦那一声“我爱她”的深沉低吼,田汉扑通一跪时依然挺立的胸脯。小组会中,艾青发出了“写作品比较麻烦,打棍子比较容易上去”的愤懑之语,让人感同身受;第四次文代会上,丁玲吐出了“给我们稍微地,留一条路”的卑微恳求,令人无限唏嘘。在对文坛往事、故友旧交的平静叙述中充满了宽容与豁达,回首自身遭际却在在是反思与自省。确实说过错话,也曾违心做事,屠岸坦承曾经的软弱与恐惧、彷徨和懊悔,以真诚与历史和解。
  • 箫声剑影

    作者:刘绪贻

    书名《箫声剑影》来自清人龚自珍的诗。龚自珍在多首诗里写到箫和剑,抒发他的“箫剑情怀”;一种既沉郁苍凉又激越昂扬的情感意蕴。刘先生自幼爱读龚自珍的诗文,后来更是仰慕这位爱国的先觉者的思想和人品。既忧国忧民,又愤世嫉俗,这是大转变时代中国觉醒了的知识分子共同的精神特征,相距百年而同处于民族危亡之际的刘绪贻和龚自珍,他们的心灵是相通的——箫韵幽忧,剑气如虹。¬——姜弘《与“五四”同行》摘自《读书》2009年第12期 本书是百岁文化老人、当代著名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刘绪贻教授的口述自传,一个世纪的动荡人生和精神奋斗都浓缩于笔端,历经民国-抗日-内战三个特殊时期,在平实严谨的文字下面讲述的却是历史变幻的波澜与社会、民族、群体、家族及个人命运的跌宕起伏。刘绪贻是一个缩影,从他的人生轨迹中我们可以窥见那个风云变换时代中国学者的命运,尤其关于西南联大的回忆,披露了大量现代中国文化名人、政界名人的身影、性格、事迹,各种理想、主义和政治、观念的冲突让人感慨不已。
  • 吾曹不出如苍生何

    作者:梁漱溟,[美]艾恺

    本书是著名思想家、社会活动家梁漱溟先生与美国芝加哥大学艾恺教授的对话实录。在1984年的访谈中,艾恺先生设计的问题侧重于梁漱溟在20世纪上半叶重要历史人物的交往,当时已逾90高龄的梁漱溟先生思维清晰、娓娓道来,畅谈民国风云,自述行止交往;品评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元培、章士钊、梁启超、陶行知、李济深、阎锡山、黄炎培、等风流人物;讲述他投身乡村建设、发起民主同盟、创办《光明报》期间的种种趣闻逸事,是极其珍贵的历史资料,同时也是中西交流的独特文本。